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版娃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8-1-10 20:00 编辑从2017高考英语全国卷看原版娃之路小升初的激战随着期末考的来临,中场休息,我在论坛里逛逛放松一下,看看最近都有啥新观点,结果翻出了H5版版的这个贴子。
看了里面的一些讨论和猜想,觉得比较搞笑。
说说我的看法
1、小学很多喜欢晒娃的,为啥中学就没有了呢,是不是原版娃的学习全完蛋了呢?
可能性一:确实有一部分娃是因为小学的时候过度倾斜于英语,而更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和数学没抓好,几科互相拖累,自然泯然众人矣了。
可能性二:中学娃就直接去英文学校了,也回避了很多矛盾。既然都已经把英语当母语学了,还有必要在国内的亲子论坛晒吗?
可能性三:娃和家长都太忙了。启蒙期,家长到论坛上找资料,顺便晒个娃,交流学习。而到了中学,英语已经上轨道,不再是重点突破的目标,都搞数理化去了。这个阶段,家长也大多开始放手,忙自己的事去了。没心思晒啊。要晒估计也不会是英语。这个可能性估计是最高的。
2、原版娃高考会不会困难?
这个问题,哈哈,我不知道怎么说好。困不困难,不是看是不是原版娃,而是这个娃本身是啥情况。
我记得我以前高考前,班里一个英语比较差的男同学,就是平时60分那种,狠狠刷了一个月的题,就冲上了全班最高分,每次模拟考都非常高分,96,97。当然,他的英语实力还是不咋样的。
近年,有好些朋友的小学娃,非原版娃,在机构学一个学期就过了KET,又一个学期PET。然后问我,要不要继续冲FCE。我说先缓缓吧,抽时间增大阅读量,把词汇给巩固下来更重要。拿个证书又没有实际意义,小升初PET也足够了。
我是想说明,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擅长应试的娃,无论是应什么样的试,都不在话下的。这种娃,通常是数英双超。就是说数学和英语都在机构的超常班,甚至数学是在集训队。当你发现身边不少这样的娃的时候,再回头看看自家娃,压力山大。
所以应试成绩,跟是否原版娃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这个娃如果同时还是原版娃的话,估计应英语的试,会更轻松。
虽然现在的高考难度提高了,但真没必要为原版娃担心太多。
3、原版娃会沦为精英的翻译吗 (原话好像是对原版娃能否成长为精英比较担心的意思吧)
如果是技术行业方面的精英,通常都不需要翻译啊,自己的英语水平都是杠杠的(这其实是很多原版娃的目标吧);
如果精英是位领导,那么当上重要领导的翻译,其实非常光荣啊,还不是那么好当的,不是说英语好就能当上的。
4 原版阅读是不是一个大坑,要消耗很多的时间?
对的,的确是的。没个5、6年的坚持,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半途而废,打回原形,更浪费。
贴子太长,看了一半没看完,如果还有其它有趣的问题,欢迎跟楼自行讨论。
经典!!!!!!!!!!!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被拔高到影响人生的战略高度,不得不佩服军备竞赛的热度和家长的过分忧虑心理。
如果非要靠语言吃饭,那肯定是至少6门外语起啊,日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俄语。如果想饭吃的更好点,再加上韩语、粤语、德语就差不多了。光靠英语一门连欧洲都走不全。
如果觉得语言麻烦,那就工科啊,吃遍全球,总共基础技能就5门,人生通用,这比全家老小学英语强太多了。
另外真正学语言的人,是把语言当成工具学习,而不是当成宗教崇拜。
赞同楼主的看法。
本帖最后由 cszxc098 于 2018-1-10 23:45 编辑
1、初中版看到过几个家长在说,英语在吃小学的老本。我个人觉得,中学还鸡血英语的,多数有出去的打算,不然吃小学老本足够。
2、小学过fce是对打算出去的小孩做的一个规划,过这个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阅读是否不落后同龄洋娃太多,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叛逆期前先站上一个在高中可以继续前进的台阶。
3、回答上面的,不要给神庙影响了,可以不靠语言吃饭但要靠它完成导师布置的论文,和国内的大学能混日子不同,洋人的学校宽进严出,进去的第一次作业就开始算分,一些学校头两年的淘汰率达到三分一,看到的是生存下来的牛蛙,退学的你没看见而已,还有近来几单压力大自杀的你也可以看见新闻,英语好会在竞争中占有有利优势,英语不好那学习能力要超强才行。如果你对这个工具的要求缺乏认识,就理解不了现在家长的鸡血,因为就算5年级过fce,也达不到洋娃优秀那档的水平。
4、当你为自家小孩在班里排名前列感到自豪的时候,人家的小孩可能已不把班上那几十个小孩作对手,而是十年后全球和他争牛津学位的那些小孩身上,所以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别人的做法。
1:
