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纠心纠结、费神费力的小升初之战终于尘埃落定,孩子被心仪的学校录取了,在带给孩子和家长欢乐鼓舞的同时,我也在回顾着小学阶段的一步一步成长路,一方面给后来者一些启示,同时也自我总结教训。说实话,直到今年春节前,对于小升初,我一直没有好好研究过,所做的准备也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在真正到来的时刻,我们全家都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忐忑中,无论是对升学方法、初中选择、孩子的竞争力,我们都是且行且努力的。 儿子就读于浦东一所普通的小学,一直来他的学习是波动是巨大的,经常会在前几名和后几名中来回窜,直到四五年级才有稳定和走高迹象。在和别的家长交流时,发现许多小男孩有这种情况,也许这是男生发育成长中的现象吧。在我看来,他最大的优点是心态好,性格特别阳光,抗挫折能力强,对人单纯而友好无心机,从而成天乐呵呵的,朋友也特别多。当然,由于他这个个性,也就经常不会把批评放在心上,有的同学被老师严厉批评后会难过好几天,而他能难过几个小时就不错了。有时真拿他没办法。
而且现在的竞争又已从小升初向幼升小、托升幼提前,看来真还得庆幸我们早了那么几年出来。 有一点我觉得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校学习期间,我要求他所有的知识点都必须掌握,并进行了训练和巩固。虽然自1-3年级他的成绩还是一直在剧烈波动中,但他的基础是牢固的,不稳定的是他的心理和行为。他的数学会在一周前考全班第一,也会在一周后考倒数第一;总分会在期末考全班前五,也会在下次考倒数前五。在做训练题时,只要他能安安静静地做完卷子,结果一般都很好,而中间一会上厕所、一会肚子饿、一会儿头颈酸,则结果是一塌糊涂。我想把他学习习惯纠正过来,但这谈何容易,虽然他很听话,也懂事,但就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只能期盼着他尽快成熟,长大起来。这种烦恼,如果是女儿的话,也许会少许多了。有时真希望上海也能和全国一样实行六年小学制,这样对成熟晚的小男孩会相对公平一些。
对此种较大波幅的情况,后来我借用股市的法则,用连续三次成绩来判断孩子的水平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并用此来激励,居然还是相当有效。当然,这种有效是判断上的有效,而真正能推动进步的还得靠孩子自己。
都说四年级是小学最关键的阶段,成绩将在这个阶段分化和重新排队了,而且四年级的成绩据说和小升初是有联系的,所以我们也在继续重视课内学习的,督促孩子提高学习稳定性,并有选择地去参加一些竞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成熟,表现比以前要稳定多了,在四年级阶段,冲上前十名后,终于没有像以前一样波动了,连续几次都能保持在前十名,不过平时测验成绩还是继续上下翻飞。
为了获得敲门砖,在琳琅满目的竞赛清单中,挑选了难度中等的希望杯、春蕾杯、小博士杯等赛事。虽然我们没有参加过奥数的培训,也没有参加赛前的培训,但由于基础功底还算扎实,而且孩子的拓展性思维也不错(学校的附加题一般都能做出来),三项中居然有二项入围复赛。进入复赛后,我们参加了赛前辅导,有了准备的他更有信心了,最后居然获得了二等、三等各一项。
对于奥数,我一向并不赞成,所以既然已经有了证书,而更高层次的竞赛对于我们这种从未系统培训过的小蜗牛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决定还是落袋为安,把重点还是放在学校的课内学习上,语数英三门功课统抓。功夫不负有心人,较为扎实的基础再加渐趋成熟的心理,进入四下年级后,孩子的成绩波幅越来越小,而且继续上行趋势。在五上年级的期末考试中,首次进入了班级前三名,而且也进入了年级前十名。小升初后续事实证明,这次关键性的一仗,对于小蜗牛来讲,是多么地重要。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四五年级的在校成绩是小升初能否安全成功的重要基础,道理后述。
因为五上期末考得比较好,我们长喘一口气,过了个愉快的春节。接下来就将迎来紧张又充满挑战的小升初之战了,我们心怀忐忑,而孩子却悠然自得。五年的积累,将在这三个月见分晓了,孩子能进入心仪的初中吗?以下开始进入小升初篇了。
