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这几天非常困惑,想看看坛子里的童鞋们都是怎么想的。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了解到北京有n所名牌重点中学都有名称各不相同的“创新班”、“少年班”、“素质班”等等这类的大概是5年级结束就提前选拔到这些中学的特色班。中心内容就是“提前发现人才并让他们创新”。
  对这件事我很不解,因为这些少年班,录取的标准其实都是奥数,或者再放宽一点标准就是语数英三科成绩。这些孩子周末都在培训班(奥、英、语培训班)里待着,平常做完家里作业还要做培训班的作业,这样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不与大自然接触,他们真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他们将来真的就能成为国家未来的精英?
  我个人倒是认为,他们录取的孩子不管是不是真有精英的潜质,当这些孩子到了这些具有超优越、远超出普通校的资源的重点中学,非牛孩也能被加工成了学习的精英。相反,那些在小学真正有创新潜质的孩子、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孩子,却可能因为在初中阶段就遭淘汰,最后沦为头脑灵活的低级劳工。
  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请求大家回贴,让我的困惑开开窍,谢谢大家。回贴者每人奖励10贝壳。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20 很给力!
封疆大吏041010 + 20 支持这个话题
教育观点
3709 查看 54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weiwei_jo

    2018-8-1 14:11:36 使用道具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倾向创新了,但选拔方式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有改变就是好的,创新能力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lhp1980tx

    2017-12-21 22:45:10 使用道具

    简单说说我对创新和应试的理解吧。
    我的基本观点是只要真学明白了,绝对是既有能力又能考高分,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其实没学明白。而创新的真正价值是提出一个与现有解决方案不同的方法并可以执行,最终获得成功(可以是效率提高,可以是成本降低,可以是创造一个新的领域等等)。创新与学习的最大关系在于,知识越全面,视野越广阔,体验与经历较多的人肯定在思考重会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也就是有了创新的基础,但是如果知识不够全面,但是视野与经历一样很多的人也可以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却很难形成体系(不排除有智商超高的偏才存在)。所以如果是寻找创新与学习的关系,那肯定视野、经历、知识这三驾马车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升华为能力的话,还要加上对能力的细分,所谓应试能力只是学习能力下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在孩子的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有限,压力无限,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让孩子实现自己愿望的想法(我也如此),但是如果要是详细计算在教育中的投资回报关系(特别是衡量能投入的时间和要学习的科目的话),负责任的说,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计划都要重做了,因为压根没那么多时间用来全面发展。但是问题是站在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角度看,市场上评价他们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考试(高考、中考和各种其他考试),所以家长、孩子和教育机构学校的诉求不一定是一样的。
    分析好自身的真正教育需求后,然后再做计划,才能做到兼顾,不用太在意外面机构天天渲染的,家长圈里别人炫耀的,因为那都没用,这个世界考核孩子教育的2个考试,一个是高考,一个是社会,这两个地方都不会认可你小时候做过什么,而只会在乎你当前能做什么。
    现在举个例子吧,我为我们家孩子设计的就是工科路线(没办法,财力和家庭阶层决定了未来的成长方向),核心理念是知识广度高,只对部分科目做深度培养,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视野广阔,有一定实践和阅历。深度培养的科目有心理学、社会经济学、营销学、编程、电子科学、数学及物理建模、阅读与写作;广度培养的有绘画、设计、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社会科学、游泳、旅行、跑步、外语等;一切课外题目都用开放性问题+实践课题的方式进行,涵盖各类知识组合,重点在思考、提问、设计和执行。通过学会来解决应试问题、通过实践解决能力问题、通过开放性课题解决创新问题。随时提问,比如冬天为什么推门很难推开?
    千万做好时间规划,时间实在太少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beauty170

    2017-12-21 15:28:05 使用道具

    我觉得真正有用的是让孩子爱上学习,但是应试我也会抓,主要是让孩子以后有个可以养活自己的技能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stormbird

    2017-12-21 11:07:17 使用道具

    是金子总会闪光,父母要有眼光,有定力,为孩子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保驾护航,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灿祥07

