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菜青虫 于 2011-5-23 22:57 编辑

大家好,我是菜青虫,目前从事儿童英语习得研究。与Hi版交流后才知道这里,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以后将常驻于此与大家交流。
我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以群体的形式来让孩子习得英语,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如果我的一些成果也可以给以亲子英语为目标的各位一些启示,我将不胜荣幸。
我之前在豆瓣上发过8篇“英语思维漫谈”系列文章,阐述了我对语言及语言习得的一些看法。我将在这里重发,并且逐篇进行优化修正,希望大家多多反馈。

好,首先是第一篇,略有些长。
【优化版】英语思维漫谈(一)——初探思维

英语思维,是传说中英语的至高境界,就如武功中打通任督二脉,一旦获得就能达到飞叶摘花皆可伤人的境界,可以自由驾驭英语,可以流畅沟通,可以成名成师, 整个世界都将对你开放


可当你满怀憧憬,遍寻典籍,想迈入此康庄大道时,却会发现,有无数的门派都宣称可以帮你达到这一境界——有疯狂派、“逆向宗、“学科寺”……每个门派似乎都是如此的自信满满,门徒众多。他们的典籍各异,观点不同,却也没有遮遮掩掩,你可以逐个查看。不过在似是而非,甚至互相矛盾的描述中,没有一家逻辑清楚的告诉你英语思维到底是什么,大多是一些感性描述或是个人体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你会发现这相当令人痛苦,难道这个领域就没有科学了么?并非如此,其实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学科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只不过由于学科间壁垒,没有传递到下来。下面我将从各学科交叉的角度向大家解释,什么是英语思维。


思维即是结构化的神经活动,就是说科学的世界里,使你成为独特个体的,是你脑中上千亿神经元细胞间的独特连接,每个神经元平均与几十个神经元连接,形成总数达到100万亿的链接。当然这些链接并不是像浆糊一样连在一起形成我们的脑,而是按照人类进化的先后形成三层大脑。


第一层是脑干,是生命中枢。它与一切含有生命特征的机能(睡眠、清醒、体温、呼吸、食欲、性欲等)有关。爬虫类动物也拥有这层大脑,因此也被称为爬虫脑。


第二层叫做边缘系(旧皮层),这里是控制感情的扁桃腺、控制记忆的海马体、控制欲望的阿肯伯氏核等神经中枢密集的地方,这一层也被称为哺乳动物脑。


第三层在大脑的最上端,叫做新皮质,人类拥有相比其他生物更为发达的新皮质,这一层也称为灵长类动物脑。在这里不仅调节与创造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理性、矛盾、幸福等高等感情,也是由这一层大脑调节。

人类的语言,作为生物界独一无二的进化产物,也是存在于新皮质上的。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新皮质上有特定的语言区。人类的语言区主要有两个: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都得名于发现他们的科学家。布洛卡区是大脑的言语表达中枢,主要功能是口语表达和深层次的语法。当人的布洛卡区受损,人的表达能力出现严重问题,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大多是个别词语的电报式语言。而威尔尼克区,是大脑的言语理解中枢,主要功能是言语理解,这一区域如有损伤,患者尽管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话语,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简单说:一个管输出,一个管理解。请大家记住这两个脑区,下面还会提到。

基本理论铺垫完毕,我们可以来谈谈思维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谈广义的思维,而只谈语言思维。在说英语思维之前,我们可以类比“汉语思维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人具备汉语思维?呢,简单来说:正常人。智商正常成长在汉语环境里的中国人都具备汉语思维,甚至当我们应用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们应该认同5岁的幼儿园儿童也具备汉语思维,每个5岁儿童都已经将大部分语言结构习得内化,可以轻松驾驭。有很多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滔滔不绝了,欠缺的只是知识。世界上的语言对婴儿来说没有不同,每个婴儿都能自然掌握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婴儿的脑就像一片神奇的魔法土地,接受不同语言光线”照射就会同时生长出不同的语言之树,而且过程轻松惬意毫不费力。如果一个人从婴儿起就接受两种语言丰富的输入,那么显然他就具备这两种语言思维。

好,如上所述从小接受双语刺激,具备双语思维的人,让我们叫他双语者。在中国,我们很少接触这样天生就掌握两门语言的人,大部分是上学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这些人中的少数人机缘巧合及经过后天努力,也能达到很高的语言水平,甚至让人区分不出。那么这两种先天后天的双语者,脑中的语言区是否有不同呢?

