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1-12-6 12:38 编辑

今天讲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先来回答这首诗是讲什么的?刚才特意没有把这首诗的题目复制上来。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这首诗是讲观书的,简单地理解是讲如何看书的。所以,刚才有妈妈讲这是讲水的、讲风景的,那是没有读懂。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个诗,来讲如何读书,也是属于乱讲一类。
---------------------------------------------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观书有感”,而不说“读”书有感?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讲到了读书与看书的区别,而在这里为什么用“观”?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古人用词是极为讲究的,读书就是读书,观书就是观书。
------------------------
什么叫“观”呢?直接的意思就是仔细地看,谛视、谛,就是仔细,这是一个意思,但仔细不是说拿着放大镜,钻到书堆里面去纠结文字。如果把仔细当成是咬文嚼字,那又错了。所以这个“观”,又有“纵观”的意思,或者说是“广博”的意思。换句话讲,我们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这是观的一个方面;但是站在高处,还要看得仔细,这又是观的第二个方面。
-------------------------
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讲就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怎么讲呢?一方面,看云是观,从大局看,但看大局的时候还要仔细,要把眼眶瞪裂一般。所以这里有两个对立面,不要以为眼观全局、“荡胸生层云”叫做观,这只是观的一个侧面;也不要“决眦入归鸟”、从小处入眼叫作观,这也只是观的另一个侧面。既有大局的“览”,又要有仔细的“瞪”,才能叫观。
所以“纵览群书”不是“观”。有好多孩子就是属于览书。书览了不少,但没有仔细,没有瞪眼,看多少书都没用,这个理我们要明白。有的妈妈讲,我的孩子看了不少书。喜欢看书,那也只是限于览,是“荡胸生层云”的览。上到泰山,一览众山,上山看云生云灭,没有瞪眼,就看不到鸟归入林。所以说,看书还是要会看,若只讲看书要广博,或是看书要专精,都是片面的,会看书是要观书。
-----------------------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观”。有的朋友学过《心经》,其中有一句话叫: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个“观”就有更深的意思了,一“观”就能“照见五蕴皆空”。简单来讲,就是一看就能看透一切,这个“观”就非常了不起,是要有功夫的。观,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明白,这个观书与看书、读书都是不同的。
----------------------
下面我们来讲“观书有感”。这个“感”怎么讲?我们平常说感悟或者感应,“感”是外物在内心的一个反应,或者说“感”是外物与内心的一个关系。感人是因人而感,感动是因动而感,感情是因情而感。悟是感的果,应也是感的果。感是因,悟是果;感是因,应是果。比如我们求菩萨保佑,为什么有的就来保佑了,有的就不来保佑?有的人进了寺庙,一烧香、一磕头,菩萨全答应了,为什么有的人烧多少香、磕多少头也不管用?就在这个“感”字上。想想啊,这个感——你都打动不了自己,怎么可能打动别人、打动菩萨?所以这个“感”,有时会有应,有时就不应。就是一句话:心诚则灵
------------------------
我们讲了半天又是感啊,又是悟啊,又是应啊,从文字意义上讲,这个“感”就是要发自本性,是真心的,是心之所得。心是什么?心就是真。大家想一下,若心里想的东西是假的,能叫感吗?把心里想的假的东西讲出来、表示出来,用《论语》的话来讲,叫“巧言令色”。所以我们就讲,感是真心的,真心的就是感。不是真心的感动不了别人,不是真心的不叫感。换句话来讲,这个感就是真心所得,是真真切切的感悟,这也是作者的一片苦心。这首诗的通俗意思,就是作者在讲:同志们啊,我跟大家讲如何观书,这可是我的真心所悟啊,不要辜负我的希望啊!
------------------------------------------------
刚才有多少妈妈在讲这首诗是讲山水的,是讲风景的,真是让朱熹好生失望啊!这回我们把这个题解了。
我们下面就来看诗的正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先说文字意。“半亩”,不大,为什么说不大呢?有句俗话叫: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般的人家还有三十亩地呢,这里才半亩,真的不太大,对不?
