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问一个纯探讨的问题,关于朗读功效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5-1 18:02 编辑大家在阅读英文书的时候,脑海里有声音吗?没有的或,能否描述一下有些什么替代方式。
有的话,是怎么样的声音,自己的声音吗?
如果朗读不大好的妈妈,那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模糊含混? 还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脑海里的声音自动停顿,跳过?
我觉得了解这个对我们的学法探讨有一定的意义。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补充:
谢谢大家的回复,可以体验一下再继续回复和探讨
趁着还能编辑,补充一下我发此贴的因由:
最近一年陪着孩子也听了一定量的原版音频,我自己过去学习基础还不错,我们当年学校出来的语音都比较好,很多同学留学或工作后都被老外问过是否接受过特殊的语音训练,当然,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感觉在启蒙孩子方面还是有优势的。但是,我自己对自己感觉不满意的就是朗读的那个语气语调,总是不够地道。最近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估计是原版音频的功勞,而且我在这方面比较挑剔,比较好的我才会听的,不是说原版就行。
我突发奇想的原因是,我在朗读或默读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脑海里一直有一把朗读的声音,有点像我自己的,也有点像,某音频里读得特别好的一位MM(当然我当时读的素材是没听过音频的,否则就没有奇想了)。
这把声音及其语气语调比过去更清晰和地道了……我理解为是我自己的听力和朗读进步了。
所以我很想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还有,听力与朗读,对阅读和语言学习的帮助有多大?
其形成机制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朗读不太好,感觉默读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单词,就会含混带过(有意识的拼一下),也有脑海里声音停顿跳过的时候(懒的拼的时候),嘿嘿 郁郁 发表于 2013-5-1 1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朗读不太好,感觉默读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单词,就会含混带过(有意识的拼一下),也有脑海里声音停顿跳过 ...
谢谢回复!
不知道有没有人是不用声音媒介来默读的呢?那个听力有问题的估计媒介是手语的图像?
继续思考……
问了孩子,他是图片。
但是,看中文时,是声音。
写英文时,是图片和声音都有。 怎么我觉得我脑海里的是文字呢???
好好奇哟,脑海里的声音是怎样的??? 阅读时,脑袋里还出现声音图形什么的,那阅读速度得多慢呀,没体验过。 这个问题好,有深度,就是担心版竹会焦虑。呵呵。 为啥要有声音?好像就是在纯阅读嘛。今晚睡前阅读时容我再体验一下。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3-5-1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啥要有声音?好像就是在纯阅读嘛。今晚睡前阅读时容我再体验一下。
谢谢你的回复,好好体验,等待你的反馈,虽然我们不是搞语言,但探讨一下,可以使我们指导孩子时更清晰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恭喜楼主的英语进步了。不但是象你在具有这种初中级阅读能力的时候有个声音,而且我肯定地告诉你我英语写作时都有一个声音。以后,随着英语接触的深入,你自己都会发现该怎么用正确的声线表现英语语言的力量。我再说一句一般人不敢说的话:忽视英语语音的英语学习,是自欺欺人的英语学习。 呵呵,期待楼主更新。 楼主是英语专业的?为什么语音会比较好?我们是学习讨论,错了也无所谓,不错的是神。反正都是半瓶水,晃呗。只要文明用语,符合规则。 我閱讀時有聲音,我覺得是我自己的聲音哦。
朗讀很有用的,英文我的經歷沒有代表性啦。時代久遠,我記得四年級後,老師就不要求朗讀英文了,幼兒園跟一二年級讀得多。
說說我的普通話,我就是開始朗讀啊,開始我讀得一卡一卡的,後面讀得順了。漸漸發覺自己的聽力也好了。應該說是輸出+輸入同時進行吧? miaowmom 发表于 2013-5-1 2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閱讀時有聲音,我覺得是我自己的聲音哦。
朗讀很有用的,英文我的經歷沒有代表性啦。時代久遠,我記得 ...
你这个描述很具体,很有参考价值,特别是那个中文的描述,对我们英语学习有借鉴。
我目前的思考就是,听力肯定是有用的,那朗读有用吗?朗读,读顺溜了,对口语估计会有帮助,但我思考的是,对阅读有用吗?有多大的用场?我们在不同的阶段,让孩子在朗读上需要投放多少比例的英语学习精力进去会比较合适。
所以,我想看看,其他人的阅读机制是怎么样的?是大家都大同小异还是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语音或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情况?
希望更多朋友,说说自己阅读时,脑海里的情况。有渐变过程的,描述一下就更好了。
我打这些字,就是脑海里有个声音,然后我就打出来,这个算是我的思维吗?
