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看来神庙兄惊世的言论,如鲠在喉,特发此文。神庙兄舍兴趣而转为依赖毅力,实在是混淆了成人和儿童心理上的巨大区别,强调意志力,无非走大家都熟悉而痛恨的应试老路,就算方法“效率”高一点,学习步骤“合理”一点,也不会改变应试的老底子。这种方法,成人或许可以用,成人本来就应该能够自己树立目标,用意志力控制行为和注意力,但是现实一点,看看现在拖延症是多热门的话题,就知道哪怕成人,多半也不具备所谓的意志力、执行力。拿大部分成人做不到的,来要求孩子,几乎是天方夜谭。

当然,强制性的应试方法也不是学不出来,但是孩子付出的心理代价是巨大的,这个也不用多谈,也不只是只局限于英语,可以说应试方式下,无论数学、国学、围棋等等,对孩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如果父母全身心、全职投入对孩子的培养,或许可以避免伤害过大。有一个例子,就是匈牙利出过一对年龄最小的姐妹国际象棋冠军,她们就是父亲严格控制下培养出来的,不过她们的父亲也只能培养她们姐妹,而无法复制培养其他孩子,因为他的方法,建立在对孩子生活的严密控制上,也就是神庙所谓的“执行力”。

另外具体来看语言的学习,首先孩子有学习语言的本能,这种本能与生俱来,是家长教不会,也无需操心的。没有孩子学不会母语,而且如果孩子的父母讲不同语言,或者家里家外是两种语言(移民孩子),那孩子同时掌握两种语言也没有问题,这说明只要有环境,语言的学习是无需强迫、或者刻意“执行”的。

从狼孩丧失语言学习能力,到移民家庭孩子掌握多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学习是一种环境触发式,和环境息息相关的能力。孩子可以体会到环境,无意识的就会判断是否要启用这种本能。因为孩子的生存本能会告诉他,周围人在用一种语言交流,如果他想得到足够的照顾、满足自己的需求,就需要留意、掌握这种语言。当幼儿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调动感官去感知、去体会这种语言,因为他能感觉到这和他的生存有关,而和他的生存无关的,他就不会关注。国外有实验,把幼儿放在房间,同样的发音,电视屏幕,幼儿就不会关注,听过一段时间,也不会辨别,而如果是在幼儿旁边的实验人员,过一段时间,幼儿就可以学会一些音的辨别。说明幼儿对于是否启用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一样是有判断的,估计是判断在自己身边的成人可能会照顾自己,所以留意他的发音,学会交流是有必要的,而电视屏幕上的,估计不会照顾自己,也就没必要“浪费”注意力。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语言中的听说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当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能够通过语言来满足的时候,就会被触发,但触发这种本能也会消耗大量的大脑能量,这种感觉,大家可以试试全神贯注的听周杰伦的歌,把歌词写下来,看看有多累。而孩子要学习语言,大脑需要完成的步骤,比这个多得多,复杂得多。所以孩子不会轻易触发,只有在感觉到是生存必须的时候,才会使用。

说完幼儿,再说说儿童。萧先生说8 9岁的大童有自我意识后,往往会不遵守家长的英语学习计划,神庙兄大概也是最近背单词计划受理挫有感而发。这些都正常,从孩子看来,因为英语学习已经非生存必要,凡是他需要的,都可以说汉语得到,他好奇的,都可以看汉语满足。那么同样的目的,为什么要去准备两套工具?这是违背人节约心理能量的本能的。不过这时候,如果孩子转换了环境,面对不学新语言就会被环境孤立的情况,那么这种本能马上就会被触发,美国对移民孩子的观察,10岁以下的孩子,大约6个月就可以开口讲话,9个月口头交流基本无障碍,12个月口语复杂程度赶上周围的孩子。说明这个阶段,学习语言的本能没有丧失。