    2017-12-20 23:30:01 使用道具

    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基本赞同:
    转:为什么谷歌喜欢招没上过大学的人?因为越在意成绩的人创造力越低
    http://www.sohu.com/a/211289229_100024283
    编译 七君
    不管成绩好坏,现如今的孩子大都会为了分数而焦头烂额,甚至因为学业压力而闹出病来。
    比如,浙江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曾对浙江省内2191名9-12岁的城乡小学儿童的学业压力相关身体症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的《儿童期疾病档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上。
    这项研究发现,“81%的受访者‘非常担心’考试成绩。因为学业压力,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每周出现一次身心不适的症状,37%的孩子头疼、36%肚子疼。”
    这么看重成绩,真的有必要吗?学术界和一些高科技企业现在发现,成绩和创造力要么无关,要么水火不容。

    谷歌首席人才官拉茲洛·博克
    以谷歌为例。谷歌是如何甄选人才的呢?谷歌首席人才官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这样说:
    “我们从数据分析中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在招聘时GPA(平均绩点)是没用的东西,标化测试成绩也一样…谷歌以前曾经问应聘者要他们的在校成绩单还有标化测试成绩,但是现在我们不再这么干了,除非你才毕业不久。我们发现成绩不能预测任何事。”
    博克接着表示,
    “我认为学校里的环境是人造的。在那种环境里成功的人受过精致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他们只能在那种环境中成功。当我在上大学和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教授们总要你去得到一个特定的答案。你可以找出那个答案,但是解决那些没有明显答案的问题是更有趣的事。我们要找的就是那些喜欢对付没有明显答案的问题的人。”
    博克最后指出,谷歌在招聘方面的经验越多,就越倾向于选择那些压根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他说,在谷歌里,一些团队的14%的成员没有上过大学。
    那在成绩和创造力的关系方面,学术界又怎么看?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创新导向或是创新能力和成绩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存在负相关关系——成绩越好,创造力越低。
    比如,纽约大学的 Matthew Mayhew 和同事曾经对4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德国和卡塔尔)的1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学生的 GPA 越高,创新导向越低,换句话说对从事需要创新的工作越没兴趣。
    Mayhew 和同事推测,“或许这是因为和那些成绩更好的人相比,那些有创新导向的人更不在意在校成绩,因为学校里的评价方式侧重记忆。另外一种可能性是,那些有创新导向的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开拓眼界,获得更多的经验,而不是为了外部的评价,比如成绩的好坏。”

    对我国学生的研究也指向了相似的结论。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教育与政策研究教授赵勇曾对中国高考分数和成就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总结。
    在2009年发表的《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追赶还是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教育)一书中,赵勇指出,在大学毕业后,高考成绩出色的人的成就并不比成绩一般的学生更好。他表示,一些研究甚至发现高考成绩好的人日后获得的成就并不如班上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赵勇著)
    难怪当中国大陆学子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北大附中国际部主任江学勤反而在“高分的背后”一文中泼了冷水:
    “如果提到培养引领21世纪全球化经济的企业家和创新者呢?中国很多最有潜力的学生依然需要去国外去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创造性,并且学会忘记那套灌输给他们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获取知识的方式。

    死记硬背式教育的缺点众所周知:社交及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自制力及想象力的缺乏;好奇心及学习的激情的丧失。中国很多学生费尽全力只为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在那里他们中很多人却都以玩《魔兽世界》的方式来消磨时间。

    很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对于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有着相同的不满:他们无法独立完成工作,缺少团队合作中必要的社交能力,并且太过固执不肯学习这些新的技能。
    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在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目前的教育系统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依据有关教育的研究结果,在考试上构建的教育系统是一个错误。学生们很容易失去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并且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开始失去安全感和辨认是非的能力。

    就连上海的教育工作者也承认,他们仅仅是在生产有一定能力的平庸之辈罢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指出:‘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们有很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一位经验丰富的上海教育家说,‘在狭窄的空间中成长的学生’没有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被视为一场严重的危机,并且这场危机被独生子女家庭状况加重。’

