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9-27 14:08:48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晚上回家的路上给闺女背这个,闺女说好听,开心!
楠枏妈
发表于 2013-9-27 19:59:11
真是需要对孩子多一点付出和坚持,我家宝贝小时听小布叮的时候也是会说一些让我很吃惊的话语,但是好像自己没有像论坛里的妈妈一样持续下去。反省。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0-31 10:47:52
妈妈反省,最近的学习进入了瓶颈期,妈妈开始有惰性,闺女开始进入遗忘期,以前有些背的好的忘记的也快,但是不能放弃呀,亲子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在于某个时段孩子比别的孩子多记多学了多少东西,而是应该看谁在学习这条路上坚持的最久不放弃,妈妈,要努力呦!
鉴于以上原因不进行新诗学习,复习为主,加个别诗歌赏听为辅,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昨天,复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村居》、《红豆》、《游子吟》、《所见》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1-5 08:51:56
本帖最后由 cindy_1980 于 2013-11-7 12:11 编辑
前几天基本每天坚持复学古诗,每天3-5首。
昨天复习《小池》、《登鹳雀楼》、《敕勒歌》、《红豆》
复习《三字经》前半段,
早上妈妈带闺女背《爱莲说》,这个以前给听过几次,但今天早上表现非常好,安静的听妈妈给讲,中间会提几个小问题,妈妈很满意。
说说目前的状态,前一阵子妈妈有些懒惰,加上闺女开始进入遗忘期,实在有些气馁,但妈妈最近忽然发现,和闺女接诗的时候,孩子记住的都是一首诗里的名句,果然,经典就是经典,连小朋友也知道哪句精彩。
而且妈妈还发现闺女虽然现在并不能完整的背下几首诗,但有些名句却喜欢挂在嘴边,比如周六的早上妈妈熬了红豆粥,我说闺女吃这个红豆好,有营养,闺女问我:“是红豆生南国的红豆吗?”闺女最喜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所以经常说我是妈妈的小娇莺,然后学着“啾啾,啾啾”的叫说“妈妈的小娇莺要吃虫子了”,下雨天闺女看看外面会说“斜风细雨须不须归呀?”……
虽然孩子有些地方用的不准确,但妈妈觉得亲子的古诗启蒙也许就是要达到让孩子爱古诗,欣赏古诗的目的,整首背诵是背给别人听的,所以妈妈努力,和闺女手牵手继续前行。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1-7 12:04:18
本帖最后由 cindy_1980 于 2013-11-7 12:08 编辑
复习《悯农》、《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朴算子.咏梅》
《三字经》一段
早上继续听妈妈诵读《爱莲说》,妈妈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闺女说“我……”
马上北方的冬天要下雪了,应景背首《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jinma2011
发表于 2013-11-10 23:14:02
小鱼儿太厉害了,妈妈付出很多。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1-13 10:39:31
闺女最近比较迷《古诗小童话》,白天在爷爷家让爷爷讲,晚上妈妈洗漱的时候就和爸爸看这个碟片,说实话,就妈妈来看童话编的比较一般,但孩子却很喜欢,尤其喜欢《七步诗》的配套动画,嚷着和妈妈背。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每天复习3-5首古诗,这几天感觉不错,以前背过的复习起来很快,不定时自己还会冒出一句古诗,比如有一天自己在那玩儿,自己嘟囔:“风吹草低现牛羊。”
yudai66
发表于 2013-11-13 10:55:46
请教小鱼妈妈有没有给孩子读经啊 比如大学 什么的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1-13 11:51:22
yudai66 发表于 2013-11-13 1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小鱼妈妈有没有给孩子读经啊 比如大学 什么的
我家只读《三字经》和《弟子规》,我个人感觉对于国学适合自己家的就好,我不反对有人读经,但给太小的孩子比如一到三岁,读很深奥的大学甚至易经,我认为没有必要,有更多值得学的事情,也许三岁以后我会考虑和孩子一起读读《论语》,主要是妈妈也学习一下,但目前主要是想培养孩子对于古典诗歌的兴趣。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1-20 09:25:21
我家这边下了好大的大雪,之前准备的《沁园春.雪》,闺女可开心了,听妈妈给背这个,但一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闺女就说:“雕也有妈妈,它妈妈该伤心了。”非常可爱滴。
最近比较喜欢看《古诗小童话》的碟片,妈妈晚上洗漱的时候,闺女就和爸爸一起看,每首诗后都会说自己:“这首和妈妈背过”,或者“这个没背过”,不错,虽然大人觉得有些童话没什么意思,但小孩子喜欢。
《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cindy_1980于2013-11-20 09:26补充以下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1-27 15:44:24
每天复习3-4首古诗。
早上送闺女去奶奶家的时候妈妈给念念《沁园春.雪》和《爱莲说》,昨天惊奇的发现闺女居然能把《沁园春.雪》前部分和妈妈溜下来了,继续努力,相信滴水穿石。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2-4 10:21:01
每天复习3-4首古诗,
早上继续念《沁园春.雪》和《爱莲说》,最近感觉通过每天不急不缓的古诗复习,闺女有些以前不熟的诗最近开始熟络起来,妈妈继续努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2-6 09:42:38
每天复习3-5首古诗,
早上念《沁园春.雪》和《爱莲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2-31 10:25:40
有一阵子没来报到了,最近有些懈怠,但基本保证每天给孩子念几首诗,尤其是比较长的《陋室铭》已经念了半个月左右,闺女现在基本懂了,我会问这样的房子好不好,闺女答:“这样的房子真好!”
