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你准备再用多少“苦大仇深”来消耗你的人生?

热度 1 已有 161 次阅读 2015-11-3 09:55 系统分类:其他

头妈说:头妈确实见过对生活不停抱怨,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和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这种人其实没有勇气走出自己,如果他承认不是别人的错,那就是否定了过去的自己,承认了自己的无能,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对于这样的人,真需要有人点醒他,让他走出来去勇敢地面对生活。放下过去,过好现在。

作者 | 王雪岩


1

每个人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孩子,我也是。当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感受到弱小、无助时,我曾采用怀疑、愤怒、战斗来试图保护自己远离伤害性体验,但事实上只是越来越痛苦。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在与命运的战争中,我能战胜它的几率少之又少,与其将精力花在战斗上,不如放在享用当下的生命中。于是,当我承认自己无法成为一个胜利者的同时,却又战胜了自己的痛苦,生命反而轻松起来。这让我终于懂得了那句话的意义:真正的强大,来自承认自己的弱小。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和我的老主任说,我感觉人是如此渺小,渺小到与宇宙相比,甚至算不上是一粒尘埃,老主任瞪大了眼:你才这么小,怎么就会有这样的思想?


今天,我依然感觉人是如此渺小,渺小到无法与自然灾害进行一点点抗衡。二十多岁时感受到的渺小,让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必抢不必争,因为即便全部争抢过来,在时间的长河里,也不过是瞬息的拥有;而此时的渺小,让我想到了蚂蚁,它们用紧紧抱在一起的方式来对抗自然的强大。


人类其实也如此。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支持和体谅,带来的是彼此都能感受到的爱与安全,是力量的增加;而彼此的愤恨与伤害,带来的是理解和支持的瓦解,是各自防备,是力量的流失和安全系统的坍塌。


当我随着年纪越来越长,随着在心理学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慢慢越来越知道了一件事:


对于生命而言,太多太多时候,眼见未必能为实,太多太多时候,伤害并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我们的期待、我们的经验、我们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


2

前些天在知乎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的一个亲戚家境优渥,于是多了非常多机会去学习,加上本人又非常努力,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了得,而这对一个生于穷苦之家的孩子来讲,是不可能的。在我读来,那篇文章的主旨是在强调机会加上努力对一个人的意义,可是在下面的评论里,却是骂声一片,说作者是在“仇贫”。


这在知乎上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当某个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一顶关乎“道德”的大帽子马上飞过去,文中有没有营养不管,反正要先出心中一口恶气,甚至这种现象还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喷子”。


在搞心理的人看来,“喷子”本身就代表了某种未处理的创伤体验。


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不能够接受另一种声音存在的,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被允许过表达自己的声音。他们独立的思想,可能在成长过程就已经被扼杀了,所以一个没有被允许过独立思想的人,也很容易去做扼杀他人思想的事,在他的世界里,缺少“共存” 这个概念。


但是,这个扼杀,不仅重复了他自己的经历,其实也损失了他自己的机会,因为杀掉了别人的思想,也就会失去拓宽自己的机会。同时,这个敌意而不是接纳的状态,也会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愤怒与痛苦。这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浪费和消耗,用“苦大仇深”的方式。


3

在咨询室里,我常常跟我的求助者讲这样一些话:“现在,我们面对面坐着,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看到的是红色的,我看到的是绿色的,我说’哦,这是一个绿色的苹果’,你说’不对,它是红色的’,这时候,我们说的都对,因为我们从我们各自的角度看,它的确是那样的,那么,你愿意不愿意让我转动它,让我们看看对方看到了什么?”


这一件小小的事情里面,其实加入了非常多的干预:


➀ 世界是多元的,很多时候,正确的答案有很多种,当角度变了,看到的内容就变了,这个新的、不同的答案依然可能是正确的。我们越有能力允许更多的不同存在,我们的生活就会越宽。


➁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理由,任何的存在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没有办法只保留自己想要的存在,同时去除自己不想要的。


➂ 当我们没有交流时,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单一的,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理,可是交流带领我们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➃ 当我问你“愿意不愿意”时,你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你有这样的权力。


➄ 苹果虽然在我的手里,但并不意味着我可以独自决定你要做什么,我们之间要做什么,这是我们共同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只有进行相互的影响,才可能发生“互动”。


➅ 当我们共同去看的时候,我们之间存在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平等。


➆ 有时候,红色或是绿色都不重要,重要的,它是一个苹果(我是不是因为我想要的方式被爱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被爱着)。


➇ 对世界真正的了解,需要你自己参与其中,而不是某个人直接给你,如果你没有参与,别人是未必能给得了你的(没人知道你认为苹果只是红的)。


⑨ 对一件事真正的理解,有时候是需要你自己真正体验到而不是靠来自书本或他人的描述的(如果你没看到,我告诉你苹果是绿的也没用),生命体验的改变更是如此。


当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越宽阔、丰富时,他对世界接纳的能力就越强,他对世界的批判与愤怒就越少,他就越不需要用他的“苦大仇深”来与世界对峙。


4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一个朋友跟我讲过的他与哥哥的故事。那时我的朋友喜欢写博客,有时候家庭聚会时朋友很兴奋的告诉父母自己的博客浏览量最近有多高,哥哥会不冷不热的说一句“哼,网络那地方,当什么真,你一共不就是在你们单位的报纸上发过一篇文章吗?”。


再后来,朋友开始学心理学,哥哥也有些不屑:“不好好过日子,学那个干嘛,你能跟那些科班出身的人比吗?”有很多年,我的朋友都感觉生活在被哥哥贬低的阴影之下,但好在他是个非常有韧性的人,一旦认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不管吃多少苦,都坚持下去。


慢慢地,他在心理圈子里崭露头角,父母自然是非常高兴,他与哥哥之间的张力却越来越大:当他月入可以过万的时候,他的哥哥说人这一辈子不能光想着挣钱,有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朋友也没说什么,因为哥哥的学位的确要高得多。


后来朋友在专业上的发展得越来越好,常有出版单位约他的书稿,也常有各地邀请讲课,他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各方面的承认,每个月的收入也可以轻松达到几万,这已经是拿年薪的哥哥不能比的了。


在一次家庭聚会时,哥哥抱怨自己收入低,家里那么多收入高的人都不帮帮自己。这一次,是朋友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对着哥哥开口:


“如果你一直觉得是别人不好,是别人对不起你,你也难以改善你自己的生活。别人的好生活是别人努力来的,你呢?你为自己的生活做了些什么?抱怨能帮你生活得更好吗?”


朋友的这些话引发了兄弟间一次强烈的冲突,但是从此以后,哥哥也不再言语中伤害弟弟,也不再理所当然的向家人索要照顾。有时候,痛苦的循环,只是因为差了一句点醒的话。


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说到他与哥哥之间的冲突,他说“是心理学帮了我,如果不是我明白哥哥为什么要不断的难为我,我可能早跟他翻脸了,如果我和他一样感觉被世界亏待,一样陷进争斗里去,我可能也没有今天,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我问他觉得哥哥为什么难为他,朋友说“因为我是他弟弟,因为他觉得我欠他的,因为我的出生抢走了他的乳房。”我们都笑了。


是啊,因为爱的渴望而心生恨意,这是一道难题,解不解得开,并不取决于历史能不能改写,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能不能把自己从惩罚需要里解放出来,取决于愿不愿让这件事过去。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