你说的那个可能性一,其实我们很容易产生这种思维,比如一个人文章写的好,我们很容易认为人数学就糟糕,其实学习是带有联代作用的。他在英文上倾斜时间多,很自然其他的学科分配的时间少了,但是可能因为他英文学习的不错,导致他学习其他学科产生了信心,甚至主动学习。其实单纯计算时间不科学,小学生的学习比起单纯的时间计算,单位时间的产值,还有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家长呵斥着不情愿的被动的学习,这差别是非常巨大的,这点我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证据,我家大宝就是例子,他数学和语文的上心,完全是因为他英文成了强项,在学校有了存在感,然后非常主动的学习另外2课,效果杠杠的。
2:
我真的要求推荐你说的那个刷题的办法了,如果真有这种办法,第二个新东方很快诞生。
英文说到底是英语国家的一种语言,而不是中国人的考试科目,我想考试什么会更多倾斜到语言本身,以后只能调整到更适合原版娃的方向,而不是背驰到佶屈聱牙的方向。
3:还是一样的问题,不要认为别人英文好,数学就必然差,一个可以用很多年学熟练英文的人,我想没有理由学不熟练其他的科目。
这个东西不是非此即彼。可惜我们很多人平常经常这样思维,其实本质是一种阿Q思维。做翻译待遇很高吗?给政治局常委做翻译?一共才几个人。
4:这个是我最看不懂的,没有四五年的坚持,达不到一定程度,什么程度?
我看了四五年的书,不是书吗?就跟一个小孩看了四五年的中文的书,看一本难度不是一本吗,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程度,学习是不可能止步的,为啥人看四五年就戛然而止,地震了吗?
半途而废了,就打回原形了,什么原形,如来佛祖把他的能力都收走了吗?
他看的书,看一本就有一本的收获,这些东西谁也不可能收走,车祸都失语了,可能还记得。
不知道浪费了什么时间,然后你能找到这个时间里面,他还有其他更好的,成功率更高的办法。
其实从非功力的角度,小孩学会另外一种强势语言,吸收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好事情。
从功力的角度讲,很多人说原版娃到初中就没有啥优势了。
到初中都没有啥优势了,已经很好了,努力学习3年,领先别人5、6年,这买卖还不合算吗,你还想领先20年吗?
再说,人一口气跑5km,为啥非要在5km那里停止不挪窝了,属兔子的吗。人就算慢慢走,人为啥不可以继续努力跑,就算人走,你追到高中才追上,甚至大学才追上,有啥不可以的。
其实我不迷信什么关键期,我不认为小孩学英文就比大人大脑开挂了多少,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小小孩时间很多,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长跑效应。在小孩有大把时间的时候,我们谨小慎微,尽量不给他造成很严重的负担,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利用这段时间给一门语言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觉得是很值得的。
实际上亲自英文不管小孩还是大人,以后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比起学习的英文,可能你和小孩朝夕相伴,一起阅读的时光,更弥足珍重。好好珍惜这段时光,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
最后我理解很多大龄小孩家长的心态,他们非常迫切的希望通过各种理论来证明,小小孩学习英文作用不大,以后还是没有用,他们这样做,其实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没有那么早进行亲子英文找个理由,从而更好的说服自己,让自己心更安些。就跟很多人千万百计证明英文没有啥用一样,其实只是给自己这方便弱找个借口。这是人类的自保机制,正常反应。
学习没有早晚,因为你改变不了昨天,你只能改变明天。
lhp1980tx 发表于 2018-1-10 21:55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被拔高到影响人生的战略高度,不得不佩服军备竞赛的热度和家长的过分忧虑心理。
如果非要 ...
其实大多数人的问题不是会的太少,而是会的太多。
随便一个工科的大学生学了几十门专业课,为什么毕业了找工作都是问题。
其实大多数的人的问题是深度,不是广度。
我一直不清楚,说英文是一门工具是抬举他,还是贬低他。
看似好像是贬低。
工具怎么了,连工具都不会用岂不是更悲惨。
恩格斯怎么说来着,会用工具(也可能是制造)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厨师不会用勺子,司机不会踩刹车,吃饭不会拿筷子,人不会说话,很光荣的事情吗?
本帖最后由 zhaozhy2001 于 2018-1-11 00:19 编辑
原版娃的核心问题还是个价值问题,因为他的成本从时间、精力、金钱来说是非常的高的。我也同意非要五六年的时间坚持不可,功夫不到,夹生饭吃下去会消化不良的。
那价值在哪里呢?
