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去有缺点,对于孩子的缺点,做大人要淡定和淡化,如果你很当回事去说、甚至在别人面前说他,我相信大多孩子都会出现你们孩子的状况。我儿子做错了任何事我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说他,在没有第三人的时候,哪怕他爸爸在,我也不会说他,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和做讨论的样子告诉他刚才的行为没有平时什么状况的时候做得好,告诉你平时什么什么时候就做了很好,只做讨论的样子,他爸爸想指正他的时候,我必定走开,让他们两个人说话,孩子要面子的程度比大人还要厉害。
我儿子在幼儿园是几个老师中公认的性格特别好,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小班刚进去两天老师对他的评价并不怎么好,和我说:别的小朋友白天上课的时候哭了一天后,就不哭了,你们一个早上在教室一边哭一边大叫妈妈,我就和老师说请我们孩子的状况,去幼儿园之前我们孩子从没离开过我一步,我并嘱咐老师说你千万不要说他,如果能抱的多抱抱他,我儿子到了第四天连送他分手的时候,他都不哭了,别的小孩还在哭,有的都哭了一个月。我是觉得你应该和老师沟通一个更好的适合你儿子的办法。如果我们当时在教室大叫妈妈的时候,我和老师都没去理解他,去批评他为什么你要大叫,别的孩子都不大叫的,他以后可能就会出现你儿子的状况。
总之对孩子的缺点你要试图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和他讨论一个好的方法,但不能用批评和行为规范去说他。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扬,严厉指责和严肃指正不是一个好办法。
moonbaby 发表于 2014-4-22 09: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也学围棋,孩子也可能表现确实过分了,让老师不想管了。问题是,你想以后都辅导他?将来他总还是要跟 ...
好的,谢谢这位妈妈
果宝妈0604 发表于 2014-4-22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个孩子都去有缺点,对于孩子的缺点,做大人要淡定和淡化,如果你很当回事去说、甚至在别人面前说他,我相 ...
嗯,我一直试图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但一直不得法。可能还是我的方法不对,哪里出了岔子。
士将存 发表于 2014-4-22 1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楼主现在已经意识到孩子只是习惯于跟爸妈相处,孩子跟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表现、不知道 ...
我和其他孩子妈妈交流比较少,宝宝所在的幼儿园老师都没有QQ群,班主任和我说过她不赞同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告诉家长,因为在家和在幼儿园是两个环境,告诉了家长,家长也没法跟到幼儿园,白白焦虑。
之前几次把我留下的那个老师,是他们班上新来的老师。不知道是不是不够老练,所以把孩子这些事和我说。现在也好久没和我提过了。
所以可能因为这个因素在,班上孩子家长交流的气氛也不大热烈,顶多接送的时候聊一两句。我也不是特别擅长和人交往,而且不大认人。所以跟其他家长交流挺少的。唉我觉得我现在工作的环境都有点呆傻了,基本不大与外人交流。自己的人际关系就不怎么样,现在还要教孩子。想出来的也都是笨办法,多拿点书给小朋友看啊,接他的时候,带点零食之类的。现在儿子还不肯带书了。
snail913 发表于 2014-4-22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在KFC见过一个个案
这个孩子没人和他玩,年纪估计在2周岁半3周岁不到,他有和人玩的主观愿望,但是手段并 ...
有几次出去玩,孩子挺想参与到其他孩子里的。就一直在旁边看,然后我就鼓励他去和小朋友说,咱们一起玩吧。但好几次小朋友要么玩着压根不理他,要么就说不要,我们不和你玩。
碰到这种情况,我也特别尴尬,不知道怎么办。可能也是巧,这种事碰到几回,孩子以后就不说,就在旁边看,我再鼓励他的时候,他就不吭声。有一次跟我说,妈妈,小朋友不会同意的。
wyz1219 发表于 2014-4-22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几次出去玩,孩子挺想参与到其他孩子里的。就一直在旁边看,然后我就鼓励他去和小朋友说,咱们一起玩吧 ...
