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8 05:09:10

汉堡马上举行一个针对少年学生的中英文读经冬令营。

相关内容和介绍如下。

這次冬令营一期少年班的英文读经资料是
1. 斯宾塞(Spenser)的传世名作 十四行诗组诗《小愛神》前十五首(最后可能读十首)
2. 美国独立宣言
3. 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
按:后两篇按照当代英文的标准可以说是经典,算是让孩子们贴近真正的英文经典的一个过渡。

关于英文经典,小春子爸爸曾经做过一次演讲,朋友们帮忙整理了。但是我一直没有润色完。这里转发第一部分。
原文见博文学习英文经典的三个理由
学习英文经典的三个理由

按:此次讲座為2011年8月21日春子爸爸在北京一德书院所做。讲座以英文进行,在下翻译。感謝進行文章整理的linlin124朋友。翻译中难免有错漏,而且目前的譯文基本是當時的口譯,非常生硬和口語化,仍在修改中,故暂时不開放转载。见谅。

关于英文经典的讲座 之一   在现代社会有必要学习英文经典吗?(学习英文经典的三个理由)


      ……(前面几分钟未录音,大致是开场白和开始介绍英文不是古典语言)说到这种古典的语言呢,古典中文,即文言文与古典梵文和我们现在的英文不一样,它们是古典语言,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典语言的变化很小。因此即使是两千年前的文本,现代人在接受了一定的训练和学习后,也可以读懂。而且就文本本身而言,在一两千年内,语言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古今语法的差别是非常少的。

       就英语而言,与上面提到的语言不同。首先英语不是一种古典的语言,所以不像古典中文,梵文,或者古典阿拉伯文一样相对固定的语法,它一直是一种地方性语言(vernacular,白话),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变这种语言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即使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人,要读200年前或250年前的英文,都会有点儿困难;如果读500年前的英文则会感觉奇怪;要是读到700年前的英文,人们就需要翻译了。

与真正的古典语言相比,英语在语言传统上缺乏连续性。对于有机会学习古典中文或者古典梵文的人们,你们已经可以通过文言文或者梵文去学习那些伟大的古典文化,那么像英语这样一种相对来讲比较现代、也非古典语言习,是不是值得去学习呢?假如说你们去学,又为什么要去学呢?

      很多人会说学习英语出于一种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目的。不过,在我看来,对于希望学习古典文化的人来说,这算不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不做考虑。

          那么似乎学习英文的必要性不大。

          不过,在实用价值或者世俗价值之外,英语确实有学习的价值。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英语作为一种地方性语言,它有随时间而流变的缺陷。但是用英文写作的诗人和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确实曾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和其他古典语言相媲美。这一点超乎我们的想象。
         当然这不意味着英语文学成就完全等同于印度、中国以及日本的古典文学成就。但是就英语文学史上巅峰之作来说,的确是可以与其他古典语言的文学最高成就比肩的。
      第二个原因,不是一个纯粹实用主义的原因。虽然我们可以有机会浸淫在古典文化中,例如梵文文化或中国古典文化中,但是很遗憾,无论如何我们还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如果人们在这个时代希望能够深入古典、探寻古典,就需要知道这个时代与古典时代之间有怎样的障碍,即什么样的障碍会影响我们理解古典文化。我们都生活在这个远离了古典的时代,完全不受现代社会影响而沉浸在古典文化中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现代和古典之间确实是颇有距离。要想跨越这个阻隔,需要了解这种障碍的本性是怎样的。要有这种了解,你又必须了解我们的现代社会。虽然现代社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混合文化的产物。但是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日本的现代社会里,都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欧洲文化,或者说西方文化的成分。无论你喜欢这个事实与否,也无论你在哪里出生,我们都吸收了很多来自当代西方或者欧洲文化中的观念、价值判断和成见。要了解这其中的问题所在,这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阻隔了我们和古典文献,这就有必要了解欧洲的历史。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为什么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么英语和欧洲历史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将谈到。
         讲到我们要了解欧洲的历史,英格兰,或者说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文化只是欧洲文化中的一支。但是至今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文化都在欧洲占有优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我们去研究这段英语文学历史,会发现这也是一段令人伤感的历史,因为这也是一段文化衰落的历史。但是研究这样的历史对我们现代人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学习到,即使在这种文化衰落的历史当中,人们是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尤其有意义,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文化存在巨大衰落。当然,我们可以研究纯净时代的古典文化。但是通过研究过去几百年文化衰落过程中的文化,可以看到那时人们是怎样在文化急剧流失的情况下,保存有价值的文化的,从中获取经验。举例来讲,十四世纪的英语文学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光辉灿烂。其成就,或者说其价值远远高于十六世纪的英语文学。十六世纪的英语文学产生于非常动荡的社会当中,而且文化衰落很严重。不过那种文化状态和我们现代的情况非常相近,而当时那些英语文学作家,就是在文化持续衰落的情况下,仍然做了古典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工作,这对我们重大的启示。