五下年级刚开学,就感觉到周围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神秘的气息,家长见面也都是互相询问消息,询问今年的政策,询问对方的打算。而政策上,从中央到上海,又传来了一道道神圣的对口入学文件精神,貌似今年小升初要和往年不一般。所有一切都给家长心头打了大大的问号。于是整个小升初又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令家长不知该何去何从。
第一步:明确小升初目标。 针对这种形势,我们认为明确我们的小升初目标是必须的,再按照目标方向确定梯队候选学校,明确这些目标后再一一争取。于是全家召开“遵义会议”,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只考虑公立学校,并且在同一层次的公立学校中,优先考虑交通便利或住宿制学校。毕竟从预初到初三有四年时间,安全因素和时间节约都必须考虑。民办学校一是价格不菲,二是国家政策近年有向公办倾斜,四年后的变化真的说不清,三是浦东的公办特色班也确实不错,所以民办暂不在考虑之列。取得致意见后,开始着手干了。
按照往年的规律,二月底三月初,各学校的预初招生就全面展开了。然而我四处打听,却都没有一点消息,打电话到各所学校,都回答还没开始。这好像不对头啊?快到三月中旬了,从别的家长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初中第一批已面试过了。顿时这一石破惊天的消息令我和周围的家长吓出一身冷汗,虽然这所学校不在我的计划之列,但我们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也太邪门了。看来,要打好小升初之战,首先要搞好情报战,信息战。
第二步:兵马未动,情报先行。 经过经验人士的指点,情报获取渠道顿时宽广了许多,当然,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广播电台报刊政府网站、周围家长朋友之间的交流、E度小升初、心仪学校官网、小学校老师等都必须时刻关注。在此中,我最大收获的是进入了数个心仪学校的家长群,特别是浦东的一个著名公办名校的家长群,不但家长们信息交流迅捷,而且其中的高年级前辈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这些迷惘的家长无私的帮助、经验分享和心理的安抚。在那里,真象一个大家庭一样。 有了这些情报获取渠道,于是,不断有消息传来了:**学校可以送简历了、**学校可以网投了、**学校已有学校推荐了、**学校面试了,这些信息好象不断地在催促我:抓紧啊!快点啊!要来不及了!而我自己打电话或上门去问的一些学校,都说还没开始,等学校通知。倒底怎么回事,各种消息又让我陷入云里雾里。然后不久,就说是GJ督查组到SHPD来督查了,于是各校的小升初有暂时停顿的迹象。
第三步:简历制作 其实我们还是经验不足,有许多家庭在春节前后就已经制作好简历。而我因为听dang的号召就未作准备。如今现实却给我上了一课,抓紧制作简历就成了当务之急。不过这种事倒是小菜一碟,因为E度中有许多模板,按照模板要求把相应的内容写上去,把图片粘贴上去就可。对于简历,我的看法是确实不要做太花哨,简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就行。花钱外面做未尝不可,但今后修改就成大问题。另外,针对不同的心仪学校,最好有点针对性的展示或想法表达。哈哈,只花了一天时间,六本就简历出来了。
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就等机会了。终于电视台播放了GJ督导组回京的消息,于是,PD的小升初开始全面启动了,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把有意愿的学校分成三层,最低层是附近学校特色班、第二层是排在10-20名左右的学校特色班、最高层的在浦东最具声誉的两所公办初中。然而由于各校小升初招生进度和方法都不一样,临近3月下旬了,我们依然一份简历都还未投出去,真是急死我也。E度中不断有面试、录取消息传来,而去学校问依然是淡淡地说还没开始关注学校通知;打电话问学校说简历不收,而E度中和群里不少已成功递交了简历,有不少通过外面补课的机构代投了简历。这不禁使我感叹:原来小升初递交简历都是一门学问!
