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7 07:18 编辑

按:承蒙薛仁明老师信任,他在發表下文前曾把稿件寄给我,让我给出意见。可惜上周太忙,没有及时回复薛老师。不过薛老師正式发文後,我抽时间写了几句评论,一并转发。

关于两岸读经
十一月四日上海東方早報   文/薛仁明


读经是对的。但,还是有些问题。

        读经运动,肇始于台湾,后又影响了大陆;若论传播之速,影响之广,诚百年来文化复兴之盛事也!

  声势既大,反弹便深。台湾这边的反对声浪,主要来自政治考虑;但是,政客说话,通常连自己也不信;因此,这种反对,其实无伤;除此之外,再有明摆着反对者,其实不多。究其原因,系因台湾的儒家基底,本来就在;民间的传统底蕴,更一向雄厚;真要推动读经,立可榫卯相合,毫无间然。

  大陆此侧,却是不同。只见民间满头热忱,知识界却意态阑珊。主流知识分子一谈起读经,多半保留;激烈反对者,更大有人在。他们背负了“五四”以来的反传统包袱,对“旧社会”种种,素来反感;“读经”云云,更尤其憎恶。“文革”至今,虽说杳远,但在他们身上的影响,却烙印如新。

  这烙印,是历史之共业;若要理性说服,其实不易;真想去除,更属难上加难。一来,他们颇有年纪,习气已深,撼动极难。二来,读书人的知识障,素来严重;所有想法,都早已自成一说;理论之严之密,更将自己团团禁锢。其实,多说无益。

  因此,那些极力反对读经之议论,不管出自什么名家,也不论新闻版面多大,总之,都不必与之过多辩驳;偶一言之,可矣;除此之外,多言无益。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着实毋庸过虑,毋庸摆荡,大可放心地教导子弟读经。至于那些反对言论,尽管声势浩大,却也只是一群“五四”遗老的偏执拗强罢了!随着欧美的荒愁莫知所以,随着西方教育理论之破产,他们再如何呶呶不休,也都只能尽化浮花,全成浪蕊;一个个的浪头过了,也就过了。但是,沧海仍旧,青天依然。

  然而,虽说反对读经之议论,多半不对,但是,现今之读经,也仍有些问题。

  首先,道学味太重。“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清末以来,中国文化之倾颓破败,固因外力入侵,但根柢说来,更是因为自身之病重疴沉。自宋以来,过度尊崇儒家,又极度谨小慎微,读书人遂拘隘难伸,气象渐失。要不,耽溺于风雅之事;要不,萎死于琐碎道德。于是,那口诵圣人之言的道学先生,摇头晃脑,非腐即酸,个个成了孔子批评的格局既窄心量又小的“硁硁然小人哉”!

  结果,“五四”以来的反传统,并没有将这股酸腐味给洗清涤尽;相反的,在极度反传统的“文革”之时,其伪善,其虚矫,让那道学精神吊诡地借尸还魂,甚至,还更堂而皇之,更蔚然大观。而今,“文革”往矣,但那道学气息却未随之而去,在这波护持传统的读经运动中,仍依稀可嗅得那份酸腐陈味。这些主事者,多半道德感过深,使命感太重,整个生命,仍然过多不必要之紧绷。生命若无法舒展,格局又无法打开,那么,读经再多,也是枉然!

  正因这种窄隘,现今读经,遂多蹈宋儒旧辙,仍过度以儒家为中心,更过度紧盯四书。因此,今年台湾的高中课程,恢复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遂引来莫大之质疑。这些质疑,撇开政党恶斗的去中国化论调不管,最关键的是:既名之曰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就理应儒释道三家均衡介绍。孰料,主事者完全是道学心态,只读四书,不及其他。面对外界质疑,除了用篇幅有限这种不成理由之说词搪塞外,还觉得自身一片赤忱,竟饱受无情无理之攻讦,遂处处防卫,更自觉委屈。读经若读成这种卫道心态,其实,不读也罢!

  现今读经,另一个更根本的困境是,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土壤。因此,长久看来,成效难彰,理想难期。

  两岸读经,今日能蔚然成风,居功厥伟者,有王财贵先生。他的读经理论,完全正确;驳斥成说,也极中肯綮。然而,他早期推广所说的读经之效,今日看来,却有些言过其实,明显过度乐观。台湾读经大兴,迄今已逾十余年;彼时读经之孩童,今多已成年,最当勃然兴发之龄。若依王先生当年所言,此辈青年,理应斐然成章,早该熠熠生辉了,但证诸事实,却完全不然。此辈年轻人展现之气象,与读经之第一义该有的胸襟气宇,实在远不相侔。即使是最表面也清楚可见的所谓国文程度,都很难说已经超越了未受读经洗礼的四五十岁那辈,更遑论再长一辈?

