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7-30 13:31 编辑

不是背 后嚼舌头,实在是有点感慨,反正也没指 名 道 姓。

认识一个妈妈,孩子高中就读于南京最好的高 中,但高 考没考好,只上了二 本 线(这孩子一路是名 校上去的,这次没考好,真的很意外),俩夫妻纠结半天后,决定送儿子到澳 大 利 亚留 学(本 科),家庭条件还可以,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机 关的吧,家里几 百 万还是有的(不包括现住房)。

孩子留 学一年后,又担心万一留不下来回国,就在南京又给儿子买了套房 子,应该面 积在一百以上那种新房子。夫妻俩自己倒很省,爸爸在家还穿儿子的校服做居家服,家里也没买车,房子没有装修过,大概二三十年前的风格,反正很省的。

还有一位,家庭条件不如上面那家,孩子在南 外读高中,保 送上了名 牌大学,当然专 业可能是小 语种。
大家都知道,一般上南 外的孩子大多会选择留 学,那孩子也很想留 学,但他妈妈觉得如果送孩子留 学,那家里经 济就要紧张了,她还是比较看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看到她晒的照片,又换了辆新车,家里也是新区高层那种,装修也不错的。。。。。这家妈妈也是小学老师,爸爸估计也是机 关的,只是家里钱不如送孩子去留 学那家。

我常常问自己,做父母的到底做哪种好,理智上说,我挺佩服那位孩子是保 送的妈妈,非常难得,她当然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没有像第一位那样,可以不顾一切。。。。。从情感上讲,或者说,我觉得自己有点类似于第一位妈妈,是比较舍得为孩子付出的。。。。理智告诉我,这样未必是好。

反正总是很感慨,这不是对和错的问题,我是觉得我们到底能不能做到为孩子的付出有所保留。。。。其实这并不容易做到。
八版
1781 查看 58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aisuimama

    2015-7-30 13:09:05 使用道具

    我欣赏第二种妈妈,孩子想留学就自己考奖学金外加自己打工家长在能力范围内资助一部分,大学已经成人了,家长也该享受自己生活了,指望孩子给你买房买车让你享受生活不可能的事情,一辈子总不能要了孩子就给孩子牺牲一辈子吧,孩子小为她牺牲,成人了就该趁着自己还能动弹享受下生活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09:5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7-30 13:11 编辑

    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要对孩子的付出有所保留,毫无保留地付出,绝对会坏事的。

    可做起来还是不太容易的,就举个例子来说;

    我开车很怕开新路,一般二十分钟车程的距离,对我来说就有点挑战了,尤其是新路(我有用GPS导航仪)。

    但儿子的事情,我对开新路,甚至超过二十分钟车程的,我没有退缩过,害怕归害怕;

    可自己的事情,一想到要开那么远,且是新路,腿就有点软,能不去,就尽量不去。。。。

    呵呵!这种潜意识已经显示了,孩子在我心中的分量。
  • snail913

    2015-7-30 13:13:36 使用道具

    第一种怎么都不会离婚,第二种只要遇到事很容易散。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17:0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7-30 13:34 编辑
    maisuimama 发表于 2015-7-30 13:09
    我欣赏第二种妈妈,孩子想留学就自己考奖学金外加自己打工家长在能力范围内资助一部分,大学已经成人了,家 ...

    尽管我也欣赏第二位妈妈,但我不同意你说的这些。

    奖学金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有的奖学金,金额真的很少。

    我们不能因为经常能看到什么全额奖学金之类的,就以为奖学金是件可以拿来做考虑的因素,留学生中,拿到一定金额奖学金的孩子,很少很少,如果以奖学金作为留学与否的考虑,那就等于表说留学这回事了,真的。

    没有拿到奖学金的孩子,不见得不优秀。

    而且有的好大学,好专业,就是不给奖学金的。

    我一朋友,孩子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一份有奖学金5000加元(这个已经算很高的了,合人民币3万不到吧),一份一分奖学金也没有,后来他们选择了没有奖学金的大学。

    我儿子以后上大学,有无奖学金,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专业是第一因素,不能为了几个奖学金,去读一个没有前途的专业。

    另外,第一位那个孩子,课余也打工的,是个好孩子,毕竟不是富二代,知道家里出的钱不容易。

    据他妈妈说,孩子成绩很优秀。

    两个家庭夫妻都很和睦,毕竟都是很传统的家庭。
  • anniesunshine_7

    2015-7-30 13:18:21 使用道具

    感觉第二家放的开些,那孩子自己也很棒了,爱与责任之外,儿孙自有儿孙福。前几年上海一位母亲节衣缩食供孩子去日本,孩子在机场还把他妈捅了一刀,虽然是特例,但也是事实, 除非孩子自身很棒,家长给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也不能跟家庭生活品质反差太大。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18:28 使用道具