   如果我们只是希望沉浸在完美无暇的古典文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般在那种作品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当时的文学家或者伟大的诗人,他们面对的读者或者受众,水平也很高。文学家们他们通常不会想到为文化衰落和崩溃的时代写一部作品。这些古典杰作,不能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如何在这个堕落的历史过程中寻找伟大价值的方法。可是你要读十六、十七世纪的英语文学作品,读那个时代的文字,其巨大的力量恰恰在于,那个时代伟大的文学家,他们已经面临这种情况,而且他们预感到这种文化衰落的情况会愈演愈烈,他们的作品就是写给生活在文化衰落中的人们。因此这样的作品会给人一种力量,
帮助你在这样的时代,也像他们一样,能够寻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综上所述,对于在座的各位,你们可以读到中国古典文献,有些人也可以读梵文作品,对你们这些可以接触到其他古典文化的人们来说,为什么现在还有必要去学习英文、英语文学或者英语经典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最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确实曾经达到和世界上其它古典文学作品相类似的成就。而且因为这些高度成就直接的某种谐和性,与其它文明有可以互相发明的地方?
      第二,即使英语文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衰落史,但是理解这些衰落也是有价值的,因为正是这种文化衰落导致了我们当前世界的情况,我们正处在这个文化衰落的末端,理解衰落的历史则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目前的状况。而且在这个衰落过程中,也确实产生了一些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作品就是为这个文化衰落历史时代所作。因此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还有一点。在众多欧洲语言中,相比德语、意大利语或者像法语,英语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当然你如果想全面地了解欧洲文学和当代社会的状况,不仅要学习英语文学,也要学习其它语言的文学。就像你学习亚洲文化一样,不能仅仅学习中文。可是多数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假如我们只选择学习一种欧洲的地方性语言,从一个简单的客观原因来说,英语也确实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个很简单的原因是从历史层面来讲的,大概两千五百~两千年前,欧洲文化主要分为三支。第一支是希腊-罗马文化。这个分类是非常宽泛的。希腊和罗马文化本身并不相同。罗马人其实是没有高度文明的。他们虽然征服了希腊人,但却仰慕希腊文化,所以他们传承了希腊文化。因此把希腊和罗马并为一支。第二支,条顿文化,或者说日耳曼族文化。日耳曼也有很多分支,但基本上是相近,大致可以划归一类。另外还有一支是凯尔特文化。这三支形成都属于印欧文明或者说雅利安社会,即据信在更早期他们是同属一个文明,最后形成了不同的分支。这三支之间从风俗、语言的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相关联的地方。
          在欧洲文明的范围内,英格兰的独特之处在于,上述欧洲的三支文化都可以在英格兰文化中找到踪迹。凯尔特人的文化,是英格兰本土最古老的文化;盎格鲁-撒克逊的条顿文化,是日耳曼族群进入英格兰时带来的;希腊罗马文化呢,首先是罗马人在一世纪的时候进入英国,几个世纪的统治为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希腊罗马文化印记。之后又有第二波的羅馬文化影響,就是因为诺曼征服,法语文化进入英格蘭,而法语文化基本上直接承接罗马文化的。可以说在欧洲的其它地方,没有一个地方像英格兰这样同时融入了凱爾特、日爾曼和希臘羅馬这三支欧洲文化支流的地方,这是英语文化非常独特的地方,因此所谓英语文化是真正融入了欧洲的三个文化支流。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9 01:19:29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19 01:20 编辑

晨,與春子于致謙學堂共讀《易經·乾卦》《坤卦》《復卦》《系辭上下》各一遍,《說文部目》前九卷一遍,吟《千家詩》七絕五絕各四首及邵康節《冬至吟》。春子與同學復習古文《馬說》《愛蓮說》,吟《江南》。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9 20:50:51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19 20:59 编辑

微博上給朋友們上傳了春子在學的印度古典舞的手姿。這裏轉發一下。分享我們讀書之外美好生活。

印度古典舞的手姿(mudra, 即爲手印)。圖片是單手雙手手姿(部分截取),視頻是雙手手姿(選取的是一個普通的練習錄像,喜歡這個女孩子的自然單純)。每种手姿可以表達變數種乃至數十种含義,再配合上百种身體姿態,組合詮釋出印度獨特的神性世界。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MzODY4NjI0/v.swf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0 17:57:55

打捞一些过去写在别的地方的帖子。
海外华裔父母都很关系双语问题,经常讨论。鄙人参与的回帖也轉過來。
家有春夏:说说我知道的例子。% q/ ^1 j6 ?0 Hl6 V
2 |- N" t; n" f4 @! D8 y
我先生的朋友甲,德国人,会德语,英语和印地语;太太是尼泊尔人,会尼泊尔语,印地语和英语。两个孩子。他们一家在美国生活。父亲和孩子们单独在一起时讲德语,母亲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讲尼泊尔语;父母之间讲印地语,父母和孩子们在一起时讲印地语或英语。

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4岁,能无障碍地听懂并讲4种语言,但讲英语和印地语更多。k% o! A! i+ Z/ m, ~

