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5-12 16:51 编辑
大道至简,把王博那些罗里吧嗦的低能理论,能扔多远就多远!让我这山人,以我的亲身经历,说点人人都懂的白话:
什么叫做外语?就是你的生活没有这个语言使用的环境,只有贫瘠稀少僵化单一的外语课堂那点输入,相当于沙漠地带偶遇一两滴甘霖,成不了气候!
什么叫做第二语?就是不管你身处本国还是他乡,你的周围都有使用这种语言的环境和人群,不论是江湖还是庙堂上,输出输入都有用这语言的生态环境在!此时相当于来到绿洲上,你可以不说不用这种语言,但这种语言环境却仍在你周围,与你的生活交叉并存,通常都是官方下令使用这种语言,成为你祖国与母语同在的另一种通用的官方语言!
什么是母语?就是你一生下来,无需意识去刻意,顺理成章就首先习得的那一个语言!此时相当你已来到肥沃的五谷和鱼米之乡
但是对于学习者,特别是幼小的学习者,区分它们的就是这种语言的源头---这种语言的环境你占据了多少!如果你来到了、进入了这种语言的天然环境的使用之邦,你就再不必刻意,去区分它是外语、第二语还是母语了!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进入了这种语言的天然环境,只要你能坚持呆下来,只要你敢积极去融入,你最初的外语会逐渐量变为第二语,然后你的第二语,会逐渐转换为你的第一母语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当初为自己取的ID是---母语一样的反应-----的原因。在观察中我们明显发现---越早进入这门语言的使用环境,对你的转换就越有利!
而如果你是成年的学习者,在这种天然的语言环境下,你最初的外语,先是逐渐转换为第二语,接着你的第二语,会几乎转换为你的第一母语的!也就是几乎接近于你的母语!而你原来那一门母语,如果你还同步用,那它就是你的双语,如果你已经停止用多年,那它就退化成你的二语或外语了!
衡量这一切的有2个:全在你对这个语言环境的占有和使用有多少,以及你对这个语言和文化的热爱、认同和融入有多少!
所以你要追的----不是王博和他的理论,而是那个语言的----天宽地阔的语言使用环境!追的越小越早就越好,对这个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就越水乳交融----有条件的,幼儿园能过去不?!
没条件的暂呆在中国的,你要追的不是校内英语,而恰恰是这模拟、再现这种语言环境源头的----的立体使用的广大原版的语言资源,以及在国内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群圈子,不只是外教,海归人士和英语专业的爸妈,任何使用这种语言的小环境,都是可以帮你促成进入模拟该语言环境的一种资源,帮你先把你在国内的笨拙外语,逐渐量变到质变----转换成接近第二语的状态,再出国去深造逐渐转换成你真正的第二语,一直到几乎转换成为你的母语!----如果你的命运和机缘,都没有打乱你这三部曲的话!
出国的最佳时期,目前来说---或者是在幼儿期,或者是在初二,或者是在读完硕士,都是比较划算的,但语言成就不一样了!且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考量!
而如果你决定不出国,那你可能终身对这门语言达到的成就,它也就是你的外语或是接近你的第二语了!那么,你使用这门语言的造诣,通常,是远不能和很早出了国的人相比!因为你牺牲了这门语言的使用优先权,换取的是你对母语一生使用的优先权!所以你必须接受----受制于母语影响下,外语学习的利与弊!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是你---对何时让你的小孩---进入这门语言大环境的---的不同抉择,决定了这门语言,是成为你小孩的外语呢,还是成为你小孩的二语或母语,而不是王博和他的罗里吧嗦弯弯绕的----长篇大论!
而王博替广大中国家长做的选择,多一半是让他们对自己---本来可以自主的---多项选择权不知情,对语言是发展的、通过国内走上国际,也是完全有可能转换成母语,或接近母语的真相和途径,不知情!
然后任大多数人,在这种自认为---永远无法挣脱第一语言宰制、对人可以把外语,通过更换语言环境后,而照样可以---成功习得之真相的---完全无知,代他们做一个狭隘视野下无奈的选择-----就是一生,都认定自己只能困守在母语中,只能把英语当成外语学,只能把英语,当成工具用,这大大限制了家长的思维和视野,限制了孩子们----本应拥有的多项---实现命运、与语言天赋之道的选择权!并让他们,于无形之中,与可能成为他们新的人生的---那些实现二语与母语的机会、潜能、自信-------失之交臂,想也不敢想!
英语,绝不仅仅像王博说的---只要够用就得,或只能通过你的汉语---这门母语才能去真正学好它,英语,更是直接通过你,来到它所生存、它所运用的----广阔的英语语言天地之中与之充分融合---学好的,而后面这一种,更决定了你的人生质量和命运质量!决定了你的英语素质和综合的人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发达,它决不输于前者,甚至比前者价值更高。
因此那些本来能够带着孩子,来到这种语言环境下生活的爸妈和家庭,如果听信了王博的断然之词,就有可能放弃了本应属于这个孩子----更广阔的命运和更好的人生,而困守在教育含量低下的第一语言中。或者,当他们带着王博告诉他们的---非常精通的母语来到了这个英语世界中时,才会发现母语没有用武之地,而英语也什么准备都没有时,必然导致的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艰难!
而留在中国,通过母语学好英语的人,最终会发现---帮助他们真正学好英语的,并非母语或语文---这些语言的外在形式,而是母语后面的全人类共享的----人的意识、认知、思维和精神层面的沟通内核,是这个内核,帮我们实现了母语到外语的正迁移,而母语语言的外在形式,反而会成了干扰我们的负迁移。这和王博说的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