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美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节选)

热度 2 已有 112 次阅读 2014-3-24 15:06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家庭教育 , 美国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 指家庭中的年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幼者施加的单向教育和影响。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
        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望子成人”,是把子女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独立人”。他们认为,指导读书学习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教育目的也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是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无关的价值。多数美国父母把抚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不图养儿防老,不图回报,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子女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追求高文凭,令人羡慕的职业。与此相反,中国父母则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促进其成长,其目标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即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能够光宗耀祖,这也成了每个父母的生活的全部价值。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重孩子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很多人也把美国家庭教育称之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体育方面,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如在院子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认知发展方面,智育教育不被放在首位,家长很少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头疼,他们也不会强迫孩子做事,而是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其接触大自然来认知真实世界;在社会性培养方面,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从而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动的行为;在情感陶冶方面,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的美,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看各种展品。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重视读书,偏重智力的开发与投资,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由于中国家庭教育将智育置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家庭教育内容太过狭窄,教育内涵展现出不平衡的倾向。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
       美国家庭教育重视民主和平等,孩子在家里既有选择权也有发言权。家长对孩子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教育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富而不奢,2011年美国人均GDP居世界国家和地区第9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却有严格的规定,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没有零用钱,约有68%的青少年打零工赚取零用钱;第二,严教而不袒,美国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知错就改;第三,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以鼓励与表扬为主,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自信。相比而言,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则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主要表现为:一为娇宠型,主要表现为生活上的包办代替,过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度保护孩子的社交;二为专制型,某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三位放任型,某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四)家庭教育的结果
        由于美国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因而美国的青少年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个性独立,遇事沉着镇定,能与人和谐相处;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也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他们18岁开始不依靠家庭,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与之相反,中国的少年儿童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知道关心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产生原因
      (一)不同历史背景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人们对新涌入的文化持包容态度,并能很快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文化,这使美国文化呈现出多样性,更被戏谑地称为“融炉”。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尤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其文化价值内敛、保守和谨慎,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中国人被教育要听话,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缺乏接受新思想的环境,因此,保守就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特点。
      (二)不同经济水平
      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高于中国,富裕的根基使美国家长能够平心静气地教育子女,不需要通过子女来改变家庭命运,只要他们自己能独立生存即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但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比比皆是,城乡差距巨大,有些地区甚至至今仍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阶层差距也很大,城市中普通工人和社会中上层相差悬殊。对这些迫切需要改变命运的家庭而言,读书几乎是唯一的手段,于是古代“科举—升官—发财”三部曲转化为当代“好成绩—好工作—好收入”三部曲。
       (三)不同社会政策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目前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已占到GDP的7%,有近4800万美国人享受着社会保障福利。美国人认为自己老了可以进养老院并无后顾之忧,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就算是尽到了义务。而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律措施不全,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用于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广大中国家长不得不为自己在丧失劳动能力后的老年生活来源担忧,因而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自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知恩图报,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中隐含着深厚的“投桃报李”的私情。
      (四)不同价值取向
美国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性,他们认为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民主自由的人本主义思潮渗透于美国的各个角落,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孩子个人的自由发展,对孩子要求宽松,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相比而言,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谋求“天人合一”、“天德合一”。重视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人格,强调个体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从儿童期开始,家长就惯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


三、美国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在各自的文化价值观中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家长与孩子间的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宝贵亲情和“仁爱”、“孝悌”等传统美德;美国人的敢想、敢做,以及乐于创新的精神与西方文明分割不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家长没必要学习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从不同质的文化中汲取经验是使我国家庭教育更为合理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把“人才”教育变为“人”的教育:我国教育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就应该像美国教育那样,把学习者看作“人”,尊重孩子、解放孩子,真正把孩子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并以此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高准则。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施行:第一,转变溺爱教育观,树立真爱教育观。应该承认,作为家长关爱自己的孩子本无错,孩子在关爱中才会健康成长,但家长该放手时也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在行动中掌握生活的本领,去尝试失败或成功的考验;第二,转变专制教育观,树立民主教育观。中国家长也应像美国家长那样,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对于孩子自己的事,要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并尊重孩子所做出的选择第三,转变闭门读书教育观,树立开门学习教育观。学习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问题是目前中国的教师、家长把孩子的整个生活空间几乎都限制于知识世界。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应把孩子从书本中解放出来,不应将之封闭于家庭和学校中,应该让他们接触生活的各个空间,让他们多参与必要的活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第四,转变从众教育观,树立个性教育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因材施教”不应只是对学校教师的要求,也应成为家长的教育理念
        (二)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要改善儿童的综合素质,我们应将片面的家庭教育变为全面的家庭教育,尤其不能忽略潜能、道德、性情的培养。我国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格、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另外,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教给青少年一些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智力的发展智力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要素,这些智力要素彼此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而且常作为统一的条件来发挥作用。因此,科学的智力教育应该是围绕诸智力因素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家庭教育要全面,不能只强调“智育”。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让他们自己去规划生活、选择人生,不要让他们成为实现家长儿时理想的工具,家长要做的只能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决定。首先,对于家长来说,要尊重孩子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老是本着“你是孩子就要听话”这种僵化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甚至任意打骂、体罚孩子,完全把孩子视作家长的附属品;其次,家长要理解孩子,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情绪起伏、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尝试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周围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再次,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遇到问题时,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最后,我们应该建立更有助于孩子自我信任的氛围,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更适宜于我们传统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尊重和认可,父母应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商量的口吻处事,家长要信任孩子,家长应该敢于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勇气,相信他们的智慧,家长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诸如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甚至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放”孩子去探索,锻炼他们的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第一,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尽量避免发生口角、打架等事件,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第二,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一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上班之余,家长仍应努力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或发展业余爱好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推动力;第三,注意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电视中曾播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年轻妈妈辛苦工作了一天,到家以后还倒了一盆热水端到婆婆面前,让婆婆烫脚,并说:“妈,您烫烫脚,这对您的身体有好处。”而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让她只有六七岁的儿子看见了,儿子不声不响地跑去端了一盆水,让她洗脚。这则广告充分显示出父母在其子女心目中的榜样作用,他们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而不断成长,这就要求,平时父母在家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我国整体教育要走向世界,除了继承优良的教育传统外,就应该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全面的教育内容和多变的教育方法。本文通过对美国家庭教育特色的介绍,希望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标准,期待我国的家庭教育能够更加合理,走一条融合中美家庭教育优势之路,把每一个中国人都培养成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大山不言

    2014-3-24 17:12

    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koolaysun

    2014-3-30 11:13

    多了解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