看了这个有点心酸啊。我想lz家宝宝肯定是很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之前记得有一期育儿节目讲一个女孩很另类,最后观察之后就是缺乏关爱与关注,我感觉跟楼主的孩子有点像。是不是可能男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稍差,所以很多情绪他是用肢体在表达,还是多关心关心孩子,争取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慢慢找到突破吧。很多时候,孩子幼小的心灵是承受很多压力的,很多是大人认为很小的事情,聪明的孩子往往也比较早熟,我想楼主要多花费心思观察努力了。加油啊。
本帖最后由 hopeful09 于 2014-4-22 15:46 编辑
wyz1219 发表于 2014-4-22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几次出去玩,孩子挺想参与到其他孩子里的。就一直在旁边看,然后我就鼓励他去和小朋友说,咱们一起玩吧 ...
说实话,看到楼主写的这个情况,感觉着这孩子挺让人心疼的,四岁以后正是社交需求旺盛的时候,却被他的小伙伴拒绝,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楼主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发了这个帖子,就社交能力培养方面,我觉得楼主要注意以下两点,但不要急于求成:
1)需要多学学如何教育孩子,不是简单地东施效颦。比如,楼主也鼓励了孩子找小朋友玩,但单纯的鼓励是无效的,因为楼主在鼓励之前并没有考虑周全,如"我的孩子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了吗?" "如果孩子被拒绝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如何鼓励孩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更挫伤孩子的与人交往的积极性。
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书本,更要向其他有经验的家长多取取经。
2)多给孩子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
如,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与小朋友一起参加各类活动等。注意刚开始时邀请性格开朗容易打交道的小朋友,逐渐给孩子建立起固定的玩伴,这样他在幼儿园的日子也好过些。
3)最为重要的是,楼主要想方设法跟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
比如,我家妞回家也很少说幼儿园的事情,我越问她就越不说。后来我发现,当她特别开心的时候,我不经意地问她,她反而能说不少。还有,问的方式也有技巧,我直接问关于她的事,她可能不说,我要是问她的好朋友,或者问今天幼儿园里谁最调皮,最。。。?她倒就愿意说了。
不懂,乱猜啊:会不会是触觉敏感引起的?如果这样多做一些感统训练会不会有效果?
看了这个心态好多了,家家都有难处呀
孩子可能有注意力缺陷,尤其是踮脚走和甩头。也许长大会改善吧。
我觉得有两点不能等同。其一,上学早就一定不好吗?我身边很多上学早的孩子现在都发展得不错,有的孩子还特别出色。其二,楼主儿子的表现和男孩女孩的关系应该不大。男孩是该调皮,但不是无规矩的调皮。
我不赞同把“调皮”当成大麻袋,什么行为都往里装。人是社会性的,没有任何人是绝对的自由。思想上绝对自由的人,很多的确是天才,普通人难以理解,但是这样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问题,我想作为父母的,比较成为天才,更愿意孩子成为能适应社会的人。
就楼主表述的情况,我做一不成熟的分析:1、你的儿子的社会能力比较缺乏,他没有找到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之道。这是你需要帮助他的,这也是孩子应该学会掌握的本事,因为他早晚得融入这个社会。他所有自我的表现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他只能想当然采用他觉得会有效的手段。在家,他不存在相处问题,所以一切看起来很正常,但出去,他就遇到问题了。
2、楼主还是比较溺爱孩子。孩子比较缺少规则的约束。在家里特别自由,去幼儿园不适应有规则的生活。
总之,我觉得单纯转学或许会有改变,但不见得会有多大改变。建议两点:1、给孩子创造一些和其他人接触的机会。2、在家里给孩子明确一定规则。
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正。
wyz1219 发表于 2014-4-21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说他平时教育的问题
有时候我觉得他就像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让我们特别难堪。
看了你的情况,我家孩子也有类似。慢慢等他长大吧,道理讲了也没用。
有同样的问题,现在觉得孩子还是要早作规矩
是啊,确实咱们现在的体质让咱们的孩子看上去比较另类,所以更需要我们自己的认同。元旦的时候幼儿园表演节目,我儿子就属于处在游离状态的那个,别的孩子都随着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就他不知道在想什么。当时我也觉得挺郁闷的,为什么他是比较另类的那个呢,后来看了些老师推荐的孙瑞雪的书《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心变的柔软了许多,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后来看咱们论坛一个家长推荐的蒙氏教育的书,我买了其中的《让孩子享有家》很有启发,我说的游离状态的孩子反而更专注就是从这本书上知道的。
最让我高兴的是孩子班上的老师都是好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有什么问题也会及时的跟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和我儿子幼儿园有个小孩好像,
就喜欢说这些狠话
我觉得应该是家长给的爱不够,或者不正确
他故意这样引起别人注意,显得和别人不一样
其实越是平淡对待越容易过去,
大人越对这事气愤,他就会更厉害,逆反期
建议看看孙瑞雪,小巫和李跃儿的书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看完我觉得你应该会有反思的。
感觉是敏感期没好好度过。
wyz1219 发表于 2014-4-22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几次出去玩,孩子挺想参与到其他孩子里的。就一直在旁边看,然后我就鼓励他去和小朋友说,咱们一起玩吧 ...
