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2-11 14:52 编辑

按:去年曾经拜访台北大安学园。此学园即为高老师和他的夫人共
同创建。也见到了他的四个孩子,特别有机会和他已经十七八岁的
老大聊了聊,深感这个少年气质的纯净与沉静。

寻找一个教育的桃花源——
「读经在家自学」说从头
文/高玮谦 (南华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读经通讯》编辑 徐小姐日前来电,希望能开辟一个专栏,请我针对「读经在家自学」这个议题,谈谈个人的心得感想。由于盛情难却,因此也就不揣固陋,援笔为文,略抒自己一点浅见,尚祈各位方家先进不吝赐教。
我有四个小孩,老大目前读国三,老二读小五,老三读小三,最小的现在才两岁五个月。老大是男孩,从小四正式申请在家自学一直到现在(其间有一年到大陆湖南贺益德老师处游学),老二、老三是女孩,皆从小一就开始申请在家自学。朋友们听到我为孩子申请在家自学,起初的反应是惊讶,继之则是好奇,最终不免带着些许佩服和几分怀疑的语气说:「你好勇敢!」其实,我为孩子提出在家自学的申请,消极的理由是因为对当前的体制教育感到失望;积极的理由则是因为读经教育让我看见光明和希望。限于篇幅,以下先谈消极的理由,下次再谈积极的理由。
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的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诸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竞争才是目的,合作只是争取胜利的手段。上至谋国谋政的政治人物,下至谋身谋家的贩夫走卒,大家只能纷纷慨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命落在名利的争逐与权势的奔竞当中,彷佛庄子笔下泉涸之鱼:「相喣以湿,相濡以沫」。奄奄然无有生机矣!
至圣先师孔子曾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我们最伟大的教育家所揭橥的教育愿景。「立志」是一个人品格学问高下的分水领,「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古人强调立志的重要,故一起步便要人立大志。王阳明十二岁时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阳明小小年纪却提出质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是在传统文化教养的风气下所蕴育的高贵心灵,也才能造就出一个巍巍大人的生命风范,对时代起了波澜壮阔的影响。如今,我们的教育不能兴发学子立大志、发大愿,一开口只说立志考上明星学校,正是落入科举登第之彀中。如此学风之下,所培养而成的不过是功名利禄之徒,很难期于成为开物成务之博雅君子。所以立志者既在于「利」,而不在「道」,则「德」亦不能据守,立身行事亦不能依于「仁」,纵令有百千技「艺」亦无补于世俗风教,恐为害更烈而已。
曾经,家庭是完美人格的摇篮,学校是谈论真理的殿堂,社会是实现理想的园地。如今,我们的家长不再期许子弟「希贤希圣」,只期望他们考上第一志愿;我们的老师不敢自期于为真理代言的「传道」者,只求能作个称职的「授业」者;我们的社会视「道德理想」为虚幻不实,却一天到晚为「拜金主义」大张旗鼓。于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们的学子再也无力怀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愿,只能孜孜矻矻地完成父母师长交付的「金榜题名」的使命。
如今,联考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高中、大学的入学方式是多元了,教材也变得活泼而多样了,可是不变的是:我们的功利心态依旧,明星学校依然抢手,学生的升学压力仍在。这当中的关键是:只要我们不提升全民的文化意识,不落实全民的文化教养,那么,再好的教育改革终将被误解,再好的教育制度也终将被扭曲变质。于是,入学的多元化竟兴旺了五花八门的才艺班;教材的多样化却丰富了原已蓬勃发展的补习业;基本学力测验虽然生活化、简单化了,家长们依然不放心地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大作模拟考卷。联考制度或许已成了昨日黄花,但联考文化却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我实在不忍心看着我们的下一代继续在恶性循环的教育制度中载浮载沉,故毅然决然为孩子提出在家自学之申请,因为那至少还代表着一线希望。我怀抱着这仅存的一线希望,在孩子自学的道路上摸索前进,七年多来虽不免有起有伏、有甘有苦,但心中却越来越踏实了。我告诉自己总有一天眼前这一条羊肠小道终究会成为一条康庄大道,通往真正教育的桃花源。

(上传一个高老师的访谈视频,好像上传後观看效果不好啊。)
这个报道大概是8,9年前的了。视频中提到的要开始在家自学的小四生就是高老师的长子。现在是个十足的大小伙子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high5 + 30 谢谢转载,值得深思
3324 查看 9 收藏帖子 (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2-11 01:56:39 使用道具