    所以从一件事当中可以看出我们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教育制度,那就是我们的 PISA 成绩有所降低。”

    那么,美国教育系统是不是比中国的更好呢?向美国看齐是不是一剂良药呢?
    出生在中国、在中国接受了基础教育、在美国念研究生、孩子在美国长大的赵勇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系统都体会颇深。
    赵勇在两本书《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和《World Class Learners》(世界级学习者)中对美国教育体系的看法并不那么乐观。
    他在书中写道,
    “在扼杀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方面,美国的教育系统并不如中国。但是美国教育系统的基本范式和中国的是一摸一样的…总之,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是在制造一批规格参数相似的产品,而产品合格与否的指标就是他们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成年人认为孩子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并不考虑孩子的背景、兴趣和个体差异。”
    赵勇认为,美国教育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并不总是能够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他把美国教育系统比作一个香肠制造机,这台机器并不稳定,因此偶尔会蹦出完全不像香肠的(好)东西。

    Chetty和同事在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指出,越晚出生的美国人收入超过父母的可能性越低,美国梦正逐渐破碎。
    图片来源:Chetty 等人. The fading American dream: Trends in absolute income mobility since 1940
    那么,家长、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该怎么做呢?成绩和创造力的难题是否无药可解了呢?
    最近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 Raj Chetty 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开出了一个药方。
    Chetty 和来自哈佛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财政部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者调取了1996-2014年间美国120万发明者(申请过专利的人)以及联邦税收收入的数据。
    先说带血的结论——创新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富裕阶层。

    来自收入越高的家庭,成为发明家的可能性越高。横坐标是专利申请者的家庭收入百分位数,纵坐标是每千人中成为发明家的人数。
    图片来源:Bell,Chetty, et al., Who Becomes an Inventor in America? The Importance of Exposure to Innovation.
    Raj Chetty 和同事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来自美国家庭收入前1%的家庭,那么他/她申请专利的可能性是来自收入中位数以下家庭的10倍;同时白人申请专利的可能性是黑人的3倍。
    Chetty 认为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数以万计的“爱因斯坦”正在变得默默无闻,因为“不同收入、种族和性别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区别,但这些差异并不是能力导致的,而和成长环境直接挂钩。”
    比如在 Chetty 的研究中,小学三年级时数学和科学成绩优异的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最后只有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成年后能获得专利。Chetty 认为,这是因为来自富有阶层的人在童年时就能接触到创新,比如能和具有创造力的人交流。
    他说,“接触创新,才是提高创造力的关键。”

    影响力越大的发明的创造者的收入越高。顶级1%的发明者的年收入为104万美金(合687万人民币),末尾20%的创造者的年收入为19.6万美金(合130万人民币)。
    图片来源同上
    现年43岁的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 Systems)的首席科学家 Aaron Hertzmann 目前拥有8项专利。他回忆,在10岁前他就有了一台电脑,而且小时候能和各种各样的创造者接触。
    比如他的亲生父亲就喜欢捣鼓小发明创造,而他的继父则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他从小就鼓励孩子探索数学的实用性。当继父去世界各地开学术会议时,Hertzmann 有时也会跟着去,并旁听会议或是和其他学者交流。
    Chetty 的研究还发现,在获得专利率更高地区长大的儿童长大后更有可能也申请专利。比如,在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之一——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长大的人就有更多医疗器械专利;而在硅谷长大的人则有更多计算机专利。

    小学3年级时数学成绩为最高的5%的孩子中,来自高收入阶层的孩子日后成为发明家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来自低收入阶层的孩子。
    横坐标为小学3年级时成绩的排名,纵坐标是每千人中成为发明者的人数。蓝色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黄色是高收入家庭的儿童。
    图片来源同上
    这项研究的结果与 Raj Chetty 此前在“平等机会研究计划”(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内开展的其他研究结果呼应。Chetty 此前和同事发现,在贫困的地区长大的孩子更不可能上大学、学历更不可能超过自己的父母,同时更可能未婚生子。
    Chetty 和同事估计,美国约一半的 GDP 增长是创新驱动的,创新使人健康富裕。如果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女性和少数族裔儿童都能够和来自高收入家庭的白人男性拥有同等的创造力接触机会,那么美国的发明家本该是现在的4倍。
    增加儿童接触创新的机会将促进国家经济增长。Chetty 和同事提出的解救创造力的方法是,鼓励对理工科感兴趣的儿童和创新者多交流,比如可以在传统课堂外开展儿童和创新者的沟通网络等。此外,他们认为应该让儿童多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不应该让他们总是接触同一类人,这样才能让儿童看到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雕刻每一天

