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欣然妈 于 2015-2-16 20:56 编辑
在中国生活,却能将英语学成母语,汉语反而是外语,这样的孩子,我见过,而且不止一个。最接近的是有次我孩子跟那个孩子一起坐车回家碰上了,我家的平时说话都是汉语,不料想人家只说英文,我家的估计有点不示弱的劲儿,也开始吐英文。那时我孩子五岁多,那个孩子六岁多。俩孩子英文来英文去,叽里呱啦不停地说,引一车厢人侧目惊讶。后来偶然又听见那孩子的妈说了一句,有外国人跟孩子说,说点汉语来,我们也学几句,孩子不肯,一扭头说,我不喜欢说中文。当然这句话也是用英文说的。
我有两个担忧,一是除非孩子一家很快就迁居欧美澳大利亚等国,不然今后在中国上小学怎么办。二是这样的将英文学成母语,中文反而不怎么样,那不是将二语儿童学成了一语儿童了吗?都说国际化的孩儿们语言种类越多更好一些,接触到更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开视野长见识,但在国内生活的孩儿却长成了一个美国儿童,多语种的福利反而丧失了。
不过人家孩儿妈可不这么认为,我见到的这些将英语学成母语的孩子们的妈妈们一边吐槽自己的孩子说汉语如何词不达意,一边让人感到她们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和傲气:在国内生活,将英语培养成孩子的母语,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也。
哈哈,我想我是妒忌了,因为我孩子英文没到母语级水平。不过我可以自我安慰的是,孩子中英文同步发展,可以在两个语言世界里徜徉浏览那么多美好而有益的东西。我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数据库,碍于人本身的能力掌握多种语言数据库并不现实,但是能有那么两三项比较熟稔,那这两三个数据库的内容将给孩子们的人生带来更多有趣有益的东西。损失任何一种,尤其是最易得的中文数据库,太可惜了。
补充几句:
有几多人说我先吃萝卜淡操心,哈哈,so funny,敢情爸妈网现在评论任何人的教育都是禁区了。都只能发自己的经验了,别的孩儿别涉及,涉及了就是罪过。
另外,说各有各道儿者,我仅仅是为这些孩子感到可惜的是丧失了掌握多语种带给人生的福利。来爸妈网的同志们大都是自己家孩儿英语能学好,这个英语能学好的语义之外,有一个隐含的意义,那就是,汉语因为是有语言环境,孩子们的不会太差,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多语种的孩儿们,这种多语言带给孩子们不仅是以后工作上的,而且也给孩子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即使都已经可以研究莎士比亚了,但内心却没有几首中国美好的古典诗歌回荡在心头,我认为这是中国孩子们的一种精神损失。既然在国内从小生活那么一段时间,何妨利用环境锻造一个中英文同样出色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