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如果你再不长大你会跌出你的阶层

热度 2 已有 121 次阅读 2018-11-11 16:09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cla

文|影子


不管你信不信,长期带中高考的老师有这项能力,给孩子上 一次课就能判断出孩子在最后的中考或者高考中分数在什么区间里,长期当老师的人只要稍稍观察一下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谈吐就能判断出孩子的父母职业是什么,每次猜的都八九不离十。


在网上有一些文章总是提到让孩子慢慢成长啊等等,看完我就想笑,我想说中国的教育其实根本问题都是因为人多资源少,好的机会和平台就那么多,这些平台和机会会等你长大么?您的小孩成长慢,你就进不了好小学,进入好初中的几率就很小了,而各个一类高中从初二开始就开始留意各个好学校的苗子生,偷偷和学生签约,让这些尖子生直接报考自己的高中,而好的高中里面的学生在进入一类大学之前,很多一类大学要给一类高中名额参加其自主招生的机会,如果您家小孩进入一个三流学校,这些信息您可能都不知道,那些机会和您家小孩就没什么关系了,说起来很残酷,但这才是社会的本质,赢的人全盘通吃,输的人寸步难行。


今天,我要说的是让我走眼的孩子,男孩小林和女孩小兰(为了尊重孩子和家庭的隐私,这里用的是化名),我一直带着他们,前后几年,有充分观察他们的时间。


第一次上课状态:


小林第一次上课,我就发现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强,互动性也很好,但眼神里总有一些狡黠,当时我没在意,小林是军队家庭的小孩,但不管怎样我判断他是一个中考会考高分的孩子,给他讲了很多超纲的知识,为他以后中考冲击满分做准备,孩子都能很快接收,我心里很高兴:又碰到一个好苗子。


小林的兴趣是打篮球,爱穿Nike的乔丹系列,经过他的培训我对篮球鞋能分清几代几代了,但从第一次上课开始就是“我很棒吧”“厉害吧”从始至终谈论的就是他自己


小兰在上课时学习方面看起来有些木讷,上课的讲的东西当次课是没办法消化吸收的,总是在下次课的时候再进行复习才能掌握,所以尽量给她做知识点的复习总结,能力有限总是反应慢慢的。


但小兰的情商很高,有一次课后她妈妈请我去她家做客,孩子的家境在帝都只能算一般家庭,但家长比较注意孩子的教育,我在她家里看见了古筝,孩子从小学古筝,我也喜欢这个,但没正经学过,当我试着弹起她的古筝,不自然的小拇指微微翘起,孩子很自然的走过来把我的手指头摁下,纠正的我姿势,然后我俩笑笑没说话。她家有狗,我很喜欢,小兰问我有没有养狗狗,我说养过死了,她低头没有说话,然后给我倒了一次水。吃饭的时候总是夹自己够的着的菜。


后来的状态:


小林几次课后他的状态就全变了,开始迟到,不写作业,几次三番试触我的底线,我和她妈妈沟通这个问题,妈妈以保护孩子天性为由一直不管,或者说管的比较少,也可能到了初中管不了,后来的小林越来越变本加厉,察言观色,不是在我特别生气的时候基本是不会听话的。我管它要作业,总是告诉我妈妈没提醒他,上课迟到告诉我时因为没有人没叫他起床,总是别人错,然后你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没什么关系的时候,他说我这样是父母的错,总是和我耍赖,后来小林的成绩总是在80分左右,到了初三基本就是70分左右,高中更少。


我觉得一个小孩在最开始的几次课怎么可以伪装的那么好?后来小林告诉我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也在观察我的性格,看我上课容忍他的底线在哪里,呵呵我轻敌了。


小兰说实话学习能力接收不快,但胜在她踏实听话,学习习惯不错,知道复习,留的作业回家无论多晚都会完成,非常典型的用时间拼成绩的小孩。这个孩子后来我跟她聊,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是普通人,因为当年的考学才能在中国这座大城市立足。但对于她以后的发展没办法在以后帮助太多,所以只能自己努力,我很惊讶于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想法,这么小就清楚于自己的底牌,后来的小兰在物理单科一直没下过95分。


学校情况:


小林所在的学校是国内知名的国有民助校。这个学校的特点用一句话总结:尽量保护孩子的天性,锻炼孩子的能力。孩子很小就拉出去游学,国内国外都可以,老师带队。学校的规章制度更适用于那些自律能力非常强的小孩,这个学校出来的孩子普遍的能力很强,可不只是一般人认为的学习上的能力。


但小林是那种投机取巧能力极强的人,总是逃课去打篮球,和女朋友去喝奶茶,吃麦当劳,小考的成绩父母是不知道的,不到最后的期末家长都不知道孩子考了多少分,学校里面很少有穷人家的小孩,基本的层次都是中产阶级以上。


小兰所在的学校是那种招进来的学生资质都一般的学校,所以就启用衡水一中的模式开始对学生疯狂的训练,学校里面有少量有钱人家的小孩,小兰有的时候也跟我抱怨为什么土豪家那么有钱,休息的时间少,很累;但孩子知道没办法,因为凭她的资质如果不这么训练的话就和好学校无缘。