他看别人玩得高兴肯定眼馋也想参与其中的,不用担心他自己会退缩的。儿子以前也是比较害羞的,经常会说:妈妈,我想和他们玩。我就说:你问问他们跟不跟你玩,你想玩就自己跟他们说啊,没关系,不要害羞。
现在幼儿园的老师都夸他:煜杰很大方,会主动去交朋友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像有的小朋友别人不主动找他就不找别人。心里真是很窃喜的。不要焦急,慢慢来,会看到成果的。
hopeful09 发表于 2014-4-22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话,看到楼主写的这个情况,感觉着这孩子挺让人心疼的,四岁以后正是社交需求旺盛的时候,却被他 ...
昨天我照搬了一下
宝宝回来后。我问他,今天幼儿园好玩吗?他不吭声。问他哪个小朋友调皮啊?他说没有。问他有小朋友哭了吗?他说没有。问他今天谁被表扬了啊?他说我被表扬了。问他老师表扬他什么。这时他放下手里的玩具,转头看着我,突然兴高采烈的说:妈妈我今天没去幼儿园!
我觉得他真是不爱说幼儿园的事。或者觉得幼儿园的事都好烦,回家就不想提。
说说我的观点哈
我们家的小子其中一部分和你家类似。就是在我及家人以及周围的朋友眼里,他不算是个淘气的孩子。但是老师反馈他基本是班级里最淘气的。有次他爸爸接他,在楼下看班级视频,别的小朋友老老实实坐那,他下地晃悠,被老师批评后回到座位。之后再下地,再晃悠,再批评,再回座。如此反复四次,他爸终于忍不住上楼把他接出来了。看来老师所言非虚
回家和他聊这个事,他的反应就是坐在那没意思。我告诉他的就是你做一件事可能不知道对错,但是当老师和家长告诉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时候你就别再去做了。
我家的也不太喜欢说幼儿园的事情,一部分是他记不住,一部分是他不想说。后来我就和他玩交换秘密的事情,我把我的秘密告诉他,他把他在幼儿园的秘密告诉我。这种秘密通常就是老师批评他。我就帮他分析老师说的哪里对,哪里不对。比如批评他的内容是对的,但是可能态度不太好。正好那次他说完老师批评他的第二天老师表扬他了,我就告诉他,老师是很公正你。你好老师就表扬,不好就批评,都是为了你好。只不过老师批评的态度可能有时候不太好,不过妈妈批评你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对你发脾气,道理是一样的。
我家的和你家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是个喜欢动手打人的孩子。
我前段和朋友组织孩子活动,见了很多很多家长。发现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根源在父母。说几个例子,希望对你有启发。
反推式的哈
一个朋友的孩子吃饭慢,快5岁了一直家长喂。一次小朋友聚会吃饭,朋友为了鼓励孩子,告诉小朋友们,吃饭第一的会当队长。结果朋友的孩子还是最后一个吃完。而这时候朋友却依旧把队长的头衔给了孩子,理由是他的孩子吃饭最干净。
试想,设立队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快吃饭,结果孩子吃饭慢了也得到了队长。那么这次奖励的刺激作用不是反倒没了吗?
