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3 20:08:33

里仁 发表于 2011-11-3 0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我痒S了,
问问:论语用啥调吟啊?



用徐老师的调,和唐调差不多的,就是基本诵读稍微发挥一下而已。简单,但是读来有韵味。

我们是早就有甲骨文学习了,但是不是每次我都写上。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3 20:13:41

10月30日致谦学堂少年班(誠意班)
第一节课
孩子们齐诵《公冶长第五》一遍《雍也第六》一遍,背诵一遍。
因为要为当晚古琴吟诵音乐会彩排。没有讲解。
吟诵彩排:吟诵《长歌行》《游子吟》《蒹葭》《短歌行》《关雎》若干遍。单独吟诵《短歌行》的聪聪没来,聪聪5岁的妹妹替他彩排,居然也把《短歌行》唱得声情并茂,颇出彩啊。
看来,下次可以考虑兄妹合唱。

我们排练节目的时候,不參加节目的linshan很快地为彩排的同学画了一幅日本卡通式素描,别说,还挺像。

第二节课
习汉字演变三个   司,鸟,眉。
老师先画出三个字的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字。大家都猜出了鸟字。
也都猜出了”眉“字和眼睛有关,但是没有想到就是”眉“字,稍微一解释,孩子们就明白了。
”司“字虽然简单,但是甲骨文孩子们没有猜出来。也是稍作解释,大家都恍然大悟。
就司字讲了这个字的意思,举了好几个有“司”字的词,让孩子们更加理解这个字的字义,比如司机,司令,司仪,说明了古代很多官职的名称就是“司~”,比如司徒,司空,司马。还顺便复习了上周的阅读作业“司空见惯”。

吟诵千家诗十首。标平仄两首,让孩子们说出其中的入声字。因为每次都有这个环节,孩子们对常见的入声词都有了概念。新来的两个学生还有点晕,但是希望她们能渐渐跟上。

从李白的《客中行》中“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中挑出“琥珀”二字,讲了连绵词的概念,让孩子给“琥珀”对对子,再举出其他连绵词。

第三节课
古文 学习,墨池记 (非本人未上课,略)

米欧马 发表于 2011-11-3 21:19:53

好漂亮的娃儿,有气质

lolotte 发表于 2011-11-3 22:59:19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3 1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月30日致谦学堂少年班(誠意班)
第一节课
孩子们齐诵《公冶长第五》一遍《雍也第六》一遍,背诵一遍 ...

真棒 我也得好好學習一下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4 06:20:23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4 06:22 编辑

小夏:听妈妈吟诵三字经一遍。今天用的和刻本,很喜欢。
春子:和妈妈一起诵读《论语·述而》三遍。诗经若干。做少年班阅读作业。自讀《汉字里的故事》。

上週日的書齋清韻——古琴與吟誦音樂會,朋友寄来更多照片,转贴一下。


今晚北京广仁书院院长黄海红大夫访问汉堡,给大家做了一个健康养生与读经的讲座。妈妈们都感觉受益匪浅。和黄大夫是十几年的朋友了,很开心他乡遇故知。明天陪黄大夫参观春夏所在的蒙特索利小学和幼儿园。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5 06:13:29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5 06:14 编辑

晨起與春子誦《詩經·鄘風》一遍,吟《千家詩》十首。多年好友黃大夫來訪我們所在的城市,昨晚做了中醫養生講座,大受歡迎。黃大夫也在北京开了一家非常独特的读经书院——广仁书院,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读经和中医养生启蒙。
午前送黃大夫赴機場前和友人在阿斯特湖畔散步,秋色如夢。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6 06:44:24

晨起,與春子讀《詩經·邶風》若干。後赴亞非學院教室,繼續東白師古琴課程。今亦有維也納、柏林和德國中部琴友前來上課,一路風塵,令人感動。是日聽琴,習琴,論琴,樂在其中。話題言及古琴之傳承,減字譜,中西音樂比較……總之,聽東白師論琴,論藝,論學,一大樂事。
晚歸家,誦《詩經》一首。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6 06:55:28