    第一位那个孩子,课余也打工的,是个好孩子,毕竟不是富二代,知道家里出的钱不容易。

    据他妈妈说,孩子成绩很优秀。
  • 小雨的妈

    2015-7-30 13:26:35 使用道具

    我可能是第一位妈妈,自己很省。

    机关不同,工资差别很大的。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27:5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7-30 13:29 编辑
    anniesunshine_7 发表于 2015-7-30 13:18
    感觉第二家放的开些,那孩子自己也很棒了,爱与责任之外,儿孙自有儿孙福。前几年上海一位母亲节衣缩食供孩 ...

    这个请允许我还是来唱唱反调。

    那个特例,跟我说的俩孩子,不好放在一起说的。

    第一位妈妈不仅送孩子去留学了,还在南京给孩子预先买了房子,说明人家还是有点钱的,这个经济基础也很重要,省的人,不见得是没钱的(当然跟富豪是不能比的)。

    第二位妈妈,心里多少也有点内疚,毕竟孩子上的是南外,就是走出国路线的,因为南外大环境就是如此,南外的孩子大多是比较优秀的,语言上就有优势,我倒不是说孩子留学就一定好,只是从孩子自身条件上来讲,这个孩子应该更适应留学生活的(第一个孩子不是南外的,英语上可能不如这位)。

    你要说真没钱送孩子出去留学,这个怎么说呢?

    如果孩子很想去,自身条件也不错,你说读个小语种,将来又会如何呢?

    总之,很难说清楚,也不好说谁对谁错的事,我就是有点感慨,也经常拿第二位妈妈来作为自己的榜样。。。。
  • maisuimama

    2015-7-30 13:39:04 使用道具

    charlenedavid 发表于 2015-7-30 13:17
    尽管我也欣赏第二位妈妈,但我不同意你说的这些。

    奖学金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有的奖学金,金额真 ...

    我的意思是留学家长在能力范围能资助就给一些,不能家长拼死牺牲自己一切为了孩子留学,孩子真优秀真心想留学自己要努力打工赚钱留学或者 考取全额奖学金,没有没前途的专业只有混专业文凭技术不到家才没前途,国外越好的大学对于优秀的生源越慷慨奖学金甚至有贫困补贴,只对成绩不那么好的家庭条件好的要赞助补贴贫困优秀生,我能说其实这两个孩子都够不上优秀这个词,很多留学出去的孩子但是真正配得上优秀的有几个
  • malayudian

    2015-7-30 13:40:55 使用道具

    我还是会走第一位妈妈的路的,第二位妈妈,说心里话,孩子本身想出国,她是有能力满足孩子的,家长给孩子的越多,孩子的起点已然不一样,如果都是第二位妈妈这样,农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没有出头之日了!我自己的父母就是第一种家长,为孩子倾尽所有,现在我家的第三代已然和我叔叔伯伯的第三代不一样,后续会不会差距再拉大不知道。我们老家重男轻女,我和妹妹都上了大学,我的堂姐妹都只上了初中,她们的孩子的起点,只和我当年一样,最多物质条件稍好一些。我如果够努力,将来孩子出国不是不可能,而我的堂姐妹和堂兄弟的孩子,依然要为跳出农门而努力。。。或许,到他们长大的时候,农村已然比城市好,但我不后悔让我的孩子飞向更远的远方,这关乎视野和阅历。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41:29 使用道具

    我觉得对孩子付出有所保留,还是要看在什么方面,什么程度的保留。

    我在加拿大还认识一个朋友,她儿子考上两所大学(温哥华),SFU和UBC,她选择了SFU,因为SFU全奖,而UBC一分没有(UBC的奖学金就是给得很少的),从学校和专业上讲,当然UBC要高出一个层面了,好比一个是北大,一个是南京大学(两所大学都是好大学,但放一起,就知道孰轻孰重了)。

    我这朋友跟我说,她说她的钱要给自己留着,以后儿子靠不住的。

    我觉得她说得还是蛮有道理的,但,我觉得孩子的前途也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尽我能力让孩子接受跟好的教育,这一程总归是要走好的。。。。再多其他,我觉得就要理智付出了。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45:26 使用道具

    maisuimama 发表于 2015-7-30 13:39
    我的意思是留学家长在能力范围能资助就给一些,不能家长拼死牺牲自己一切为了孩子留学,孩子真优秀真心想 ...

