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milesongma 于 2015-7-14 16:21 编辑
帖子刚才发过一次,初来乍到,不知道版规,贴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被版主删帖了。特意重发一次,纯为分享,家里的绘本都可以这样玩起来,一本多用。
周末在家和松松读绘本《小人儿帮手·豚鼠》,发现当娃的阅读量有一定的积累以后,他自己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再次的“创造”和发挥,很有意思。特此记录一下“一本绘本的N种读法”,希望对大家的亲子共读也有所启发。记录里面,有的是松松主导,有的是我受他启发所得。
一、脑洞大开,拓展想象
这是《豚鼠》的封底,跟封面是连着的一整张跨页。光这一页,松就端详了很久。然后问我“豚鼠头上的两个小人儿是怎么上去的呢?”
然后他自问自答“有可能是从履带爬到驾驶舱再跳上去的‘。
我启发:“还有可能呢?”,松:“也有可能是爬到吊车的挂钩上,一荡,就荡上去了!”
我继续问“还有可能呢?”,于是他脑洞大开发挥想象,比如顺着豚鼠尾巴爬上去,升降机托到豚鼠旁边再跳过去等,一共想了五六种。他想得很开心,我听得很高兴,对于娃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二、前后对照 挖掘细节
下图分别是书的封二、封三。仔细看,发现豚鼠的表情、动作、姿势都有细微的变化。有些真的很细小,比如豚鼠的眼睛本来是睁得大大的,后来因为小人儿帮手来了,欢喜得眯了起来……松就很喜欢来回翻着,对照观察,“找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入”排“、”列“的概念,比如第三排第二列那个豚鼠的表情点点点。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窗外,在书的开头,是白天,到了后来,窗外呈现了红色,这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啥天空变成了红色,是不是近黄昏了?再联系到妈妈下班,娃放学,就是一个一天中时间状态的变化。
这本书里有许多许多的小人儿,小人儿们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以前读了很多遍,这个细节我都没有留意到,最多发现小人儿们的姿势、表情的区别。
周末,松端详了很久,突然说了一句”红帽子、红衣服、红鞋子的小人都是指挥“,我惊讶地仔细翻了很多页,真的,所有挥舞旗子的小人儿都是这个装束。说明,他已经初步能从”事物的共性“中,抽象出某种规律。
后来,我俩又每一页细细观察,发现红帽、红鞋、蓝衣服的小人儿一般都是负责拿着本子记录,以及用对讲机联络等。原来,小人儿的整个组织,也是非常严密、有序的。
四、生活常识,日常科普
书中有许多细节值得玩味,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识,甚至科学知识科普的机会。
比如鼓风机在开动前后的变化,为啥纸条的状态会有变化,为何要装一个纸条……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公共场所的出风口,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布条?此外,还有什么能让你发觉到有“风”?身体的感受(凉快),头发飘动等等
还有,豚鼠的滚筒,转起来之前和之后为何会不一样?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科学常识是”视觉暂留“,对于松这样三岁多的孩子还有点复杂。但是可以引导他观察,家里风扇的叶子转起来,是不是也有类似特征…
为何豚鼠奔跑起来,有许多的小人儿会在下面拉开一个垫子等着?消防员平时救援的气垫是否也同理?起重机等为何会有撑脚撑住地面。圆规、尺子、切割机的用法等等。
跟孩子说这些,关键不在于他学到了哪些知识,而是养成他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各种现象、思考发问的习惯。
五、生活习惯和情趣
还有一些,在小人儿帮手系列书中都能看到,就是每次小人儿忙完以后,都会比较闲散地休息,比如在冰淇淋车上买冰淇淋、拉小提琴、追逐打闹。松很喜欢看这样的场景,多少也可以引导他有点生活情趣,做一个学会“美好地浪费时间”的人。
还有比如爸爸的工具箱,用完就好好地收拾起来,桌上干净整洁……还有工具箱为何要分层?不同的东西,是不是需要分类摆放?
、
其他还有很多拓展方法,比如数数有多少小人儿;对于酷爱工程车的男孩子,等他们再大一点,这书还可以当作线描临摹教材;还可以利用家里的工程车模型、人偶模型等,进行角色扮演,组建自己的小人儿帮手搜索队等等。
当然,小人儿帮手系列本身是一套细节特别丰富的书,不是所有的绘本,都可以进行如此多的拓展。但同样,其他绘本也有很多拓展的方法,我上面讲的这些,对于不少绘本都适用。需要家长有一点技巧,在共读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平淡地把一本书发的文字从头读到尾就结束……
尤其对于文字少,图画多,同时画面细节丰富的绘本,看似难读,其实家长发挥的空间更大。因为画家在画的时候,肯定都是有许多特别的构思。而没有了文字限制,更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去表达……这对于锻炼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语言的丰富程度,都有很大的好处。说白了,以后娃上学阶段的低龄作文,不就是”看图说话‘吗?
所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把绘本的潜力都挖掘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