朋友二,孩子喜欢动手打人,用武力解决问题,集体活动中他会到处跑,有时会影响其他孩子。我们在一起这个孩子不止一次打人。每次打完人,最先过来的是妈妈道歉,妈妈给其他的孩子道歉,她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上次的一个活动他的孩子影响了活动秩序,我把孩子批评了。事后朋友和我聊天,说起为什么他每次都不管孩子,因为他觉得孩子的快乐最重要,快乐至上。孩子喜欢跑就让他跑好了,干嘛要管他。我的答案就是快乐是需要有前提的,不是无限制的快乐。
朋友三,超级喜欢动手的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上手打人。事件一,孩子吃东西过敏,一个小朋友分好吃的时候因为这个孩子过敏所以没有分给他,这个孩子把分东西的小朋友打了。她的妈妈对他没有批评教育。事件二,这个孩子抢一个小男孩的东西,结果发生冲突打了男孩,男孩妹妹看到打了他,他又打了男孩妹妹。妈妈教训了他,让他赔礼道歉。事后我们聊起这件事,说是这个孩子是因为妹妹打了他,他才去打妹妹的时候,他的妈妈立马说怪不得他去打那个女孩呢,原来是这样。妈妈立马原谅了孩子
很多很多,不列举了。
感受最深的就是,其实,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真的都是和家长有很大很大的关系。我上述说的三个孩子和家长,我们看起来问题很明显,但是当他们做的时候却浑然不觉。其实我们自己 也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会觉得自己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真的当孩子身上反应出来的时候,我们最先做的应该是反省自我
顺便说一嘴,有些孩子我个人觉得天性里会有一些喜欢武力解决问题的倾向,不一定完全和家庭教育有关,很多是性格使然。不过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帮助孩子处理问题
个人间接,仅供参考
蓝羽 发表于 2014-4-23 0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和我儿子幼儿园有个小孩好像,
就喜欢说这些狠话
我觉得应该是家长给的爱不够,或者不正确
谢谢,好的
我家跟你家很像啊,不过不会去咬人,打人,但别人打他就会还手,在班上也是调皮的,不守规矩,老师都是把他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出去活动一手拉着,有一段时间我也很焦虑,睡觉都不踏实,也找根源,后来想来想去是出在家长身上,今天看到你开的这个帖子,收益良多啊,谢谢那些出谋划策的家长,男孩子都是要操心些的。
四歲半到5歲之間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較多,而且我發現大多數是男孩子。就在今天早上Eric還跟我鬧一通呢,說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他想去姥姥家休息一天,明天再去。哭求我不去幼兒園我沒妥協,安撫一翻送走。遇到逆反的孩子很頭痛。
菲比寻常1983 发表于 2014-4-21 1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分析是,楼主的孩子需要别人的更多关注。几乎所有的现象都表明了这一点。
千万不要打孩子。你只是在 ...
我也觉得是这样,也赞同这位亲说的.
wyz1219 发表于 2014-4-21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说他平时教育的问题
有时候我觉得他就像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让我们特别难堪。
两三岁的孩子会有叛逆期,经常说不。
小男孩在幼儿园里太听老师的话,也不见得是好事。
个人看法,是不是孩子用自己的独立特行来试探这个世界。而这个独立特性有明显的攻击倾向,比如关于小女孩爸爸接晚的时候说的话。
不知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多关注男孩吧,做男孩家长不容易。
本帖最后由 carol_carol 于 2014-4-23 15:17 编辑
你家宝贝有些行为和我家孩子很象:我孩子有很多问题比如无故滋长敌对情绪。容易受到调皮孩子或听话孩子的行为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描述不清楚,也是胡说八道比如说她没睡午觉,而老师说她睡了。眼神呆滞,冷漠,不爱走路老要大人抱,动作看起来很懒散松懈。情绪波动大,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发脾气,哭闹撒泼打滚可持续1小时以上,能把我和她爸愁死。我家吃饭睡觉都不行,胃口还不如一只小鸡,晚上老是精神兴奋不睡觉,10点11点才睡。
还有关于踮脚走路,我同事告诉我是神经发育不完善,我同事推荐给我个研究孩子心理的机构,一位老师说针对孩子踮脚,可以做按摩,孩子躺下,弯曲膝盖,妈妈用手向上推孩子脚心,我同事说她在孩子初现弥端时严格按照建议给孩子按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楼主妈妈要想办法解决孩子问题,我现在觉得可能是孩子的精神,运动方面的发育问题,我打算给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前几天收藏的,转帖一下,楼主看看是否能用
大概因为长久以来记者职业训练有素的缘故,我的确很有聊天的天分。想当年,最难访问的闷葫芦艺人,碰到我也能打开话匣子,让同行佩服不已,这的确是我的天赋异秉!也难怪小孩子碰到我,可以一说说个不停。于是,我回过头来,检视自己的“聊天技巧”:我到底是用了什么魔法,可以让孩子愿意向我诉说?其实说穿了,这些小技巧一点儿也不困难,你也可以做得到!