终于,我们的第一封简历递出去了。那天我早早地下班,并关照好家里晚饭不用等我了,手持简历,花了两个小时,来到上海最东面的一所中学,也是我孩子最向往的中学。站在校门口,大门紧闭,周边道路一片漆黑,没有一个人。就在我束手无策时,从校内走来几个刚下班的老师,等他们一打开门,我赶忙跑过去并说明情况。老师问清了我从浦东赶了两个多小时过来时,他就告诉我按规定不能收简历的,主要是考虑我这么远的路过来,就先把简历留在他这边。顿时我欣喜若狂,我的第一份简历终于送出去了,万里长征终于迈开了第一步。那天回到家,都快晚上快9点,可我一点都不觉得饿,只想把简历被收下的喜悦和家人分享。。。
真是好事成双,送出第一份简历后的一天,我居然接到以前学习过的机构通知,让我们去参加机构考,目标对象是是浦东二所著名初中。我们半信半疑地去参加了,居然在考场上碰到了不少熟人。据个人估计,肯定是机构了解了学校五上期末成绩,邀请一些强手助阵创声誉呢。然后就象麻将开和了一样,学校推荐、机构推荐、个人自荐的面试通知接二连三而来。我总结了一下,可能还是我低成本的简历做得比较好有关。
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升初家长,天天都是翘首等待学校面试通知电话,手机的作用比平时放大了N倍,更换新手机、24小时不关机、广告垃圾电话一个不漏也是常态。根据观察,获取面试资格的途径主要有小学校长实名推荐、小学推荐、JG推荐、个人自荐、小五班推荐等几种途径(这里不谈条子问题)。小学推荐,虽然也会掺杂其他原因,但五上成绩肯定是主要决定因素,因为推荐的成功率会影响小学的整体信誉和今后的推荐名额,另外名小学推荐机会多也是必然;JG推荐是上海的一种特色,虽然没放到明面上,但确实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而且JG推荐覆盖全市,对于有志名校或在校中游水平的学生,确实是个途径;个人自荐也就是祼投,简历质量、证书含金量、学生手册全优水平等因素就显重要;对有小五班的名初中来讲,心仪又确有能力的学生就是比较好主攻手段。
真正进入程序了,还得看各人的实力。在此,个人认为除非有足够的GX,小升初总体来讲还是看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就笔者观察,排除其他因素,班级前五名的有竞争顶尖公办的能力,班级前十名有竞争列前十五名公办的能力,班级十名以后的可以去竞争一下地段的特色班,班级一半以后的,竞争力相对弱,择校考的成功机率比较低。当然,如果有奥数经历的,有可能会占优势而提升一级,因为大多数择校考都有奥数题。
言归正传。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每个双休日,都转战在各个考场。令我高兴的是,每次考完出来,当我问他考得怎么样时,他总是说考得不错、简单,其实我是知道他天生乐观,什么都朝好的地方想,不过听他这么说总是开心的,哈哈!有一次去考排名第六的公办,我和班上其他去考的家长以及无数家长一起在校门外等。考试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出来,先出来的同学这个说数学有点难,那个说数学有几题没做.。。。大家讨论纷纷。 等同学差不多快出完了,我儿子才慢悠悠地出来,远远地看到我在门外等,他在台阶上朝我有力地挥挥手,让我恍然感觉到这个淘气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然后他一出来,还没等我们问,他就说都做出来了,简单!然后顽皮地一跳一跳,把一起等着的其他妈妈们搞得紧张得要命。呵呵。。
就这样,一边不断等面试考试电话,一边不断地去考试,一边又不断地等考试结果。好在我们总体梯度安排比较合理,在轻松接到地段特色班录取通知后,我们的保底成功线也不断从50多、30多、20多、10多,接着提高到十名以前。到此我们的目标基本实现了,最后是要象实现中国梦一样去踮着脚看看能否够得着排名前五的高大上学校了。从我自己真实的安排,我们最可能去的还是交通便利一点的学校,最好能住宿,四年中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而且还安全,不用接送。
而浦东公办初中的招生日程仿佛也在配合着考生这种楼梯攀登行动,越大牌的学校越靠后,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论剑一般。自四月底至五月初,浦东公办牛校开始启动了数千牛娃、青娃、蝌蚪久盼的面试录取程序,而且今年这些学校的日程安排也非常近,这就使得原先准备统揽统包的大牛娃们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抉择,对于我们这种小蝌蚪青蛙来说,反倒是因为少了牛娃占坑而增加了机会。在迎接这最后的决战中,由于我不像那些牛娃到处撤网,而是通过梯度上升的策略,因而节约了大量的准备时间,而这些时间用于了对这最后冲顶学校的全面了解以及学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的研判,(综合各方面信息,几所顶尖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有侧重的),并反映在简历和网投信息中。做好一切准备后,握紧手机,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幸运的降临。 |
|
|
紧张是难免的,由于前期还算轻松,再加上对这最后决战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心情还是相对稳定的。不过为了缓解压力,并及时了解高大上学校的信息动态,天天在学校家长群里和众多小升初家长以及前辈家长交流混群。我以前从来没有混过群,没想到第一次进群竟然是那么的刻骨铭心。让我不能忘怀的学校的前辈家长轮流陪伴我们应届小升初家长共同度过这一难忘的二个月,不能忘怀的是二个月来朝夕相处的战友,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为对方的成功的一起欢庆,为对方的失利而相互安慰。有的后来去向不同的学校,但我们却都成了好朋友。