    就是爱经典 一家6口读经【联合晚报╱记者王彩鹂/台北报导】 2007.09.22 03:00 pm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4024221.shtml南华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前师大附中国文老师高玮谦、太太和四个小孩,一家六口都在读经,他感叹说,教国文教科书「味如嚼蜡」,三年前他留职停薪,开设读经学园,教孩子读中英文经典文学,自己也拿到博士学位。高玮谦说,为升学考试而学的国文,侧重文法、修辞、音形义等,但那是语文教育的枝微末节,那些东西参考书上都有;老师想在课堂上多介绍作家的思想和人品,学生却问:「考试会考吗?」考试不考,学生就不读。高玮谦说,读经教育能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记忆力、阅读力,培养孩子稳定的心性,而且识字量增加,「阅读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他的儿子高存诚非常喜欢自然科,除了阅读百科全书、法布尔「昆虫记」等教材自学,还到台大昆虫系去旁听课程。高存诚在阅读之后还会身体力行,例如读完「人体使用手册」后,有感而发的说,「要身体健康,必须早睡早起」,就每天奉行晚上9时上床,清晨5时起床打坐、练武术。一个国二的男生就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高玮谦四个小孩都读经,才9个月大的小女儿从胎教起就接受典经熏陶,不识字的她最喜欢翻经书。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2-11 01:57:3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2-11 02:04 编辑

    透过经典阅读 让孩子体察生命的高度
    在阅读的道路上,沿途繁花似锦,经典中的高度与宽广,可以训练孩子与生命对话,做阅读的主人。弯进台大学区内幽静的巷弄,高家静静的落在一角,屋内散发着一如宋版书味儿的「墨色淡香」。周日下午,伴着栩栩丝竹声,世新大学通识教育讲师高玮谦夫妇,正在和两个女儿朗诵岛田洋七《佐贺的超级阿嬷》一书中的<外婆和母亲〉,孩子跟着情节笑了起来。
    高家客厅,没有电视,没有长物,四壁书架,从七岁的小女儿,到十四岁的长子,触手就是书,在高家,大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起读书,一起朗诵,一起听音乐,甚至一起收碗筷。而他们的家规很特别:做错事的人不准阅读。这对爱死看书的三个孩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惩罚。家庭阅读,是人生最长的学习。做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高家的家庭阅读,是从中国经典的经史子集,一路读到西方经典莎翁的《十四行诗》,而且父母每天身体力行带着孩子一起读。他们有计划的让孩子阅读人生必读的「大书(Great Books)」。

    因为在阅读的道路上,沿途繁花似锦,「与其掘九口井,不如掘一口井。」高玮谦决心从经典下手。他们的选书,一是梁启超为北大学生所选的国学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包括《四书》、《易经》、《楚辞》、《文选》、《李太白集》……;一是根据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 (Robert Hutchins)在芝大实行的「大书」运动书单,包括荷马的《史诗》、柏拉图的《对话录》、亚里斯多德的《诗论》、欧几里德的《原理》,拉斐尔的《化学要素》及读希腊悲剧。

    「透过阅读,我希望让他们体察到真正的生命高度,认识到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诚,」高玮谦说。他顺手在纸上清楚的画出高家的「板读三度空间坐标」,有国际观,才能不被空间所局限;有历史观,可以纵观自己生命的轴线;有宇宙观,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有了三度空间,才真正能为孩子打开心量的窗。」他说。师大附中国文老师叶玟秀观察,高家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相较,EQ特别稳定,情绪上很少闹别扭,尤其长子存诚,有同龄孩子少见的理性沉稳。

    高家夫妻分别毕业于哲学研究所、中文研究所,高玮谦本身也曾在师大附中执教,但他们认为,即使一般家庭阅读经典也非难事,只要有「一阳指」功夫就可以了,意即准备经典CD,一指按下,即可从听觉入门。

    零到三岁让孩子听经典CD十三岁前让他大量背诵四书五经
    古人说,幼儿养性,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阅读经典,是一种「熏陶」。零到三岁时,他们先为孩子准备好经典的CD,从《弟子规》、《论语》,一直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每天起床或睡觉前,他们给孩子听十五到三十分钟,且持之以恒。更好的方式,就是为孩子朗诵,因为经典的音韵语意皆美,他们让好的声音进入孩子心中。高玮谦发现,小女儿守慈从娘胎中就开始听经典CD,她的语言能力不但反应快,而且十分精准。