(难道搞来搞去,又与那个很不好答的“思维与语言”的问题相关?还是两个问题的本质——大脑部分是有关联的呢)
本帖最后由 miaowmom 于 2013-5-1 21:09 编辑
lmjcle 发表于 2013-5-1 2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个描述很具体,很有参考价值,特别是那个中文的描述,对我们英语学习有借鉴。
對閱讀幫助我就不知道啊!其實我這種經歷不值得借鑒!因為閱讀分為精讀跟泛讀,精讀時我會有聲音的,我一個一個字看嘛。泛讀看報紙之類時,我就一眼掃過去,3-4秒看完一篇文啊,這就沒有聲音了。
但是對寫作肯定有幫助啊,我寫東西時,無論英文中文,腦裏面都有聲音的啊!
寫英文時就是英文的聲音,寫中文時就是中文的聲音啊!
所以我覺得好怪咯,因為我在廣外工作時,學生告訴我,他們是先想到中文要寫什麼,然後再把中文翻譯成英文寫下來的。他們的寫作裏面有一大堆“正常外國人”看不明白的東西,因為都是翻譯,一翻譯就用了奇怪的字眼。可能中文是同樣的意思,但是英文的意思就差別好大了。我有個外教同事,看到學生們寫的東西,有時他會叫:WTH,我那個暈啊。
這個可能就是英語思維跟中文思維的問題了。
(沒有攻擊別人的意思啊,我中文表達就是這個水平了,我是好好好NICE地寫啊,不是在踩這裏的學生)
lmjcle 发表于 2013-5-1 20:59
你这个描述很具体,很有参考价值,特别是那个中文的描述,对我们英语学习有借鉴。
你这个怎么说了,说我自己,汉语。名词类,一般是图片,抽象类,一般是声音,但偶尔的抽象类词汇,会让我生气或高兴,这是情绪问题,应该是当时这些词刺激了我,在出现,激发了。 ponderxdq 发表于 2013-5-1 2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个怎么说了,说我自己,汉语。名词类,一般是图片,抽象类,一般是声音,但偶尔的抽象类词汇,会让我 ...
这个讲得挺好,是多感官参与和刺激,就好像那个“望梅止渴”的例子,提到梅子都会分泌唾液一样
听力和阅读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的提高对另一方面都有帮助
本帖最后由 RubyAtCuisine 于 2013-5-1 21:37 编辑
哦,看了你的补充,似乎明白了。
这种感觉,我随着给孩子做点读笔而越来越明显,原因很简单,因为给她做点读笔时我必须要很认真地听音频,然后做编辑。有些没啥用的部分我都要切除,西人也不一定都读对,我还得给他们改一下。但凡认真听过的音频,我给女儿读的时候觉得底气很足,角色模仿得也更有味道,有时候甚至会不由自主带上口音(这个非常滑稽,不能自控)。没有听过音频的,也会情不自禁用听过的音频来引导。反正我觉得以前我绝对做不到这些。
刚才试着很认真地重新看帖子里的回复,发现的确是声音,无论中文英文都是声音。这让我明白了,为啥某日我独自坐在校园里看女儿的绘本,有人从远处和我打招呼,我居然是用英文回答她,并且一直持续用英文,直到她打断我说,你在干啥?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情况,切换回来。估计就是阅读时其实是在一种声音中进行的,完全融入的时候突然有外界干扰,大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吧。
不知道我上面的话是不是真理解了你的出发点?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3-5-1 2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看了你的补充,似乎明白了。
这种感觉,我随着给孩子做点读笔而越来越明显,原因很简单,因为给她做 ...
大家就是瞎讨论一下,不用顾虑我个人想法,围绕这个主题,看看最后是否能有所得。
你这个,起码让我感到自己,正常的,哈哈。
我觉得孩子也是这样的,应该出现的不是图片,否则不可能脱口而出。我感觉孩子不是通过互译来表达自己的。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3-5-1 2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孩子也是这样的,应该出现的不是图片,否则不可能脱口而出。我感觉孩子不是通过互译来表达自己的。
我也试过你说的,那个不经意说了英文的情况,哎,在中国,这样子,好像很滑稽啊……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估计是听音频听多了,好像这个英语的初级一点的思维,也不是那么难形成。
首先,我最初看贴不仔细,理解成了阅读时会出现声音or图形,这两者于我来说,确实都没有,至于朗读,没试过,或者说,我压根没朗读过,小学的不算啊,记不的了。
刚才给孩子念数学绘本时,特意试了下,才发现,我给孩子念书时,一般是嘴里念的书上的字,脑子里想的是自己的事,完全风马牛的那种关系,看看我家孩子有多可怜,他妈从没给他用心念过书,全是用嘴念。很久以前,我就抱怨过,抱怨小老鼠的那套无字书,还得组织语言给孩子说,我的脑子不能同时干我自己的事情,但那时脑子想什么,大概是无字书的那些图片吧,同时期反正是有字的,像卡梅拉什么的,我都是用嘴念,脑子走神想我自己的事。
楼上全高人,你们的阅读和朗读都是很认真的,我要向你们学习,就是不知道学的来学不来,本性难移否? 读得多了流利度肯定会大大的提高的。 bigcroco 发表于 2013-5-1 2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我最初看贴不仔细,理解成了阅读时会出现声音or图形,这两者于我来说,确实都没有,至于朗读,没试过 ...