朋友乙,父亲美国人,讲英语,母亲日本人,讲日语和英语。具体在家里怎么说话不知道,但是两个10岁和8岁的孩子也是两种语言都会,而且都不错。(当然,这里说的是口语)
& _1 H6
再举一个名人的例子。著名的英文韦氏字典的编纂人Webster。(摘自《零岁教育的秘密》)/ I" f3 N$ a/ o- e1 R0 n2 c

美国有一个相当成功,有计划地教育孩子的例子;大约一百二十年前,美国康乃狄格州,哈得福特的一个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这时父亲想到了一个奇特的教育计划。一般的教育计划,可能有心的父母亲都会订吧!可是这个家庭所订的计划可能是过去没有人做过的奇特计划呢!计划的内容是在家庭里,父亲只能说英语,母亲说法语,祖父使用德语,佣人则特别请了一位北欧的外国人,也只能说自己国家(北欧方面)的语言。
# q, O- o6 h: x% q7 n
这个男孩子长大之后,接触了外界的人,才发现大家都只会说父亲的语言(英语)因而吃了一惊。他本来以为,应该是每个人都讲一种不同的语言才是正常现象。
0 t0 S$ t6 a; _& C# ?
这男孩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从事过教师,法律学家、报纸编辑,语言学家等工作,而在二十五岁就编了一本由单字、文法、读本三部份合而为一的教科书而闻名一时。到了晚年,经过长期编繤的结果,他完成了世界有名的“英语词典”,而这位在幼小时期就精通四国语言的天才少年就是韦伯斯特(Webster 1758-1843)他的成就跟父亲的教育计划有很大的关系。假如没有教好的家庭环境,也许无法产生这么优异的语言天才呢!) i0 F4 J7 f/ u5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0 18:46:02

继续打捞旧帖。网友:你计算过吗,你们家女儿的生字量在多少的时候开始可以比较畅快地读没有图画的书?现在她的字量大概是多少?你还会专门给她进行复习吗,还是只需要她读书遇到疑难字时稍作解释?
家有春夏:我没有非常精确地考核过她认识多少字,但是她读过的经典中大致有多少生字我是用软件统计过的。所以她现在读过的文本中的出现的不同生字已经超过3200字。但是有些文本,比如声律启蒙和易经,她只是简单学过一遍,其中的生字大概是不扎实的,但是其他重复得比较多的文本掌握得就好些。

我这几年的经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中文学习有要求,就要取法乎上。因为每天读经典,她就从来没有畏惧过读童书,因为童书相比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所以白话文的东西我只是选择好了提供给她阅读,已经从来不需要督促她读,只负责让她少读点,不要捧着书看个没完。眼睛要保护好。

而且中文要好,绝对不能只靠几本教材。现代文一定要海量阅读——大量的阅读是让孩子真正掌握好中文的法宝。中文学校挤牙膏似的组词造句和写作文教学,不如读书破万卷。

当然,第一阶段用读经辅以绘本来开蒙的目的达到后,现在我们开始第二阶段学习。就是一、把熟读的经典背诵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二、把认识的字通过传统小学/训诂的方式真正扎实地掌握。这个功夫比普通学校的抄写生字要有用得多,也为孩子今后真正领悟经典的意义,打下一个基础。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04:34:32

晨诵梵本心经两遍,佛所行讚一遍。今日春子学校耶诞节庆祝活动,孩子们表演,家长们前来观看,气氛热烈。还是第一次见到所有女儿的同学。
晚春子诵《易经·复卦》,余诵《易经·系辞》各一遍。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15:36:12

把在叶子妈妈帖子里的回复也轉過來留底。

关于大量讀經之“大量”。
關于大量,我覺得王老師也很委屈。我和王老師接觸和交流得比較多,2009年王老師來德國更是朝夕相處半個月,每天都和王老師就各種問題交流。王老師的演講中也經常會說能讀多少讀多少,讀一句也有一句的作用,並沒有說要一定多少小時。但是一般人們聽到一天讀4小時,或者8小時,因爲大大超出普通人的經驗,都把這個話記得很清楚,反而忽略了他說的讀一句算一句。


王老師有些演講當然沒有那麽周全,因爲要講得的話題太多,涉及到讀經時間可能不能講述周全,這時王老師也許會强調讀經的時間,這往往是因爲王老師面對的受衆是私塾家長,或者邀請王老師演講的是私塾機構,他這算是有針對性的講話。常常給大家造成的印象是王老師認爲的大量就是>4小時,甚至現在有些專門想批駁王老師的人就只說大量讀經是要每天讀8小時,10小時,在我看來,有些人是確實沒有全面地瞭解王老師的理念(這是可以理解的),而有些人是別有用心的(LZ媽媽當然不是這類!)