今日微博:現居美國的故友在臉書上寫道:看到美國電視裡介紹中學生閱讀俱樂部的推薦書籍,竟然是她8歲的兒子剛剛看完的。她思忖道:那兒子中學時又該讀什麽呢?——偶的回復:不要按照什麽閱讀分級來耽誤孩子了,直接讀Spenser和其他英文經典吧。中國現在拼命學習西方的所謂閱讀分級,就是學習怎麽耽誤孩子。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6 06:59:22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6 07:03 编辑

微博摘录:
@徐晋如: 我一直认为,读经不仅应三教都读,还要读西学元典。
@家有春夏:如果有條件,亦應讀梵學元典。春永君于西、印經典學習都頗深入,中文經典有涉獵,他個人認爲在這三種人類文化中,印度與中國古典文化的高度是高于西方文化的。就@季謙 先生個人來說,也是主張要學習儒、釋、道、西諸家經典的,但是他只是强調作爲中國人自然首先要讀中文經典,儒家經典。深以爲然。季謙先生在臺灣主編的讀經課本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還包括老子莊子選,佛經選,英文經典數冊。
除了過去出版的儒釋道西幾家經典,@季謙 先生的讀經中心正在策劃編訂新的讀經課本系列還包括中醫經典,梵文經典、古希臘文經典、拉丁文經典,德文經典,法文經典等等……當然,這麽大的工程,以民間的力量來做,確實是有些吃力,也因此希望得到各方支持。

xylonhong 发表于 2011-11-6 08:36:24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6 0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微博摘录:
@徐晋如: 我一直认为,读经不仅应三教都读,还要读西学元典。
@家有春夏:如果有條件,亦應讀 ...

在家让小朋友读仲夏夜,虽然觉得不容易,但是还是做到了。现在改成新概念,感觉很简单,没难度。


要说读其他的语种,特别是家长一点都不懂的情况下,目前而言,还想象不出如何进行。

tracylin2002hk 发表于 2011-11-6 21:49:03

也許會有興趣--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7227
熱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又一經典著作!

在催毀一切傳統的文革前夕,一位隻身從瑞典遠赴北京學習漢語的年輕女生,一個踉蹌就這樣闖進了古琴如謎般潛伏在歷史的時光隧道,古琴,成為她詮釋中華文化的另一把鑰匙……

一九六○年代,中國大躍進失敗,文化革命正醞釀,為了學習中文,林西莉在這變動時期遠從瑞典赴北京大學學習中文。為了更深入中華文化核心,她一個踉蹌就這樣闖進了三千年歷史之久的古琴文化,並成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一位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師指點。林西莉這段人生經歷,不只使她結識了許多當時的知識菁英、認識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她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藝術之美。

就像我們今日聽到古琴時的聲音一樣,林西莉當時也震撼於那「讓整個房間共鳴的奇妙聲音」。古琴雖然音量小,但其構造卻能發出持久深沉的樂音,聲聲撼動心弦。自古以來,古琴都被視為面對自我的「一面心靈鏡子」,是一種自我抒發而非娛樂大眾的樂器,是自我和大自然溝通的媒介。

古琴修身養性的特徵,已深深滲入我們的各種文化當中。雖然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見古琴的身影,也不聞古琴的樂聲,對它似乎很陌生,然而它的影響卻是深遠乃至於習以為常了。在我們的成語和文學中,處處都有著古琴的影子。《史記》即記載「琴音調而天下治」,當權者的個性即能完全從琴聲中洞察。我們也會用「對牛彈琴」來形容跟一個不講道理的說話。由於古琴所奏出的是個人的內在世界,也才有「伯牙摔琴」感謝知音相知相惜的典故。原來在我們記憶的深層,古琴的影子真是處處可見。

古琴音樂音緩而沉,沒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彈琴者的心境,這是和西方音樂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古琴因其蘊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七年,NASA透過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即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

