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内容:Growing without school,翻译成“无校成长”。那么,这么一个教育的话呢,在美国已经是形成了声势很浩大的教育运动,大约它产生的时间的话是在七十年代,就是说大约是在三十多年以前,……。“家庭即学校,客厅即教室,家长即老师,经典即教材”(板书),所以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在自己简陋的家庭里面,把它转化成了“家庭即学校”,他们家里比较宽敞的就客厅就马上变成了教室,然后比较有道德修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或者长辈就成了老师。因为我刚才说了,在我们常见的这个学校里面,它只重视,基本都是比较的注重于理性,所以它只注重“知识和技能”(板书),然后呢,它不太偏重于灵性,它不太偏重于文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它就显得简单,就是选择了经典作为教材,比如说,像他们在美国的话,就花很长的时间学习《圣经》,花了很长时间学习莎士比亚的著作,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比如说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些经典著作。所以,像这样子的一个运动,就是从家庭的客厅里面开始,就是从家长自己开始,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说法(指“在家学习”、“在家教育”),……。通过广大参加经典教育,或者是,美国叫“在家教育”或者是“在家学习”的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新的教育运动的潮流,冲开了种种的障碍,一直到现在,大约,我据可靠的资料,在美国,整个美国大约是有两百万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在家学习的学生,并且呢,每年基本上是以百分之二十的数量在继续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