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自制图画书——转自《我的图画书论》
  很早以前,就有许多大人为自己的孩子和孙子画的图画书。
  还很年轻的开业医生海因里兹·霍夫曼博士上街去想为3岁的儿子买一本好看的图画书,然而他带回家的却是一本什么都没写的本子。那是1884年的事。在那个本子上,他在圣诞节前写下了后来变得非常有名的故事,并且配了插图。(休利亚著《儿童书的世界》)
  这样诞生的,是欧美儿童至今还在读的、叫作《蓬头彼得》的图画书。似乎霍夫曼博士非常热心于此,他后来又出版了几种图画书,送给两个孙子。
  说起手创图画书,信手就可以举出碧阿特利克斯·波特的《小免彼得的故事》,离家去疗养的父亲吉思·德·布留诺夫为留在家里的女儿画的《大象巴巴尔》。听说汉斯·费沙的《布莱梅的音乐家》也是父亲为女儿画的。丹麦的艾贡·马蒂斯的《蓝眼睛的小猫咪》据说最初也是为孩子手工做的书。最近莱奥·莱欧尼的《小蓝点和小黄点》,据作者讲也是为孙子画的。在日本,战后不久出版的有趣的图画书,茂田井武的《巴黎的孩子》是茂田井武先生在战后没有图画书的时代,在订在一起的图画纸上为儿子画的,内容是自己年轻时在巴黎的生活。画家三芳悌吉曾给我看过那个本子,我看着那本作者亲笔画的书.深深地被那隐隐透出的父爱所打动。
  这样看来,可知经典图画书、优秀图画书中有相当多是自制的,想必所谓图画书原本就是这样的东酉。而且这种自制的图画书大约自古世界各地就有,但是其中大多数,只在一个孩子的心中留下快乐的种子,而后就消失了,就像从小星星上来的王子消失了那样……但是,播在孩子心中的快乐的图画书的种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发芽的,作为一位种子……无论是什么时代,向孩子们的心倾诉都是件快乐的工作,因为在那里拥有未来。
  有一对不喜欢吃胡萝卜的年轻夫妇,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不吃胡萝卜,便想方设法使孩子喜欢胡萝卜。于是,从这种愿望出发,产生了一本特别有趣的图画书。
  那个孩子喜欢动物,特别是免子,喜欢到每晚都要抱着掉了毛的绒兔子睡觉的程度……
  在每天送孩子去保育院的汽车中,母亲想到要画一本胡萝卜的书,于是把孩子喜欢的兔子和胡萝卜结合在一起,她写了故事梗概。就这样,创作出了一本图画书。
  当看到这本图画书时,我深深地感到,如果不是对孩子的心理和世界有深刻了解的人,是做不到表现手法如此简洁直率的。那种对儿童的信心,极其自然地表露出来,毫无造作,毫不打怵。我们从中感到那对时刻密切注视着儿童的世界的眼睛。这本书一望便知会受到孩子喜欢。虽然作者濑名惠子不当回事儿地说:“没什么。”但她创作这本书的心却实在是宝贵的。濑名女士的图画书引人入胜的秘密在于她真诚地喜欢图画书,具有一颗随时走入图画书世界的心。自制图画书的价值,不在于体裁、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巧拙。
  我还要介绍一位母亲,松井纪子。
  这个人也喜欢绘画,曾一边做小学老师,一边学习素描。后来,她结婚了,生了孩子。在当了7年教师以后,她退职了,用退职金上了绘画学校。有一次,她在女儿的保育园里看到加古里子的《修水坝的叔叔们》那本图画书。“图画书是这样的东西呀。”松并纪子受到强烈的震撼,从那时起迷上了图画书。
  每晚,无论怎样疲劳,她都要在孩子们睡觉以前给他们读两三本图画书。在这过程中,她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一生当中也要画哪怕只是一本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象的图画书。当她的第二个孩子一岁三个月到一岁半期间,开始会说只言片语的时候,她收集了孩子的语言——哗—哗(水流的声音)哧啦—哧啦(撕纸的声音)——以儿童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为中心画了一本图画书。后来,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说出怪物这个词,于是母女俩就一边说着“怪物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画起画儿来。上六年级的大女儿也参加进来,说:“是不是像火球一样?”孩子喜欢长靴子,于是就让怪物穿上长靴。孩子喜欢伞,于是就让怪物打上黄伞。头上不戴东西像缺点什么,于是就给他戴上一顶面包师的帽子。就这样,母子三人玩着画着,渐渐地就创作出一本图画书。松井由此对创作图画书入了迷,除了《小怪物》以外,又接连创作了《气球飞来了》、《小小画书》、《背后是谁》等有趣的图画书。不知不觉从这些创作中产生了其他任何人都学不来的独特的作品,并供更多的孩子从中得到快乐(后来,松井在福音馆书店出版了近十册图面书)。
  再来谈谈我自身经历过的让孩子们动手做图画书的事。