這個暑假王財貴老師應邀給吟誦學會中級班上,中級班上主要是體製內的老師。在課上他特別針老師們的提問說,大量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是上學的學生,你很忙,對你來說讀經十分鍾也算大量了;如果你在學校上學不那么忙,可能1個小時是你的大量;如果是私塾的學生,四個小時或許算是你的大量——所以大量讀經對每個人來講,就是盡他自己的可能去讀,這就是大量。

我們作爲海外家庭,孩子每天上學到中午一點,我們平均每天能保證的讀經時間是1.5~2小時。每到假期,女兒都參加我們本地的讀經營,平均每天讀經4~5小時,她反而更喜歡讀經營。因爲孩子多,大家在一起讀書很有樂趣。這是我們目前可以做到的讀經量。我們盡力了,很安心。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15:36:51

关于私塾学童的厌学信息。

其實天下體製內學校厭學孩子的比例,可能比厭私塾的比例還高呢。

就我個人所知,因爲讀私塾而愛上學習的孩子很多呢。

我們德國漢堡三兄妹回臺灣參加私塾暑假課程,就愛上了讀經,去年三個孩子自己决定在德國先休學,留在臺灣專門讀經,現在孩子們讀完了一年半,可謂脫胎換骨,學習習慣非常好,而且狀態極佳,很快要回到德國接軌。
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代表私塾讀經方式適合所有的孩子。

這些單獨的例子,或者是讀了私塾好的,或者是感覺私塾不好的,我們都要分開來看。

特別是通常産生的問題,是因爲讀經的問題,還是私塾教學的問題。如果是家庭讀經産生問題,是讀經理念的問題,還是家長操作執行的問題。

以我個人看來,讀經是在哪里都可以讀的。但是執行的人和機構是關鍵。因爲大陸的特殊情况,整個社會人心的狀况,私塾教學的問題多一些。現在在大陸找到各方面都令人滿意的私塾確實不容易。而且孩子小的時候,要應該多与家人相處,所以在家業餘讀經完全可以,有條件能找到好的私塾,假期讀經也是可以的。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15:38:14

关于日托读经私塾:


现在日托的读经私塾多起來了。以前因为私塾太少,很多人都不得不让孩子住宿。现在北京王老师的中心和其他很多地方也在摸索日托私塾的模式,现在的季謙亲子园就非常不错。我个人很喜欢。

台湾私塾一般都是走读的。我去访问了台北的三家都是,孩子们一般每天读经一共4~5.5小时,中文3小时,英文两小时,上下午各外出运动一个小时,孩子们的状态非常好。值得大陆借鉴。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16:14:06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2 02:17 编辑

20111218致谦学堂诚意班教学笔记第一节课孩子们一起诵读八卦取象歌,分宫卦象次序歌,六十四卦经名次序歌,《乾卦》《坤卦》《系词》,最后复习《复卦》。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这节课要复习易经,特别是复卦吗?孩子们表情很茫然。遂问他们记得有一年冬令营我们吃饺子了吗?参加过的两位同学表示记得。看来,还是“吃”比较记得。哈哈。为什么吃饺子呢?终于想起来了,因为是冬至啊!原来复习易经和复卦是因为冬至即将到来。 复卦先按下不表,让孩子们把八卦画了一遍。背熟了八卦取象歌,卦象是非常好记的。再让孩子们找到复卦是由哪两个卦组成,答曰”雷地复“。然也。那么就把复卦画出来了。当然,复卦得卦象是六十四卦里除了乾坤之外最好记的卦之一了。画好了复卦卦象,让孩子们说出几个他们知道的带“复”字的词语。孩子们抢答:复习,复印,重复……都对。“复”的词源是如何的呢?又要请出甲骨文和金文了。   
复的本意是往来也。下面的部首孩子们上节课学过,是“辵”部。复的意思是“返,还也。还,复也。皆训往而仍来。”而这个卦象的含义与“复”的本意非常契合。说到冬至这个节气,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这几句引自百度)
后来我们一起解读了复卦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卦辞爻辞和彖传象传等。 就里面提到的“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让孩子们说出意思。这几句非常直白,孩子们的翻译八九不离十。因此顺便提醒在座的孩子和家长都应该注意冬至日的养生,特别是交节前后的时辰注意静心安养,静待一阳来复的那一时刻。
这个卦的主爻非常明显,就是第一爻。第一爻在五阴之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就是阳刚之气它会日渐成长。所以复卦是一个希望之卦。古人用卦象来形容一天十二个月的变化,把复卦安排在十一月,就是冬至那个月,所以复卦也代表冬至。为什么呢?我们中国的版图在北半球,所以中国人看太阳,往往是在南方,到了夏至这天,是太阳离中国最近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就渐渐向南而去,远离中国,过了秋天,到了冬天,一直向南远去,中国就日渐寒冷,乃至于冰天雪地,树木都凋零,万物感受到寒冷的侵袭,生机日益微弱。忽然有一天发现,太阳停止南迁,它又回来了!这“又回来”的一天,我们叫作“冬至”,复卦就代表冬至那天的凌晨十二点整的这个时刻。这个时刻如果象征天地运转,它代表光明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光明又再次回到人间,温暖又再次回到人间。所以我们才要庆祝冬至.
复卦代表阳刚光明又重新回来,从这个地方我们来讲“复兴”。复卦的“彖传”曾经提到——彖传就是孔子解释复卦——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是让我们又看到了天地生生不息的仁德之心。孔子又把复卦对天地的象征引申到人的德性的象征,在“系辞传”中,孔子又说,“颜氏之子其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用这句话来解释复卦第一爻。
提到冬至,不能不说邵康节的诗《冬至吟》。孩子们一起吟诵道: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冬至这一天,也是传统上是数九的开始,数九歌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五九,笑井口,春打六九头,沿河看垂柳,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儿来,九九加一九,银牛遍地走。每年冬至都會提议孩子们开始画九九消寒图,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文字版的。每天画一笔,九九八十一天画完,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就来了!
最后结束前,从复卦再次谈到了孩子们现在的读经学习。曾经在博文里记述道 复卦卦象为在极阴之中有一阳产生,是天地宇宙在此时此刻生机发动的表征,邵康节也因此写下了名句“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而这也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所处状态的真实写照。


