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2 23:21:41

对婴幼儿的早教,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也想不明白

婴儿期,0-3周岁(不含3岁);幼儿期,3-6周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强帖,里面的强人强娃,开始进行第二语言(不包括方言,以下单指英语)的开发,效果出奇的好。虽然具体执行的时间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基本逃不离这两个年龄段。
我估计超出这个年龄段比如在小学阶段开始介入培养英语的,也有不少牛人牛蛙,但是这些大人们已经是孩子教育的老人了,已经不会那么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不屑于纠缠于某方面的炫耀或者所谓的经验分享。他们在看到孩子得到的同时,对失去已经有了很深刻很适时的理解。所以我们大家,如果兼顾婴幼儿论坛,小学论坛,初中论坛的话,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个现象,牛孩牛爸妈都出在第一论坛,后续几个论坛,他们都沉寂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头重脚轻的英语牛蛙现象?前期的牛蛙到后期都怎么蜕变了的?如果能从后面往前推,进行回顾性分析,出大量的回顾性分析的帖,或者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关节所在。
我个人臆断:前期功利性不强,容易满足。后期要比较的已经不是一个英语,单英语水平再高,但是综合起来无优势,也已经无法让这种孩子的父母能提起去夸耀的乐趣。
由此,我就在思考,孩子的综合能力这点,是不是更主要一些呢?
婴幼儿时间能比较的东西少,英语这个有点难度的概念就彰显;小学初中高中能比较的东西多,但是也只是立足于应试方面的,所以,综合成绩是唯一的硬道理;大学比什么?孩子飞了,控制不了,不比了。成人后呢,孩子成败父母已经认命,也不能比,再比比不清楚了。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状况。小学的应试需要比拼的东西,逐步向幼儿期过渡,提前介入。数学、语文、英语,当然,我们都能找到美名其曰的说辞,美化我们的早教行为。
这三方面,语言我们姑且说它是语文,是我们大家基本都在参与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法也是有很多很多。但是因为大家认识到了,知道了一些客观规律,学习并实践着这种规律,所以,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母语,它隶属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环境,所以也具有最强大的可持续性。回头看这种早教,我们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语言早教比较好的,比较早的,过了婴幼儿阶段后,在应试竞争中,孩子显现不出优势。而我们的目光,也同样会被社会牵引,由早期的远视,到后来的近视。孩子应试成绩没有上来,还是会对我们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虽然托词还可以继续放远,但是已经不再那么自信。确实是,如果应试阶段就面临淘汰,那谈何后辈子的优势,抑或者为第三代人的传承去储备基石?
这三方面里面的数学,相对较冷。因为这更加贴近应试教育,早教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就算你想急功近利,但是它绝对是慢功出细活,而且近远期效果都非常混乱的一个方面。不容易谈出一个所以然。
这三个方面的第三个方面,绝对是最热的。看看各大论坛,看看社会培训,如火如荼,多少人前仆后继。何止一个壮观可以言表。但是这个也是最复杂的。复杂之处,在于大人本身较弱,环境本身欠缺,认识本身匮乏。
我也想不明白,我有时候也迷惑。今天正好看到一贴有同学回复说是要尊重孩子的生长特点,突然有感而发。发到此处,一吐以图自快。
孩子到底都有些什么生长特点和规律呢?
我们自己带孩子,多少都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我们在孩子从襁褓中一直成长的过程,说几点常识性的东西。
第一,运动方面,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就是客观规律。几个月长牙,几个月体重身高,也是客观规律。(规律的要点在育儿书都有)。有谁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逼着教孩子走路的吗?有谁在孩子长牙前狂补,希望一张就是满嘴牙的吗?大家都默认了这种客观规律,就不焦急,忧郁了。也许特例出现了,你也照样是泰然处之。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能达成共识,尊重客观规律。
第二,智力方面,早教不求功利。多早多晚没人纠结。但是早的是不是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估计我们都不会这么认为的。孩子,差几个月,就差上了一大截。多早多用功,这几个月,可能都是不可逾越的。智力不到,教会的东西,也只是被形象成一种短期记忆力。比如,9个月会背唐诗的,等大家普遍都会的3岁时再去比,也比不出什么高劣来。2岁会数学的,即便玩中学,精力和时间也不能少到哪里去,但是等真正开智期后的比如7岁去对比,也不见得有啥优势了。开智后的,加速度快的,甚至还能超越成为强者。
第三,情商方面的,孩子的内心、情感,也是有规律的。年龄不大,理解、感受和自刍能力都不到。强加给他一些成人的情感感受和体验,也是没必要的。不断强化的,也不见得后期就真的成为内心的强者。
回想起以前听到看到的印记。日本幼儿园啥都不教,是真正的啥都不教(不像我们这儿因为孩子什么都没学回家就说啥都没教,其实,我们中国幼儿园是全世界教东西最多的),教礼仪礼貌,教运动游玩。美国幼儿园甚至没有三年级,多只是一年学前班,学前班教的多是阅读能力。英国幼儿园最近看到的樱桃的博客,感觉还教多些,但是和我们国内那也是没法比。再看成人后成才的比例,中国是全世界最低的。呜呼。
教的越多越弱智?不该啊。这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去教,我们还是逃脱不了填鸭,只不过把小学以后的阶段的填鸭,提前了,打了超级大的提前量,到了婴幼儿阶段去了,然后换个说词而已。是不是这样?我个人是有这么一个印象的。去掉那些大量的说词,用填鸭教学去看待,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牛孩牛蛙这么多,但是最后的成材率那么低了。当然,如果成才用成绩去看待的话,那我们绝对是世界第一。谁考得过我们?我们是世界上最能考的民族。
所以,时不时反问自己,如果我们放弃掉终身益处这个立足点,我们所有的早教,是不是不够尊重客观规律。如果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完全立足终身益处这点,我们还有什么纠结的?学得慢?学得迟?学得少?玩太多?都非常正常啊,甚至应该窃喜,不是吗?