以一位傳承古琴文化的西方人觀點出發,和一般研究古琴的取向不同,林西莉以淺顯易懂的筆調敘說古琴的方方面面。從古琴的鑑賞、製做,到古琴在古代文獻以及中華藝術中的地位,乃至當今古琴音樂的新趨勢,林西莉林都做了生動且全面的介紹。本書原瑞典文版已長時闡聯暢銷榜,並榮獲重要的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林西莉本人更積極推廣古琴的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琴的魅力。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7 05:51:21

tracylin2002hk 发表于 2011-11-6 2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許會有興趣--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7227
熱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林 ...

多谢子仁妈妈。此书两年前是买了,从台湾买的正体,从大陆买的简体。
非常难得的一段记录。也推荐大家有空读读。
也曾经和林西莉女士有电邮往来,可惜无缘一见。不过,读她的书,就好像与她对面交流一样。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8 02:29:19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8 02:30 编辑

昨天致謙學堂,師生濟濟一堂,共同聆聽了金蔚先生的中國藝術講座。講座進行得隨意而充滿樂趣,金蔚先生和大家分享了書法與中國繪畫的學習與教育心得,相信對孩子和家長的藝術鑒賞與學習都有啓發。因此我們决定把此次講課錄音整理出來,和更多朋友分享。

目前我們已經邀請了幾位朋友整理錄音,希望十天後可以把文字稿陸續上傳。

小春子同學上午聽了少年班的講座,似懂非懂的,畢竟她還小些。下午的琴課她也全程旁聽,因爲下午人少,金老師就有機會在講琴的同時挑了幾本國寶在綫的畫册給大家細緻講解,因爲涉及到具體畫面,小春子的興趣大增,聽得頗爲仔細。等大家去彈琴了,她就獨自拿鋼筆照著一本畫册畫了只麒麟和山石,得到了金老師的鼓勵。

小孩子畫畫寫字,也要首重經典之作,耳濡目染,都是精品,眼界自然不同。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8 07:08:0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8 07:09 编辑

午後,與春子赴城東斯里蘭卡老師寓所學習印度古典聲樂。東白師、沅同來,共習音階Sa,Ri,Ga,Ma……聆聽蘭卡老師擊掌而歌。每一位泰米爾歌者,特別是女歌者,似乎都是妙音天女的化身。其歌喉之美妙,無可言詮。晚,與春子誦《大學》一遍。後陪小夏誦《百家姓》一遍。
春子讀書若干。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0 22:51:58

前日到本地臺灣人的中華會館圖書室借書還書,給春子借了八本正體字的圖書。又給她打印好讀經課的誦讀記錄表,閱讀作業,抄寫作業,等等。因爲接下來的一周我回國開會,要靠她自己自學了。
在回北京的飛機上,完成了周五吟誦周開幕式講述的ppt,當然內容早已成竹在胸,就是需要把提綱列一下。

回顧這一年的吟誦學習與教學實踐,感慨良多。非常感謝吟誦學會所做的工作。讓傳統吟誦能回歸經典誦讀,功德無量。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2 01:42:38

吟誦周的開幕式好長啊。
見到了葉嘉瑩先生,激動。先生舉手投足,都是那麽有味道。
腹有詩書氣自華。
然也,然也。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2 01:46:49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2 01:50 编辑

今天在吟誦周開幕式上看了很多國內孩子的吟誦表演和視頻,發現海外讀經兒童的吟誦水平與之相比也不算太差。但是如果是普通海外中文學校的學生,估計是根本不能和國內學生媲美的。所以“取法乎上”,誠不我欺啊。

一百年前東南亞的華人社群中,知識階層的子女教育都是讀經教育,那時的教育結果是海外華裔子弟的中文水準不比國內差。現在的海外中文學校教育皆為白話文教育,孩子們十年學習的結果就是中文文盲半文盲——海外中文教育不回歸傳統教育,不取法傳統教育,就沒有出路。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2 02:13:03