1997年有一项同时发表在《自然》和《纽约时报》的研究:科学家们在纽约征集了12个双语者,其中6个在婴儿时期掌握第二语言;另外6个在11岁左右开始接触第二语言,并在讲这种语言的环境里生活,并在19岁之前达到流利。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尽量用复杂的句子默想一天中做的事,同时用fMRI(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来扫描他们的大脑。fMRI可以看到血流在受试者脑中不同部位的增减,而据此研究者可以得知当受试者在脑中应用语言时涉及的区域。实验的结果是:受试者整个脑部都被大范围激活(情境回忆涉及多个脑区),但部分区域的活动高度活跃,这些区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语言区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两组实验者在威尔尼克区的脑部活动并没有不同,但在布洛卡区则有戏剧性的差异:婴儿时期的双语者只有一个布洛卡区;而青少年时期的双语者则有两个布洛卡区,彼此紧挨却互相独立。

    这个发现有着重大意义,下面来进行解读。

布洛卡区的不同成因比较复杂,并且输出系统的建立要以言语理解系统的建立为前提,让我们放到后面说,先来看区域相同的威尔尼克区。前面说过,威尔尼克区主要的功能是负责言语理解,负责语言的意义。那么意义具体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它是如何形成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理解英语思维的形成是很必要的。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和另一个说法一起来分析,那就是英语环境。说到掌握英语,人们经常习惯性的说出需要语言环境,可如果你接着问那什么是语言环境呢?很多人就会很诧异,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就是顾名思义嘛,周围到处都是英语不就是语言环境了么?如果我们深入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任。现在技术发达媒体丰富,各种形式的英语资料获取非常容易,按理说想要营造一个全是英语的环境似乎并不难,可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所有的幼儿都成为双语者,而学生和成年人学起英语来也还是那么费力。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到底什么是意义英语环境?我认为:语言环境是指语言的声音信号在符合情境的条件被感知,而情境包含的信息则构成了声音信号的意义。这句话听着看着都拗口,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们观察咿呀学语的幼儿。他们听到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总是伴随着情境,而且大多是直接体验到的。例如,听到爸爸这个声音,婴儿可以看见眼前的父亲;听到妈妈说自己便便臭臭,婴儿是看得到便便,闻得到臭味的;听到吃饭饭,婴儿是见到并且要吃的。也就是说,幼儿从呱呱坠地地那天起,听到的话语(声音信号)便于他们所亲身体验的事物或所观察到的现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幼儿听到的声音信号,都与情境相关联,与周围的环境、言语上下文、动作、气味、语气、表情、情绪、情感等等丰富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所有的这些信息帮助婴儿理解声音信号,并构成声音信号的意义。幼儿开始学语言的时候,并没有也根本不需要翻译,不需要一个已经存在的语言告诉它一个声音信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幼儿自己通过情境中信息的帮助,靠和天生敏感的语音识别能力,将接触到的词语与情境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时脑中相关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组成神经回路,进而形成语言区。对比中国一直以来的英语学习方法:单词只与一个或几个汉语解释相对应,可以看出对脑的刺激完全不同,神经元的连接也完全不同,用汉语做中间媒介沟通声音信号与其对应的意义,看似高效率,马上就解决了理解的问题,但由于汉语释义无法代替脑中母语级神经元的链接,所以越向深发展便越步履维艰。

如上所述,幼儿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来理解语言,进而形成威尔尼克区。那么回到上文研究中提到的11岁左右才开始接触第二语言的少年,这些少年接触第二语言的时候虽然年纪较大,丧失了敏感的语音识别等部分天赋,但少年理解语言的方式并没有本质不同,也都是在学校高度情境化的环境里习得语言,所以经过几年的时间,仍然可以达到流利。这解释了二者威尔尼克区的位置相同的原因。

那么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具备英语思维的第一步,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自然理解语言,促进神经元连接,进而形成威尔尼克区。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140 理由 收起
封疆大吏041010 + 20 很给力!
雨点沙沙 + 10 加分的人太少了。非常需要这种深入的研究性.
绿袖子 + 10 我很喜你的观点!
admin + 100 鼓励新人
16481 查看 91 收藏帖子 (7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yjlyjlinda

    2017-12-25 13:54:39 使用道具

    路过,新人,学习中
  • camerondiaz

    2017-12-23 23:31:52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谢谢
  • kittywang1983

