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引导、推进

热度 5 已有 372 次阅读 2014-5-18 18:1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加拿大 , 求职信 , 童子军 , 推荐信 , 找工作

加拿大找工作非常非常依赖熟人介绍,一句介绍,抵得过上百封的求职信都说不定呢。

还有就是推荐信。
这是一个信用关系层层递进的体系,我们早把孩子送国外来,目的不完全是英语能尽早过关,更多的是让孩子能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社交网,这里的网,不一定是像国内那样的送礼拉关系,更多的是靠平时参与社会活动中,做义工中,认识的人,建立的信用和口碑。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在服务于社会,让自己在社会中感受自身价值。
如果孩子能置身在这个体系里,不仅自己感觉从容,也是ENJOY生活的基础。
一个孤立而又边缘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的。
就如同我们中年移民,也许,我们可以态度上积极进取,但骨子里,还是一个边缘人。
我前面说到的童子军、篮球,这两个例子,就是“推”的例子。

我从来不认为,孩子是可以望天收的,无论在哪里,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引导、推进。。。。使之成为孩子主动的,发自其内心的习惯和乐趣。

如果自由成长是一句口号的话,意味着家长什么也不做,要做也只是嘴上责怪责怪孩子,或唠叨唠叨,那算是怎么回事呢?家长是不是要反省自己不够勤勉?


另外,在哪里,就要跟着哪里的主流,这是我一直的观点。
在国内,分数成绩是主流,不可逆行之;
在国外,阅读、运动和参与社会是主流,也不可不高度重视。
如果你要为孩子选择移民或留学,不仅仅是扔钱那么简单的事,家长要从思想上不断进步,要勤勉
有个孩子去医院做义工,一年后,她选择了医生做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很多孩子在不同的义工中,慢慢体会职业是什么。

高中考大学需要有44个小时的义工经历,这是基础的要求,这也说明了一个价值体系的取向,还是蛮有科学性的。

我是跟儿子这么说的,加拿大这里,每到一处,不管是工作还是义工,都有一份推荐信(哪怕时间很短),每积累一个推荐信,就是积累一份价值,所以,要争取每一个机会,并努力做好它。
再说一个,几乎所有的求职表里都有这么一栏:本公司有你认识的人么?什么关系?谁?
我想这么普及地把这些放到求职表里,总是有原因的,如果有认识的人在本公司,和没有,区别总还是有的。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通的职位,也许高级职位,又有其道道,但不管怎样,作为普通人群,也许大多只能在普通职位上
我所看到的,最后能有份不错工作的,倒还是我们一些技术移民,虽然语言、年龄没有优势,但肯吃苦,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分人有了专业工作,买了房子,生活也相对安逸,当然也有很大部分的技术移民一直在干体力工哈。
留学生最后留下来的,至少我没见到几个工作各方面很优秀的,能把身份办好而留下来,已经算不错了,或者我见识也有限,来的时间也不长。

加拿大公立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公立学校是普及型教育,不是专为考大学而设的教育,更不是为培养精英而设的教育。
加拿大家园网上,我记得有个帖子,有家长问,她儿子考上清华了,又枫叶卡快到期了,是来加拿大,还是留在清华?
这个帖子历时好多年呢,我们可以追踪其选择的结果。
很多人劝那位家长,让孩子来加拿大,说优秀的孩子到哪里都优秀。
后来那位家长的孩子还是留在了清华,还在清华读了研究生,最后来美国做访问(还是交换),反正最后是留在美国工作了。
一个是精英体系的教育,一个是平民型教育,如果放着好好的国内好学校不上,而化那么多钱跑加拿大来读这样的公立学校,怎么说呢?谁知道结果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如果有出国打算,准备工作可谓是长期的。
除了英语外,孩子要有运动、乐器、美术。。。。总之,这些能占一两项为爱好,那也是很重要的。
不求全才,但求是孩子的爱好(爱好也得会,才会成为爱好,是吧?)
也不求很精艺,但求都会那么一点点,好了。
孩子有兴趣这些,是最关键了。

这里我得提一下,在加拿大(其实国内也一样啦,为人处事到哪里都是一样的),老师给你孩子写了推荐信,尽管是表格型,字数也不是长篇大论,但作为家长,要有点反馈,要么短信,要么邮件,感谢一下,这是应该有的礼貌。
应聘也是如此,如果别人面试了你,你回去后要立刻(不要超过一天),赶紧写份邮件(面试的时候记得问要名片),表示感谢一下,感谢你化时间面试我。
这些都是职场常识,这些小小的感谢邮件,会大大加深别人对你的好感和印象。
所谓加拿大的NETWORK,我感觉不庸俗,礼貌和积极,外加留心用心,就可以了


有妈妈来信说:孩子性格内向,问我在国内时是怎么“推”孩子的?
我也愿意跟大家分享。

在国内,我推的是孩子的运动,我让儿子报名篮球,开始那个不愿意啊,用电脑时间交换呐。。。呵!现在疯狂爱上篮球,吼吼!基本上在国内,我推的就是运动,除了篮球,还有游泳,溜冰。国内有国内的方法,也不一定照搬国外的,不管怎么样,运动是很好的,能积极改善人精神面貌的项目,况且还锻炼身体呐!
不同年龄有特别适合的项目

今天听儿子讲起,说他们班上不少同学在平时聊天中,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都有了一些想法,而他自己则没多少概念。
是啊,我们中国培养的孩子,学校生活除了学习,做题外,有几个在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的问题的?等到18岁高考结束,才开始想自己该学什么专业。。。。也难怪占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转专业,有几个大学生毕业的工作是真正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联的?
我不是说转专业不可以,而是一个大学生,4年本科学习,而毕业了却从事跟自己专业毫无相关的工作,那你为什么要高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你有想过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么?
我跟儿子说,希望高中起,能在实践活动中去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读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在哪个大学最强?以后想上哪个大学?
我认识2个10年级孩子,他们在课外选AP课程,我问他们为什么选AP?学校里不是有AP课程么?
他们说,学校里一般只2个AP课程,而他们选的专业,2个AP课程不够,所以要在课外再学。
我好奇地问,你们已经确定自己要上的大学了?
他们说,是的,在英国。
10年级,比我儿子大不了1,2岁。。。。。而我儿子还一点概念也没有呢。
我问他们,你们怎么就确定自己未来专业的?
他们说,学校也会开设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会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这种课程,我知道,我也参加过就业辅导,一方面是帮助写简历,准备面试,另一方面,也做一些调查(类似心理学调查系列),来为确定自己对哪些行业感兴趣,自己擅长哪些。。。。这是一套帮助认识自我职业(专业)走向的系统。



路过
4

雷人

握手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itsdone

    2014-5-18 19:48

    謝謝分享
       回复
  • hidden 宁静的大海

    2014-5-18 21:42

    看过这个移民妈妈的全部文章,这里总结的很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