雖然按照春永君的說法,現在英國劇團的莎翁戲劇演出令人滿意的幾乎沒有了,但是國內讀過《仲夏夜之夢》的讀經學童還是可以考慮去現場體驗一下這個。轉:2011年莎翁经典中国行: 英国TNT剧院演绎《仲夏夜之梦》http://www.douban.com/event/14932544/

感覺國內有些老師對華德福教育的崇拜有些病態。總是言必稱華德福,好像不知道華德福之前中國人都是不會愛孩子,也是不懂教育的。——其實華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也不盡是原創和獨有,甚至其中很多觀念都來自東方智慧。——但是遠離了東方智慧的中國人,是看不到這一點的。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4 08:09:24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2 0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雖然按照春永君的說法,現在英國劇團的莎翁戲劇演出令人滿意的幾乎沒有了,但是國內讀過《仲夏夜之夢》的讀 ...

不止在北京,但是好像也没有上海。转自全球读经网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4100&replynum=last#bottom



  Q_
今年《仲夏夜之梦》的巡演地点及时间:O(
北京 2011年10月21,22日,北京9剧场|Q8XH
长沙 2011年10月30日   湖南大剧院Y0dq
广州 2011年11月4 ,5日    星海音乐厅^
深圳 2011年11月11日   深圳市少年宫U`bn
青岛 2011年11月13日   青岛舜谊实验剧场(Ik*
北京 2011年11月18,19日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t~^-
杭州 2011年11月21日   杭州剧院#D^!
宁波 2011年11月22日   宁波大剧院T*"
湖州 2011年11月24日   湖州大剧院v.Q
上海 2011年11月25 26日兰心大剧院a>
苏州 2011年11月27日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TKT&r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4 23:15:38

吟誦周結束。

見到很多老師,老朋友。欣賞了不少精彩的吟誦和講座。
為吟誦學會這兩年所做的工作感覺驕傲,為中華吟誦漸漸重放光輝而欣喜。

今日會後造訪王老師讀經中心開辦的季謙親子園,感覺以後會成爲社區讀經的良好模式。溫馨的全榻榻米學園,親切的讀經老師,可愛的讀經學堂,張馳有度的課程設置. 孩子們每天走讀,既可得到良好的教育,又不缺乏溫暖的親情。

小格玥和媽媽一同造訪,格玥給小弟弟小妹妹吟誦了《大學》。真有味道。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4 23:43:40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4 23:43 编辑

前天上午出门开会前,忽然收到一封同城友人的来信。有些小惊喜。“前两天找不到你,后来知道你回国了。今天是跟你说个新闻,我上午去听了个讲演,不知是哪个中国官方机构组织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是交流海内外语文教学的经验。其间你被很是表扬了一番,而且还很是肯定了读经,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吟诵(这个词虽没有被用到,但本质上是吟诵,)也被作为一种方法提及,并建议中文学校去推广,实践。我在那偷笑,想,如果在座中文学校的老师真都听进去了,那肯定会在各个学校开读经班了, 因为这可是国内的"权威"也认可的。:)))由此我感觉, 真是应该邀请徐建顺老师来汉堡也讲讲,也许这次你去参加吟诵会议, 能建议或是筹划一下呢。 无论如何,我们学堂的孩子是幸运的,接触到读经的理念,还有吟诵, 真的是要感谢你们的不懈努力呀!尤其是今天看到许多中文学校的老师,那种状况,真是佩服你的毅力,把读经推广到现在这个样子!不乱感慨了,只是想建议,你是否考虑邀请徐老师也来汉堡,那将是多么好呀!
希望能赶上你还在北京, 我们过两天见!”