cen3ww 发表于 2011-8-23 00:07:17

正如楼主所说,运动、智力、情商等方面的培养是需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来进行的,但是语言的教育是与众不同的。既然我们的孩子的未来之路上,英语是必不可少的,那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呢?孩子越大,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少,那么好好利用学龄前的时间来进行英语教育又有什么问题吗?

小蓝 发表于 2011-8-23 00:17:03

好长,没有耐心读完它
等有耐心时再读吧,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3 00:23:38

cen3ww 发表于 2011-8-23 0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如楼主所说,运动、智力、情商等方面的培养是需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来进行的,但是语言的教育是与 ...

绝对没有问题。我也在亲力亲为。
我是一吐求自快。或者说,是我自己在思考。
比如,我会想,如果只是为了应试教育,我当年是初一开始的英语,初一英语得40分,但是初三已经是尖子生,高中英语也是强项,开始的早晚,并没有影响应试的成绩,关键是孩子自身的成熟年龄。
比如我会想,如果是抱着很长远的目标,期盼孩子如果能成才,成材后英语作为吸纳知识,强化再教育的一种手段,那这么小开始,和那些后期苦读英语的人比,总体耗费的时间也并没有少。可是这个年龄总觉得是不是应该更加强调做点什么。
我有时候甚至想,如果中文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外国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从这么小开始学习中文这个第二语言?当然,现在纯属无稽之谈。

现在让我坚持亲子英语的最大动力,也许是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的兴趣,看到了她由此而得到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可能和我对亲子英语的漫不经心而不是严格计划有关。

反正也是挺糊涂的哈。

cen3ww 发表于 2011-8-23 00:31:19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3 0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绝对没有问题。我也在亲力亲为。
我是一吐求自快。或者说,是我自己在思考。
比如,我会想,如果只是为 ...

最近在看一本双语教育的书,内容还不错,推荐一下,也许可以解答一下你的某些疑问。<Bilingual By Choice:Raising Kids in Two(or more!) Languages>

谦谦妈妈 发表于 2011-8-23 01:24:53

我是觉得现在早教这个担子还是很重的。英语启蒙也好,艺术启蒙也好,经典诵读也好,无论其间有没有乐趣,坚持下来真是不太容易。我们实际什么都没有系统的规划过,也没有怎么实施过。孩子目前爱两件事:外出游玩和亲子阅读(中文为主)。我也就做了这两件事。有时候挺焦虑的,怎么办?怎么订计划?从哪开始?怎么开始?怎么兼顾?。。。现在反而好了,债多不愁。慢慢来吧。孩子上小学以前,我要让她玩个够!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3 01:53:08

日本不是啥都不教的,甚至比我们国家的更辛苦
从日本的教育中,更可以看出 一份耕耘和一分收获,否则日本也不会是科技强国了
反而看美国等西方大国确实是教的不多,要深入学习的是部分学生,而他们的科技成果不客气的说研究人员更多的来自亚洲国家
作为父母,一定要多了解各方面关于幼教信息,并保证随时更新,不能被过时的或者没有对比的理论迷惑了
其实现在没有必要考虑纠结孩子该不该学这些东西或者1岁学和3岁学貌似没什么区别等这样的问题了,而是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学的更多更好,并保持孩子一路学习生活的畅通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3 08:50:26

本帖最后由 93776940 于 2011-8-23 08:53 编辑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3 01:53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不是啥都不教的,甚至比我们国家的更辛苦
从日本的教育中,更可以看出 一份耕耘和一分收获,否则日本也 ...