    2017-12-20 15:48:14 使用道具

    应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不是绝对的矛盾体。在应试体制下也会出好多创新型人才。要一分为二看的 。人只有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才会有创新 才会有创造。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shuisi

    2017-12-7 11:37:21 使用道具

    这是个好问题
  • yiyayi1984

    2012-12-6 17:25:20 使用道具

    taozitaimao 发表于 2012-6-12 11:38
    我觉得读哪里的学校是可以选择的,应试多的话,可能思维的方式,创新的能力是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不是成 ...

    一个人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现在在干什么 将来要干什么
  • flyingboy

    2012-6-27 22:47:33 使用道具

    教我女儿的第一位数学老师不赞同学奥数,认为太过思维和技巧性的东西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做题总是喜欢找捷径的心理,而忽视了一些基本的、常规的解决方法,对将来读高中不利;而第二位数学老师赞同学奥数,觉得应该发挥小孩的潜能,而且拿到奥数将有利于升学,比如上初中可以进入重点班。我个人觉得都有道理,视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定,如果他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学习的资质,接受难,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去强迫她,让她自然发展。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twwtwwimb

    2012-6-25 15:39:59 使用道具

    尖子班,特色班,更多的是题海班。
    做题代替实践,人加工成机器,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说白了就是愚民,保江山,保利益!

    而台湾,其它国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公民。

    故结果也不同。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twwtwwimb

    2012-6-25 15:32:01 使用道具

    清华出了29位大师
    清华100年校庆时,媒体自豪地秀清华出了29位大师,但有否注意到,29大师没有一位出自1949年后的清华,全部出自1949年前的清华。排除美籍的李政道、杨振宁,在大陆的27位大师之中:吴晗、赵九章自杀,梁思成、叶企孙含冤而世;被批斗、抄家、关牛棚、劳改的,计12位。中华民族什么时候才能避免吃掉自己最优秀的儿女?1949年后的教育已培养不出最优秀的中国学生!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ahuang

    2012-6-25 15:09:22 使用道具

    这样的创新没有也罢!我们所谓的创新就是一种超前学习、超前教育,在年龄小的时候学了些本不是那个年龄应该学的东西,暂时成绩是出来了,可那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实证明,违反自然规律就要受到惩罚的,大自然同样如此,何况人乎?!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xtaqgyy

    2012-6-19 15:47:15 使用道具

    教育本身应该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所以违背本质和天性的教育不会有好结果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windy_yy

    2012-6-19 13:20: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indy_yy 于 2012-6-19 13:20 编辑

    “他们录取的孩子不管是不是真有精英的潜质,当这些孩子到了这些具有超优越、远超出普通校的资源的重点中学,非牛孩也能被加工成了学习的精英。”>>>其实精英都是极少数的,这样批量生产的都抹掉了个性,涂上了同样的标签,也就不那么值钱了,不过进名牌大学的概率要高很多,至于大学以后的人生,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有些在大学如鱼得水,有些经过打磨已经对学习厌倦了,只求混个毕业,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但这种考前过度冲刺,上大学后完全懈怠的案例还真是不少!
    “相反,那些在小学真正有创新潜质的孩子、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孩子,却可能因为在初中阶段就遭淘汰,最后沦为头脑灵活的低级劳工。”>>>有一些爱好比较偏,比较窄的孩子会这样,但是真正人格上比较健全的孩子即便进入普通高中,考个大学还是不太难的。毕竟,现在的大学录取率非常高(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样的孩子以后在事业上很容易成功!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10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nina1976

    2012-6-19 12:52:33 使用道具

    难道那些优秀的创业者都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吗,有点疑惑,还是因为普通大学出了优秀的创业者而更惹人瞩目呢?我觉得这个应该看几率的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春天的小少女

    2012-6-19 12:17:34 使用道具

    楼主多虑了!
    进好中学又如何啦?
    进好大学好专业又如何啦?
    考上公务员又如何啦?

