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启蒙时间:7个半月 孩子现在9个半月
我从孩子四个多月的时候意识到要给孩子尽早进行英语输入,一直在摸索,现在能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浸泡法。自己水平实在有限,于是孩子四个多月的时候就顶着压力给孩子买了好多原版动画片回来,买回来又担心眼睛,而且6个月之前他也不会看电视,一直放到七个多月才开始天天给他放,由于年纪的关系,他只看唱歌和前面广告的部分。
第二阶段:绘本。家里有一本棕色的熊双语版,他最爱看,七个多月的小人的去读的时候就能从头看到尾,于是下了音频,天天睡前亲子阅读的时候先放一遍,一开始我先读中文,然后放英文,让他知道放的声音也是在讲这本书。绘本只有这一本{:soso_e127:}
第三阶段:由于一段时间的积累(我的积累),决定不放动画片了,给他听英语儿歌,也下了我的第一本亲子英文书,决定从最简单的生活对话开始,我自己学,It's time to get up. 这种水平我还可以应付,主要是开口说,暂时的想法就是,MP3放音频,拿着书跟读,我自己看孩子,所以就是边看他边进行,也算是种行为教育了,让他看着妈妈一点一滴学起,也耳熏目染了,也灌耳朵了,效果嘛,==== 不着急,我先多学点,最起码除了APPLE BANANA之外生活用品的单词得多掌握些,常用语句也要多掌握些。多掌握一些亲子游戏,虽然目前他连汉语游戏都进行不了{:soso_e141:}
孩子早期教育,就得只耕耘,不问收获,尤其是一岁前,我要经常给自己洗脑,坚持,坚持,再坚持。
虽然这段话跟徐老师的原典法有异曲同工的感,看完了这段话当时我并没有跟原典联想到一起,因为已经被淡忘了。我也想按斯特娜的方法教自己儿子,但是局限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本人70后没有念过正规大学,直接从初中毕业念师范,英语从初中开始接触,虽然过了学英语的最佳时期但是凭着记性好倒也没考得太糟糕。到了师范英语几乎等于是选修,轻松的我连所用的教材都忘了,隐约记得最后2个学期的是新概念的第一册。当时老师不懂是出于懒还是真想从听入手,上课除了给我们听新概念辨音还经常给我们看好莱坞片。当时还是在电教室,一人一副耳机看着桌位的15寸屏幕。结果英语成了喔最喜欢的一门课,也从此喜欢上了好莱坞。可惜的时毕业后做了教师因为无处用就停止了学习,工作了几年,在VCD DVD 开始流行,各种好莱坞的大片轻易的能租借购买的时候我又开始有了学英语的欲望。所走的弯路不用复述,许国璋、新概念、新东方、赖世雄、英语900句、海伦快餐英语、美国之音、几乎所有的教材都被我试了一遍,找过西大的老师补课,就差没有找过外教了。最后在种种失败的打击下渐渐失望、失落而结束。而后数年虽然都在不停看着大片、美剧,但是都是在欣赏的同时读着高速闪过的中文字幕,没有再对学英语感到过任何的兴趣。
现在回想还真感谢孩子,是他的存在又一次使我学英语的欲望再一次燃烧了起来,在孩子怀孕的期间我就重新拾起了新概念,把以前的学不好的原因归咎与基础不好,所以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的青少版,从最基础的会话-自我介绍开始了学英语的征程。这时网络空间的发达,感觉几乎没有找不到资源,于是我开始收集幼儿学习的资源。这时认识了不少有关儿童教育、英语资源的网站。在我收集到一套关于黑猫的资料的时候,对立面的内容和音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为我能完全看懂听懂L1的内容,心想没办法像斯特娜一样用标准的语音读经典诗句,能纠正自己发音读点简单的小故事也可以弥补下。从此我就把学习的方向从新概念转到了学习儿童文学作品和纠正发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历了BBC 的音标发音标准、美音纠正教学,还有HOK PHONICS自然拼读的学习后,使得我的音准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时开始了黑猫的学习。黑猫的这套语音书采用边听边看书,然后反复模仿的方式跟读的方式学完了,几乎每篇都听了不下10遍,朗读模仿直到每个语调、尾音、连音、变音能听出来读出来为止。当我学完了L4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舌头发生了变化,变得很有弹性,能够在Dl 或Tl这两个发音位置反复弹跳,类似俄语的颤音。当我在最近看朗文桥梁书ENGUINREADERS L2级别中短小说King Arthur and the Kinghts of the Round Table 的时候听到了两个词朗诵家用了与众不同的读音,一个是巫师描绘Arthur 是最伟大的国王用的词 GRESTEST 中的re和黑暗骑士对修女说自己渴的时候用的thirsty 中的ty 的时候用了俄语中常出现颤音,听起来像rdededede tlylylyly.当我跟读的时候竟然惊奇的发现自己能完美的演绎出来!这个发音给力我极大的鼓舞。虽然平时没有录自己的声音与原版的音频比较过但心知自己的发音已经重塑已经跟以往完全不同了,正是我把自己当做婴儿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听和反复的模仿发挥了作用。这个时候我终于认识到了聆听的重要性,回忆起了原典中的聆听为主的自学方法,回忆起了曾经遗忘的徐教授。上周我重新把老师写的超越哈佛和中国人自学英语的2本书重温了一遍,昨天正式踏上原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