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复在#44。
我把自己的回复放到日志中了,以后也给自己留个提醒。
嘿,我是来抬杠的!

"看动画学英语根本是最无效的方式。" PK"看动画学英语应该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这里主要是看你觉得动画可以带给孩子什么。诚然,孩子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注意力当然全在画面上,的确不会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但是第二次,第三次,第20次,第30次以后呢?他们还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熟悉的画面上吗?
所谓重复的力量,其实重复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种学习过程。
最近看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rhythm,也可以称为语感。其实动画片有多层的学习功能,这完全取决于家长是否了解和利用。
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层层刷新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层层刷新的意思,就是说,第一遍到第3遍获得了最初的印象,比如了解大概的故事内容,第4遍到第10遍能感受到动画中对白的节奏感,第11遍到第15遍能听清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第15遍以后能把句子和场景对应起来。。。。每经过一次,就能发现更多的新元素。而语言就是这样慢慢积攒的。
而rhythm的重要性,则为重中之重。一个句子就像一长串香肠,听出rhythm,就相当于看清了这串香肠原来是由一节一节组成的。从这一节一节又能听出其中意群,听出了意群,然后又分解成单词。而单词就像香肠中的玉米粒。我们不能为了局部的玉米粒,而忽略了香肠的其他成分,比如包衣。没有包衣,香肠可能只是一堆肉末,而没有良好的口感。而口感这个东西才是区别一个香肠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的关键,就像区别学英语的人说起英语来,是否纯正而地道。
而楼主说的“而且当他知道的词汇越多,他这种联系才会越频繁,这时候看动画片,才能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思路是盖大楼的思路,而不是学语言的思路。盖大楼的思路,就是只有等材料都准备齐了,那么这栋大楼我才能盖好。
而学语言,我觉得更可能的是,先有整体的印象,然后就像一个从远而走近的人一样,慢慢的,慢慢的你的视线越来越清晰,这栋大楼从轮廓,逐步显示出细节。而重复就是这个由远及近的过程。等看到一定程度,突然有天你闭着眼睛,这个大楼都呈现在你面前时,这才是输出的时候了。
所以楼主说的
一、多重复看英文版。(让她通过画面熟悉故事的内容)
这点我赞同。
二、看一遍中文版或者父母解释。(帮她确认对故事的理解)
三、同时教她基本的英语句型和词汇。(让她对语言更有意识和感觉)
四、开始加强音频输入。(切掉画面,让她把注意力放在语言上)
二、三、四实际上是将一个人自主认知事物的过程割裂了,打碎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事物的一套方法,从出生就有。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被打断了,或者提前知道了部分结果,就像看一部电影有了剧透,那么对这个事物的好奇心就被破坏了,从而也就失去了去探究的源动力。而这才是学习的大忌。
这让我想起了,佛教里的那句话,“我眼本明,因师而瞎。”我常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