    2016-9-7 06:14:01 使用道具

    非常有启发
  • ablueline

    2016-9-6 17:38:53 使用道具

    支持楼主,多谢了。
  • nittany

    2016-8-15 19:50:24 使用道具

    不错 学习了 谢谢楼主
  • dingye

    2016-4-1 09:00:36 使用道具

    看了楼主的文章,很不错,同时或许也能解释了我自身的语言能力问题。
    我发现自己是语言的被动能力要远强于输出特别是口语能力。我的英语阅读还不错,能看不太晦涩的小说,像科普书一类的也能没大问题。听力不开字幕能听懂,但是神经会比较紧张,不够享受,所以我是开英文字幕。写作也还过得去。口语就比较糟了。其他语言也是,粤语我基本能听懂,我从来没在粤语地区呆过,也就是看了几部 TVB 的剧集而已。但是说粤语我是差不多一句都不会说。日语是有一阵子看动漫,看了几部之后就发现能听懂不少。后来用 Rossetta Stone 学完了日语的 Level 3,尽管挺长时间没接触日语了,至今日语还能听懂不少。甚至汉语都是一样,嘴笨,远不如写作能力。
    我觉得或许是由于经常学习英语,而且基本都是处于被动状态,听和读多,所以可能导致威尔尼克区比较发达,而布洛卡区用的少,所以就用进废退了。
    楼主的文章里说,“婴儿时期的双语者只有一个布洛卡区;而青少年时期的双语者则有两个布洛卡区”,也就是说婴儿时期的双语者和青少年时期的双语者还是有区别的,是不是婴儿时期的双语者会更自如一些呢?
  • konayuki

    2016-4-1 01:26:48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laosha3612

    2016-3-24 15:37:32 使用道具

    为什么追了同一作者两篇都没了后文
  • lifediary

    2015-4-22 19:32:01 使用道具

    强大,专业!
  • ycr

    2014-10-17 00:12:09 使用道具

    不同阶段学校特点不一样
  • maryy

    2014-9-10 01:00:10 使用道具

    好铁,谢谢分享
  • ucoolbar

    2014-9-3 20:46:07 使用道具

    理论功底非常高深,佩服!要是有一些实践案例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就更好了,期待!
  • xdale

    2014-9-1 13:24:31 使用道具

    深表赞同,谢谢分享!
  • nancy老师

    2014-8-23 00:33:06 使用道具

    天生的双语者是很少的,看来创造合适的情景很重要啊!
  • maydog

    2014-8-16 23:26:25 使用道具

    强贴得马克一下!
  • 木鱼

    2014-8-12 06:30:06 使用道具

    写的挺有道理!
  • 峦森

    2014-8-12 06:28:25 使用道具

    认真学习了,期待后面的内容。
  • wuroserose

    2014-8-12 05:23:37 使用道具

    “具备英语思维的第一步,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自然理解语言,促进神经元连接,进而形成威尔尼克区。”
    从这个结论,是否可以得出以下推论:对于还没有形成英语思维的初学者,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词汇量的方式,不太合理,还是动画等情景化程度较高的途径学习效率高些。
    我也想知道这一点
  • wuroserose

    2014-8-12 05:21:15 使用道具

    cress 发表于 2011-7-31 22:45
    期待下一篇

    我也想知道这一点
  • 迈达姆

    2014-8-8 14:16:40 使用道具

    真是理论大师,我研究半天了
  • 迈达姆

    2014-8-8 12:00:07 使用道具

    楼主的干货指的是字数,确实看的好累
  • 天舞流霜

    2014-8-8 09:46:48 使用道具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在情境中让孩子学到一些常用词汇,我们的母语也是这样开始学的,我也是这样给孩子作英语启蒙的,但越往后难度越大,因为词汇怎么转化为句子,对我来说,日常生活中说英文也是个难题,而光看动画片我又担心只有输入没有互动,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很期待你能给出解决的办法。
  • 听听雨声

    2014-7-4 19:50:16 使用道具

    偶然看到这篇文章,学习了很多理论,谢谢!
  • 太阳花创新英语

    2014-7-2 22:53:26 使用道具

    好强大,请问二语习得是一个专业吗
  • flyday

    2014-7-2 22:33:23 使用道具

    虫虫老师,去豆瓣吃了大餐!在豆邮给您留言了。期待您能分享幼儿关于英语的习得问题,期待中……
  • sandra1456

    2014-4-3 10:30:13 使用道具

    情景如何营造这是有难度啊
  • 阿春1008

    2014-2-24 15:27:31 使用道具

    我很晕,看到那学高深的理论。露珠,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做吗?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大量听读的环境又没有,那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啦。
  • amyxyq

    2014-2-24 11:02:14 使用道具

    要好好消化啊,谢谢分享。
  • hmily_pine

    2014-2-5 00:17:28 使用道具

    写得很好,这才是真正的专家级的文章。怎么没了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