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新生范书恺,是2013年年龄最小的清华级新生。他虽不满14周岁,但清亮的眼神透露着他的真实年龄,沉稳的话语却展示了他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5岁上学时直接就上了小学4年级,而那时,他已经把小学课程都自学完了。7岁上中学,一路顺风顺水,但直到高三时,他才忽然意识到自己离最优秀的目标还差得很远。高三时,他在母亲的陪伴下,几乎每天深夜12点半才睡,拼搏了整整一年。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他“奇迹般”地考入自己不曾奢望过的清华,成为恢复高考以来考入清华的第8个河曲学子。
范书恺从未住校生活过,年龄又这么小,担心他在清华的生活吗?他自信地说:“我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长期跟比我年长的同学一起学习,实际心理年龄并不小,和清华的同学们一定能好好相处。生活上,我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洗衣服,加上学校提供的全面服务,肯定也没问题。”
范书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年龄小,比起同学们在学习基础上肯定存在差距。所以他决心再拿出高三时的拼搏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迎头赶上,成为一个真正“
自强不息”的清华人。
范书恺的母亲现在是当地中学教师,教生物,也教过数学。受母亲的影响,范书恺对理科兴趣浓厚,选择机械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今后从事科研工作”。虽然一路的求学过程中,身边的同学都是自己的哥哥姐姐,但是范书恺说除了身高矮一些,自己从来没觉得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我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我的心理比较成熟,所以跟同学的交往没有什么问题。”
范书恺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京报到的,他想自己来,但父母不同意,“还是担心我太小。”范书恺说自己憧憬着未来四年“踏实”和“充实”的大学生活。
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