古诗小童话也经常再看,感觉闺女对很多诗又熟练了不少,继续努力。
考虑要继续我家的每日读了,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读十分钟的《三字经》或《弟子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要继续读起来。
妈妈和闺女一起加油。
用户3830766616
发表于 2013-12-31 11:34:24
很厲害 可以請教樓主小孩幾歲 我也來仿效看看 小女是否能跟進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3-12-31 12:06:10
用户3830766616 发表于 2013-12-31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厲害 可以請教樓主小孩幾歲 我也來仿效看看 小女是否能跟進
你好,感谢您的鼓励,我家是在孩子会说话开始教些简单的诗,后来来了爸妈网,看到这么多用心的父母,开始比较有计划的古诗输入,每天不用太多时间,我家多数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和洗漱中间的零散时间妈妈带闺女一起背诗,小朋友一般记忆力很好,一首诗带着背几遍就能接了,比如我家一首诗是妈妈说每句前几个字,闺女接后面的字,慢慢过度的整首。但小朋友忘记的也很快所以需要妈妈长期不懈的进行复习和继续学习,欢迎交流,希望对您有帮助。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1-15 13:56:38
最近有些时候不加新诗了,有空就带闺女念念以前学过的
最近闺女感冒不舒服,要看动画片,妈妈就放《古诗小童话》的视频动画,居然是循环播放的,孩子也不说不看了,很多诗也在这其中继续巩固。
坐看花开
发表于 2014-1-21 14:54:49
向你学习 我觉得国学学习 家长先行 你做的就很棒 我家开口晚 18个月才叫人 现在只能接2首诗 但是 教育是长期的 会继续关注你家宝儿的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2-11 11:00:29
古诗小童话半小时
复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枫桥夜泊》
检讨一下,妈妈最近对古诗提的比较少了,只靠看碟片不行,妈妈要努力坚持呀!
花生妈妈
发表于 2014-2-11 11:07:33
楼主宝宝好棒啊。我宝宝说话就晚,2岁多才说话啊。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2-11 11:18:39
花生妈妈 发表于 2014-2-11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宝宝好棒啊。我宝宝说话就晚,2岁多才说话啊。
没关系,说话早晚不是问题,宝宝教育是细水长流的过程,共同坚持!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3-7 14:11:08
最近一直在听金龟子姐姐的古诗,是小朋友喜欢的声音,同时韵律压得还算不错,每首诗后面的解释让小朋友能对古诗的理解更好。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3-21 18:11:56
本帖最后由 cindy_1980 于 2014-4-14 14:20 编辑
继续听金龟子姐姐版的唐诗。
气节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详解: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二春为立春和春分。
立春 雨水 惊蛰 立春 清明 谷雨 。
夏 满 芒 夏 暑 相连,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 处 露 秋 寒 霜降,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寒。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冬季开始,降温频繁。
小雪: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此时气候开始变得十分寒冷,但也偶有艳阳天可以晒晒太阳。
大寒: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即使阳光明媚,也保不准伸不出手啊。
这主要指华中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是鹅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对人民生活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4-14 14:17:58
孩子上幼儿园了,感觉每天的时间更加有限,
上周,
1.一周4次5-10分钟《弟子规》或《三字经》,妈妈读闺女听,不过貌似她不喜欢我拿起书读,只有和她对的时候比较开心,看来妈妈要努力继续背诵了,发现《弟子规》闺女会了前面比较长的一段了,而且吃东西的时候知道先让妈妈和爸爸了,不错的进步。
2.《古诗小童话》看2-3次。
3.每天接闺女回家的路上放金龟子的古诗。