据我自己的观察,坛里的大多数家长虽然都知道这些现象,但大多只注意营造环境,而极少从动机去考虑,比如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些环境可以触发什么样的动机?所以问的都是什么教材合适、怎么安排学习活动等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这些教材材料、学习活动,对孩子来讲都意味着什么?或许因为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对家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忽略了其实孩子很难理解的问题。”执行力“之下,孩子或许会顺从的做些学习动作,但不会调动大脑去理解。尽量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多花大脑能量,这其实也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孩子除语言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发展需要,在这种孩子感觉”无意义“的事情上节约大脑能量,是在等这些机会出现。

所以,大家讲的英语兴趣,或许转换个说法,更容易避免理解偏差。那就是孩子通过学习英语,可以满足自己什么样的需求?怎么样创造、加强这种需求?这其实是亲子英语最有价值含量的地方,也是需要多亲近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互动才容易找到的答案。每个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不同阶段的需要也会有变化,孩子有时候未必能够清晰的说出来需要,所以这是要家长多去观察留意的地方。

孩子需要最多的,是父母的关怀,在父母关怀下,其实是学什么都可以的,所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动机,是比找到合适的材料重要百倍的事情。

对幼童来讲,因为极度依赖父母,所以如果感觉到这是亲子活动,是和父母一起分享的活动,那么学习起来会和学习母语一样自然。大童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性,也需要安排一定独立活动时间, 那么英语学习的意义,就是要父母观察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比较强烈的需求?怎么样把英语和这些孩子已经感觉到的需求联系起来?虽然需要花一些巧心思,但大童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一定每个学习步骤都需要家长陪伴,所以总体上也不会多花太多精力。

总之,孩子的英语学习不能用成人的方法,是孩子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发展阶段注定了的,非要逆阶段行事,反正我是不看好。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6 贝壳 +240 理由 收起
anniesunshine_7 + 30 很有见解!
parklu + 30 写得太好了!!!
洋洋妈 + 30 很给力!
high5 + 100 分析的非常精辟
ceci29 + 20 我很喜欢!
Ruoan + 30 我很喜欢!
3216 查看 59 收藏帖子 (2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xiaoyezi_fifi

    2015-2-2 23:50:21 使用道具

    出于生活生存的需要而习得一门语言是本能,今天我们让孩子学习英语是希望他以后能生活的更好,有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 认真的雪8187

    2015-2-3 00:09:29 使用道具

    其实需求的确重要,但是小童估计还是需要成就感来维系。
  • jingmy

    2015-2-3 00:54:2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ingmy 于 2015-2-3 10:51 编辑

    我怎么觉得楼主将需求和兴趣混为一谈了呢。人类出于对沟通的需求学会了说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语言感兴趣吧。大家都要吃喝拉萨,不过应该没多少人是出于兴趣吧。
    至于神庙的帖子,个人认为其论点是 : 兴趣+用功=高“成功”率,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很多人(包括我,应该也包括楼主)对其“成功”的定义有异议罢了。即,带有痛苦感的“成绩”是否属于“成功”。


    立场好吧,看来只能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了。(不好意思,点评有点写不下)
    一、本人非常认同需求是促使人类学会第一语言的动因。
    二、鉴于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个人认为将上述第一条套用在外语的学习中并不合适。
    三、对语言本身的需求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因之一,但并非首要更不是全部,尤其是在学习之初。不同于母语,外语学习的动因简直可以包罗万象。如,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兴趣”,神庙较为看中的“强制”,我玩笑中的“威逼利诱”,甚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等。当然,各种动因的效果(可能还会附带一些负效果)是不一样的。
    四、如果像楼下一位回复那样将一切动因皆解释为需求那又另当别论。
    五、总之,个人“立场”是应将“需求”、“兴趣”及母语、外语辨析讨论。
  • wuyaneba

    楼主 2015-2-3 01:25:57 使用道具

    jingmy 发表于 2015-2-3 00:54
    我怎么觉得楼主将需求和兴趣混为一谈了呢。人类出于对沟通的需求学会了说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语言感兴趣 ...

