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2-16 23:47 编辑
英语不计入高考总分,终于可以让英语学习不那么功利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虽然不计入总分,但中学阶段会搞类似托福、雅思、四六级这样的水平考试(难度应该会低于四六级水平)。
只是这个水平考试,不会再那么锱铢必较,整天考一些无聊的语法,单复数之类。
这样的考试,阅读和听力肯定是不可避免,但会不会考口语和写作?我感觉有很大可能。
因为新教改伴随的是招考分离。英语口语可能只是一个参考的分数。这样农村的考生就不会抱怨不公平了。
所以,新教改之后的英语考试,应该对真实能力要求更高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们的学习,要回归真才实学与享受英语这个路子上来。
默写单词、抄写单词这类低效的学习方法,一定要抛弃。
新教改对英语老师是一个挑战。
英语可能更多以课外兴趣班的形式存在,如果老师没有真才实学,很难有竞争力。
言归正传,享受英语,一个方向是从阅读的角度享受。
目标是能够比较流畅的读懂精品的英语故事,科普故事,以及纽伯瑞获奖小说这类英文的童书。
这类童书,如果看翻译过来的中文版,至少让书的品位下降了两个档次。
看英文版,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用词的微妙,真正进入状态会是一种享受。
但是,阅读品味的形成,是需要慢下来,去除功利心的。
如果像传统那样学习,整天做一些阅读理解题,做各种语法练习,
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折磨,是让阅读的快乐大打折扣。
所以,经典的童书,我建议尽量不要当教材用(截取片段除外)。
而是当享受英语的材料来用,是中级阶段要用的。
初级阶段,用现成的一些教材,比如super kids,SBS,启蒙用单词,
还有一些简单的分级读物,如体验英语,培生少儿阅读等等。
打下词汇的、词块的、语音听力的基础。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入中级阶段,有10-15%左右的生词率,可以让阅读较为流畅。
流畅是享受的前提。
享受阅读,跟年龄也有关系。也跟思维能力发展有关系。
低龄儿童,阅读一些分级读物,主要体验一种征服感。
这个时候,应该以鼓励为主,游戏化阅读为主。让孩子的学习无压力。
中级阶段,一般10-11岁以上了。有一定思维能力了。
可以领悟语言的内在美了,也可以进入用英语学习这个阶段了。
进入这个状态,学习已经不再是学习,而是休息和娱乐。
所谓寓教于乐,这是最好的方法了。
有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来读,还会热衷喜羊羊这类低级的娱乐吗?
另一个方向是视听的角度享受。
目标是能够比较流畅的听懂上面提到的小说,或者看懂小乌龟Fanklin这类儿童卡通片。
达到这样的水平,然后再根据水平考试的要求,
进行一下专门的应试,应对中学阶段的分级水平考试应该不是问题。
关于英语的口语与写作能力:
1、学龄前,可以以模仿为主。未必非要每个词都惟妙惟肖,主要是锻炼口腔肌肉。
2、一定的输出还是好的,有利于培养说英语的自信和习惯,敢于开口。
但,输出最好不要变成逼迫性的,也不必追求太大的输出量。
少量、适量、比较自然的输出一些就可以了。比如看图说话,简单对话等。
重在培养一些基础的习惯,自信。如果因为过高的要求,把自信打压掉,反而得不偿失。
总之,就是不必在口语方面过于较劲。顺其自然,心态轻松,不要当成硬指标必须如何如何。
中级阶段的口语和写作,就是上学后,或者八岁之后。
1、养成英语朗读的习惯(结合音频和文本)。
2、围绕一定的主题,适当的写一些东西。
写作能力的锻炼,弹性比较大。如果时间少,可以少写。如果兴趣大,喜欢写,可以多写。
这种写作,最好是读的比较多之后,一种抑制不住的,想做笔记,想记录一些什么,想表达一些什么的状态。
这样,就与阅读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学龄后的孩子,学习的主体是阅读、朗读(节选、少量)、听读(有声类读物、大量)。
用这种方法,花的时间不多,也比较容易操作,可以兼顾听说读写。
这个方法以前的瓶颈是资源所限,找到优秀的资源不容易。
现在不成问题了。必须感谢互联网以及那些喜欢分享的爸妈。这方面的资源已经足够。
阅读学习,不必专门学自然拼读法。这方面我前面的帖子已经阐述过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阅读最主要的是“脸熟”。多碰到几次,就掌握了。
当然,让孩子了解一些字母拼读的知识(就像了解词根词块的知识一样),也没什么不好。
只是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专门学习。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去领悟。
必须提醒,不要牺牲母语学英语。
母语决定了孩子思维的高度,社交的深度与知识的广度,
英语达到享受的阶段(不是简单看喜羊羊那种低级享受,而是建立在阅读品位上的享受),
是需要思维、审美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之后。这需要依托较高水平的母语能力。
新教改之后,对母语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必须加倍重视。
以上是新教改之后我的一些英语教学思路,
写的比较简略,欢迎大家提出疑问,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萧愚 12-12
参考:
热爱催生求知欲
先占沙发,慢慢品读
期待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真正变成能力的考试;品读,精读如何进行?象分析精品语文那样,一般人很难做到.跟年令有关系,跟思维有关系.解读的很好啊.低龄儿童阅读是征服感,成就感.朗读很重要,是不同于默读的.对于写作,最好是读的比较多之后,一种抑制不住的,想做笔记,想记录一些什么,想表达一些什么的状态。这样,就与阅读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很有启发,绝不是逼着孩子非要写.
必须提醒,不要牺牲母语学英语。母语决定了孩子思维的高度,社交的深度与知识的广度,
谢谢老师,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