4月2*日是群内预告学校通知首批面试名单的日子,从一清早开始,群里就热闹非凡,大家在讨论、猜测、交流、鼓劲中共同期待电话铃声响起。下午3点多,第一位接到了面试电话,顿时整个群沸腾了,敲锣打鼓,鲜花祝贺,我从来没想到虚拟空间竟也会有这么真实的感觉。按照群里的规定,每个接到面试电话的姓名后面加一朵花,滚动追加。到吃晚饭时间,群里已有了二十几朵花了
盼望已久的铃声终于在摆好晚餐后响起,这铃声真的很美妙,而电话那头老师的的通知更是让我激动不已,以至于我都忘记了面试需要带些什么。孩子也高兴得胃口大开,使劲地美餐了一顿,呵呵!我只能说:真的不容易。。。不容易!不过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数天后的面试仍将面临残酷的淘汰机制,我们会有希望吗?我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面试要考语、数、英三门,语文据往年看是比较难的,数学是口奥形式,英语不详。针对仅仅数天的准备时间,我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师请假复习迎考,所幸老师非常理解;第二件事就分配复习时间和内容:语文以古诗和国学常识为主;数学主要是通过几套题的训练熟悉口奥的答题形式;英语练习自我介绍。其他就是让孩子稳定心态、注重礼仪以及现场发挥等方面提醒。关于现场表现我倒是一点不担心,这方面孩子一贯是比较好的。
希望这样写,对后来者会有所参考价值。
为了迎接这场久盼的小升初战役总攻战,我们决定提前一天在学校附近住下来,没想到和我所想一样的人太多了,居然订不到客房。幸好群里有一位牛娃妈妈因为已确定了其他学校而放弃面试,把她预订的房间转给了我。我们提前到达,并安心地休息了一晚,一早起来,仍然在下着雨,不禁庆幸自己的英明决策。否则一大早冒着雨赶路,总是不安全,所有的一切,安全还是最重要的。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希望孩子的面试也能顺利。
参加完面试的孩子一批批地出来了,他出来后,还是老样子:“考得还行!”呵呵!总算还能听到这句‘口头阐’,反正我们的小升初理论考试已经全程结束了,让他轻松点吧!回到家后,就让他玩想玩的玩具、读想读的书、看想看的电视,尽快让他从紧绷恢复到放松。不过我还是抽空从儿子嘴里套了点话出来。据他回忆后我分析了一下,语文确实难,特别是对联部分还是错了大部分;数学英语问不出什么来,只说还行,倒是自我表现方面,充分发挥他冲得出、打得响的优势,从他的描述来看,应该是整个教室50多人中表现最好的。这下我放下心来,接下来就等结果了,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是尽力了。
接下来又是焦急地等待电话铃声响起,反正这种焦虑已经是小升初过程中的常态了。而此时,已有不少保底学校的保底有效期开始将要到期,那种煎熬更加纠心。幸亏我们是第一批次获取面试资格,所以相对要淡定不少。
对于这所学校的期待,最初是单纯从学习排名和公办来考虑的,随着接触的日益深入,吸引我们的不但是日益上升的排名潜力,还有她注重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培养,另外从学校群里众多家长的良好个人素质也使得我相信,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学生的素养必不差。有这些伙伴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有敬业的老师的日夜管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期是非常有益的。而孩子则是在面试回来后对学校向往的不得了,优美的校园、漂亮的校舍、齐备的体育运动设施、清新的空气,让一直蜷缩在城市一隅的孩子大开眼界,即使我也感觉恍然置身于大学校园一样。正因为如此,这次的面试后,居然令一向开朗阳光、不甚懂事(个人以为)的孩子紧张起来了。呵呵!
五一前最后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后急切地问我电话来了没有?我说还没有。于是孩子叹了口气,走回自己房间去了。。。我是知道的,孩子已把自己看成这所学校的学生了,没接到电话,对他是有点打击的。
不过看到群里今天也没有一朵花,心里就稍定,想想那么多面试的,应该不致于一个都没有中吧!在群里消磨时间到了晚上,有消息灵通人士来通报消息了:学校严格按照JW规定五月份开始录取工作。原来如此,我赶紧把消息通报给儿子,只听他说“耶!”的一声,然后安心上床去睡了
五一长假转眼就过去了,有期待就有希望,因此这个五一也是充满希望的假期。五月四日,一直在群里泡着的我,刚开了会小差,回来后发现又是锣鼓喧天、花儿朵朵,原来正式预录通知开始了。顿时,心脏跳动变得剧烈起来,怦怦的声音自己都能听到。赶紧检查一下手机的电量,然后一一向已率先获得通知的人道贺。
嘀嘀螪,铃声响起了,我一看电话号码,顿时欣喜若狂。电话那头的男老师通知预录取的声音象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当我把这美妙的音符传给孩子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一双小手捶我胸口,仿佛要把这音符的音量再扩大几倍。于是我迅速的把这一好消息反馈给群里,及时披上大红花;而孩子妈迅速把这快迅以多种方式通知关注关心孩子小升初进展的亲朋友好友们。至此,孩子终于进入心仪的学校,我们的小升初取得了最最圆满的结果。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成功才是最最令人喜悦的,您说是吗?