    成人会把需求和兴趣分开。对幼儿,因为幼儿不会表达,所以根本无法区分是需求还是兴趣。

    在有选择的时候,有动力多学语言的人几乎没有,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学习者本人看不到外语的用途,那么在可以用母语的时候,再去学外语,是一种对脑力的浪费,人本能会抗拒。

    实际生活中,由于无法克服这种抗拒造成英语学习随波逐流的比比皆是,不只是孩子,成人也一样。
  • ceci29

    2015-2-3 02:52:09 使用道具

    这篇必须点赞,说到了语言动机的实质。很多说兴趣,兴趣是什么,其实也是意图之一,从中得到乐趣 ,才会有动机去接触,就运用用大脑
  • high5

    2015-2-3 03:44:18 使用道具

    楼主的这篇文章分析的独到精辟,非常棒。

    另对楼主引用的这个结论感兴趣,不知您引用的出处是哪里,可否给我一个链接谢谢。
    美国对移民孩子的观察,10岁以下的孩子,大约6个月就可以开口讲话,9个月口头交流基本无障碍,12个月口语复杂程度赶上周围的孩子。”

    我查到的相关的论文(2000年),要达到口语流利 oral proficiency, 需要3-5年的时间。
    http://www.usc.edu/dept/educatio ... NG_DOES_IT_TAKE.pdf

    孩子(成人)学习语言(第二语)的能力没有消失这个早就有定论了。 只是对于这方面的关键期一说还一直有争议。即便有关键期,这个“关键期”不是窗口期,不会到点就关闭,而是吸收语言的能力呈递减趋势。
  • wuyaneba

    楼主 2015-2-3 06:49:2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5-2-3 09:44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5-2-3 03:44
    楼主的这篇文章分析的独到精辟,非常棒。

    另对楼主引用的这个结论感兴趣,不知您引用的出处是哪里,可否 ...

    那个结论是我几年前看的一本台湾翻译的书上的,原版是美国人写的。书名暂时想不起来。

    您贴出的报告我看了一下,这个报告对语言熟练度的定义是和水平达到和母语学生一样,这个标准是非常高的。但实际上从图表上看,经过一年学习,孩子的口语进步是非常大的,例如 Figure1 中,一年级从0.35升到0.7,二年级从0.7生到0.85。

    顺便说一下,这个报告的目的性太强,就是为了反对加州公民提案227号,Proposition227(停止在中小学课堂进行双语教学),该报告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没有3、5年,非母语学校口语水平到不了母语学生水平,因此有延长双语教学的必要。但随着加州全民表决通过提案,外加No child left behind法令的实施,所有孩子参加的全是英语考试,所谓双语教学在政策上也就没什么现实意义了。

    不过如果您对感兴趣的是研究结果,可以到youtube上找克拉申、乔姆斯基等人的视频讲座。
  • cfedf

    2015-2-3 07:26:50 使用道具

    不错的文章,但有一点要提出,坚强的意志是少部分具备的,兴趣是大部分有的,只是兴趣不同而己.
  • runningfox

    2015-2-3 07:45:27 使用道具

    是的,这也是我为啥坚持亲自阅读互动讲英语。孩子需要感受到和家长在一起读书,游玩的快乐。虽然我讲的不是那么的完美标准符合语法,但是我一直认为人机学习不适合儿童。儿童需要人际的互动,家长的关爱去成长,连带着学习英语。
  • 1765134057

    2015-2-3 08:31:4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pesticides

    2015-2-3 08:52:20 使用道具

    感兴趣的孩子学的会快些,可能有些不感兴趣的也书需要学习的。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让孩子感兴趣
  • cl2039996

    2015-2-3 09:06:40 使用道具

    此帖必须收藏!!!!新鲜观点!!!!楼主神人!!!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逃离神庙

    2015-2-3 09:14:39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逃离神庙

    2015-2-3 09:23:4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RubyAtCuisine