一、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
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
你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自然、音乐、国语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喔!那自然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气象啊!什么气温、风向的,无聊死了!”“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
以前孩子刚上学时,我跟孩子聊天的开头常常是:
“今天的营养午餐(或点心)有哪些呀?” “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学校跟谁玩?早自习在做些什么呢?画画课画些什么呢?”
“你们班最多人喜欢的男生是谁啊?你喜欢谁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二、从别人的事谈起
桐桐刚入学时,我想要知道她在学校的状况,因此,我用了一点迂回手法。在聊天过程中,我先问她:
“你们班上最调皮的是谁?”她说了一个名字。“他做了些什么事惹老师生气呢?”女儿如数家珍地说:“上课讲话啊!还有昨天用东西丢同学的头!”“那老师怎么办?”“老师罚他站啊!”“站多久?”“站到下课啊!超惨的!”
“啊!真的啊!好可怜喔。都不能坐下,脚一定很酸。”
“对啊,下课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们老师这么凶啊?”
“还好啦!有一点凶。”
“那你有没有被老师凶过?”
“没有!我很乖。”
“喔!好险!所以你都没有被老师罚过站喽?”
她迟疑了一下。我赶紧说:“你也被罚过站啊?好可怜。你有没有哭?”她摇摇头说:“没有。”我接着问:“啊!老师这么凶,你都没有哭啊,很勇敢。”
“不是啦!我不是被这个老师罚的,我是被健体老师罚的。”
“喔!也是讲话吗?”
“是啊。不过还好只有罚站一下下!”
于是,我就从这样的一段对话,约略得知她对老师的观感、上课的情形,以及老师对于孩子的调皮行为如何处置等等。
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说,孩子会告诉我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当然,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说,当女儿说:“自然课无聊死了”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接着说:“自然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
相信我,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课很无聊啊,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我本来以为自然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
前阵子有个妈妈告诉我,当他孩子跟她抱怨:“啊!功课好难、好多!我都考不好”时,她明明很温柔地回他:“考不好有什么关系?成绩不是那么重要啊!”结果儿子却气得说她不了解他,拒绝再跟她说话,让她很难过。
事实上,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否定”他的心情的对话,而是“了解”他心情的对话。所以,如果妈妈改说:“啊!考不好心情一定很不好,你现在一定很难过,你要不要说说你的苦恼?”我相信她儿子的心情一定会好许多,也会继续把心事对妈妈说出来。
四、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很多时候,聊天只是一种发泄。还记得一堆女人三姑六婆时的那种心情吗?骂婆婆、骂老公、骂给别人听,其实不一定要别人帮我们解决问题,只是纯聊天而已。让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诚实地说出感受,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所以,聊天时可以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
比如,孩子说:
“妈,XXX今天打我。”
“喔,为什么?”
“因为我要玩恐龙,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么办?”
“我就去玩别的了。”
“你怎么不告老师呢?我不是教过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诉老师吗?你也可以跟他说,公用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
如果是采取这样的聊天方式,那么肯定话题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句。此时不妨继续询问:“喔,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还想玩恐龙的话怎么办呢?”
这时,你就会听到他真正的想法:“还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没关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气啊!所以我就跟他说:‘我不跟你玩了!’”