1、原版娃未来可能具有的的国际视野,不是钱能够买来的,也不是成绩能够代替的。这可以看做是一种战略优势。
2、原版娃因为具有巨大的领先优势,所以既有助于树立学习信心,也有助于制定高效灵活的学习计划。因为既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也可以随时为应急的科目让路。所以这样的战术优势充分发挥的话,很容易成为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
3、原版娃的最大价值,我认为应该是体现在可以造就双科强的牛人。语言应该是个工具,那你还应该有个专业,这两个都强,那这就了不得了。想想中文英文都强,英文数学都强,英文历史都强,英文物理都强......所有的组合,没有不好的。这样的人生,就跟开挂一样,没人能挡得住了吧。 我是进来学习的 英语考试是太显不出来的,有可能一不小心还错几个,还排在后面点。因为考的太简单了。我家奥数考三门,英语就是这个样子的。希望以后考的难些。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8-1-11 07:58 编辑
cszxc098 发表于 2018-1-10 23:30
1、初中版看到过几个家长在说,英语在吃小学的老本。我个人觉得,中学还鸡血英语的,多数有出去的打算,不 ...
我来支持一下哈!
现状和目标相同,才有共同讨论的基础。如果现状和目标都不相同,讨论起来就是鸡同鸭讲了。
1. 对于大部分家长,小朋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家长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很多家长的心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往往未必能够理解中学生的家长。当然,反过来其实也一样。
2. 每一个小朋友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目标是参加中国高考得到一个还不错的英语成绩的小朋友,和目标是SAT和AP得到一个领先成绩的小朋友,他们虽然都在“学习”英语,但是他们的英语学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道理和运动一样,在游泳池里玩玩水的小朋友,和准备参加游泳比赛的小朋友,他们虽然都在“学习”游泳,但本质上他们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提点不同看法哈!
1. 真正以亲子英语为主要学习手段的中国家庭,体制内中学英语能够吃小学老本,其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我说的中学的英语优秀,而不是还过得去。
2. 如果是以小学毕业为观察点的话,我觉得 FCE 可能远远不够和母语同龄小朋友持平。当然,我说的是学术英语优秀,而不是去国外读中学读得下去。
仅供参考!
要成为原版娃不容易,父母要付出很多 说说我们的情况吧,我们从快2岁开始英文输入,我一直觉得汉语环境太强大,所以重点都放在了英语上,音频,书,动画90%都是英语,母语输入不够,之前孩子上幼儿园对文化课要求不高,我和孩子也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学前班时候,我带孩子去美国待了两年,在那边上了K和1st Grade,由于之前的基础,融入很快,期间我也没有给孩子补国内一年级的教材。现在回国对中文输入少的缺陷一下暴露出来,记字,写字慢多花点时间还好补,主要问题是中文理解,比如有次选词填空,希望,愿望,渴望,盼望,对她来说就分不清,只好用英文解释,希望hope,愿望wish,渴望hope very much,盼望,想了半天,解释成always hope,:L,体现在做阅读和作文时尤甚,要补起来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后悔之前没有中英齐头并进。之前泡英文版,现在成天泡中文版,中文补习路漫漫...... 学英语就学英语嘛,还要分个什么什么娃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8-1-11 09:54 编辑
如果是真正懂教育,是不会只弄英语,语文,数学,照样也会有很好的启蒙,母语中文也会在家提供高质量的习得。各方面都会从激发孩子的兴趣着手。如果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就是早学了英语,也是折腾,拆了东墙补西墙。如果在家各方面启蒙,习得,拓展做好了,无论学校应试还是出去奥数,都是轻松应对。不可否认,是有些孩子搞应试很厉害,但我坚信,咱们两手抓,肯定比只应试要强得多,走得远,负作用小。
聪明的家长,还是看重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知道了什么知识。不过,最根本的,还是亲子关系,而很多人,考试,学习,成了损害亲子关系的工具。同样学习英语,有人,早把英语当成工具在用了,可以启蒙科学,艺术,数学,音乐,历史,地理等等。而有些人却是用英语来折腾孩子。有些可能达到的外在效果差不多,其实状态相差是很大的。
习得英语,英语好,最低目标可能是吃语言饭,高层的理想是做创新型的工作,搞创作。
大多数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英语。对这些大多数人而言就是考试呗,终极目标也就是高考了。那就服用高考十全大补丸好了。今天目标是英语,明天是数学,后天是语文,转过头发现吹的比做得多就再回头重吹一次,什么英语不重要,能考试就行。blablabla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孩子大了就会弃论坛。没精神陪着瞎扯。
干自己正事去 进来学习的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一个文学专业毕业的美国老外做江苏高考英语题,好几道题都不符合标准答案。
这说明什么呢?
