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生活即教育,遍地是教材

热度 4 已有 236 次阅读 2014-6-28 23:48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好友“大好江山”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很多华人到澳大利亚去求学。只是想不通,有什么东西必须到一个移民国家去学习。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澳洲本来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独立发展的时间很短。我们从中学课本上对澳洲所得的印象,也不过是一个农牧业发达,依靠资源发达的国家。再就是澳洲的袋鼠很有名,兔子曾经成灾……仅此而已。然而,仅此而已吗?读了李晓雯、许云杰夫妇合著的《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我才发现,澳洲,绝对不是“仅此而已”。
一、澳洲教育的杰出表现
1、境内有三分之一的大学名列世界两百大名校。
2、中小学生在世界PISA的竞赛,科学与数学领域,在英语系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
3、迄今已产生11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中在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
4、70%的澳洲高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职校就读,打造出社会上“百业平等”的风气。
5、2006——2008年的世界品牌调查中,澳洲连续蝉联世界第一,教育是五大主要参评项目之一。
……
二、澳洲教育是与生活教育结合最好的典范
澳洲的教育,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却在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上,作了一个相当好的批注。
作为移民国家,澳洲在学习各国文化上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布里斯本市郊一所小学的校长说:“让学生实际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不同文化的种族一同居住与上课,不就是最好的语言及史地教育吗?”
李晓雯以自己在澳洲留学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最好的教育是溶解于生活之中的。她在欧妈的寄宿家庭里,住了足足15年。欧妈完全把她看作了家庭中的一员,不仅让她参与家庭中的劳动,而且经常带她出去购物,与她一起看电视。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用英语一起讨论各种生活中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讨论当天电视节目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李晓雯从一个英语学习的后进生变成了可以用英语思维的人,后来还在澳洲担任教师多年。
我身边也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一般,英语几乎都不能及格。后来她的家人把她送往澳洲留学,归国后竟然从事了翻译职业。我想,她所居住的环境也可能和欧妈家差不多吧?
澳洲人普遍认为,选读的学校再怎么优质,生活仍然是生活,居住的地方仍然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活动最多的地方。所以,寄宿家庭,学生就必须住在屋主的家里,与屋主及孩子们一起居住,学习语言,分享文化,共享一个厨房,帮忙洗碗或清洁。
因此,深受其益的李晓雯在被一些学生家长问及如何学习英语时,她诙谐地回答:“你要不要送小孩去欧妈家住半年?“
三、澳洲的学历资格框架
在澳洲,职业没有“贵贱”的区别,只有“好坏”的区隔。什么事澳洲人眼中的好工作?“我自己选择的就是好工作。”澳洲人总是这样回答。
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自信,和澳洲的学历资格框架制度有关。
澳洲的学历证书,一一般来说有三种:第一种叫Ceftificate(证照),第二种是Diploma(文凭),第三种是Degree(学位)。框架中的三种学历证书刻意互相承认。在这个框架下,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所属的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可以互相承认的文凭与学分,让转换学业方向与再进修的学生,可以缩短求学的年限。大部分的证照考试,都融入了学校的教育里面。如此的制度设计,让澳洲人不需要焚膏继晷,一件事情用两次功。“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这个制度,适当地让人民在未来的选择上,多了许多弹性,少了许多不安。
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大力推行职业教育,但在人们的认知中,似乎只有上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途。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也的确亟待提高。澳洲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四、不用教科书,遍地是教材
中国的教科书,以前是人教版的一统天下;现在放开了,苏教版、浙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等地方版本纷纷粉墨登场。一个地区采用哪个版本的教科书,由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每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内容比较详尽的教学参考书,参考书的内容被一部分教师奉为圭臬,照本宣科者不在少数。老师们只有教所拿到的教材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的权利。
澳洲的教师不同。澳洲所有的合格教师,从踏入学校校门接受训练的那一天起,接受的就是“编写课程纲领与设计教材”的专业训练。换句话说,会“编写课程纲领与设计教材”是每一个有教师资格的人的基本素质。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与教科书的选择,永远都有最高的发言权。
最近我在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练习5的时候,有一个练习,是列举新时代出的新词儿,并且举例“下海、大款”等。学生们都说,这都是老词儿,算什么新词儿。的确,在教科书编纂的时候“下海、大款”等都是新词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儿也就变成老词儿了。
不用教科书,教师所编撰的讲义内容能跟得上环境与社会的改变,社会上各种不但推陈出新的知识与科技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各种常识,就能随时进入课堂。单单使用教科书,资源远远不够,而且太慢。
教科书的编纂,一般来说是针对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对于个别天才学生而言,教科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澳洲人认为,资源不能只是矫揉造作地一味给予弱势群体,对那些特别聪颖的学生,一样要给予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澳洲教育普遍不用教科书的原因。
在澳洲,老师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元素整合起来,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比如学生旅游,老师会建议学生外出前查阅目的地的一些资料,看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通过旅行,教导孩子们规划行程与搜集信息,是训练组织力与规划力的好方法。
“时时为教育之时,处处为教育之地,人人为教育之人。”家长参与课堂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项举措。澳洲的教育界认为,家长的参与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由教师主导,家长协助,让家长可以实际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整场教学过程下来,家长们的定位反而比较像一个“助教”。由于家长参与了课堂,见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了解了教师的辛苦,也就在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同时,加强了与校方的沟通,避免了许多误会,减少了家校矛盾的发生率。
四、精力要放在适当的地方
作为教育者,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育,要用心,不要担心。”“再伟大的成就,都奠基于正确的方法上,累积于反复的练习中。”,读了这两句话,有醍醐灌顶之效。
澳洲的同行们认为,精力要放在适当的地方。如教学纲领编写得好不好、教案设计得恰不恰当、不同的学生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当然,还有很现实的问题——教师薪水与福利有没有提高。(澳洲的代课教师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工资是正式教师的两倍,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澳洲人普遍认为,提供孩子们的饮食,是家长的工作与责任。因为无论学校做的饭如何营养,都代替不了家长在给孩子做饭时所倾注的浓浓的爱意。所以,澳洲的学校普遍不提供饮食服务,学生的饮食需要从家里自带。
澳洲的幼儿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他们认为,幼儿时期是人格与各种基本能力的萌芽时期,因此在幼儿的这段时间,父母的鼓励与陪伴,对孩子往后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学校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父母的影响。我个人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我一直不赞成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住校。
澳洲的中学生学习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孩子们可以根据职涯发展自由选取所欲修习的科目。
精力要放在适当的地方。这句话,很朴实,也很经典。(山东省潍坊高新双语学校 张建)
 
《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李晓雯 许云杰∕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J和M妈妈

    2014-6-29 10:59

    个人觉得世界名校是由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决定的
       回复
  • hidden 旺半仙

    2014-7-31 15:38

    “再伟大的成就,都奠基于正确的方法上,累积于反复的练习中”  给自己坚定的信念!
       回复
  • hidden 小寒之糖糖

    2014-8-17 14:34

    生活即教育
    前段时间带闺女参加婶奶奶的葬礼,在送婶奶奶去墓地的路上她一路问我各种关于葬礼的事情。我想参与家长的生活就是一种教育。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