近百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传统文化一度被轻视甚至遗忘;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为了学习西方而抛弃自 己的传统是极不理智、更是愚蠢的。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人,一个心灵开放的人,才可以真正做到兼蓄中西、涵纳古今,人们把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传统文 化和传统经典。

这种令人振奋的态势不仅在国内得到蓬勃的发展,即使在海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儿童以读经方式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并在实践中证实了这种传 统中文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在严寒的冬至,富有洞见者已经可以感受到复苏的气息;在这个文化复兴的转折点,有识之士也已看到传统文化的春天即将来临!

这些在“万物未生”时就已得天地之先机的华裔儿童,未来一定会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他们独特的贡献。而对于儿童读经,季谦先生也讲过的杨巨源的诗作“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先生说:“在早春时节,众人还未觉察到春天将至时,诗人已经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就好像在整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非常没落的时候,有一个人出来说要读经,这就是“诗家清景在新春”; 而现在读经的孩子还很少,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了,有所表现,大家都很称赞“哦!原来读经很好”,这叫“若待上林花似锦”;所以全国都 读经了,于是“出门俱是看花人”。所以这也是“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力量很大的。最初我推动读经时也有很多人不了解读经、反对读经啊。但是,我老早就看到希望,而且是看到整个天下大放异彩。”
这首诗孩子在千家诗里学习过,我们一起吟诵了这首《城东早春》,作为这节课的结束。第二节课汉字学习:诵读《说文部目》前九卷。要求孩子打印出无拼音版诵读,寒假作业是诵读这部分说文部首,最后可以脱离拼音诵读,并抄写部分部首。讲解的部首有“齿”“牙”,谈到牙和齿现在常通用,但最初还是有区别,所依中国人说“序齿”不说“序牙”,也有一个词是咬牙切齿,等等。还讲了“足”“品”“龠”“册”。
诗词讲解:学习千家诗七绝四首,五绝四首,并且吟诵。特别讲解了《春怨》
第三节课 古文学习   复习《马说》《爱莲说》,吟诵了《江南》等几首诗词
第四节课书法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17:15:33


羅玲女士博文《阅读的热情》

順順媽媽評論:关上电视,和孩子一起读经吧!读经的孩子没有不爱阅读的,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是相当高的。这是我的实践结果哦!
5岁半的顺顺一去悠贝图书馆,一小时的时间,自己看的书如果放在面前就是一大摞呀!

家有春夏評論:樓上順順媽媽說得真好,就是這個道理。教育要取法乎上,想讓孩子閱讀,不一定就眼睛盯著“閱讀”會達到最好的效果,提高孩子閱讀好書的能力是關鍵。因爲閱讀和閱讀的差別實在太大,書籍和書籍的內涵也差別太大。
話說俺現在最大的苦惱是孩子太愛讀書,就怕她看坏眼睛啊!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1 19:53:26

按:春夏成长之闪回篇 。把过去的成长小贴挑一些帖过来。


家有春夏,是为家有“春子”与“和夏”。
大女儿小春子,年方3岁半(小春子抗议啦,我三岁半还差一周啊,不要把我說得那么老!);小儿子和夏,昨天刚满两个月(和夏也抗议啦,我虽然小,可是看起来很成熟!上周参加翰翰哥哥的生日,那些阿姨叔叔都说我看起来有四五个月大!)

先来个搞笑的吧。奉上日记中的只言片语,主要是关于小春子的英文。(因为我家先生的母语是英语,所以小春子是先说汉语和英语的,德语最近几个月上幼儿园才学会。)

2007-10-20
小春子2岁7个月大。

今天她说,Papa and mama are good friends. Papa mama and maya are good friends.爸爸要去理发,春子就说我给你理发,用手作出小剪子的样子,一下一下地剪得很认真,但是一会儿都剪到爸爸脖子上去了。

爸爸真的去理发了,春子和妈妈跟着去。理发师剪了一会儿,春子评论道,papa’s hair is pretty.

