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12-4 14:34:53

从夏天开始每天早上把材料放音频当起床曲,效果不错,但随着孩子长大,真心觉得该开始仔细学习了,不能停留在范听的水平上,否则记得快,忘记的也快,打算从这周开始每天坚持1-2句的详细讲解,考虑到《三字经》后面有大段的时代历史事件,对小朋友来说不好理解,就从《子弟规》开始,希望妈妈能坚持!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12-4 15:17:32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starlet1206 发表于 2015-1-1 20:14:50

不错 加油 坚持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5-12-18 09:32:12

今天来看看,居然有一年没有来更新国学小楼了,真是抱歉,但是好在国学学习一直没有间断,坚持每天早上听国学音频,这中间的确有很长时间妈妈是在偷懒,只让丫蛋儿自己听,妈妈没有带着读,带着背。最近看了河北台的《最美中华诗词》感触很多,原来有那么多热爱国学诗词的人,妈妈希望丫蛋儿也能长成这样的爱好国学,知书达理的有思想的女子,决心继续努力,做一个成长型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5-12-18 09:38:52

本帖最后由 cindy_1980 于 2015-12-18 09:49 编辑

最近几天妈妈开始继续背诵古诗词,并带着丫蛋儿一起背诵,从诗经开始,本周背诵《木瓜》、《关雎》。
每天坚持带着诵读《千字文》,《千字文》连续听一个月了,丫蛋儿顽皮,每天诵读都不肯乖乖跟着妈妈,一定要抢着自己背,恍然发现原来她已经可以背诵前面的1/4了,这给了妈妈很大的信心,虽然我知道孩子的机械记忆力好,而且是短期记忆,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更好的收获!加油!
顺便推荐一下,之前《弟子规》有二套不错的小绘本,丫蛋儿百听不厌,通过这2套绘本,她已经把《弟子规》基本顺下来了,更重要的是主要的思想都明白了,很好,希望以后能多出这样的国学绘本。

第一套绘本,画的很不错,非常可爱的画风,孩子喜欢,故事编排的也不错,开本比第二套大,大力推荐。

这套绘本开本很小,但是好在小孩子还比较喜欢小开的书,画风上实在不敢恭维,但是故事的句子都是押韵的,所以小朋友很喜欢,这个我家百看不厌的,里面很多故事她都能背下来了。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6-4-16 08:40:41

昨天晚上下班回家,小丫做了把手工小扇子,和我说:妈妈,看我的“轻罗小扇”,我逗她,都能干啥呀,小丫答:扇风,扑流萤。想了想又说,妈妈你说小乔的是不是也有这样一把轻罗小扇?;P为啥小丫总是能把自己往美女上靠呢;P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7-4-6 13:35:46