一、要相当重视四五年级各门成绩及排名。 四五年级的成长记录手册是无论民办、公办,无论牛校、地段校都相当重视的,是获取面试资格的最基础的条件,特别是现在国家倡导不得考试的情况下。在笔者参与的学校中,有不少学校只看学生成长手册评语和四、五年级成绩即可确定预录与否。所以千万不能只管奥和证,不管校内成绩。 更何况校内成绩还和学校推荐有密切关系,越是好的初中,小学越需要推荐优秀的学生,因为这往往是各小学PK的战场,成绩好坏会影响学校以后的推荐名额。虽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存在,但成绩是硬道理。有好的学习成绩,再加强与小学的沟通,明确自己的择校意向,从而获得一定的推荐机会。 二、要择校就必须奥,但不同目标奥的程度可不一样。 从参加择校考和不同学校的信息情况来看,几乎所有考题都涉奥,但深浅是不一样的。只有少数牛校涉奥较深与竞赛题有一拼,大多数学校都是浅奥为主。因此有目标地选择奥的深度,对于家长孩子的时间、费用等都是一种节约。倒是奥的方式方面可以多结合目标学校的往年习惯作准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内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因为在奥数学习经历上的差异,择校考竞争力差异也是较大的。另外奥证毕竟还是一张敲门砖,有助于获取学校面试资格。总之是量力而行,依目标而行。 三、语文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 小升初择校,已不仅仅是数学能力的展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需要综合全面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名校,面试中不少都有语文能力的测试,而且所占比重不轻。也许这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也许是各所初中自身对教育理念体现。所以在重视奥英的前提下,同样必须重视语文能力,至少不偏课。语文能力更多是一种母语文化理解、传承和应用能力,学好她,对孩子会受益无穷的。 只能谈个人体会:这里的语文应该是广义的,不但包含课内学习的内容,还包括课外文学知识和百科知识,需要平时积累的。 四、如果成绩中等在小学校获推荐面试无望,则最好能依附于机构,从而获得推荐的机会。虽然本人对此也并不赞许,但现实如此,只能随大流,目的还是希望能给孩子多些机会。另外,如果心仪的学校有小五班,则趁早埋伏进去,在这里只要有实力,就会有机会。 五、要择校,必须有保底学校,哪怕地段特色班,也要放下身段去争取。个人认为最佳保底策略是设定2—3个层次,每层选1-2所,再加一所地段特色。当然,如果是有足够自信的牛娃,也许不用这样考虑。 这样,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六、定位要准。 这在小升初中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估量,对学校也有正确的衡量。常说不求最好,只求最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五年好比短道速滑比赛一样,起步、紧跟、超越。。。 七、简历必须做,最好自己做,便于修改。形式上简洁明了为主,主要是内容要有针对性。投简历可以通过机构投或自投,今年名校自投简历多以快递形式。宜早不宜迟。地段附近的学校可在三月时经常性去校门口门卫室询问,以免错过。 英语还涉及到适当提前学的问题,因为择校考英语多少也会考些初中的内容,虽然各所学校深度有所不同。 虽然2014小升初基本结束了,但作为家长,这种日夜煎熬的感受至今还犹有余悸。小升初是孩子学习能力的比拼、是孩子综合能力的比拼、是父母用心与否的比拼、是家庭综合能力的比拼。有实力的比实力,没实力的比能力,没能力的比用心程度。对于大多数家庭,这既是检验孩子五年的学习成果,更是一场检验五年来家长付出的考试。衷心希望所有的小升初家长都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所有的小升初学生都能进入心仪的学校。 楼上具体什么学校我不敢妄议。不过可以从以下几步着手:1、孩子校内成绩排名如何;2、孩子奥数竞赛成绩或能力如何,这体现在全区或全市的竞争能力;3、公办OR民办,或者均可,这涉及选择范围;4、交通便利是否考虑因素;5、语数英有无偏课情况。 但只要不是有绝对能力的大牛娃,都必须安排好保底策略。 古诗、语文常识、口奥等内容,课本和E度中有这些资料,都是乐于帮助的人上传上来的。呵呵!古诗都是整理好的,你们在E度中好好找找。 主要还是靠平时积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