日本啥都不教的观点,来源于我自己身边两个亲戚还在在日本上幼儿园的体验,以及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博客博主对自己女儿在日本幼儿园的全方面记录,并非臆断。三家不同幼儿园现阶段的情况,多少能说明一点点问题。谈不上不紧跟时代气息。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3 09:23:29

我个人生活中,也是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人。
我也会不断去吸纳别人的精华,通过各种途径。但是,具有批判精神,就意味着不顺从权威或者专家。
比如,我看教育专家的文章或者书,多数是感叹,说得好啊,写得好啊,可是执行起来难上难啊。专家自己做得到那么完美吗?我估计不能。当个好教练并不等于就是个好运动员。
比如,我看到成功人士的个案的教育论书籍,我就会盯着这个个案的全方位,总能得出这个个案的成功是局限的,并非真正的成功的那种感触。但是,有一个例外,磨英文耳朵这本书,我就挑不出里面孩子的毛病。
比如,我看到强人强娃,我一般很少惊叹。我首先会问自己,不去刻意的生搬硬套,这个容易复制吗?我自己能复制吗?孩子能复制吗?如果复制或者试着去复制,我将可能丢失什么。丢失掉的东西,我看重吗?所以,一般看到牛人牛贴,我很少会留下脚印,我觉得用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去学习就算了。能参考的东西很少。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4 02:50:28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3 08: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啥都不教的观点,来源于我自己身边两个亲戚还在在日本上幼儿园的体验,以及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博客博 ...

我明白lz的意思
我认为这里面应该有理解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教的内容很多和语文数学等有关,包括西方国家
我家外甥在德国,表姐去后的头半年就让我们寄送国内的学习资料,认为他们那里什么都不教不学,上学放学还特别早,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后几年开始融入了。
我说了国情不同,选择、做法也会不同
我们比别人晚了这么多年(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积极客观的面对),我更愿意相信我们现在的一切行为是一种量变,积累的结果必然会有质变的结果的。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24 09:19:00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4 0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明白lz的意思
我认为这里面应该有理解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教的内容很多和语文数学等有关,包括西方国 ...

同意。
我昨天浏览的时候,正好也看到一个有关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的帖子,看完也是这个感觉。

椰子婷 发表于 2011-8-24 12:32:11

其实各有各的好~
早教吧,做得好也是一种乐趣,做得不好让双方都很疲倦。
都是比较惹的祸。
和比自己年龄大的要比较会的东西多,还和国外比填鸭的东西多。
孩子成长有自己的规律,外界因素这些没办法改变的,就顺其自然吧。
最主要是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健康地长大就好了。
有一点,我认为早教里适当接触过哪怕是一点,让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发现了自己能轻松驾驭,可以提高信心和对该科目的兴趣,这也是一件好事。

bunny8 发表于 2011-8-24 15:13:49

楼主大部分观点我都很赞同。对日本欧洲德国我也不了解,只是对美国有点认知。我家俩娃都在美国上过幼儿园,从一岁左右开始。大班之前,美国的幼儿园主要教小孩怎么玩,比如先得先玩,轮流玩,不能欺负人,别人抢玩具要会说"no". 国内这方面太缺失了,一切靠给老师告状来解决。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5 06:20:44

婷子064 发表于 2011-8-24 1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各有各的好~
早教吧,做得好也是一种乐趣,做得不好让双方都很疲倦。
都是比较惹的祸。


呵呵,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早教不是教孩子会了哪些东西,是让他们了解哪些东西,这样的认知理所当然的应该是越多越好(还是度的问题,家长能付出多少,孩子能接受多少),
我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好比 “要想富,需开路”的理念,我们给孩子多开点路,让他们选择的面多点,有什么不好呢?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5 06:28:33

bunny8 发表于 2011-8-24 15: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大部分观点我都很赞同。对日本欧洲德国我也不了解,只是对美国有点认知。我家俩娃都在美国上过幼儿园, ...

我对孩子教育中 关于规则的教育太缺失了,这些更需要家长注意的
毕竟,进入社会后,我们可以知识少点,但是某些规则你必须知道,必须遵守的。现在某些大学生就业难,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自持学识,而不想遵守一些原则,使他们无法快速融入新环境的。

bunny8 发表于 2011-8-25 09:37:40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5 06: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对孩子教育中 关于规则的教育太缺失了,这些更需要家长注意的
毕竟,进入社会后,我们可以知识少点,但 ...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家长的社会经验紧密相关。美国是个发达国家,法制比较成熟,几乎每个角落都被合理的法律所覆盖。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发展之中,缺失很多,各个角落都有潜规则。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过分强调遵守规则,怕孩子“太教条”,不能领会潜规则,不能理解“忽悠”。目前的中国,做守法诚实有良心有爱心的公民,代价很大。

椰子婷 发表于 2011-8-25 09:47:03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25 06: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早教不是教孩子会了哪些东西,是让他们了解哪些东西,这样的认知理所当然的应 ...