  读经,本是为了成人;读经,本是为了成为通达事理、性情平正、自知知人的朗豁之人。然而,两岸读经,尽管如此一片骚然,但离此目标,却其实迢遥。问题核心是,目前的读经,并没有深植于该有的文化土壤,只像是种子撒在沾了水的棉花上,当然可生长,也看似清葱翠绿,但总难以期待枝繁叶茂,绿荫满地。

  所谓经书,本是植根于自然、植根于文化土壤而生之长之茁之壮之的烨然硕果。读经,欲有大成,原该同古人一般,天生地长;亦该如古人一样,厚土深培于悠悠人世。否则,读再多的经,都只是拾人牙慧;背再多的经,都仍只是孔子嗟叹的“苗而不秀”与“秀而不实”。如此读经,若当学究,容或可行;欲成志士,则断乎不能。现今文化土壤,经此百年斲毁,当然饶富不比当年;但真可植根之处,其实仍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譬如台湾民间之四时祭仪,又如神州各地之戏曲说书,再如两岸皆然之庶民之勤奋笃实与活泼豁达,凡此种种,都足以让经书接得上源头活水。有志之士,若能留心于此,则读经之事,方能可长可久;读经运动,更可气象一新!

(作者系台湾作家、学者)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球球 + 20 谢谢分享
4640 查看 7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7 03:26:25 使用道具

    我的评论:拜讀。認同其中很多觀點,唯其中談及當今讀經兒童效果一段感覺不足,一是資料不足,我所見之景象更爲樂觀;二是如何判斷效果比較模糊;三是即使先生所言為實(或部分事實),當知當今社會經師難尋啊。四五十歲的那批學者,故然少年讀經不足,卻更可能得遇明師,因为他们的老師中還有很多從小讀經長大的大師。當然,現代私塾的問題仍多,特別是大陸人心被摧殘,人師几不可得。所以在大陸讀經私塾中,讀經之外的問題層出不窮。文化的恢復非一代人之功,我以爲讀經傳統和文化的真正恢復,至少要三代人的堅持。



    另外,就讀儒家經典還是三教經典都讀的問題,王財貴 先生個人也是主張要學習儒、釋、道、西諸家經典的,但是他只是强調作爲中國人自然首先要讀中文經典,儒家經典。深以爲然。季謙先生在臺灣主編的讀經課本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還包括老子莊子選,佛經選,英文經典數冊。 除了過去出版的儒釋道西幾家經典,王財貴 先生的讀經中心正在策劃編訂新的讀經課本系列還包括中醫經典,梵文經典、古希臘文經典、拉丁文經典,德文經典,法文經典等等……當然,這麽大的工程,以民間的力量來做,確實是有些吃力,也因此希望得到各方支持。


    如果有條件,亦應讀梵學元典。春永君于西、印經典學習都頗深入,中文經典有涉獵,他個人認爲在這三種人類文化中,印度與中國古典文化的高度是高于西方文化的。





  • xianyun0403

    2011-11-7 07:08:0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7 15:37:31 使用道具

    今日收到薛老师回信,他說:一般談讀經,要不全然擁護,要不全盤否定。我是卻因為深知其好,故而思其不足,明其侷限。你們做的事,其實我可能比誰都還佩服。
    ****

    非常令人感动,对读经和国学这样的思考,永远都需要。
  • pajaro

    2011-11-8 10:17:33 使用道具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7 15:37
    今日收到薛老师回信,他說:一般談讀經,要不全然擁護,要不全盤否定。我是卻因為深知其好,故而思其不足, ...

    过于执迷,只说其好不说其不足,最后很容易陷入原教旨主义那种狂热
    但反对者中很多又是为了批判而批判

    不仅读经,几乎所有的事情上都可以看见这两种人。只是读经的人若依然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难免让人对读经的效果心生疑虑。叹一下,还是你说的,这里至少还是一个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

  • 里仁

    2011-11-10 15:35:44 使用道具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听到反或者不反,我都飘过。。。
    但明显在路上走的更直些。自我感觉而已,
    也许是更歪了。。哈哈

    话说“中醫經典,梵文經典、古希臘文經典、拉丁文經典,德文經典,法文經典等等……”
    真是,这路一走回不了头,莫说推行,读也得读三代了吧?

    读经还是要舍弃很多滴,万一读着读着读到喜欢的东西
    一头扎下去,细是细了,好似离全元就远了
    边想边读挺好

    嘿嘿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0 16:40:10 使用道具

    里仁 发表于 2011-11-10 15:35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听到反或者不反,我都飘过。。。
    但明显在路上走的更直些。自我感觉而已,
    也许是更歪 ...

    准备很多经典课本,不是希望所有孩子所有都读,而是给希望读的孩子提供可能。
    涉及到个体孩子读经,一定是要有取舍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

    细节和整体,并不矛盾。

    人生要有大方向和大气象。而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
    也不矛盾。


  • pajaro

    2011-11-11 09:21:06 使用道具

    中学会学第三语言。:)可以先打个底看看他比较喜欢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