  那是我的大儿子上三年级、小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的事。放暑假了,看到孩子每天在家里没事儿干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应该让孩子们在暑假里做一样东西,从中体验乐趣。做一样东西直到最后完成这件事对孩子们肯定有意义。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高兴,当然也许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添了麻烦。
  那么,做什么呢?考虑来考虑去,想到让他们做一本图画书。一方面出于一种让他们也了解了解老子的工作的顽皮心理,一方面觉得让他们体验体验出图画书的乐趣也不坏。当我问孩子们愿不愿意做一本图画书时,孩子们意想不到地感兴趣。做图画书必须先写一个“故事”,于是孩子就开始编故事。那时候,两个孩子都醉心于乾富子写的《长长的长长的企鹅的故事》等长篇童话。他们已经从图画书的世界毕业了。但此时,他们却沉浸到编故事的喜悦中。
  自己写故事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对孩子们的心思。我给了他们稿纸之后,孩子们二话不说,提笔就写。这种年龄的孩子,只要有兴起,几页稿纸全不在话下。大约花了一天时间,就一口气写出长长的“故事”。
  我下班回家后,读了这两篇故事。上三年级的大儿子写的是“阿诚们的历险”,上一年级的二儿子的题目是“探险记”。两篇都是动物们出去旅行途中发生了事件的非常单纯的故事,完全没有结构,但是却有情节的发展。从开头到结尾很完整,几个事件连续起来,因此形成一个个画面,我读了以后觉得相当不错〔实际上是佩服)。
  我鼓励孩子们说:“这些故事非常有趣,肯定能画成好的图画书。”然后,趁热打铁,立刻去买来几十张图画纸。两个孩子飞也似地跑到堆成小山似的图画纸前,我趁机大致分了一下画面,把想法告诉妻子,因为这项工作白天要由妻子来照看进行,我想当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画的时候,需要一些指点。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决定,对孩子们的作品,一点也不插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作品毕竟是孩子们“这时”的作品,没有画得好不好的问题,目标仅仅是让孩子们亲手完成作品。
  又是水彩,又是蜡笔,又是线描,孩子们随心所欲地画起来,每天画几张,因此有的画得非常乱,有的回到一半没了兴趣,敷衍了事地乱划几笔,但是,毕竟大作完成了。大儿子画了33张,小儿子画了32张,恐怕是在母亲的鼓励下完成的。同时,因为完全是自己写的故事,因此形象把握十分准确,画起来非常轻松。
  这两个故事,《阿诚们的历险》以孩子们最心爱的、经常拿在手上玩的布熊为主人公,《探险记》以二儿子喜爱的我家养的杂种狗为主人公。因此我想,这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幻想的形象的发展。画完三十几张画的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已经非常厌倦,根本不看自己画的东西,而转向别的游戏去了。这种毫不留恋的态度,使我又一次看到孩子的能量和成长的姿态。但是,不管怎样,终归是从头到尾最后完成了,对此,最感到高兴的是我。
  我想,要把这些画装订成书,给孩子们做个纪念,因此就让他们又画了一张做扉页的画。然后,我用誊写版在另外的图画纸上印上稿纸那样的方格,买来五十音图的橡胶印,按照孩子们写的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橡胶字模把故事印出来。因为我想,既然装订,就要尽可能地把它做得像本图画书,这不过是出于我的爱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当我委托熟识的装订厂帮助装订的时候,孩子们又重新产生了兴趣,分别在封面上画上画,写上书名和自己的名宇,大为得意。我也在最后一页上用橡皮印印上“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六日文/绘 松居友(另一册是松居和) 编辑松居直·松居身纪子”的字样。弄来弄去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年夏天的情景。而且.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画书分别郑重其事地保存在如今已长成青年人的孩子们的书架上。
2222 查看 2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voodoodoll

    2013-5-6 12:56:31 使用道具

    很受启发!!
  • lflzl2020

    2013-5-6 13:36:25 使用道具

    是个好主意,可以引导孩子自己作画,一可以培养他的构思能力,二可以锻炼绘画能力,三可以加强他的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