对,不要用家长的观点去衡量孩子“应该”学什么特长,而是孩子有兴趣的都让他自由发挥。
现在的家长是不是太紧张了呢?
以前我们那一代基本没有早教,现在也过得没有障碍啊,和上学的成绩也关系不太大。
所以,早教是一件好玩的事,放轻松,放轻松~

椰子婷 发表于 2011-8-25 09:57:55

bunny8 发表于 2011-8-25 0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家长的社会经验紧密相关。美国是个发达国家,法制比较成熟,几乎每个角落都被合理的 ...

美国也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美国当然也有他的规则,因为制度的完善,他的规则可能更细,只是他们都习惯了,所以在我们看来,他们限制少。
我还是认为,培养孩子,外部环境是你没办法改变的,能培养他成为无论将来去哪里都可以顽强生存的人就足够了,他若是有能力,自然可以自己选择日后去哪个国家。
作为普通人没有改变制度的权力,只有适应的能力。



xfshiyan 发表于 2011-8-28 13:57:35

第一,运动方面,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就是客观规律。几个月长牙,几个月体重身高,也是客观规律。(规律的要点在育儿书都有)。有谁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逼着教孩子走路的吗?有谁在孩子长牙前狂补,希望一张就是满嘴牙的吗?大家都默认了这种客观规律,就不焦急,忧郁了。也许特例出现了,你也照样是泰然处之。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能达成共识,尊重客观规律。

楼主关于早教要表达的思想,我是理解的,但没有必要把问题先假设得那么夸张!
比如“孩子2个月的时候,逼着教孩子走路”。全世界爸妈都不会如此做,即便是早教倡导者,因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能这样做的那是动物,如野马一出生就要站立起来,很快就学会奔跑,不然会被老虎狮子吃掉。但是我们可以训练孩子去爬行。。。。。。
还有“9个月会背唐诗的”,不知你从哪儿看到的例子,9个月会说一些话就不错了,怎么会背唐诗,会背一句,还是几句。

翔妈 发表于 2011-8-28 14:17:43

来看看{:soso_e134:}争论激烈,看得有点晕。强扭的瓜不甜,还是顺其自然好。

yuanyuanma 发表于 2011-8-28 17:06:58

呵呵,来围观,争论的挺有意思。

ydzhao 发表于 2011-10-3 15:11:06

我咋有点糊涂了呢

小丁宝妈妈 发表于 2011-10-3 17:17:39

本帖最后由 小丁宝妈妈 于 2011-10-3 17:18 编辑

有些思考总是好的。有争论和交流也是好的。
我们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继续实践。
希望这样的思考多些。

小半瓶儿醋 发表于 2011-10-3 18:35:12

本帖最后由 小半瓶儿醋 于 2011-10-3 18:38 编辑

   早期教育本身就是提倡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给予足够的空间,引导孩子自由探索的吧.
      至于语言也有语言的发展规律,0岁的侵入开始我们给孩子只是听力的刺激,慢慢的加上表达者的表情语气\语音语调\口型、动作、环境及实物结合,这个过程不是我们教的,是孩子探索欲望驱使着自己的潜意识去识别\比较\搭配起来的
   如:孩子1岁前喜欢吃东西,咬东西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告诉他 这是毛巾,孩子就会把毛巾这个词语 与嘴巴正在探索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且还能感知到毛巾是软的还是硬的,干的还是湿的.....很快大脑就会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
等到他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就可以脱口而出--毛巾.
   这个吃毛巾咬毛巾其实就是早教了.

行隐 发表于 2011-10-3 20:45:04

我理解中的早教是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为人准则的教育。

简瞳 发表于 2011-10-3 22:10:37

我前几天发了一个关于早教计划的帖子,我也一路爬楼主提过来,感觉楼主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早教更有一些误解。做计划其实不一定非得是读书,认字,……我们经常说的计划。其实我觉得明天告诉他什么是大和小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知识,活着说这段时间给予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去要等等……其实我觉得计划也可以是全方位的八大智能的全面开发的计划,也可以是每天生活规划的计划……不一定都是那般严肃的计划!

alps 发表于 2011-10-3 22:24:24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就是玩过来的,没有上过完整幼儿园的人也很多,不都很正常么。

不知道现在不上幼儿园还能上小学么。。。

辛德瑞拉陈陈 发表于 2012-2-17 14:19:16

伟大的爸妈们,佩服佩服

math123 发表于 2012-2-17 21:50:55

成功孩子背后都有聪敏智慧的爸妈

hellen_qing 发表于 2012-2-17 22:28:22

原创???版主要给加分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对婴幼儿的早教,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