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一直对官方的中文教育态度是不抱希望的,而且常常批评他们。不过从来没想到他们会关注到读经。如果他们能支持读经和吟诵的推广,也算海外华裔子弟的福气了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5 15:37:14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5 15:38 编辑

微博摘錄


梅贻琦幼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饱读经史子集,甚至倒背如流,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青年时期留学美国,研修电机工程,后又专攻一年物理,获得硕士学位,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梅最终成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的“通才教育”思想是除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人才,才是社会的脊梁。



鄙人回復:梅先生是清华的老校长。梁啓超先生當年為清華學生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
 包括《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或《通鑒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 其他詞曲集隨所好選讀數種。)并言曰:「以上各書,無論學礦、學工程學……皆須一讀。若並此未讀,真不能認為中國學人矣。」


感慨,如今清華有幾位學人?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5 16:05:17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5 16:17 编辑

一大早发现陈琴老师转发了我的两篇博文,还在我的《国内语文名师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一文后给予了点评。其中透露了她的一个教学技巧,转发一下:
你真有心啦:)谢谢你的认可啊!
诵读的技巧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安排进度,一定是螺旋式上升,不要等一篇文章完全熟练才开始下一篇,在七八分熟练地时候开始下一篇,以后常复习,每次读新的内容时,把前面不太熟悉的或很久没复习的内容拿出来滚一两遍就很好啦。

×××××
感谢陈琴老师的点评和补充。她透露的教学技巧也很值得学习。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不是只会机械地应用某种“好方法”,“道”的应用的具体技术层面也是要用心琢磨才行的。

我在和春子的学习中,也有类似的体会。确实感觉效果很好。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5 22:54:42

令人讀來落泪的田田媽媽的微博:站在孔子墓前,百感交集。每年有多少中国人来到孔林,又有多少人在这位至圣先师墓前哪怕鞠一个躬。前几天一个学生问我,怎么看待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人这件事,我说重要的不是争孔子是哪国人,重要的是看谁在尊重孔子,谁在传承孔子的理念。在孔子墓前五体投地地三拜,以此证明我是一个中国人。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9 16:08:33

前日回家,與春子同誦《論語》前三篇一遍,吟一遍。
昨日晨與春子同誦《千字文》半部,午後誦《詩經·鄭風》一遍,春子每誦畢必試吟之。
因爲周末課程上將教孩子們吟誦《漢廣》和《黍離》,春子將做示範,她反復練習。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9 17:50:50

刚刚参加完中华吟誦周活动,央视也进行了报道。
请注意开头部分徐健順老师对吟诵采录工作的叙述,希望大家都能多多支持吟诵学会的工作,也可以为学会捐款。因为吟诵学会一直都经费困难,很多采录工作不能及时做。

http://www.tudou.com/v/jicTl-OxCpA/&rpid=24474708/v.swf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20 05:04:57

晨起與春子吟誦《論語·學而》~《鄉黨》一遍。吟得頗有感覺,樂在其中。小夏見媽媽和姐姐讀書如此快活,執意要求媽媽帶他讀三字經和老子,最後給他吟了一遍三字經和老子前四章。

岑岑妈 发表于 2011-11-20 12:54:24

先去读了你的博客,呵呵~也准备开始读经之路了~~在爸妈网更多是英语狂热。。国语版相对冷清许多。但我仍觉得读经相对来说比英语更重要。。。春子的麻麻可不可以讲讲两者同时前进时需要从什么时间开始呢?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21 23:44:03

岑岑妈 发表于 2011-11-20 1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去读了你的博客,呵呵~也准备开始读经之路了~~在爸妈网更多是英语狂热。。国语版相对冷清许多。但我仍 ...

