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溺爱的真相

热度 23 已有 841 次阅读 2011-11-23 08:32 个人分类:我思我想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溺爱

有家长问:给孩子自由选择,由着他,会不会让他的欲望无限扩大,最终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惯着、宠着会不会就是溺爱?

 

这是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定式思维:不能让孩子使性子,要管教。否则孩子的性子就象潘多拉盒子逃出来的恶魔。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经常带着这份恐惧,将孩子装在潘多拉盒子里。让他听话。

 

什么是溺爱?溺爱的真相是什么?

 

(一) 给孩子特殊照顾是溺爱

 

很多人认为给孩子特殊照顾,惯着孩子就是溺爱。这是片面的。家庭成员之间地位不平等,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孩子是黄帝,其他成员是奴才才是溺爱。

 

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相互间能给予尊重。给孩子特殊照顾并不是溺爱。给予孩子爱不等于要让自己成为奴隶。根据孩子的特点处处予以特殊照顾,这是爱而不是溺爱。尊重、关注、爱对每个家庭成员一视同仁就不会让孩子有唯我独尊的体验。如果我们为了防止“溺爱”孩子,防止他唯我独尊,就对孩子冷漠、贬低和“管教”。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爱和平等的内涵。所以,给孩子特殊照顾是爱还是溺爱,关键在我们是否有分别心,能不能对身边的人一视同仁。如过生日,应给每个家庭成员都过生日,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当权利应人人享有。这是教会孩子尊重、平等、爱最有效的行为教育。胜过千万次的说教。不给孩子爱的体验就要让孩子具有爱的能力,就如同要从没尝过咖啡的人说出咖啡的味道一样,是荒唐和不切实际的。

 

(二) 满足孩子的需求是溺爱

 

孩子要什么只要我们能给予的就应给予。不应人为的延迟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不能让孩子养成珍惜物品、克制享受、节约、体贴他人和忍耐、吃苦精神的品质。相反,人的欲望和需求一旦被压抑和不被满足,欲望不仅不会消失还会膨胀。甚至会产生一种病态、变态的欲望和需求。通过变态的途径表现出来。

 

字它左边是即谷物、山谷,右边是,表示食物欠缺,谷地需填平,所以才会有 对待孩子的需求,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自虐――故意克制、延迟。你只有把欠的补上了,填平了,才会消失。压制、忽视我们的欲求很可能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的变态。其实,压制、忽视,并不能让自行消失,它一定会通过其他的形式和渠道表现出来,干扰你的正常生活。如饥不择食就是被过度压抑出现的生理变态反应。各种上瘾症,如有人喜欢挖自己的鼻屎吃,就是小时候口唇期被压制,得不到满足所致。总之,成人后出现的各种病态、变态需求与婴幼儿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性潜伏期的欲求和需求被压制、忽视、得不到满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个孩子欲望和需求得到满足。他会很幸福、很美好。他会很喜乐、很积极面对生活,这意味着这个孩子会自尊、自爱、自信,从而也学会尊重别人、爱别人。从而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否则,孩子会变得自私、多疑、消极。

 

孩子的心理需求被满足就不会老停留在过去,才能脱离幼稚走向成熟。我们小时候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我们的很多行为很幼稚,因我们的心灵还被困在孩童时期。没有成长起来。孩子的需求被满足,获得正向和幸福的体验,自然不会对未来产生焦虑和恐惧。内心喜悦和幸福的人,即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他们也能坦然地、安静地接受末日的来临。因为他们已经全然、完美地生活过了,他们对待死如同对待生一样,每时每刻都在经验着,体验着。

 

(三) 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是溺爱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认为这就是溺爱。孩子长大后必定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于是我们从小就训练孩子起居、饮食有规律。

 

孩子7岁前,是个性成长和定调的时期。这阶段要注意的是允许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不要用成人价值、社会伦理来约束孩子的个性发展。否则,你就是在扼杀孩子的灵魂,毁灭孩子的自信、自尊和创造力。7岁前的任何系统和有规律的训练,只会抹杀孩子的灵性和生命力。将孩子的创造力及时扼杀在摇篮里。

 

系统和有规律的训练,就是孩子身上是套子。越系统越有规律,只会让孩子身上的套子更坚固更沉重。在如此厚重套子中长大的孩子。对事不会有好奇心,不会有上进心,更不会有创造力。只会有绝望感和无力感。他们一生只会在努力摆脱你给他的套子和枷锁。在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

 

早期系统和有规律的训练,只会培养奴才和只懂操作的机器人。不会培养有灵性、有思想的大师。

 

(四) 剥夺和替代是溺爱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自由行动,不能碰这碰那。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的一切被父母包办、替代和附体。

 

由于家长的替代和包办,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七八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这样包办下去孩子会不愿长大,一生也不会成长起来。

 

  爱的基础是懂得尊重和自由。不给孩子尊重和自由,你替孩子做得再多,那也不是爱。那是控制。连爱都不是,何来溺爱。剥夺和替代是吞噬和侵犯。不是爱,更谈不上是溺爱。

 

溺爱的父母生活在自己内在父母和内在孩子的关系模式中。还被困在孩童时期,他们自身还没成长起来,躯壳和灵魂是分离的。他们对现实中孩子的需求是忽视甚至漠视的。完全按照自己内在父母或内在孩子的要求来抚养孩子。

 

溺爱的父母和现实的孩子缺乏心的连接。根本不能及时感受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当然谈不上对孩子的尊重和关注了。是不成熟父母的表现。

 

  溺爱的真相是父母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溺爱。如孩子走过来让你放下手头的事抱抱他,你满足了他,这就是爱。如果孩子没有需求,你自己有需求,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要给予才是溺爱。


路过

鲜花
9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8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zxwrsl

    2011-11-23 12:29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溺爱。的确如此。
       回复
  • hidden seven855679

    2011-11-23 17:53

    严重同意~~~
       回复
  • hidden cornflakes

    2011-11-28 23:04

    谢谢分享,我要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
       回复
  • hidden alexmengxqxm

    2011-11-29 08:39

    所言极是啊
       回复
  • hidden 朋友

    2012-1-4 11:25

    好文啊
       回复
  • hidden 乐焉

    2012-1-4 12:19

      溺爱的真相是父母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很到位。
        不过,小标题或可改的更符合内文一些?
       回复
  • hidden 小愚牛

    2012-2-21 02:02

    刚对这个问题有了疑惑就看到了这样的文章,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millet0207

    2012-3-12 11:29

    喜欢这句“溺爱的真相是父母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溺爱。”
       回复
  • hidden RRBBMM

    2012-3-12 19:44

    这个可是个技术活,需要不断实践反思。
       回复
  • hidden mickeybaby

    2012-3-13 12:51

    很好的文章~
       回复
  • hidden 默然

    2012-4-2 22:47

    这个界定起来有些难度,看到了新的观点,学习加反思。
       回复
  • hidden tfl7278

    2012-4-15 00:19

    一定要满足
       回复
  • hidden 小瑜儿

    2012-5-3 11:03

    道理是明白的,可是实践起来,那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回复
  • hidden lingyun2012

    2012-12-9 14:33

    一、四比较赞成;二、三中庸之道吧。孩子的需求合理的满足,不合理的不满足;生活有规律应该是人体生物钟的自然调节,不需要特别强制。
       回复
  • hidden turnup

    2013-6-8 09:01

    学习了。
       回复
  • hidden beoneaaa

    2013-6-10 16:25

    呵呵 很不错的文章啊
       回复
  • hidden pl09092000

    2013-12-23 19:31

    写得真好
       回复
  • hidden 水云起

    2016-11-28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