2007-10-22
晚上,春子说:After eatingrice, I will brush my teeth and then I will eat foam. Then I will brushmy teeth and go to bed.她还是很喜欢刷牙的,确切地说,是喜欢吃那个儿童牙膏,每次刷牙都一副“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迄今为止漱口不知道把水吐出来,总是咽下去,简直不知道吃了多少牙膏了。

收到奶奶从美国寄来的礼物。一条漂亮的小裙子,一只给妈妈写字用的毛笔。

对爸爸说: I love you, papa. (升调)
春子晚上画画,她说,I will draw a toilet. 。最近训练上厕所,她对于自己的状况很关心嘛。

她独自摆积木,对妈妈说,I will build a big house for mama. 女儿好贴心啊。

2007-10-23
今天Babysitter来带春子。

春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阿姨昨天她给美国的奶奶打电话了。其实打电话的时候她困得不行,只说了一句Hello。

她似乎很喜欢小李老师,缠住她不停地说啊说啊,爸爸来看她,她都不耐烦地说:Papa, don’t come, you go there. 爸爸妈妈去大学,她高兴地说再见。

回来后,春子告诉我她玩了拼图,那是她的最爱之一。可以玩儿70多块的拼图了。

问她:Could the new teacher speak English?

她说,Yes, a little bit.

她倒不随便夸人啊。

2007-10-26
今天和春子在一起去超市,春子说,mama, I forgot to give you a good morning kiss. I will kiss you now.
然后就亲了我一下,然后说,I forgot to give Papa a good morning kiss. 我问她,晚上回来,她会不会亲爸爸,她说会的。

晚上,她告诉爸爸,papa, I forgot to give you a good morning kiss, I will give you a good night kiss now. 然后她亲了一下爸爸。

爸爸真的很感动。

晚上吃豆腐。她问,what’s the English for Dofu. (豆腐)
爸爸的回答可能令她失望:Dofu。
对北京的评价是:Beijing is not bad, but it is noisy.
很中肯的样子。

2007-10-27
晚上和妞妞一家在希腊餐厅吃饭。

有一尊半裸的希腊女神像站在窗台上,春子同学不无忧虑地说,This Ayi (阿姨) doesn’t wear clothes. She should put on pants, but she doesn’t need diaper. (爆笑!)

2007-10-30
爸爸说要买一个新电脑。春子提醒道:Don’t drop it.
Papa shouldn't drop the new computer。看来她非常了解爸爸马马虎虎的性格嘛,

快晚上11点了,春子一边吃着玉米片,一边对爸爸说,I love you, I love you so much!把爸爸美的。

2007-11-3
春子的手指破了,流了一点血。
妈妈很心疼她,她说,don’t worry, mama, it hurts, but only alittle bit. It’ll get better soon.
和姥姥视频对话,姥姥问她每天做什么,她说I play virginal and Qin.   (我弹维吉诺古钢琴在和古琴)。哎?好像弹琴的不是她呀,乱弹琴的倒总是她。

2007-11-5
昨天晚上春子没有睡好,半夜醒来,鼻子不通,她很难受,可是不会擤鼻子,妈妈对爸爸说: Poor maya , she does not know how to blow her nose.
春子一听,她知道blow这个词啊,于是哭着用中文说:“妈妈,我不会吹鼻子”。
这个小翻译,知道在很多场合英语都用同一个单词blow,可是不知道相应的汉语可是不一样啊。

2007-11-6
爸爸去淋浴,春子看见爸爸出来,赞美道:you are pretty, papa。

傍晚对妈妈说,I will grow biger and bigger as you. And thenI will grow bigger and bigger as papa.

春子:Mama, when I was a little baby…
妈妈:What did you do?
春子:I do not know. I am thinking what I did.

2007-11-12
Maya said mama should have six babies.

爸爸刮胡子时把下巴划破了一点。春子见状,面露惊讶之色,I am shocked.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2 04:55:32

补充一首诗。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按】诗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女添线显示白昼延长,还用河边柳树年尽将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
【小至】冬至前一日
【五纹】五色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吹葭】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
【浮灰】一作“飞灰”
【云物】景物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2 05:41:38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2 05:42 编辑

午後,春子與安娜誦讀《易經·乾卦》《坤卦》《復卦》《系辭》一遍,《論語·先進》《顔淵》一遍,誦讀吟誦《春江花月夜》數遍。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3 03:41:45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3 03:45 编辑

至日,與春子,一友人同誦《易經·復卦》七遍,《繫辭》一遍。吟《春江花月夜》兩遍,讀《顔之推論慕賢》三遍。


颜之推论慕贤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3 13:04:38

微博摘錄

@薛仁明:千百年来,正因性情之沉静与清和,故而日本自中土传入礼教,至今仍可清新完好。而今,中国文化初初重建,百废待举,日本保持的礼教形式,固可借镜;留存的建筑文物,也诚可惊叹;但是,那生命中晋唐般的风流气度,才更该让我们萦绕胸怀!──我在時代週報〈禮樂風景〉專欄第二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518700100xcft.html

