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的学校每年秋季都会举办一场“国际美食节”,因为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学校鼓励父母们把最能体现自己祖国家乡文化的特色菜肴贡献出来,供孩子们、老师们以及家长们大快朵颐。国际美食节当天,学校四层楼道里每一层都摆上长桌,桌上琳琅满目地铺满各国菜品,很多孩子还穿上本国民族服装,大家端着盘子到处游走,看见什么好吃就取一些来吃。
我一向自认是一个跨国界跨文化的人,所以就没刻意去烹饪本土代表作。因为菜是需要事先做好了捧到学校,为图省事儿,每一年我的作品都是一大锅意大利通心粉,拌上冷热皆可入口的酱汁,比如罗勒松仁酱(见66页)或者烟熏三文鱼奶油酱(见78页),捧着满满一锅去,拎着空锅回家。大多数家长都用塑料餐盒带菜过去,气势磅礴地用锅端菜的不多,所以一锅菜被分吃干净,令人欣慰。更有意大利妈妈前来品尝,并且竖起大拇指,更令我暗自得意。
2008年那一次,我做了平素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普罗旺斯烩菜(Ratatouille,见106页),那时有一部同名的卡通片,汉译《料理鼠王》,07年我带女儿去美国时在电影院看过,回京后买了碟,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这部影片,于是我在菜肴标示牌子上,一面画了影片主人公最后开店时,饭馆招牌上的那只握着炒菜铲子的老鼠形象,另一面画了蓝天白云绿树。这一锅烩菜放在桌子上不久就见了锅底,我女儿的老师一边吃一边说,比学校食堂做的好吃多了。呵呵,要知道,这食堂的老板可是法国人呢
那天我的朋友带了她一岁多的女儿晏晏跟着我们混迹人群当中吃吃喝喝,晏晏来到我家锅前时,锅里已经没有菜,只剩下一丁点儿汤汁了。我盛了一勺汁给晏晏尝尝,小姑娘吃下去之后砸砸嘴,指着锅里还要,我又给她几勺,她都狼吞虎咽下去,到后来她嫌我用勺子刮太慢,干脆捧着锅喝,那只锅比她的脑袋大好多,几乎扣在她头上,锅里的汁被她喝的一滴不剩。晏晏妈当时很吃惊,小巫阿姨这做的是啥美味呀?俺这丫头咋就这么爱吃啊?
后来晏晏妈就盯上我了,每次见到我都要菜谱。我口述给她三文鱼豆腐味噌汤(见34页)的做法,她回家做出来之后,刚尝了一口,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招呼晏晏爸过来品尝,据晏晏妈说,她老公吃了一口之后,也立刻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端起锅就朝门外走,说是要跟邻居分享。晏晏妈断喝一声“放下!我跟闺女还没吃呢!”这才救下来这一锅汤。
晏晏妈,还有几个品尝过我烹调的朋友们,都起哄嚷嚷着要我开厨艺班。这呼声被出版社听见了,编辑们说那你干脆写一本菜谱书得了,让更多的妈妈们学会,不是更好吗?我一想,这倒真是个好主意。
实际上,写这本书的真正动机,不在于显示我多么会烧菜,我会烧的菜很有限,手艺也差强人意,只是因为不是中餐,而使得吃过的朋友们感觉新鲜过瘾。此外,为了与一般菜谱区分开,编辑还叮嘱我写成蜜语式的兼顾厨艺和亲子的图书,书名也就这样定下来了。因此,可以说,郑重其事地出这么一本书,我绝对是别有用心的。请朋友们好好阅读我下边的文字,否则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菜谱而已,里边很多菜都可以在西餐菜谱书里找到。
二、肯照料孩子,才有资格训导孩子
2009年6月份,一位来自瑞典的资深华德福老师给我们举办了一场讲座。老师年事已高,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反复强调在家里,在孩子面前,妈妈不要流露出无所事事的样子,最好是忙忙碌碌操持家务,煮饭烧菜,缝纫手工等,一方面,给孩子做出可供模仿的勤奋榜样来,另一方面,则增进亲子关系的融洽性。
听到这里,一位妈妈举手问,“家务事一定要妈妈亲自做吗?我工作很忙,也不太会干活儿,家里有保姆,可不可以让保姆代劳呢?”