    四到十三岁时,是童蒙养正期,孩子学习能力逐渐提升,是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且心理学研究,十三岁前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这时,高家就让孩子大量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以收潜移默化之效。像他九岁的大女儿守柔,现在记忆力特强,可以把《孟子》倒背如流。到了十四岁到十八岁前,是少年养志期,孩子知识渐开,意兴风发,这时应鼓励他们多阅读经典中的中外伟人传记,用旅行来阅读世界,可以长其志气。因此,今年暑假,长子存诚参加了鲁台协会的文化交流,亲自体会什么是登泰山小天下。

    而阅读要变成一种能力,除了能读,还要有分析与综合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要能通达作者的思想及观点:最后才能记忆吸收。因此,去年,长子存诚特别到湖南娄底市,拜历史学者贺益德为师,练习深度阅读的方法。

    例如读《三国演义》,首先先把不会的字词圈起来;再对照白话本做移注(解释)的工作;第三步对照三国地图,深度了解当时的情势;最后再看《三国演义》的名家的会评本,进行深度鉴赏,如今,高存诚已能说三国,评三国。

    阅读经典的目标并非提升学业成绩
    高玮谦说,孩子读人生大书,不只学习知识,还要能明心见性,「懂得和生命对话」。他为家庭阅读设定的终极目标是,找到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观,从出生、学业、工作、婚姻、家庭、亲子、理财、养老、生死,要得其环中.才能以应无穷。

    有趣的是,高家的阅读家规有一个深沉的「闷锅主义」。高玮谦说,很多人阅读,都只想赶快开发聪明,往外攀缘,终至生命无法安顿。「一旦聪明无德,就会变成智慧犯罪。」因此,他们小心翼翼的看着孩子的阅读种子,避免太早掀锅盖,以免孩子因阅读而显骄傲。

    其实孩子阅读经典,在成绩上不见得有立即功效,但对孩子的一生帮助很大,家长要把他当成一种长期投资,才能水到渠成。高家夫妻正为子女打造的是一座有生命高度的经典花园,既像东方的文人私垫,又像希腊的学园(Academus),「希望他们能自主学习,看到生命的宽广。」高玮谦说着。

  • high5

    2012-2-11 02:37:29 使用道具

    一是根据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 (Robert Hutchins)在芝大实行的「大书」运动书单,包括荷马的《史诗》、柏拉图的《对话录》、亚里斯多德的《诗论》、欧几里德的《原理》,拉斐尔的《化学要素》及读希腊悲剧。
    -------------------------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Books_of_the_Western_World
    这套书可了不得。
  • china_baby

    2012-2-11 09:36:30 使用道具

    楼主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如何读经的安排等,及具体如何实施,想给孩子加一点,确不知道如何下手,只知道应该从论语开始。但老大时间有限,老二又太小,不知道怎么安排才好啊?烦不吝赐教,谢谢!
  • sher9646

    2012-2-11 14:23:47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  
  • hanahaiyans

    2012-2-11 15:13:00 使用道具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沉下心来读书的真不多了
  • tracylin2002hk