@家有春夏:就是這般風物,這般氣度,令我身在東瀛時,感懷不已,數度落淚。思及故國,不知今安在?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3 13:31:27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3 13:32 编辑

回里仁:virginal,是一種撥弦古鋼琴。因爲我婆婆來我家時天天要彈琴,就在德國買了一架。春子每天看到奶奶彈琴,十分羡慕。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4 03:45:05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4 04:20 编辑

近日,因为本博的文章《海外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 引发了几位朋友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一直都有。我现在很少参与了。但是为了感谢几位朋友的热心讨论,还是回复了一帖。转发如下。
多谢各位回帖。抱歉我就不再参与讨论了。因为过去曾经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讨论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的各类问题回答几十遍总有了。

最后我发现,其实读不读经,能不能读经,能不能坚持,跟道理是无关的。呵呵。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我只是把该说的话说到就好了。

在过去五年的业余时间里,我积累了上百位海外学童中文学习的实例,接触过几百位家长,走访过汉堡,斯图加特,卡爾斯魯爾、海德堡、法兰克福,柏林,Krefeld, Wuppertal,维也纳等地的中文学校,接触过来自德国各地,法国巴黎、里昂、英国伦敦,匈牙利布达佩斯,冰岛、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波士顿、西雅图、凤凰城、纽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日本京都、韩国首尔等世界各地的华人父母与华文教育从业者,也仔细研究了传统的海外华文教育成功的原因和这几十年来的华文教育普遍失败的根由……

通过一直以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我得出的结论是:回归传统,不仅仅是国内语文教育的出路,也是海外中文教育的出路。

五年前,我带着一岁半的女儿参加汉堡的华人宝宝聚会,那时参加的宝宝们还在牙牙学语,既不会讲中文,也不会讲德文。我开始向一些朋友介绍读经……一些人一笑了之,一些人尝试了一段就放弃了,还有一些人勤而行之。

五年过去,所有当年参加宝宝聚会的孩子,现在都可以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可是其中的一部分孩子,已经很不情愿说中国话了(也有基本不说的);一部分孩子,只能说有限的中文,发音是阴阳怪调;有一部分孩子在中文学校学习了两年,开始读简单的中文了,但是非常慢,而且无一不在上小学半年后呈现出德文阅读优势,中文阅读节节败退;但是小女春子,作为生活在德国的中英双语家庭的孩子,不仅中英德三种语言都非常标准自如,而且她的中文发音一点不必国内学童逊色,而且还会很多诗词与古文的吟诵,并且早就可以阅读国内定级为十岁,十一岁学生阅读的中文书籍(另,可见这种学习西方的阅读分级并不高明),中文已经进入半自主学习的状态,其中白话文学习与阅读完全不用我操心。我要顾虑的,只是她不要太爱看中文书,要把眼睛看坏了。

我最开始琢磨海外中文教育,只是因为我知道,现在普通中文学校的学习方法,实在是前途渺茫。


因为国内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每周上五节课,每天做作业,每學期有考试,学习了十二年,最后有多少人是语文合格的呢?


把这种方法套在海外中文教育中,教学时间缩短为每周两三小時,每天做些无聊的中文作业,既没有语言环境,又不重视诵读和阅读——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出来——十年之后,孩子的中文能学成什么样。

所以,这条路,不用等撞了南墙就可以知道,必定是没有前途的。


何况,我早已看到很多辛辛苦苦带孩子去中文学校十年,放弃了无数周末的华裔母亲,为了孩子最后的中文程度,或痛惜,或无奈……


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年中文学习之后,还是中文半文盲,或者,文盲。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决定放弃这样的方法。

而且毫无顾虑,因为我放弃的,只是“注定的失败”。还能更糟吗?

后来业余时间向一些朋友推荐读经教育,和一些朋友一起带我们的孩子结伴读经,只是因为看到太多为孩子的中文焦虑不已的华人父母。希望能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些人。

但其实,我无意说服任何人。

因为,如果一直在心里”质疑”而不去思考进而”实行“,就永远也看不到效果。

如果开始了而不坚持,任何想法都是镜花水月。

读书,读经典,说到底,是一种生活状态。喜欢这种生活的人,可以去选择。

如此而已。

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

所以,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思考、实践和见闻写出来。以期有缘人读到。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4 23:11:53

前天春子学校的圣诞演出和聚会。家长们都来了。放一张小照。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4 23:33:41

回复本网一位朋友的回信,把我博文里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帖子给打捞了一下。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uidemo/like.png0

关于冬至的在194楼。

博文里的

一年又端午 佳节倍思乡

欧洲曼妙春日里的中国女儿节


复活节中度清明 霓裳裙舞映春色


着汉服 诵《大学》唱弦歌——在德国的别样元宵节


汉服小美眉给各位拜年啦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5 10:54:42

昨日午后与春子学习《金刚经》唱诵一遍。诵诗经一篇。晚上爸爸给春夏讲了一个关于圣诞夜的故事。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5 18:31:27

#記憶中的英倫# Christ Church Cathedral, Oxford.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6 04:03:39