瑞典老奶奶笑眯眯地说,“当然可以了。”
那位妈妈明显地松了一口气。未曾想老奶奶又加了一句,“不过,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你的孩子会跟保姆更亲。”
一屋子人哄堂大笑,我是笑声最响亮之一:老师的话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这些年来,很多妈妈都问过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也有很多朋友对我报告过他们的观察心得:“你的孩子真听你的话。”我有一个秘诀。然而,它既不是怎样与孩子沟通,也不是如何训育孩子自律,这些方法虽然都行之有效,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亲子关系的质量,也就是说,孩子是否信任母亲、是否把母亲当作他生命中最亲爱、最重要的那个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实施一切养育手段的前提。我的这个秘诀,就是亲手给孩子做饭,亲自照料孩子的起居,陪伴孩子入睡,给他们唱歌、讲故事。
我在其他几本书里、在多场讲座上,都曾经反复强调,母亲一定要亲自照料孩子,从亲自哺乳开始。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有老人和保姆帮忙,但是母亲在孩子起居方面亲力亲为的重要性不容忽略。说白了,那就是:谁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就听谁的。这个“听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巧顺从,而是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产生的那种信任。当你不辞辛劳给孩子做饭、洗漱,陪伴他们玩耍时,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爱,他知道你爱他,也就本能地体会到你要求他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他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肯定有反抗你、惹怒你的叛逆时刻,但他不会做出令你伤心的举动,也会乐于跟你沟通,听你讲道理。
甚至可以这样说:谁亲手照料孩子,谁才有资格训导孩子,否则就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弃权。一个不肯洗手做羹汤,一切都由他人伺候,把保姆当成佣人,饭后连碗都不肯收拾的妈妈,当她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命令孩子这样那样的时候,一定会遭到孩子抗拒的:“你是谁呀?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呢?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呢?”
我女儿的一个同学来我家做客,吃了我做的饭,觉得挺香,我问她自己的妈妈会不会做饭?她说会,但不做,“我妈妈说了,要是她做饭的话,那要阿姨有什么用?”这位妈妈大概觉得,既然请了保姆,就不能花冤枉钱,还得自己做饭。
可能有妈妈会感到为难:我工作忙,没有时间,怎么办?我从小娇生惯养,什么家务都不会,怎么办?
我所倡导的,并不是妈妈全天围着孩子团团转,给孩子做全职保姆。只要你能够尽量把下班时间奉献给孩子,只要你能够一周之内为孩子做上几顿饭,陪他玩儿陪他笑,孩子就会把你当作最亲最亲的人。就像你不必具备音乐细胞也可以为孩子唱歌、没有经过美术训练也可以陪孩子画画一样,你不必利索能干,更不必是大厨级别,只要你努力,孩子就会领情感恩。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平时工作繁忙,周一到周五都有阿姨帮忙做晚饭,我一般都是周末显一显身手,最多一星期做三、四顿正餐。所以说,在做饭方面,我的出场率并不高,但却事半功倍,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爸爸)都一致认为他们老妈是地球上做饭最棒的那个人。不过,每天早晨,我和孩子爸爸都会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餐,这最简单的一餐,却也是最重要的一餐,不仅是营养意义上的,更也是心理意义上的,其意义之一就在于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所以我会劝那些有住家保姆的妈妈们,不要偷懒,不要依赖保姆,最好还是亲自给孩子准备早餐。
因此,每当有妈妈来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听我的呢?”也就是说,怎么才能让孩子跟你关系好呢?秘诀就是——给他烧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