闲扯,没有意义。所以不歪歪了。
好多留言,没有看全,太多 symx 发表于 2018-1-10 23:50
1:
你说的那个可能性一,其实我们很容易产生这种思维,比如一个人文章写的好,我们很容易认为人数学就糟 ...
1、的确存在部分家长认为语文有环境,不重要,忽略了母语的启蒙深度,导致后期发展遇到障碍,我突出说这一点,也是希望引起一些低龄孩子的家长的重视,不要重蹈覆辙。至于齐头并进的自然也是大有人在。
2、现在新东方不算啥了,“学不死”才厉害:lol我也很想知道人家怎么刷出来的,但事实就是娃的确拿到了证书。
3、同意第3点,看不出我们有啥分歧
4、从0基础到自主阅读,大概需要3-4年,再用1-2年去进行大量阅读,把这个学习层次巩固下来,基本就是5,6年了。当然,要注意的是,这五六年不是光学英语的,但需要在英语上持之以恒地投入适量的时间,金钱(买书),是必然的。
其实,这个水平和母语英语的孩子比不算啥,但作为非母语学习,也就这样了,比例再加重的话,就失衡了。
5、语言关键期确实存在,而且非常重要。我只能说,5岁前启蒙的孩子和9岁后启蒙的孩子,学习吸收的方式大相径庭。
但有时候,没有条件,教学上凑合一下,也就都差不多了。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总比不学强。
没有人在我的楼里吵架,心情大好,所以一一作了简单回复,感谢大家的参与。 好吧,我是看英语的动画片和书都有趣,很合小子胃口,就在英语坛里逛来逛去,顺着就启蒙英语了。我们普娃学啥都学个普样,想得开,不学英语,汉语数学也成不了霸,所以也不歪歪了。平衡着继续走就行。 看了很受启发 上次看一个新闻,说叫了几个美国四年级左右的小朋友做中国的英文高考题,很快就做完了,而且分都很高,小朋友们说很简单。对比一下高考的阅读文章,大概就是raz高级别的水平。因为经常看论坛里争论原版学习,体制学习之类的,我好奇看看了高三的英语课本,有篇讲科学的,和加州科学g1的开篇差不多。英语只是个载体,要说资源丰富,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还是英语的资源丰富些,中文好的童书太少,反正都是看着玩,读着玩。 上面说到中文,中文就是另外一个事情。
一些理念层面的东西,思想层面的我觉得和科技一样,是需要不停的进步的。
当然文学作品关注的很多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比如爱情,童话,神话,复仇,英雄,宗教,人性的一些探讨。
另外一个事情,一说中文,很多人就是四书五经,就跟一说名著,就是四大名著。这都是读书少的典型案例,这样讲当然很容易招骂。
实际上四书五经,很多内容需要筛选,鉴别的教小孩,我不认为多少家长有这种筛选的能力。
我不清楚现在那些读四书五经的小孩,老师是怎么样规避开一些和现代理念格格不入的东西的。
如果要看书,中文的,当然是看一些散文,诗歌更安全。
弟子规这种书,说实话真没有小学生守则更有价值,当然小学生手册缺乏活泼性。
学习中文不妨读读相对新一些的书籍,读读郑渊洁、曹文轩可能都比四书五经更有价值。当然这样讲,很多人会反对。
实际上很多人对民主,法制,权利,公民,甚至基本的社交礼仪都缺乏,我们其实最需要的是这样的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教给小孩怎么样做一个21世纪的公民。可惜这样的中文书很少很少,所以才有女德班,还有各种所谓的国学学院,这种完全和现代社会背驰的玩意。
比起背诵一些吾日三省吾身,做个有基本的现代思想,思辨能力,人格健全,友爱,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基本的礼仪,基本达标的现代人,后者要重要的多的多。而这些东西,我们从那些几千年的书籍里面,能找到多少?