4月6日历史故事(转)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登过鹳雀楼吗?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黄河岸边的鹳雀楼非常有名,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别看现在那儿很荒凉,好像只有个鹳雀楼,唐朝的时候这里叫蒲州城,还是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并列的中都,可以想象有多么繁华,要不然那么多大诗人怎么会专门跑到这儿来呢?古老的诗歌是赠送给后来人的祝福。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是当之无愧的唐诗代表作。它蕴涵着豪迈乐观的人生情怀,那种向上、向上的进取精神恰好反映出大唐从新生走向强盛的历史进程,正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盛唐气象”。王之涣登上高楼,看见太阳即将落山,远处的黄河波光粼粼,不停地奔向大海,他不想让越来越浓的黑暗遮住自己的视线,渴望登上最高处,看到最远方……如果说王之涣想要看到空间上的千里之外,那么今天,我们就争取看到时间上的万年之遥,走到历史最深远的地方,看看我们的祖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1.我们从哪儿来?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问爸爸妈妈:“我从哪儿来?”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呢?“你是爸爸妈妈从垃圾箱捡来的……”“你是天上的星星……”“你是天使,爱上了人间……”哈哈,答案五花八门!总有一天,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宝贝,你是爸爸和妈妈生的……”问题又来了:“爸爸和妈妈从哪儿来?”答案既简单,又复杂:“爸爸是爸爸的爸爸和爸爸的妈妈生的,妈妈是妈妈的爸爸和妈妈的爸爸生的……”爸爸的爸爸从哪儿来?妈妈的妈妈从哪儿来?再追问下去,估计爸爸妈妈都要崩溃了!因为,我们总会问到那个最古老的问题——我们生命的源头,那个神秘的人是谁呢?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哪有什么世界啊?什么都没有!”如果你真的听到了这样的回答,那也不用害怕,因为最伟大最神奇的生命历程就这样开始了。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没有天空大地,没有江河湖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当然更不会有人了。整个宇宙差不多像个鸡蛋,而且蛋清和蛋黄混合,混沌不清。有人在鸡蛋里睡觉。这样的环境恐怕也只能睡觉。这个人已经睡了一万八千年。他肯定是困极了。他叫盘古。孤独的盘古。再长的睡梦也有醒来的时候啊。终于,盘古醒了。醒来后的盘古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睁开眼睛,周围朦朦胧胧什么也看不清;伸个懒腰,空间太狭窄了,胳膊伸不直,腿也踢不开。这种感觉太难受了。盘古心急如焚,连忙拔下一颗牙齿,变成锋利的大斧子。他使出浑身的力气,朝着周围的黑暗挥了出去。最壮观的景象出现在盘古面前:鸡蛋样的东西轰然破裂,四处飞溅。慢慢地,有些沉重而浑浊的东西往下跌落,变成了脚下的大地;有些轻盈而清澈的东西往上飞升,变成了头顶的天空。这时候,盘古的身体也在迅速长大。他的头推着天空不断上升,他的脚踩着大地不断下降。天地越来越远,盘古越来越高。天空每天都升高一丈,大地每天都加厚一丈,巨人盘古每天都长高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地厚,差不多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空和大地了。据说盘古的身高已经达到了九万里。我们知道地球赤道长度才八万里,也就是说盘古的身体不光能绕着地球转一圈,还能多出五千公里呢。3.伟大的盘古可是,这样支撑着天和地,盘古得有多累啊。当他感觉到天和地已经不可能再重合的时候,这位开天辟地的巨人终于放心地躺下了。他要永久地休息,重新回到一万八千年前的睡梦里。盘古倒下了,他的头化作东岳泰山,双脚化作西岳华山,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右臂化作北岳恒山,高高隆起的腹部化作中岳嵩山。他的左眼变成了天上的太阳,右眼变成了夜空中的月亮,眼睛里的液体变成了灿烂的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湖泊,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气息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声音变成了雷鸣。从此以后,我们终于有了像模像样的世界。人类马上就要登场了。那么,谁为这个美丽的舞台送来各种各样的演员呢?听完盘古开天的故事,我们会发现盘古死后只是化作中国的山川河岳,而我们又知道中国之外还有更大更辽阔的世界,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盘古开天只是中国神话,而这个神话开始流传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当然也就照顾不过来了。事实上,中国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又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无边无际的宇宙。这么大的宇宙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恐怕仅凭盘古的斧头无法劈开吧。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建在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上的望远镜发现,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刚好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简单地说,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它们离开地球的速度越快。这说明我们的宇宙正在不停地膨胀,明天的宇宙要比昨天的宇宙大。反过来看,今天的宇宙要比明天的宇宙小,前天的宇宙要比今天的宇宙更小。这样不断地推演下去,很久很久以前(足够早)的宇宙完全有可能是个小小的鸡蛋,甚至是比鸡蛋还小的点。这个点就是宇宙开始的“奇点”。这就是“大爆炸(BigBang)”的理论模型。科学家根据这个模型推算,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8.2亿年,而地球的年龄大概是46亿年。这要比盘古的年龄大多了。附:诗人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省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本周古诗大风歌西汉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zwthslz1 发表于 2017-12-14 15:58:31

好好学习一下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11年7月的小鱼儿和妈妈的国学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