    2015-2-3 09:31:00 使用道具

    这篇,我比较喜欢。
    的确,孩子学英文,为什么?乐趣何在? 很值得深思。家长如果能解释了,娃的兴趣和动力就不用担心啦。
  • alicat

    2015-2-3 09:31:58 使用道具

    很赞的文章,激发孩子的内在需求,哈。有一点是娃儿现在都两岁了,中文很多意思都能自主表达,想激发她说英文也不容易啊。倒是前期听的很多儿歌,她看到了生活中的相应场景就会哼唱。比如 我开车的时候人家会唱 driving in my car, bumpty bump, 比如在公园里走斜坡的时候会唱 Jack and Jill, went up the hill 。最近看绘本老是有急躁情绪,着急往后翻,说马上就讲完了,明显听不下去的感觉。动画片和儿歌视频唱唱跳跳没问题。
  • 高小宝

    2015-2-3 09:35:08 使用道具

          说说我家的实际情况。Max4岁10个月,从20个月开始亲子英语,我大学学俄语,英语纯粹是为了陪孩子自学的,所以水平较差,爸爸英文还不错,所以我算有个坚强的后盾。记得第一本英语书是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贴纸书,春节时Max满2岁,我们在香港逛书店时,孩子坐在小推车里,突然小手一指,大喊“caterpillar!” 我和爸爸相视愕然,毫不犹豫地买了精装的洞洞书,从此发现英文童书的世界太丰富太精美了。Max很自然地接受了英文和英文故事。当时我们选书时都是有情节的,像Little Critter,way back home,how 头catch a star,孩子那时候特别喜欢重复,一本书几十遍上百遍,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可以把大部分内容背下来了。因为可以听得懂适龄的故事,Max的英文一直随着年龄day-day up, 很开心。三岁时喜欢 frog and toad,4岁时最爱 Curious George,去年无意中听到我车里的CD放the enormous crocodile,竟然不下车,一直坚持听到完。开长途车时,Max把George's marvelous Medicine反反复复听了六七遍,听得爸爸都头疼了。
          今年夏天Max开始在iPad认汉字,学拼音,后来我下载了 teach your monster to read,star fall,Max自己学得很开心,后来下载了老王推荐的Wallcazam, super why, Max不知不觉会了很多拼读,现在能读一些简单的小故事了。昨天他要求妈妈给他讲中文版的神奇校车中的神秘的电世界,我觉得很难,中文也连讲带玩花了两个小时。听完故事,他偏要看神奇校车的动画片,我确实觉得难度太大,不过他坚持,也就随他了,听懂多少没所谓了。
          我觉得孩子小时学英语,兴趣很重要,我们做父母的要尽量激发孩子的兴趣,尽可能地让孩子快乐主动地学。等到了8-9岁,孩子大了,就纯粹是学习的概念了,也就是用中文去理解英文了,Max小时我觉得就想看图说话,这个意思怎么表达,孩子没有一一对应的概念,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明白有些单词的对应含义。现在一件事怎么说,他大概可以用中文和英文表达出来了。当然孩子现在还小,中文英文都只是听明白而已,算是打个基础,真正想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在学校里从读到写慢慢地磨练。Max今年夏天就去洛杉矶读幼儿园了,所以他学英语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开开心心地看看动画片,读读小故事,过去之后顺利衔接就好。
          我赞同楼主所说,孩子不同的阶段都不同的特点,我们需要遵循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尽可能地激发他的兴趣,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大了不是学不好,只是学的方式不一样,理解力和控制力提高了,但不断重复再重复的主动性差了。没有千篇一律的书单,没有直接copy的成功模式,家长们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和理解能力,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方法。我不赞成趁着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学几门外语,语言终究是工具,不用很快就忘,如果父母无法给孩子营造一个外语的小环境,全凭孩子自己努力,着实太难。
  • 逃离神庙