    2012-2-13 22:16:12 使用道具

    讀經名人話讀經  呂基華老師61#&
    王老師的讀經理論很充足了,如果你對讀經問題有疑問的話,應該回頭再去看王老師的演講,或是看讀經說明手冊。那在教的過程裡頭,你會出現一些問題,建議可以看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這本書很多人看了會覺得很好,但是在做的時候會發現用不上,用得上和用不上的差別在哪兒?在施教者,不管是老師或父母,是看你本身的能量夠不夠。(我常覺得自己不夠)能量怎麼來?能量是慢慢磨來的。(原來我的能量是我孩子成就出來的)只要你的理念很清楚,你就是這樣相信的時候,遇到困難,你可以找人商量,找人討論,或是回頭再看王老師的書或《賞識你的孩子》這本書,我覺得那本書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或者是你要掌握重點之後,你碰到問題,你就能迎向前。為什麼?你會發現周弘為什麼會成功?他為什麼會找到教育的寶藏。他是那種父母很深刻的愛,成為一個施教者,所以他碰到問題,他不會鬆手,他會想辦法去解決你的問題。我覺得他最受用的一句話,是所有的父母或是老師都要記住。他說,最好的教育心態,是像春風吹過大地,永不回頭。(原來教育的問題在哪裡?在三個字。不能等。請問老師您能不能等孩子自己在春風過後,開花盛長?請問為什麼不能?非得要像雨後春筍般地蜂湧展現?)你只要去做,就對了。你只要做好的輸入就對了,你不要太在意孩子在什麼時候能怎麼表現,你不要急。尤其是讀經教育,它更不是立即的,它不是能看立即的表現。孩子後頭的成長是你看不出來,他潛藏的能量也是你一時看不到的。{0b2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Sq7
    會想要去看的是《愛的才能啟發》,想要去找鈴木鎮一的書,因為周弘一直在讚賞鈴木鎮一,他覺得鈴木鎮一是懂得欣賞孩子的人,而且我看了之後,確實發覺鈴木鎮一他很特別,他的心目中孩子像神一樣。為什麼?他說,以孩子心靈那種純、那種美,是我們心靈的導師,就好像我們要回歸到赤子之心。那孩子的潛能到底有多大?你如果學會像鈴木鎮一那種眼光,你就會具備鈴木鎮一的那種能量。當你看,孩子會講話,好像是很自然,但是鈴木鎮一卻從孩子會講話裡頭,大大的讚嘆,學語言是這麼困難的東西,竟然沒有一個孩子會產生困難,那學其他的東西就更容易了。那語言怎麼來?重覆。重覆而已。他只是用重覆去訓練孩子的各種才能。讀經也是跟他的理論是相合的,只是反覆地重覆的給。在重覆給的過程中,鈴木鎮一很重視到樂趣,而他所謂的樂趣也是很容易達到。就是說,只是是孩子願意做的事,喜歡做的事,就重覆,他的樂趣就會產生。因為熟能生巧,愈熟,你的能力就愈出來。=@u$
    後來,我們看的是《卡爾威特》那本書。他有三個方向,健康、品行、才能。所以,我們讀經班也是朝這個方向去規劃課程。那在教法上,他是一個父親把一個孩子拉拔上來。你會發現,他的心思很細很深。或許你會疑問,那他怎麼做到?一個父親怎麼會教那麼多語言、給那麼大量、各方面的知識?仔細讀這本書,你不難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好學的人。所以你會發現,一個好的老師,不管是父母或是讀經班老師,只要你是施教者,你本身要有很好學的特質。你不會沒關係,但至少你要有好學的精神。你喜歡學,ldV
    你就可以帶著孩子長長久久一直走,就沒什麼問題。c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N
    魏書生,他的心量很大,他能運用的方法也很多。他在觀念上說,你如果光看孩子的表面,種種行為都不行,但你如果透視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孩子,你就會對孩子的墮性有點同情,你就會從那裡頭引導他,把他拉上來。這是我認為魏書生能成功的原因。他不是只看孩子的表面,同時他也透視到孩子的內心裡頭,雖然孩子內心有墮性,但同時他也有想上進的心,孩子會在那裡掙扎,那做老師的就是要進入孩子的內心,把他那個上進的心往上提,並幫助他克服那個墮性,所以他會成功。魏書生有許多的觀念實在是太好了,比如他說,你在教育孩子,你要告訴他說,在我們自己說的算數上去努力,我們說了不算數的,你就不要太在意。這觀念實在是很好。比如我想要讀書,你自己說了算數,那你自己就盡力去讀;那如果你想要外在的東西,需要靠別人的時候,那就是你說了也不算數,你就不必在那方面努力。再比如,你在抱怨,抱怨時代不好、環境不好、家境不好等太多的不好,可是他卻教我們看這個時代最好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這麼民主。又比如你只能待在這裡,那裡再好你也不能去,那你就好好在這裡愛這塊鄉土。這些觀念實在是太好,他告訴我們,不要把力氣用在你無法改變的那部份,你就是享受你居住的時代,享受你居住的地方,享受你所擁有的,你用你享有的去努力,其實就夠了。d bu
    而我一輩子要認真做的就只有兩件事,第一是兒童讀經,第二是修行。所以與這本質無關的事,我會自動把他們排開。看書的時間則是用很零散的時間去看,比如搭車時間、孩子出去玩的時間。l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uT