-----------------------
鉴开文字意上来讲,就是像一面镜子一样,很清澈。这里我们如果不解诗题的话,真的当作是半亩水塘了。我们知道这是读书有感,所以要体会到这是“借物喻心”。这个“半亩”指的是什么?是心。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如果用英语来讲,这个心译成HEART,多没有意思。中国的汉字,音、形、意,心田、心扉、心胸。什么叫扉?就是门框或是窗框。怎么讲呢,为什么要用心田呢?简单地说,心不能野,心不能放纵,心是要受到约束的。换句话来讲,心只有充分的约束,才有充分的自由和逍遥。从大点的角度来讲,就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只有守法才有自由。如果不守法那就只能蹲在牢房,享受那一小点天地,半亩都不到。
------------------------
我们回到诗中来,刚才讲到了“观”,有“广博”与“精深”两个意思。但我们在生活中,心就不是半亩,说句玩笑话,叫胸肌发达,或者说是心肌发达。怎么讲呢?想着一夜之间挣几千万,想着半天之内升官发财,想着几个时辰变个好儿子,这个心肌实在是太发达了。通常来讲,人的心脏和拳头大小差不多,但抱有幻想的人的心肌,有两个、三个、四个拳头那么大。心肌发达,不是坏事,但相应的,还要有心机、心眼。心眼要有,心机要深,心眼要实。我们不是讲嘛,细节才是魔鬼。什么意思呢?正面来讲,想快速发财,没关系,但要一点一点落实啊!既要有广大的心胸,也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对不?心思细了,透亮了,心胸才可以广大,空有胸肌是不行的。所以说,心田先是半亩,没错的,半亩觉得大,四分之一亩,还觉得大,就八分之一亩,千万不要大,一大就不务实,就好高骛远。所以中国字很有意思,心要受约束,就要处下,就要示弱,就要退让。所以“半亩之心”没关系,但一定要“一鉴开”,要透亮、要清澈。心里受到约束了,就透亮清澈了。一透亮、清澈了,就心底无“丝”天地宽了。这就是约束与自由的辩证。
-----------------------
我们再看下一句:天光云影共徘徊。就文字意上讲,是写的风景。意思是说这半亩水塘,因为跟镜子一样清澈,所以能映照反射着天光与云影。但我们刚才讲到了这“半亩”是心田,心田一透明了、清澈了,就天地同宽。我们还是用《心经》的话来解,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简单来讲,就是心底透明,一切空明,一切明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这个渠道为什么这么清,这个半亩塘为什么那么清?回答是因为源头的水是“活”的。字面的意思不难,大体就是这样。那么我们用心田来解的话,那意思是在问,心为什么这样清澈呢?回答是因为源头有活水。我们在解题的时候说过,这是讲“观书有感”,所以这个源头是指什么?是指书。因为源头在观书,有营养,这心亩就——一鉴开,这就是个逻辑。
-----------------------------------------------
明白了这个逻辑,再来讲最后一句什么叫源头,什么叫活水。我们先简单地来介绍一下朱熹。他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魏晋以来儒、佛、道的一个大思想家。所以这个源头,不是简单的源头。我们先抛开源头,先讲什么不是源头。这些天讲评作文,有些人说我们讲得太深了,失去童趣了。我们要讲,童话肯定不是源头,杂志不是源头,漫画不是源头。什么是源头呢?经典是源头。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要让孩子从经典里汲取作文的内功与营养。越是源头的,越是接近于根部的,就越是有养分。
孔子曾经讲“述而不作”,意思是只敢讲述、复制前人的东西,自己不敢有所创作。所以孔子的一生,都是采集、编撰、修订,没敢说什么发明创造。为什么?这就是源头的力量。我们在这里还是宽泛地指去学习有营养的东西。具体什么是源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地讲,漫画、外国童话,绝不是源头。
-------------------------
再讲活水。《论语》中孔子说过一句话,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么意思?刚才有妈妈讲了,“活水”是书,“源头”是书的内容,这只是说对了一半。书放在那里,能成活水吗?人民币要是不消费,是人民纸,不消费当手纸都还觉得粗糙,只有消费的时候才叫人民币。同样的,书有了,源头有了,就是要“观书”,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要把死书读活就是活水,读经典的书,观经典的书,读出自己的活来,于是才有了清渠。因为有了清渠,所以才心胸开阔——天光云影共徘徊。我们反观,有好多人读了不少书,一讲道理全明白,但是心里是不是开朗,是不是一鉴开?不能做到一鉴开,不能做到清澈、透亮,学富一动车也不是活水啊!
-------------------------
我们再来看《大学》中的一句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了,明了智了,就“近道矣”,这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道理是一样的,读书不能明性,最多算是一些知识的卖弄罢了。
4966 查看 0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