    2015-2-3 09:43:19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逃离神庙

    2015-2-3 09:53:3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猫妈家的虎妞

    2015-2-3 09:58:35 使用道具

    非常赞同楼主的意见。萧愚老师的贴子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区分幼儿与大童、成人的学习,差异性是很大的。幼儿喜欢的东西,你拦都拦不住他们,非要学不可,兴趣的动力极为强大。强制学习,或者说痛苦的“成功”当然也算是成功,但对幼儿而言,付出的代价很大,效果与付出比而言远不及大童与成人。
    很多孩子启蒙好像很早,但到三四岁出现英语排斥,我感觉如楼主所言,是因为孩子们的兴趣本在故事本身上,当他们三四岁汉语很好了,用汉语来听故事理解故事很方便自如时,他们就不理解为什么要给他们念英语的。于是有的家长就感觉走到了一个瓶颈。
    我家小猫在三岁时幼儿园里大量接触汉语,口语听力有了一个飞跃后,也有过这情况,讲故事时她质疑为什么不说“中国话”。好在英语故事的难度不高,而且她可能逐渐接受了一些有趣的英语表达,所以终于这个状态很短暂就过去了,她仍然愿意听特别是很有趣的、有韵律的如JY Book如牛津等英语语言表达的故事。相对,汉语的故事就要略复杂一些略长一些。到底她的汉语理解能力远超英语,而且生活在汉语的环境里,我觉得除极少数情况外,多数孩子这两者的能力还是在拉大的,英语学习赶不上汉语的环境影响。萧愚老师说的“过度”英语学习导致汉语的问题,还是很罕见的现象吧。
    我现在也在考虑随着孩子长大,心智成熟,英语的能力如果不跟上,语言与内容的难度脱节,就会逐渐丧失使用英语的需求,也影响到对英语的兴趣啊。比如说可怜的小猫现在还只是学个位到十位数的加减法,这些用英语表达与中文表达于她来说无区别,所以说什么语言都没问题。但数学再深入了,可怜的我英语能力就会跟不上了,辅导数学时就会逐渐没了英语……然后英语就会退出她的数学学习环境,这可大大的糟糕!家长现在得跟着充电啊。
    需求和兴趣,其实对大人和大童都是很重要的,但对幼童更重要。因为大人即使没兴趣,像我们为了考试,即使生活中没应用即使我讨厌英语,可怜我们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一学就是二十年!
  • 逃离神庙

    2015-2-3 10:04:2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wuyaneba

    楼主 2015-2-3 10:09: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5-2-3 10:19 编辑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5-2-3 09:14
    手机回复啊,所以先简略说下。
    第一行就有个错误,我哪里有“舍兴趣”的字眼呢?我教学都是根据每个孩子的 ...

    理解有误,先行道歉。

    写这个帖子也不是为了辩论,只是为了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

    从稍微广义点的意义讲,孩子的学习能力从来就是有的,而且从出生就一直在不断学习中,这个能力是上百万年进化的成果,残酷的讲,不会学习的,可能已经在进化中被淘汰了。您所说的“学习能力”大概指按成人要求、成人指定教材和步骤进行学习,这个的确要后天培养,因为这些学习内容,文字、数学、科学、伦理,不过是近几千年才产生出来的,不是每个孩子的大脑都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尤其是独自进行学习的时候,容易碰到很多困难,也容易因为困难得不到帮助而放弃,更容易因为受批评引发负面情绪,会阻碍语言的理解和习得。

    当然,或许您所指的,或许可以避免这些情况。
  • 逃离神庙

    2015-2-3 10:11:3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逃离神庙

    2015-2-3 10:17:5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叮叮当铃

    2015-2-3 10:27:18 使用道具

    赞一个。
    语言其实就是环境的产物。
  • submarine0909

    2015-2-3 10:34:48 使用道具

    发张别处转来的图片,关于语音的识别能力,1岁以后对于外语的识别能力确实有下降。楼主的动机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大人在教育的时候也得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
  • 逃离神庙

    2015-2-3 10:35:0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逃离神庙

    2015-2-3 10:36:2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submarine0909

    2015-2-3 11:01:21 使用道具

    我看的那个实验提出的假说是,婴儿大脑里有计数器,刚出生,婴儿不知道那些声音是父母用的语言,所有的声音一律统计,而一段时间以后,婴儿就会集中关注父母常发的音,因为那就是他要学习去发的音。

    如果有计数器,那必须假设大脑有天生的计数能力了吧,从孩子需要从数数开始学习算数,还要学习很长时间来看,应该不支持这种假设哈。语音学习或许就像是游泳,婴儿天生就会,但是如果不让婴儿游泳,几个月就会忘记这种本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