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在杭州定居了,之前有一个邻居是全职妈妈,儿子上二年级了还要每天接送,可是小学离我们小区走路也就15分钟不到。她已经当全职妈妈十多年了,之前找了一份卖保险的工作,最后也不了了之,还是在家照顾老公儿子的起居饮食。
昨天,婆婆跟我说,明年上幼儿园的时候跟老师说下,安排我们跟另外一个熟识的小朋友在一个班,这样能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唉,都已经想得这么长远了。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情况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家长就先得了幼儿园焦虑症。
现在的学校,上学早,放学也早,家长要上班,根本无法做到按时接送。老人已经帮忙带了两三年孩子,如今为了孩子上学接送的问题,又要继续跟儿孙的生活绑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相比择校前中国家长的上天入地无所不尽其能,尘埃落定后还有一段漫长耗费心神的接送生涯正准备和你如影随形。
开学季的学校门口,拥堵是脚趾头都可以想到的,但是拥堵到瘫痪状态是脚趾头想不到的。每天上班我要经过一所普通幼儿园,一所重点高中,前者的门前是密密麻麻的电动车和爷爷的标配电三轮,后者是来不及撤下各单位出入证的公务车和私家车的集中营。
发小家的闺女入园才一周,这家的生活就乱了。学校要求8点送园,孩子妈8点30上班,从幼儿园到工作地点还有一段距离,为了挤出这个时间差,早起的时间就大幅提前。而自打孩子的爷爷奶奶结束带孩子的任务解甲归田后 ,早饭也没了谱。
每天早晨就成了这样:俩闹钟前后脚一响,从被窝里掏出睡得迷迷糊糊的崽儿,边散去起床气边被胡乱地套衣服,孩爸在吆五喝六的斥责下做早餐,家里的交通工具已从孩爸专车送孩妈变成了孩妈专车送孩子,孩爸改公交了。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开车送,坐公交有点辛苦。好吧,每个家长,每个,当一个幼儿园的大部分家长都这么想时,幼儿园门口就堵成了停车场。孩妈说一周车技大涨,为此交警打赏了她两个乱停的罚单。
要说打车送孩子,你可确定早起和放学时有一辆刚刚好的出租车满面笑容的地等候你?冷了怕孩子冻着热了怕孩子晒着,有家庭为了接送孩子购车,也是可以理解吧。
下午4点,幼儿园就放学了,可大多数工作5点半才下班。接孩子要和公司请假,接回来放哪呢?一周刚过,发小已经谋划着在幼儿园附近租个小一室了。
租房解决接送问题并不在少数。同事的孩子读初中,因为择校的原因,已经租过三个学区房,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还要早起送上学,工作量并不减少。直到同小区同学校的家长们组团成立了互助组,家长们轮流值班,一周轮到一两次接送小组成员的孩子,但这只限于有车的家长,于是退休后把孩子看大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再次上岗,人力三轮、电动三轮纷纷有了市场。
但这只限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们,绝大多数的外地落户人群,因为居住的空间、老人的习惯等诸多因素,家长们还需独自作战。开始明白本地人相亲大多限定本地人的目光是多么的长远。
有人说城里人就是矫情,农村那么多小孩子上学也没见家长乱套。其实,那也只是我们看不到。
多年来走路上学这件事,在农村越发不现实。合乡并镇的出发点是好的,壮大农村小学的软硬件师资实力而合并学校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有没有考虑到,曾经在村子里蹦跳着就能到学校的小孩子,每天到镇子上要往返十几里路?
乡镇小学,八九岁的孩子住校已不稀奇,人还没有水管高,会打水洗碗,尿床也只是悄悄地卷起来。而周五的乡村公路上,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的家长,驮着背书包的孩子回家也成了风景,住得稍微近点的孩子,在大货车呼啸的路上骑着自行车自行回家,腿不够长,屁股挨不到车座,骑得车子左右晃。
每次面包车搭载孩子上学出事,网友习惯性骂声一片,捎带脚责怪家长,可你是否知道,这已经是农村最好的交通工具?
你或许会问,校车呢?说好的校车呢?
校车只是中国相对富裕的地区的区域性福利,绝大多数区域这还是个奢侈品。
在接送孩子车辆频发事故的2011年,《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顺应出台,这个事儿按规定该当地政府办,遗憾的是,吸引眼球的新闻太多了,马航一飞机人不见了,也只是关注了几天,校车就这么被覆盖了。
有规定吗?有啊。可中国缺的不是法规,而是执行,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