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一个反思:关于可理解性输入

热度 1 已有 113 次阅读 2017-7-3 12:01 个人分类:讨论与总结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老大最近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现在说我听得懂的话吧。

这是英语共读以后,他请我读中文故事时用的话——他并不是说:妈妈,现在给我讲中文故事吧。所以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更在于向我提出反馈,要求我改变。

今天我深入思考了这句话背后的涵义及其应对。

首先,老大目前的英语水平是这样的:
他熟悉一些基础单词和短语。这些单词和短语对来源于日常对话、儿歌游戏、共读时的问答环节,以及亲子共读。在他注意高度集中且相关内容多次重复时,比较容易习得。内容包括一些简单指令(Turn off the light)、动物单词、常见颜色词语、少量食品单词、why、what等疑问词(不知道who)、I am等简单句式。

那他到底有没有听懂英语图书呢?有,也没有。
有,是我的朗读确实帮助了他理解画面,因为我经常会辅以手势解释,而且实在无法当即解释清楚时,我也会引入中文解释。
有,还因为他能够通过画面理解故事——这也是为什么,他更倾向于画面干净、指示性强的书本。
但,为什么又说“没有”呢?这是我反思自己启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纰漏。
说到可理解输入,我把它简单理解为“他理解了我传递的意思,就会慢慢将语音与意思配对,最后达到自然习得的目的”。但这样的可理解输入必须在长期浸淫在英语环境中才能达到作用。以我现在每日至多1小时的输入(且互动份额还很小),他是不可能自动匹配大部分语音与语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想象我们看带中文字幕的英文电影。我们根据画面,略瞟字幕,可以轻易理解整个故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只是让语音直接经过我们的耳朵,并没有进行深度加工。所以,正如很多人的经验一样,这样看英文电影,对学习英文是没有帮助的。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听懂掌握了高频词汇,诸如“shit”之类的,对整体学习也完全没有帮助!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我们以理解他人意思为目的去听时,我们注意的是整体传达的涵义,而不是语音。更甚至于,在缺乏学习语音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忽略长串的语音。这是因为太长的语音加重认知负荷,根本无法加载在脑子里,更谈不上与语义配对。
这里的“认知负荷”,主要指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就好像内存,只有需要我们理解的东西加入了工作记忆,大脑才能对它进行整合加工。普通人的认知负荷在5-9个items(求合适中文表达)之间。超过这个负荷,脑子就会罢工,放弃接受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而items是可以组装的。
举个例子,我说: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如果对英语一窍不通的人来听,他能听到大概7个音节,他需要处理的是7个items。如果认知负荷不够,这个句子就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留下了糊里糊涂的印象。也许他能通过我的比划明白意思并回答,但让他复述或再认同样的句子难度都很大。
而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这个句子就可以按语义划分,只有2-3个items:how many, apples。这时处理就简单得多。假设他不懂apple这个单词,那么他可能通过指示,知道apples这个语音指的就是眼前的苹果,能通过辨音立即学到新的单词(想起以前有人用法语跟我说les miserable,重复不下3遍,虽然交流以后我明白了那串鸟语指的是悲惨世界,可就是想不起来它用法语怎么读)。
因此,同等条件下,不通晓英语的人需要处理的语音信息量更大。而当语音信息超载或被其它表意因素(比如中文解释)干扰时,他就会干脆忽视语音信息。达到的结果是低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我们现在,就被卡在了低效的可理解性输入上。这不仅有孩子年龄的因素(孩子年龄大不接受简单书本),也有家长忽视的因素。

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加强日常。日常有即时反馈,可以多次重复,而且一般语句比较短,是最需要重视的启蒙方式。通过互动,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和短语,方便他把以语音为单位的items转化为以语义为单位的items。比如,通过指认让他熟悉更多名词,通过游戏让他理解更多动词,可以通过对话和指令让他熟悉短语。可以增加儿歌活动,因为儿歌不仅有音律来辅助记忆,而且互动性和游戏性都往往更强。
其次,要降低阅读难度。不要试图灌输大量语音来提高磨耳朵密度。这样只会造成大脑的疲惫罢工。一个画面最好能用一句话讲完。适当减少废话。这个阶段理想的共读还是简单句、简单重复句、加上疑问句作为互动刺激。
第三,减慢朗读速度,让他的大脑有充分的时间接受每一个语音。
第四,尽量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主题,这样相关内容都可以得到反复强化。效率更高。
最后,last but not least,加强音频刺激(纯听)。音频刺激主要以歌曲为主,听音频时应该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达到一半以上再进行纯听。音频需要重复多次(保守估计总共在20-30次),以达到完全理解的目的。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fanny3270

    2017-8-27 20:26

    真是一个细心会思考的妈妈,向你学习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