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ranje 于 2016-6-27 08:55 编辑
外滩教育的一篇文章,关于外语启蒙,感觉蛮靠谱。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小学部执行副校长、资深英语教师陈艳则认为,孩子该学母语时过多学英语,反而会得不偿失,母语能力决定外语的高度。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得首先确保孩子站对了跑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A2MDczMA==&mid=2651553424&idx=1&sn=dbf7fc50c60915956e9d870af90808a4&scene=23&srcid=0627pv7Ztfio5wTmNNiSSX2p#rd 原贴在此
双母语是一种理想状态。一个孩子无论母语是哪种语言,二外学到什么程度,即使家庭能给予支持和辅助,想要达到双母语水平还是很难,孩子在某个领域一定有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分。
陈校长为学龄前孩子的家长,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1、 先中文,后英文。如果孩子该学母语的时间大量地给了强势二外学习,就会影响他的母语思维能力。孩子一定是以一门语言为基础去发展思维,和语言相比,思维更重要。小小孩在还没学会一门语言作为媒介来表达前,就过分抓英语,势必会影响思维发展,不利于今后概念和技能的正向迁移。
2、 家教英语重质量。有些母语为中文的家长为了孩子,自学英语,再用不流利或不规范的英语教孩子,虽然有量却没质,孩子反而跟着家长支离破碎和发音不到位的语言走,显然弊大于利。
3、 不要有强制的English-only Time。孩子听和说有困难,逼着他一定要用弱势语言进行表达,没有意义。
啊!我被强制过English only,还被强制过French Only,不不,français seulement!难怪我讲法语总紧张!
百度了几个解释:婴幼儿时期自然学到的(我们家普粤都是自然习得);用于思考的(我自己都是混搭思考);本民族的语言(我觉得汉字有两种,各种非小数民族的方言都是汉语,且不论两种语言的人结合生的孩子)。
那么,母语就不能非此即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