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放手的风筝还是鸽子

热度 1 已有 104 次阅读 2019-3-27 10:2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幼儿园之前,老母亲对孩子普遍是越看越爱,觉得第一次笑,第一次会坐稳,这么早会走路,会说话,每天都是惊艳,自己的宝宝真是天才....

然后,慢慢的岁月杀猪刀,不会饶过谁,但是,总有童心不老,真爱永存。

老母亲看自己孩子,上了小学还越看越喜欢的,都是真爱。

到了初中了,还越看越爱的,那如果不是自恋,就可能是自我麻痹....


新学期已经不新了。女儿的学校学习和以前差不多,略有上进,但不够积极奋斗到尽力。我默默的陪。

上两周,女儿不知道哪一天作业开始用了手机,然后放音乐,然后慢慢失控。我憋了一周。第二周我看到了就指出,要她努力自控。她没有,一路继续下滑。她闹,她争辩,她各种招将坏的错的都推给我。接到一定的时候,我直接拿掉了手机。她勃然大怒,然而无计可施。

从她发现手机离场彻底停了24小时后,她开始恢复了理智。

我和她可以正常谈话了。又过了24小时,我和她确定了一下界限。知道要如何和我沟通。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她能自控后,我当然把手机给了她。我提醒她:注意自己是控制手机为工具,还是被手机控制失去了自己的时间。

人性的弱点,即使是我自己成年人也难免做不到自律。自律太难。

所以,才要反复练习和体味其中为何要自律。

我没有什么好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和女儿探讨,然后我们确定了一个原则:我没把手机送给她,而是只是给她有限制的使用权利。

所以,她和我达成了一致,我可以用必要的时候随时收回手机,来测试她是否有依赖手机。

从小学5年级生日有了第一个手机,到现在,已经是她的第几个手机了。她爸爸常常说我约束不够,如果过程管理好,不会发展到出现问题才出招。他看到我总是会让她失控然后开猛火。

而我,我有我的理由:

如果没有出现问题,我为何要管?
如果出现了问题,她可以自我反省自我归位,我为何不给她只是提醒提示让她自己努力?
如果她到了真的没办法自控,我必然是要照顾她协助她,直接切断隔离,然后彼此冷静下来。
冷静后,我们一起回顾发生了什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怎么办?
这次后,我们协商接下来一些可以做的。
不是隔离手机,而是她继续使用手机。接受诱惑和寻求自己毅力的壮大。我们拿捏这个自控的限度和感受。


我是教育生活化的人。我教孩子有自己的天性习惯。
我就是教孩子一次示范,一个目标,和孩子探讨目标。然后,我放手了。目标和示范就是孩子的自由发挥。

只有,当孩子的,目标偏移,或是事情发展有了后果例我才会继续再沟通,再交流,再和孩子探讨如今的当下,初心,和迷惑点。

比如孩子自主完成作业为例子。

对5年级,我只是说要抄作业任务,要完成作业。

然后让孩子自己做。一周里,我会根据老师反馈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具体的是什么点,就在什么点给孩子沟通,和提醒,示范如何是完成了数量和质量,总是跟着后面改进,毫无主动权。而且,我不会坐着陪着孩子去玩餐,而是教好了,就让他自己做,做好了,自己判断结束。第二天老师反馈问题还有,我们继续重复前一天的流程。

不能没有教会就这样放手!教,有节奏和步骤。后果的管理太迟了。

或许,他们有了后果,就是好的没教倒,坏的倒是养成了.....

不仅是我先生会提醒我要管过程,一起加入我工作室的 家长也会忍不住提醒我要过程,要过程。

而我努力平衡。我知道有过犹不及。我是容易放手过度。我确实需要不断的被我先生,同学家长督促和提醒我,我要及时看到后果及时介入,不要错失教育时机。

所以,我不拒绝我先生和同学家的督促提醒,我会接受提醒。但是,我还是要判断着做。

我还是先认定孩子可以做到,而不是先认为他做不到。
我还是先认定孩子会自己自主做过程,而不是我先认为他没有办法做过程。

我不会一开始就一步一步盯着带着做。这样的陪作业,违背我的天性。但是,当孩子真的表现出来对结果,对过程不会做,我是要及时教的。如果是对结果,对过程做得不够理想,则我不会介入,而是陪伴,探讨,还是让孩子自己思考感受,他自己判断选择如何发展技能。

我觉得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教师教了然后就是放手给孩子操作啊,又不是作奸犯科的大是大非,容错和给予自由私密的空间是孩子应该有的。我女儿的手机使用,就是我的实践。

去年一个学期,今年第二个学期,作业班的5年级男生,上学期从每周都会被老师点名,到后来一个月偶尔有点名,到这个学期开学这么久,才一次被点名,这个进步确实是有点大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数学,语文,英语成绩都在略略进步中,这个真是好的趋势。我内心非常喜欢。这是我自己孩子之外其他孩子用自己行为在证实孩子会自主学习,有自己想学好的动力。

我儿子一年级做手抄报,荐书卡,学长卡等各种创意作业。也是这个理论是实践。

我都喜欢女儿儿子的作品,是母亲,所以很容易看到他们的思考过程和亮点。但是和那些示范作业比较来说,我孩子的作品真的完全是另一类。主流不会给高分,但是也是及格的。对我来说,他们的都还是可识别度极高的作品。

我儿子的作品非常的个性,毛躁。是孩子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他的手工能力自己做出来的,而且过程中开始的构思,到后来做着做着不耐心了,作品都可以看到他心态变化的痕迹,然后整个作品完成了,他自己非常骄傲满意。当然,当然,还有一个必然的结尾,不管我怎么喜欢,他自己怎么喜欢,交作业后他是知道自己作品和同学们之间的不同的。

比如这次的学长卡,他已经知道要读任务要求。理解后才开始做。

上次的荐书卡,他没有理解清楚老师的任务要求,所以一开始选择的纸张尺寸和厚度就错了。那次作业他也完成得非常用心,自己很骄傲,但是,作品不符合要求,第一轮就否定了。

这次的作品,写主题内容,我儿子开始贪心,想到了11个事情,写着写着累了,就用省略号,假装自己已经写完了…(但是他已经写的内容,让我知道以后我不用担心他写作文的能力,他有很好的写作基础)…装饰卡片,做美工,他还属于胡乱堆砌时期,还刚做加法,舍不得放弃每一种花纹和设计,

我暗暗想,不知道什时候会他有整体意识,做选择的减法。

得乐在做这类作业的想法比较另类,

这次是有明显的进步。

不仅仅是自己想如何做。好似已经考虑到了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他意识到要和大家的作业有联系。

比去年的手抄报,前几周的荐书卡,他已经进步,

很显然,我儿子就是属于:如果是对结果,对过程做得不够理想,则我不会介入,而是陪伴,探讨,还是让孩子自己思考感受,他自己判断选择如何发展技能。

放手的是风筝,还是鸽子?

孩子,他们积极勇敢热情,不完美不成熟,拥有我这样的大人看不完看不懂的很多很多个性宝藏。我看到的孩子是鸽子。扑棱棱飞往未来,我视线和心力都将不可及的未来。


格林I栖息
我女儿对我说:和其他妈妈收掉孩子手机的不同。你不会借机翻看手机里的内容。
我反问:你怎么知道我没看。
她说:我就是知道。
我坦白:确实没看。我没技术开密码。我也没想过要去看。
2019-03-27 09:59:17
你的回复
多少人把孩子看为风筝,拽着绳子,以为自己在,孩子才在....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