    什么叫够优秀,我们姑且不讲那种顶级优秀的孩子,那种哈佛都给全额奖学金的孩子,我这个帖不去涉及。

    对于奖学金的认识,你再慢慢体会。



  • Franklin

    2015-7-30 13:46:19 使用道具

    我应该是第一种,唉。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49:14 使用道具

    malayudian 发表于 2015-7-30 13:40
    我还是会走第一位妈妈的路的,第二位妈妈,说心里话,孩子本身想出国,她是有能力满足孩子的,家长给孩子的 ...

    你这个话,也是我的想法。

    你要说真是工厂下岗工人那种家庭,倒也不说了。。。。

    我怎么就觉得第二位家庭,多少还是能凑出点的,呵呵!特别是看到她又换新车了。。。呵呵!

    她早就有车了。

    我不是说有车的人就一定很有钱,我意思是说,作为老师这种比较传统的人,加上人也到中年了,消费跟能力还是比较同步的,不太可能非常超前。。。。既然有这个消费,背后的储备,应该也不会很少很少。。。。我是这个意思。

    不过,留学跟买车的费用,那还是差距很大的哈。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51:24 使用道具

    你说,一个小语种的平台,和一个留学的平台。

    父母使把劲,孩子就大不同了,孩子也不是那种混混。。。。我是感慨这个,同时又觉得很欣赏第二位妈妈,矛盾吧?
  • malayudian

    2015-7-30 13:55:28 使用道具

    送孩子出国有能力还是要的,买不买房可以考虑下,得分清主要和次要。然而我还想再说一个事。当初我们毕业,和我老公同样家庭条件的,父母都倾尽所有,有的甚至卖了老家的房来给儿子买房,我公婆没有;10年过去,房价疯涨,当我们终于凭自己努力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后,当年的同龄人,因为有爸妈的资助,早已买车;当我们买车后,人家又买了第二套房,第一套早已还清贷款;我说的是收入差不多的同龄人,当然,如果我们足够优秀,收入甩人家一条街,买几套或者父母资助与否,也就无关紧要了。。。说到这,我自己都迷糊我想表达什么意思了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3:58:56 使用道具

    换我的思路,第一位妈妈送孩子留学,应该还是有道理的,但又再给儿子预买好房,自己夫妻俩又那么省。。。。这个就不值得提倡了。

    但凡事架不住“人乐意”,对吧?人家觉得自己吃吃喝喝,没觉得有多快乐和满足,倒是看到儿子的房子也买好了,心里觉得幸福。。。。。那有啥不行的呢?

    她说,反正也是投资,钱放银行也没意思。。。。

    也对啊。

    有时候人吧,就是瞎同情,看到人夫妻那么省就觉得他们不会生活,为儿女做牛做马,可怜相。。。。

    可人家心里满足的滋味,我们外人又何曾去体会?

    呵呵!
  • maisuimama

    2015-7-30 13:59:32 使用道具

    charlenedavid 发表于 2015-7-30 13:45
    什么叫够优秀,我们姑且不讲那种顶级优秀的孩子,那种哈佛都给全额奖学金的孩子,我这个帖不去涉及。

    ...

    不是赢得奖学金就优秀,而是会心疼父母衡量好自己能力考虑好自己未来的才是优秀,第一个孩子自己考试失误然后父母为他的失误买单,第二个孩子明知道家里不具备给他留学的条件还提出留学,这两个孩子都是先自己后父母,很明显的私心重!家庭成员要都过得好才是共赢局面,留学回来的接触多了,很多不是海待但是也是一个工作觉得不称心不停换的,鲜有很务实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4:01:35 使用道具

    话还又得反过来说。

    儿子毕竟是儿子,儿女心这么重的父母,将来儿子娶了媳妇,跟自己是两家人时。。。。失落会不会更多些呢?

    人啊,就是不容易收放自如。。。。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4:02:04 使用道具

    话还又得反过来说。

    儿子毕竟是儿子,儿女心这么重的父母,将来儿子娶了媳妇,跟自己是两家人时。。。。失落会不会更多些呢?

    人啊,就是不容易收放自如。。。。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4:07:4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7-30 14:15 编辑

    malayudian  就是觉得,父母稍微使点劲,孩子的见识就能不一样,或许他出国了再回国不一定有别人做得好,可是有什么关系,他经历了,这已然能成就一个将来不一样的孩子。

    孩子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的。

    反正,我也是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了,欣赏这个又反对这个,反对那个,其实又支持那个。。。。亲们,懂我不?

    E度上有人调查了说,保送名牌大学的小语种,有的是阿拉伯语,有的是菲律宾语。。。。你说说,这咋整?