比如君君臣臣,你能给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解释清楚。
两小儿辩日,你上升到哲学层面,那还不如直接弄个DK的科学书看看。
中国古代是很少有儿童文学的,可以关注下亲子英语,我们看的那些英文书都是什么。
除了限制词汇量外,是不是还有很多。
绘本,其实我们以前也有连环画的传统的。
分级读物,就不提了,我们还是空白。
科普书籍,我们基本依靠翻译。
剩下一大块其实就是神话了,科幻了,魔幻了还有童话这些。
四书五经那些根本都不是写给小孩看的。
你听说那个人亲子英文直接上荷马史诗,或者神曲的,或者弄本十日谈,理想国的。这些书籍是西方文学、哲学的源头,为啥他们不拿这些教小孩,就算用旧约,也是当成故事会。
为啥我们这里四书五经这些可以交给很小的小孩,是当成什么让他们学习的。
文字优美,优美的文字多了去了。当成修身养性的素材吗?我觉得看看今日说法可能更管用。当成哲学去读吗?那看看冯友兰的都更通俗易懂。当成逻辑、思辨去讨论?让那么小的小孩去理解几千年的历史、政治、社会,真不如让他关心下眼前的,比如留守儿童,学校门口的豪车,手机游戏,这些眼跟前的事情,让他对这些事情有一些更理智的判断。
国学热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很多无知的家长以为小孩会背诵一些句子,就如何如何。
如果个别人爱好这个,当然可以,但是满大街都在搞这个,太不正常了。
小孩有太多的书籍要看了,放着眼跟前就有的科技,文学,童话,科幻,魔化的书籍不看,那里耗费时间去折腾几千年前的书籍,其实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反弹。
就对小孩的教育也包括家长,我觉得牛津树和小猪佩奇这些的东西都比什么四书五经管用很多。
认认真真看看牛津树那么多故事,他包括了怎么样处理小孩的纠纷,包括了勇敢,合作精神,甚至还有基本的商业思维(比如换单车的那本),另外还到处是小幽默,我觉得这才是很多小孩、家长需要的。
当然小猪里面类似的内容就更多了,卡由里面也到处是这样的内容。
这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也是我们最需要的,可惜中文这样的书籍太少了,我们只能看英文。
很多时候我们懂太多大道理,我们口里可以诵的烂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我们却每天跟婆婆或者丈母娘干一架。
看到楼主心情大好,就来歪个楼,问个不大相关的问题。
看你们在准备小升初,想问一下国内小升初要求多少词汇量,是全部要求会拼写,还是部分会拼写就可以? 有这些词汇的列表吗?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8-1-13 22:48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8-1-13 03:12
看到楼主心情大好,就来歪个楼,问个不大相关的问题。
看你们在准备小升初,想问一下国内小升初要求多少词 ...
小升初很变态的啊,不能用您说的常量去统计。不同的杯赛,不同的机构的综测,还有不同学校的秘考,因为难度和题型的区别,不同孩子会各有适应性,没有很准确的评价标准。
比如上个月某个杯赛,其实是个语数英综测,它的英语,我家是80多(3000人里排100+),我有个过了PET的学生是70多近80,另外一个朋友的小孩也是80多,大家的分值和实际水平对应还比较合理。我们几个都算是原版娃,但语法会稍薄弱一点,没有专门抓。至于说词汇量,我家最近没测单词量,但测了个word families ,是6000,我也不知道算啥水平,供您参考一下。
然后知道有一位是刚过了FCE优秀的娃只得了70出头。于是,我很好奇高分的都有谁,又去打听一下,有一位在“学不死”过了PET的娃得了90+,估计这娃是语法浸泡比较仔细。
所以很难纯粹从某个测试去完全判断实际水平。只能说实力好的娃,怎么考都不会太差,但也不一定会很好。
我听说高级别牛校,近年考察英文的话,都倾向于测试有一定难度的阅读理解,比较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
反正如果是完全没有拓展过的,在学校里算学得比较好的娃,估计两门合起来也不如别人一门的分高。去二线民校还好,一线就很难了。
今天刚好又考了一个过万人参与的大型综测,啊啊,受不了啊,跟我心目中的综测完全两码事,语文很难(估计专门强攻过类似题型或者纯文青的就觉得不难,也可能主办机构的学员会有优势),数学比几大杯赛的初赛都难,完全考奥数,没学奥数的娃要被虐惨了,英语也比刚才提到的那个杯赛式综测要难上一截,等结果出来了,我横向对比一下再来汇报。
补充一点就是,现在的英语题目并不仅仅考语言能力,知识面和文化都涵盖里头,比如选择题会考美国国旗上有几颗星,澳洲首都是哪里,美国哪个总统没访问过中国(4选1)。。。。。
现在的英语题目并不仅仅考语言能力,知识面和文化都涵盖里头,比如选择题会考美国国旗上有几颗星,澳洲首都是哪里,美国哪个总统没访问过中国(4选1)。。。。。
-------------------
这个也太不靠谱了吧。 要是这种考题,任谁出一套,都能把人烤糊,呵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