或者你可以找一本简短的英语读物来精读一次,默读哦,看看脑i海里会不会有个声音?
我刚才拿中文试了一下,如果是简单浏览,就没有声音,大脑会自动把上面的重点文字抽取出来……然后消失不见了,遇到重点的可能会停留。
但如果是读通知,就是孩子学校发的比较重要的通知,一字一句读清楚,怕漏点啥,脑海里就会有声音,而且还不像自己的声音,当时没感觉到像谁的,压根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试完记得上来反馈下哦,对你们这一款的特别好奇啊……就是到底跟我们声音形的区别在哪里?
楼主,再深入讨论,很容易触动到一些人亲子英语的根本硬伤,即语音问题。所以,下面我会很小心地讲些尽量不让一些人反应强烈的话,以免又搅起浑水。
朗读训练其实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在体制内的英语学习中其实也有。但是,在体制内的朗读训练有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集体朗读。长期积累下来的集体朗读腔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中国腔,即每一个音都发得一样,辅音也重,单词和句子的重音不分,还拖泥带水。基于此,我家的亲子英语很强调朗读,可以说这是以高强度的训练对抗体制内的这种不正当练习对口音形成的不良影响。你可以说我急功近利,但你也听过我家孩子的语音。当然你会说那不怎么样,一下拿个神庙的口音,一下拿个鹭宝来对比。但是,你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那就是这才是学了三百小时英语的语音。看下几家用时,你就会明白这种高强度朗读训练的意义所在。
什么叫训练?训练就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重复。什么都顺着孩子的意愿,那还用练习干嘛,直接看动画片完事。
在语音基本正确之后,后期的朗读训练其实就是加入情景的表达训练了。这是以各种题材的朗读,练习以正确的语气语调来表达正确的意思。在没有很多外教介入的情况下,其实朗读是很好的一种语感积累。模仿朗读积累到一定时候,这就可以慢慢地自主朗读了,也就是拿一段从来没有听过音频的资料直接读。这也是要训练和积累的。其实anita_xu在点评中已经讲到了一种联想和预测的语感,这种感觉其实是在一种语言中沉浸久了的自然积累,就象我们中国人说汉语,即使语音不准,你还是不费力地就知道还是中国人说的汉语。
不讲太多朗读细节了,上面的话已经够让人消化一阵。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5-2 10:03 编辑
gocrack 发表于 2013-5-2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再深入讨论,很容易触动到一些人亲子英语的根本硬伤,即语音问题。所以,下面我会很小心地讲些尽量不 ...
你说得很好,我个人感觉,但论口语,朗读训练就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不过,我对孩子的控制力可没有你那么好,就是没什么办法开展所谓的训练,现在都是她自己兴之所至,就来上那么一段,有听过音频的,也有没听过的,走得并不是那么有计划……反正,有开口就算是好事。
我提出这个思考,也是因为现在走到这一步了,下面,是把朗读,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呢?(就是拼命把孩子往训练的路子上扒拉);还是就这么零敲碎打就算了(我记得以前中文的时候也没叫她训练朗读,还不是一样读得挺好的,但中文有环境,这是最大区别)。
所以,先搞清楚,朗读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需知道,咱每天分配给英语的时间就不多,然后,还要包括亲子阅读,自主阅读,听故事,偶尔看视频……等诸多部分,现在,如果加个朗读的话,绝对对其它是有挤占的,因为朗读真的很耗时间。一个5分钟看完的故事,朗读得去到20分钟,还不含正音。
补充内容 (2013-5-6 11:33):
晕啊,不能编辑了,发现个错字都改不了——第一行,单论口语,不是但论 阅读和听力、口语几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只要折腾就有效果,不过只折腾一样肯定不行的。只折腾阅读就成了“哑巴英语”,只折腾听力和口语,就成了“文盲”。不用纠结,只管折腾,几样比较均衡地折腾就行了。;P 本帖最后由 浩浩妈 于 2013-5-2 10:12 编辑
我和你一样喜欢钻“牛角尖”,我之前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双语阅读的小孩比较多。其实我还想知道这些双语小孩是拿着中文读中文,拿着英文读英文呢还是偏好其中一样呢? lmjcle 发表于 2013-5-2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得很好,我个人感觉,但论口语,朗读训练就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不过,我对孩子的控制力可没有你 ...
看一下我的日志: 《英语朗读训练 》,具体材料我的亲子两年总结上也有。
这个朗读训练不单控制力的事,这是必须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的事。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才能让孩子接受,才能系统有效并且可以有强大的执行力。这也是我们教孩子英语不同的地方吧,单在朗读上我已经有一条清晰完整的路线了,而你还是“摸石头过河”。 读和说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