    第二位妈妈是我的好朋友,第一位妈妈倒平时不太联系的,那位保送的妈妈,她没告诉我她儿子专业是什么,我也从没问过。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4:22:16 使用道具

    如果第二位妈妈,事实情况是她家就只够买车(换新车)加装修房子及一般生活开支的钱,确实凑不够留学的费用,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

    那我这个思维圈算是围拢了。

    可我总觉得,凑凑还是能凑的。。。。菲律宾语,阿拉伯语。。。。想想都觉得不知道怎么办。。。。
  • 小雨的妈

    2015-7-30 14:28:26 使用道具

    有的人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白天工作,晚上回来吃了饭去跳舞,孩子鞋掉了都叫保姆,我从来没见过她抱过孩子。

    还说我,你就愿意为了孩子不工作。

    各人想法不一样,她认为她生了孩子就完成了任务,家里请保姆,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是老公负责。
  • anniesunshine_7

    2015-7-30 14:31:22 使用道具

    charlenedavid 发表于 2015-7-30 13:27
    这个请允许我还是来唱唱反调。

    那个特例,跟我说的俩孩子,不好放在一起说的。

           LZ 很坦诚,放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从心出发,很难根据理智去判断。
          我身边也有LZ说的第一家那种情况,很节省,家里几百万,孩子上大学没毕业,房子就买好了。有时也是生活习惯使然,那家长也并不觉得自己很苦,很艰辛,可能他们觉得那样稳妥,安心些。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4:36:47 使用道具

    verywhy  小语种没什么,还有二外三外呢。又有多少人工作用的是本专业呢?  

    这个真是不同意了,现在又不是包分配的年代,上大学都是自费,且上大学明确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转专业的现象,是非常让人可惜的事情,尽管是出于无奈,其实也是草率。

    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多一点慎重,少一点看排名;对一点对自己,对未来市场的了解,少一点无知。
  • charlenedavid

    楼主 2015-7-30 14:37:0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7-30 14:41 编辑

    verywhy  小语种没什么,还有二外三外呢。又有多少人工作用的是本专业呢?  

    这个真是不同意了,现在又不是包分配的年代,上大学都是自费,且上大学明确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转专业的现象,是非常让人可惜的事情,尽管是出于无奈,其实也是草率。

    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多一点慎重,少一点看排名;多一点对自己,对未来市场的了解,少一点无知。

    如果在加拿大读大学的话,四年学费大概是15--30万人民币,各学校,各专业不同;

    如果在美国留学的话,四年加拿大的学费可能都不够美国一年的。

    这么昂贵的代价,就是为了以后工作中不用到,就是为了舍弃?

    那读大学干什么?

    对于专业,我觉得我们需要更认真、更当回事来对待。

    不是说不可以转专业,但,如果转专业成为大学生的常态,那就是哪里有问题了。。。。



  • jiankan

    2015-7-30 14:39:51 使用道具

    说白了,无私的爱还是有私的爱,更爱孩子还是更爱自己吧。
    国人最喜欢挂在嘴上的话“母爱是无私的”,其实有几个人担的起无私二字,自己掂量掂量吧。
    有一种父母是全心全意为了孩子,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都是如此,这关系到种族的繁衍,是天赋使命。我一直觉得蚊子很伟大,为了繁衍后代连死都不怕。跟这人类眼里微不足道的害虫相比,仅仅是付出点辛劳和金钱的人类父母,已经轻松得多吧。
    另一种父母最爱的是自己,养孩子是为了防老做投资,这类父母不愿意远离孩子,更不愿牺牲自己。就比如出国,很多人不愿意放孩子去,你出国了谁来照顾我?至于经济上,我用够了剩下才是你的。这一类人我更愿意称他为人,而不是父母,因为父母二字被赋予太多神圣的意味。
    真正爱孩子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只会觉得不够。楼主会产生这种疑问,会觉得自己为孩子开二十分钟车就挺伟大,会觉得朋友说孩子靠不住挺有道理,已经说明你不是第一种父母而是第二种。第一种父母只会考虑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依靠,永不会考虑如何去依靠孩子。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确这个问题谈不上谁对谁错,毕竟这是一个允许各种价值观存在的时代,选择爱自己还是选择爱孩子,是每个人的权力,只是千万千万不要,明明是个自私的人,却天天去教育孩子要孝顺,孩子也有他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 清风过山岗

    2015-7-30 14:42:57 使用道具

    第二个在策略上有点失误,如果不出国没必要上南外。不知道他学的什么语种,小语种的出路不是太好。比如学法语的,去非洲的机会多,问题是谁愿意去啊。
  • 私家鼠麻麻

    2015-7-30 14:47:39 使用道具

    我还是会做第一种妈妈啊。。为了娃,我啥苦都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