4.加4-5本的《名家弟子规童话》
5.《节气歌》记得不错了
本周新诗: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6-13 15:55:45
本帖最后由 cindy_1980 于 2014-6-13 16:00 编辑
最近国学搁置了,好在白天在爷爷家爷爷继续给讲《古诗小童话》,那天偶然闺女自己叨咕: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
妈妈才发现原来爷爷一直坚持着,妈妈有些羞愧,最近入了新的播放器,妈妈要努力,继续坚持。
上2周背了《滁州西涧 》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6-13 16:06:07
下周古诗: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不想都要求背下来只背前8句,后面的做赏析吧。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6-27 16:03:19
本周《弟子规》1-3听3遍,《三字经》3遍
古诗: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梦云
发表于 2014-7-4 13:51:49
父母的压力真大啊,我读书时就最讨厌古诗了,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
分享美女的嘿嘿
发表于 2014-7-6 12:49:45
谢谢,学习了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12-4 14:31:08
说说我家最近的进展,孩子现在快3岁半了,开始接触古诗和《三字经》是从2岁左右开始,我个人很喜欢古诗词(在这个版块这么说有些心虚,这里有太多国学厉害的家长),所以也愿意带着孩子背背古诗,《三字经》前面能背诵了,古诗类在2岁半左右能和妈妈对30多首,但是中间经历了瓶颈期,就是发现有阵子孩子会忘记之前背诵过的,有阵子是灰心的,但后来重整思路后觉得国学启蒙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过度追求短期效应,即便能背诵很多,不代表孩子以后不忘记,所以以平和的心态来进行国学的启蒙学习,从今年夏天开始先是每天早上起床听《三字经》、《弟子规》,有剩余时间就继续听金龟子版的古诗,这个版本好在声音有亲和力,而且后面带解释,配乐也不错,缺点是古诗少了点儿,晚上回家在读完英语故事后,有时间讲讲《弟子规小童话》,这套书不错,画的很可爱,故事也简单易懂,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惊喜的发现之前忘记的很多古诗又能记起来了,而且有时候高兴了会自己弄一段古诗什么“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或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什么的,反正兴致来了就溜达出来几句,有时候还自己特意把里面的词改改,改成能应景的。听了一阵子之前的材料,妈妈觉得材料可以换一下了,反正也不要求全记住,能让她喜欢有兴趣是最重要的,考虑了一下她对诗词对仗的很感兴趣,但是古文类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再就是《三字经》、《弟子规》我也没想她现在全文背诵,于是开始寻找适当的材料,之前听得也是育龄童的《三字经》、《弟子规》,觉得不错,在资源版块一搜,发现原来育龄童的材料很全,至少对我家这小娃目前是绰绰有余的,启蒙最初一般是《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我之前也不觉得《百家姓》有什么用处,但是考虑是不是也应该知道些,不强求背诵,听听吧,又选了育龄童里面没听过的一些古诗,再就是我觉得之前她是对对仗的东西感兴趣,但有很多好的古文是不是也应该接触一下,去年我带她背过《爱莲说》、《陋室铭》还有近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她还算喜欢,这次选择了难度大些的《桃花源记》、《师说》、《醉翁亭记》,想着如果早上有时间顺带听听《千字文》,这些材料选好以后,换了早上的音频,结果是闺女对《百家姓》非常感兴趣,天天等着找自己的姓,妈妈、姥姥、奶奶的姓,每天早上听一次的情况下,没几天就记住了前面的一段,古诗类的都挺喜欢,包括长长的《春江花月夜》,插一句,育龄童的《春江花月夜》真好听,妈妈也好喜欢。但是《将进酒》、《醉翁亭记》拒绝听,好吧,不勉强,妈妈也觉得这个版可能不太适合她现在,《桃花源记》、《师说》还行,妈妈还没有去给她仔细解释,只有她问的时候个别句子给说一下,妈妈是希望借助这种不对仗的古文,让她不要把兴趣局限在对仗的材料上吧,当然《师说》里面有些深意她现在不好懂,慢慢来吧。《千字文》对她来说真心是难了,对妈妈来说也难,惭愧的说,《千字文》妈妈也没都懂呢,估计要花大力气备课。《笠翁对韵》周末也听听,非常好听。
写的真心有些乱七八糟,大家见谅。目前的情况是这样,妈妈会继续努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能只停留在范听上,下一步妈妈会努力备课,继续和闺女的国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