    你如果看清楚孩子的本質是什麼,老實說,挫折也不會太深。為什麼?如果是屬於能力方面,你會發現,孩子只要重覆對了,只要做對了,你的態度對了,孩子在這裡不會有挫折,你也不容易有挫折。如果是行為的部份,它就需要花一點時間跟力氣去改變沒錯。孩子比較小的,這一部份是比較小的,也比較單純。像鈴木鎮一說的,你只要好的、正確的輸入的次數蓋過之前不好的次數,以後孩子的輸出就都是好的。那如果孩子比較大了,行為上有比較不妥的部份,你自己就要有一個心態說,孩子難免會犯錯,你如果不要看得那麼急(緊?),你自己也不會那麼緊張。你要給孩子一個引導,你要很明確的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很不好的,但是我很願意給你改變的時間。老師很願意隨時去提醒你,那你自己也要把它當做一回事,你要去改。你要讓孩子知道,你有犯錯的權利,但你不能一直以它做為藉口。當你很誠懇去面對孩子時,就像大人要改自己不好的習性時,也不是那麼容易,你都會原諒自己,那你為什麼不能原諒孩子?你用放鬆的方式去看,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改的還是比我們大人快。所以到目前為止,不論帶自己的孩子還是學園的孩子,我都不太有挫折感,我還是相當讚嘆孩子的表現。Y+V(b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dv6
    你要讓家長的教育觀、教育理念跟你一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你如果拒絕電視、冰冷飲、垃圾食等,你在你的範圍裡頭去引導他,可是如果家長不配合,你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你如果收別人的孩子在教導的時候,你就要跟家長充份的溝通,你跟我理念一致,你再把孩子帶來。孩子同儕之間的影響很大,你如果沒有這樣堅持,你的負擔就會很大。你在這裡做正面的輸入,他一回家就做了負面的,那效果就一直很難上來。"\NO7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IF,wS
    我很喜歡我高中國文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少年吃苦不是苦,老來吃苦才是真的苦。小時候吃的苦叫訓練,訓練到有能力,有了能力之後,長大以後面對任何事情,都是快樂的。為什麼?助人為快樂之本。我有能力幫助別人,那是多麼快樂的事,所以沒有什麼叫辛苦。Qz4
    所以不要捨不得孩子做事,你如果愛他,就要讓他做事。]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HB=c_'
    孩子的能量怎麼來?你要讓他做事,他如果都沒有做過事,那他讀的書都是空念,也無法感受到別人的疑惑。你愛他,就要教他,就要讓他做事。我們付予我們老大做的很多,等老三出來以後,他被付予的更多了,但他從這裡學會分享,學會等待,因為媽媽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你就要學會分享跟等待。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學習。那一個團體的學習,就看你如何營造。其實我一直有個觀念和想法,這是我當媽媽很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你的孩子是天下的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你不要壓力太大,你只是被老天爺分配到這兩三個孩子由你照顧,你就盡心盡力去照顧,如果說這孩子有什麼病痛,你只要盡力去照顧,你不要自責,也不要壓力太大,因為孩子是大家的。我們只是分配到去照顧他。不管孩子的發展好跟壞,只要你盡力去照顧他,那他的好,是大家的,如果不好,也不要因此自責,因為他是大家的。我還有一個想法是,所有的孩子也都是我的孩子,我面對所有的孩子我都會想愛他們。因為這個社會是大家的,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每一次看到學園的孩子,我都會有一種心情,我都會想照顧這些孩子,只是我照顧不完,所以就分配給大家一起照顧。所以帶學園的孩子,我的感覺都是很愉快的。在這些孩子裡頭,我沒有去刻意去做比較,我只是覺得每一個孩子有不同的特質。8W
    你會發現說,孩子在這個方面表現很好,那有些孩子在那方面表現很好,那有些孩子在這方面有些問題,他需要你去幫忙,那你就要去幫他,有時還有把同儕的力量加進來,我們一起來幫他。那種感覺很像是在玩遊戲,我從來不會覺得壓力很大。你會發現,能認同讀經的家長,在觀念上大致上都還不錯,對人也比較寬厚,所以我一直覺得當讀經老師是很幸福的,因為你面對的都是很好的家長。所以你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你可以自己在摸索的同時也在進步,也沒有太多的苛責。V>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B3q