小兰告诉我说特别感谢有中高考制度,因为在中考高考还是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考取自己想要的学校的,到了社会上就不只是拼自己,还要拼爹妈,拼家世,在她这个年龄段我不能说她错,就是差异她为什么这么小就懂这么多。


家庭情况:


小林家:小林的爷爷姥爷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上金字塔相对顶端的人,军队和从商的人,但她父母早已经没有爷爷姥爷那一代人的风光了,已经透出没落的景象,但还是这个社会的中产阶级,小林爸妈奉父母之命结了婚,但当我看到小林的爸妈那一刻,就知道他们的婚姻缺乏默契。对婚姻有感悟的人知道,不是外表看起来登对的两个人就一定会幸福,夫妻是需要精神相通,心意相明的,在交谈中我发现这位爸爸是那种样子很好但很多想法不是很成熟的人,总是催促我赶紧说,而妈妈是那种办事抓不住重点的对儿子非常溺爱的人。因为上一代人的关系,家里的人来客往还是不少,但据说已比爷爷在世的时候少多了。


小兰家:爸爸是某大单位的中层领导,典型的技术人员出身,两个人比较平淡。在她家有很多书,晚上爸爸在工作或者练字,字很漂亮;妈妈在看书,而小兰在写作业,家里面是没有电视的,这种为小孩学习家里没有电视的家庭在我们这座大城市还是不少的。小兰的爸爸是那种说话比较谨慎的人,偶尔出去应酬,都是和同学。小兰的爸爸从不会和你多说什么,但说出来的话都是实话,仔细琢磨很有道理的那种。后来和孩子聊天中知道小兰的爷爷那一带是地主家庭受波及的子女,被打倒的那一代人,家里以前是读书人,虽然收到了很多冲击,但爷爷对孩子们的学习一直很重视,所以爸爸成为他们老家为数不多靠读书走出来的人,这个家族传统一直到现在,家里的亲戚有很多资质一般,但因为重视教育,在当地也都过的不错。


现在的情况:


小林总是和我说以爸爸妈妈的出身,他们应该是很有钱或者很有权的人,但他们都不是,所以经常和父母抱怨为什么不能像学校里面的那些土豪小孩一样花钱,埋怨父母的无能。确实他们学校小孩土豪很多,他们很多人穿阿玛尼,用LV,父母很多都是这个社会所定义的有钱人。小林参加同学聚会,看到他们的父母,他们言传身教地告诉你,读书没用,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做生意的人,照样现在过着常人不可能想象的生活。然后小林问父母,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花钱,可以这样开生日派对?当我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他妈妈沟通的时候,爸爸还是那么不以为然,妈妈还是陷入回避,沉默。


小兰一直保持在学校的80名左右,我知道以他们学校的水准,她考一个211肯定是行的。


当然我不是说考大学一定能是这个社会的赢家,但您注意过没有: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来说,基本就是在围绕着“吃穿住行”的满足去发展,这个社会自建国以来出现了三代富豪,第一代就是把权利转化成钱的人,基本围绕在“吃”,而第二代是当年改革开放那种胆大,敢干的人,您注意过没有他们围绕是在“穿”和“住”“行”,但第三代的有钱有闲有尊严的人,就是那种有知识文化的人了,你会发现现阶段社会上“草莽英雄”会越来越少,莫名的传统生意就开始不好做呵呵。


如果您觉得您家小孩可以突破家庭给他的格局和见识,有全面翻盘的机会,那就可以不好好学习,找自己的出路。我只能呵呵啦~


我的感触:


这两个孩子,给我很多感触:


小林资质聪明,来自一个祖辈占据一定社会地位和资源的家庭。小林的成长里有很多困惑,有来自父母的,来自家庭的,来自学校的,这些困惑没有人陪伴他去好好面对和解决,他觉得自己有很多可以依靠的资源,但事实上这些可能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其实无可依靠。他的成长,是迷茫的。


现在的小林已经无法掌控了,每次看见小林妈妈看着孩子的眼神黯然神伤的样子,我也感觉好难过,当老师当到现在,最怕的就是这种眼神。每次临到中考,高考我都不去考场附近,因为看到他们眼神我就想哭,那种殷殷盼望,那种等待孩子成长的眼神。


但我很想跟小林的妈妈说,您扪心自问,小林走到现在您没有责任吗?您在家除了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您有没有真正的和孩子沟通?除了教孩子在社会上请人吃饭办事,您有没有教孩子真正的学习?在我看到,出生让小林在这个社会上占了一些先天优势,但您不要把孩子走成是输家。


小兰的成长,相比之下,简单踏实。来自一个重视教育的普通人家,小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努力去做到。小兰的家庭,有一种祖辈传下来的文化底蕴,是那种一直努力,上进,不断学习,懂得分享的家庭,这样的家庭,虽然不能保证孩子去上名校,给孩子很多经济和社会资源,但我相信孩子会发展得很好,长大后能过得幸福。


最后,一句话总结我想说的:家庭的努力,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作者:影子,从教将近10年,就职于美国上市的教育培训公司,K12旗下的物理老师。


路过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苏夏末

    2018-11-12 11:37

    富不过三代,要想有传承,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