12月26~31日
春夏参加致謙学堂读经冬令营的儿童班和少年班。两个班的介绍如下。
小夏参加的儿童班每天9:30~13:30
内容:学习《三字经》和《百家姓》的诵读和吟诵。               
                     辅以若干诗经吟诵。
                  穿插汉字故事和三字经中的传统故事


春子参加的少年班
   上午中文9:30~13:00   下午英文14:00~16:30
内容: 中文 《庄子·人间世》 和《百家姓》的诵读与吟诵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吟诵
            英文经典诗歌与美文选



营地教学楼下面有游戏场,课间孩子们可以出去玩。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6 05:38:45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6 05:39 编辑

明天要读的英文经典之一。选第一首吧。
SONNETIHAPPY ye leaues when as those lilly hands,
which hold my life in their dead doing might
shall handle you and hold in loues soft bands,
lyke captiues trembling at the victors sight.
And happy lines, on which with starry light,
those lamping eyes will deigne sometimes to look
and reade the sorrowes of my dying spright,
written with teares in harts close bleeding book.
And happy rymes bath'd in the sacred brooke,
of Helicon whence she deriued is,
when ye behold that Angels blessed looke,
my soules long lacked foode, my heauens blis.
Leaues, lines, and rymes, seeke her to please alone,
whom if ye please, I care for other none.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7 02:48:11

按:因为要儿童班少年班两边跑,反而两个班都记不周全。

今日读经營第一天

圣诞节的第二天,来自德国至少十個城市地方的父母和孩子们聚集在汉堡,开始了2011年汉堡读经冬令营。

春子所在少年班,上午中文读经
《庄子·人间世》领读跟读两遍

《春江花月夜》诵读三遍,吟诵三遍。

午餐后书法課

下午英文读经:林肯 Gettysburg Address领读跟读5遍
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第一部分 领读跟读五遍

这次营也会让孩子们学习一些英文经典歌曲,中间让孩子们先欣赏了一些,比如 Que Sera, Sera; I Know a Youth, Trial by Jury (Gilbert & Sullivan)。孩子们的兴致頗浓。

最后一节课学习Spenser的AMORETTI 的第一首。介绍了十四行詩的基本特点,也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其中的一些特点,比如每行有多少音节,Spenser采用的这种十四行诗的押运特点。更要介绍Spenser其人——诗人中的诗人。明后天转贴一些资料。

和夏所在儿童班课程(和夏同学还是打醬油为主):《三字经》前两部分,老师带孩子们领读跟读齐读,吟诵,讲了其中的六谷和八音的知识,展示了图片给孩子们看,穿插字卡识字、识句。学习了诗词吟诵。最后一节课学习了《百家姓》第一部分的诵读和吟诵。

今天非常非常特别的环节是,海德堡的虫虫妈妈为孩子们带来的繪本讲述。读经中间和结束前一共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一个长着长长辫子的女孩的故事,一个是《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不要說孩子们都听入了迷,连我都听入了迷。

上两张小照

儿童班课堂。这次人比較多,安排座位花了不少时间


不用拍虫虫妈妈,看看孩子们,就知道她这故事讲得多动人了……

xiaoxiaoto 发表于 2011-12-27 14:12:54

好多东西我自己都看不懂,还要教小孩惭愧。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8 05:10:14

讀經營第二天(12月27日)
春子所在少年班,上午中文读经 《庄子·人间世》领读跟读两遍。

《春江花月夜》诵读三遍,吟诵三遍。

午餐后 看英文电影little Buddha第一部分。


下午英文读经:林肯 Gettysburg Address领读跟读两遍。齐诵三遍。
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第一部分领读跟读一遍,第二~五部分 领读跟读五遍

间以学习英文经典歌曲 Que Sera, Sera;和纯美动人的圣诞歌曲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

最后一节课诵读学习Spenser的AMORETTI 的第一~三首。

和夏同学继续打醬油。他所在的班级继续学习《三字经》和百家姓。孩子们也学习了兩首吟诵《江南》和《春晓》。


lolotte 发表于 2011-12-28 07:23:26

春子的英文真的是望塵莫及了,少年班的同學們英文誦讀都能跟的上嗎?畢竟對他們來說也是第三語了。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8 15:08:57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28 15:10 编辑

lolotte 发表于 2011-12-28 07: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子的英文真的是望塵莫及了,少年班的同學們英文誦讀都能跟的上嗎?畢竟對他們來說也是第三語了。
西文為母語的孩子學習英文太快了,大概是英文沒有太多拼讀障礙的原因。德語和英語又是一個語系的,所以更是容易。
Lollette媽媽也盡可放心你家寶貝的英文。

lolotte 发表于 2011-12-28 23:12:25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28 08: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文為母語的孩子學習英文太快了,大概是英文沒有太多拼讀障礙的原因。德語和英語又是一個語系的,所以更 ...

法語的經典到底讀甚麼我現在還沒找到,要是讀法文版的聖經呢 妳覺得如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家有春夏(新增 回國見昆曲家張衛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