还是中文学习为重吧,英语可以同步开始薰習,即多听英文录音。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也主张母语为先,外文次之。等到母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在外语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增加。

昨日上午带春夏去致謙学堂读经。中午春子在学堂习书法。下午与春夏共同观赏了一场印度婆羅多舞演出,参演者都是我们在舞蹈学校的德国同学。这些舞者,虽然只学习了一两年印度舞,但是她们的的舞姿仍时有令人赞叹之处。



更令人赞叹和感到美好的是,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可以由衷地欣赏并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只要你真的可以感受这种文化中的美,并为之打动。


因为这一番感慨,就回顾了一下小春子去印度和在德国学习印度古典舞的情况,记录在博文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2e00q.html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22 14:02:12

2011年11月20日 致謙誠意班教学笔记
上周人在北京开吟诵周会议。会场在首师大,就请那里的同学帮忙给孩子们复印装订了一些课本,有《元盱郡覆宋本论语集解》和《绘图千家诗》,在德国复印这些书工程可大了。还给孩子们各买了兩本書。这些都是下一步上课要用的。这次买书复印书的钱是孩子们自己挣的——因为上次的古琴与吟诵音乐会,孩子们得到了150欧元的报酬。我们决定用给孩子们添置学习用书的方式来奖励她们。


课程正式开始前给孩子们讲了讲这次吟诵周的见闻,谈到吟诵学会这次专门成立和海外部,这和我们德国各地孩子们学习吟诵的情况紧密相关。孩子们在海外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对国内的老师和家长也是一种鼓励。这次我在吟诵周做了两个讲述,介绍了海外吟诵教育和致謙学堂的教学。我们班上坚持读经的孩子,目前已经学习过的经典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庄子》(前三篇)《诗经》选,《千字文》《声律启蒙》和其他古诗词几十首。正在学习《千家诗》。
算算也很是不少。当然熟练程度还不够,因此我们下面一年半的学习将是逐篇复习巩固,并且配合讲解。


这次课程开始还是汉字学习环节。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学习说文540部首,配合过去一直有的汉字学习。计划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背诵下来说文540部首,老师适当讲解,让孩子们对汉字部首有比较深的印象,这样平时的甲骨文和篆字的汉字学习会更为得力。

第二部分是论语复习。今天孩子们齐诵了《论语·雍也》和《述而》。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没有做讲解。但是下次课开始,我们一方面继续向后面的篇章复习,争取背诵,另外一方面,我们从《学而第一》开始学习《论语》吟诵,并用《论语集解》的版本来教孩子们如何读注释书籍,带领她们熟悉如何利用古注来研习论语和其他古籍。


稍事休息後,开始诗词吟诵课。上週日孩子们学习了《诗经·汉广》和《黍离》的诵读,了解了这兩首诗的大意。这次直接教孩子们吟诵。兩首诗本身都非常感人,用吟诵的方式更有兴发感動之美,无须过多解释,孩子们自然可以在吟诵时加深对意思的理解。其中《黍离》里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是我这几年前体会最深的一句话。特别是前几年,向很多朋友介绍读经时,当时不理解的意见非常多,而且会有非常激烈的反对意见。当时这句话就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学习完《诗经》兩首,我们学习了《静夜思》的吟诵,之后继续学习《千家诗》,孩子们先齐吟了二十首千家诗,之后就新学的几首诗中的背景和词汇做了一点讲解,例如从《绝句》的作者“僧志南”讲到出家人的名字和如何请问出家人的姓名,讲了中国人常说的“儒释道”各指称什么,为什么佛教称“释”。从《游园不值》问了孩子们为什么第三句不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有孩子回答说因为不合平仄的格律。还真的找到规律了。为孩子们高兴。吟了《庆全庵桃花》则问孩子们之前学习过哪怕相关的文章,孩子们想到了《桃花源记》,再读刘禹锡兩首诗,则提示她们我们也学习过一片刘禹锡的名作。孩子们彼此望望,一时没有想起来。告诉她们是《陋室铭》,则孩子们做恍然大悟状。呵呵。这周开始要求孩子们背诵前面学习的千家诗,复习《桃花源记》和《陋室铭》。

第三节课 古文 孩子们学习《晏子使楚》,由李老师上课,我则到楼下和亲子讀經班的小朋友继续学习《千字文》,之后也学习了《静夜思》的吟诵调。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家有春夏(新增 回國見昆曲家張衛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