    有些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知道坐不坐得住,可不可以試讀?我都會說好啊好啊,你就來試讀。來讀的時候,我就會問他的名字,如果讀的很大聲,就稱讚他讀的聲音很好聽,如果坐得住,就稱讚他這麼小也可以坐在哪兒聽我們讀。只要有一點好,你就去稱讚他。那現在的孩子大部份都不快樂,為什麼?因為父母的期許很高,那他的壓力很大。我們如果給孩子一點點肯定的話,其實,他會很快樂。所以來這兒上課的孩子,回家以後,爸爸媽媽問你要去嗎?孩子都會說好,我要去。大概沒有說不去的。因為來這兒只是跟老師讀經。R
    一節課四十分鐘,下課十分,進度大概兩頁,剛開始的時候,速度會比較慢,後來比較熟了,就可以適當地加快速度,也跟孩子說,我要變快了,你們要跟得上哦!同一個速度讀,孩子會愈讀愈沒勁。後面的速度拉緊一下,他們就會比較振奮。一下子時間就過了,所以孩子都覺得很容易呀。然後我就鼓勵他們,他們有讀經紀錄本,你讀幾遍,就用正字記,最少要讀五遍,如果能更多會更好。這裡頭就是你好品德的表現,因為一般都是要求五遍,而你除了達到基本的五遍要求之外,你還會自我要求。這表示你的品德比別人高尚許多。有些孩子回去會讀十遍,其實他才來兩三次,就可以跟上讀經班的進度。孩子其實是很容易滿足的。做父母的如果設定一個目標不太大,孩子都做得到,那你在他做得到的範圍裡面去稱讚他、鼓勵他,他就很滿足了,他就不會想要太多。孩子會要求玩具、吃麥當勞,其實是因為他太空虛了。如果你給孩子的很充足,其實他不太會有這些要求。4'W<3
    &#169;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b%
    王老師說,你要用百分之五十的力氣去教孩子,留百分之五十的力氣去充實你自己。為什麼?因為你會發覺,如果你用一整天都在那個班,而沒有一點抽離的心思的話,去做一個旁觀者看那個班,你會看不出問題。你只會覺得忙忙錄錄在裡面轉,可是如果你用一點時間抽離,靜下來觀察,你會發現哪些部份不錯,哪些部份還要再加強。汐止讀經班的徐老師有提到說,他們讀經有一段時間叫閱讀時間,包括老師也一起閱讀,那時候只有音樂,讓孩子跟老師一起安靜的讀書,其實對老師而言也是一種成長。Uq
    師資培訓,人與人聚在一起的能量是很棒的,你可以從交流中去學習到很多教學方法,那些方法其實都很善巧,方法可以彼此分享,然後我們就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運用。可以有更多的成果互相鼓勵,遇到困難時,也許你的困難,別人剛好解決,他可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這樣其實是很有益處。t
    我們或許都會知道那本書的方法很好,我們應該用這種眼光去面對孩子,可是教學日復一日,時間一久,我們就難免回到慣性去。當生活不斷累積,你的眼光其實又偏了,又掉了,你又開始看那孩子不順眼、看那孩子不對勁。J{n5
    &#169;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t15
    那如果你有一個團體,可能三個月,再把那些理論再談過,或別人有更好的心得來分享。我們這一代,是幸也是不幸,至少我們都沒有讀到經典,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有機會再讀經典。跟著孩子熟讀經典之後,可以請一些老師,把我們整個文化的理想,或說是我們整個文化是屬於生命的學問,這一套再傳給老師,這時候老師就不是一時的感動而已。這時候是一種文化的理想,他會把你的生命定住,你就會知道這一輩子值得你往這裡走。那樣子的定住是一種理性,就不會覺得做一做不行了,就不會輕易改變。就算碰到困難,那也會是一時的,除非你的感動是一時的,你的挫折也是一時,所以你必須有一個文化的理想鎮定住你的生命之後,你的感動變成能量,你的挫折感不會讓你退縮,你會想辦法去找答案。那我通常面對挫折,你要有一個想法,就是當你面對挫折的時候,就是老天爺要給你智慧的時候。你要迎向前去,有時回頭問自己都可以,只要你不放棄,只要你在這裡有想要超越它克服它的時候,老天爺就會給你智慧,讓你順利過這個關。所以每一次遇到困難時,我也比較願意沈靜地去面對它。因為我認為這是老天爺又要給我新的智慧。所以我通常,不會害怕。就像我生三個孩子,每一次生產都很痛苦,但每一次生完我就知道我又戰勝了。當你熬過那個痛苦的能量,你生命的韌度就更強了。以後你面對任何困難時,你就會覺得那是小case,比生一個孩子還容易。7Tj,!
    如果我們組成一個團體,讓老師們共同成長的時候,你就更不會害怕。你會知道有一些人跟我一樣,在這個理想裡面,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找他們商量。你會走得更踏實,也不會怕遇到困難,因為那些困難都被解決過。I
  • sevenlee802

    2012-2-15 19:06:28 使用道具

    值得揣摩学习的文章
  • 09989

    2013-2-3 14:10:25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