我当辅导志工时,每周要和至少一个孩子聊天一个小时。这些孩子,有些行为有偏差,我的工作就是陪伴跟倾听。因此我发现,要让孩子放心地说出心里话,轻松地聊天,一定要练习“不评价、不说教”,只要你做到这两点,孩子通常都愿意说出心里话。而且,说出心中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纾解及快乐,他们经常在历经一小时的聊天过程后,不愿意离开会谈室,情愿和我继续聊下去。可见很多孩子是多么渴望聊天?却常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大人。
五、注意肢体语言
聊天时,肢体语言也很重要。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
除非是在开车的时候,否则我在和孩子聊天时,都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即使是手边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讲话时,也必须要时时转头看他的表情。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
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计算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这样做,儿子一定会抗议:“妈妈,你都没有在专心听!”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我在辅导孩子时试过,跟孩子坐在同一边,比坐在相对位置来得好;躺在地上讲话时,比坐在地上好。让孩子一边画黑板一边聊,他们往往容易卸下心防。另外,注意跟年幼的孩子对谈的时候,不要随意乱发笑;不论他的话多么幼稚、多么奇怪,你都要保持诚恳、一本正经,否则孩子很容易觉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愿意继续聊下去。
我儿子最近很喜欢告诉我他们班上小朋友的座号,每天都要我猜XXX是男生还是女生?我每天都很认真地猜,虽然我早已经知道答案。此外,他时常会表演班上唱的歌、演的戏给我听,虽然我已经听了很多次,但每次依旧是忠实的观众,还不时问长问短,对他的演出表现得兴趣盎然。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跟孩子聊天时,有时孩子一时说出一些令你惊讶、反感的事时,切记“不动声色”──声调平常、假装毫不在意,这是很重要的。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如何应对之道时,先保持朋友般的倾听,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说教”或“讲道理”的时候,最好跟聊天分开,这才能够让孩子畅所欲言、无所不言!
创造自己家里的金色时光
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妈妈在厨房忙晚餐时,我总是跟前跟后,叽叽喳喳,忙着把学校发生的事告诉妈妈。接下来爸爸回家了,一家人一起上桌吃晚餐,爸爸聊聊办公室的新闻、妈妈聊聊街坊邻居和弟弟妹妹,我则说着学校发生的事情,那是我最怀念的,也是作家子敏笔下最珍贵的──“金色的团聚”。
而这“金色的团聚”中,最美好的当属全家人一起聊天:分享光荣的事、诉说伤心的事、笑谈出糗的事、畅言经历的事……就是这些聊天的时光,把我们一家紧密地黏合在一起,也凝聚了我们的亲子情感。我们怎能不珍惜这些宝贵的聊天时光?
babydream 发表于 2014-4-23 2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几天收藏的,转帖一下,楼主看看是否能用
大概因为长久以来记者职业训练有素的缘故,我的确很有聊天的天 ...
学习了,我有看怎么说孩子才会听那本书。但有时还是会忘记,说出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之类的。以后真得时时有根弦绷着。
赞同给孩子吃点苦头,比如参加体育锻炼,平时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凡事不要包办,一定要让孩子尽量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大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惯孩子宠孩子。从主观上讲我们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买了一本樱桃老师的书《对话的秘密》,里面有一篇是讲这个问题的。看了挺有启发,推荐楼主也看看
小孩子这个年龄段就是玩,不要想那么多,也不要觉得孩子是不是另类,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开心就好,他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不愿意对你说幼儿园的事,要想想为什么他不愿意说,亲子关系有没有打好。不要总指责的心态面对孩子,会伤了孩子的灵性。记得我弟小时候上幼儿园,有次老师让大家说长大当什么,别人都说科学家、作家等等,问到我弟,我弟说当毛主席,老师直接一巴掌拍在脑袋上说,你姓郑,当什么毛主席,我弟回家,都没跟家里人讲,是别的小朋友回家给家长讲,我们才知道的,问他为什么要当毛主席,他就是不说。等他大了,有次跟他谈心,问他,小时候为什么要当毛主席,他说毛主席最大,能管住任何人。可当年老师就没问他,只是指责。小孩子的想法真的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求关注什么的,可能他就是觉得他那样好玩吧,要慢慢引导,不能打,也不能凶他,自由发展。往往熊孩子是最聪明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