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3-11-26 16:10 编辑
最近大家都知道高考的语文分数调高了,倒不是为适应形势,非要拼命抓语文,只不过相对于其他学科,巍巍同学的语文是弱势,加上由于语文老师不停地在换,实在是不能不在家里再帮一把,所以这个学期的重点是语文,上半个学期应该还是有进步的,12月新计划,也开个贴记录所学所感。
上周的家长会,老师的主题是“做孩子的护航者”,举了一个蝴蝶的故事: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挣扎出来了,几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了,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
但是他的身形很萎缩,身体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他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
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里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体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在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有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奋斗乃至挣扎。
如果生命中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像现在那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
老师重点想说明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对巍巍同学也是,语文弱势就像是一个坎,期望他能够自己破茧而出。
也刚看了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妍的文章,她说的那句话我非常赞同:“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我们读语文,是因为喜爱语文,中国文字的组合游戏真是妙不可言。巍巍小的时候,我们在这块做得还是比较多的,《蒙求》的教材是我自己编的,《论语》《老子》等也都进行了亲子阅读,觉得最美的是古诗词,从吟诵到欣赏到自己能瞎掰活几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之前我们读的书还是百科偏多的,这学期尽量多读多点文学作品。
文章中提到的阅读与写作,也对我有启发,所以,这学期的路,我觉得可以参考孙婧妍提的方式走。她其中就有一点提到她的初中老师让每天写300字的随笔,现在的孩子是从小学开始的,巍巍老师就有布置每天的“写写说说",巍巍啥都往上写,有时候他也想不起来写啥,我就让他写读书的读后感,或者自己编个故事。
所以我还是尽量争取不走应试作文的路,而希望孩子写出有涵养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写得好的小学生作文,其实都是千篇一律的,虽然学校的作文写得好,个性和想象力说不定就抹杀了。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你写得跟别人不同的,人家一看就是你的风格的。
好啦,感受写完,该写实例了。
2013-12-15
今天赏析的诗词:
沁园春(1)·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2),湘江(3)北去,橘子洲(4)头。
看万山(5)红遍,层林尽染(6);
漫江碧透(7),百舸(8)争流(9)。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10),
万类霜天竞自由(11)。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12),
问苍茫(13)大地,谁主(14)沉浮(15)?
携来百侣(16)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7)。
恰同学少年(18)(19),风华正茂(20);
书生意气(21),挥斥方遒(22)。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3),粪土当年万户侯(24)。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5)(26),浪遏(27)飞舟?
(26)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