    他们就一定比别人幸福吗?

    生活跟鞋一样,漂亮的高跟鞋不舒服!

    那些在小学真正有创新潜质的孩子、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初中阶段就遭淘汰,但不会成为劳工啦。
    会成为优秀生们的老板的啊!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10 感谢你!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bunny8

    2012-6-19 10:59:55 使用道具

    我想这些学校在选“早慧少年”吧,就是智力发育快的。其中一些会是高智商的孩子。这种孩子泡泡培训班,仍然有时间玩儿别的,非凡人也。

    如果资质不够顶级,非要逼迫孩子放弃其他,削尖脑袋进这种班,完全没有必要。

    我自知我家没这种基因,不会让孩子去凑这个热闹的。我本人就是去不得“特长班”“火箭班”的,龟速打牢基础知识是最适合我的。目前看来,我家娃也是这样。

    心灵手巧的蓝领,也是高工资吧。如今月薪过万的高薪蓝领挺多的。当然“高薪蓝领”还没有发达国家多,再多些才正常。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岩松妈妈

    2012-6-18 23:24:36 使用道具

    这个话题不错,回想自己长达17年的求学历程,真没感受到一点创新,在所谓的“尖子班”压力巨大,高一比高三还灰暗,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求学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grapeputao2003

    2012-6-18 18:20:42 使用道具

    我和一出国读书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她的观点是国外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读书,我们是以找好工作来学专业,二是国外出类拔萃的人少,一个精英带一群人做,大家都听他的,我们中国是聪明人太多,谁也不服谁。三是外国的学习深度浅,高数只高中水平、有一天书级课,他们老师只教前言介绍部分就够了。我们用大部分时间应付考试,考试为分出三六九等越来越变态,学到东西用不到,苦了我们的孩子。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20 感谢你!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封疆大吏041010

    2012-6-17 17:32:56 使用道具

    taozitaimao 发表于 2012-6-12 11:38
    我觉得读哪里的学校是可以选择的,应试多的话,可能思维的方式,创新的能力是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不是成 ...

    知识改变命运,行动成就梦想!

    知识很僵化,但确实是梦想的前提,否则就是遐想;
    行动是靠的就是坚持!哪怕行动很失败,不为人理解,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否则,没有行动,永远不会实现梦想,更可怕的是思想随他人左右,而举棋不定。

    ========================
    顺便回楼主,
    应试和创新的不同点:
    应试是被动的,创新是主动的;
    应试是后来者居上,创新很大一部分是家长没坚持吧(想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想法是如何的稀奇古怪);
    应试有功利的,创新是没功利的;
    应试MS只能成功,否则失败的话,不知不觉会跟不好的命运相连;创新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坚持,就能实现梦想——因为你为梦想已经付诸了行动。
    应试大家都理解了(透彻不一定哈{:soso_e120:}),创新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更不用说透彻{:soso_e120:};

    应试和创新的共同点:还是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做铺垫,需要全身投入,需要时间的证明。反过来想,不是吗?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做铺垫,不投入,着急带来了焦虑,怎么去应试,怎么去创新?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yuanyuanma

    2012-6-17 16:48:25 使用道具

    哎,人家对这些学校最后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还是考大学的升学率。只要高考制度不改,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badou_9

    2012-6-16 17:29:01 使用道具

    很同意楼主的观点,在这些所谓的重点中学开设的所谓什么培训班,无非是找一个给学校赚钱的由头,同时顺便给这些学校那点免费的广告罢了,我在想啊, 如果经过这些重点高中培养出的孩子就是所谓的选拔人才,那不是没机会也没钱进去的孩子就不是的啦。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smokingzombie

    2012-6-13 20:31:19 使用道具

    开这些班只不过是学校"加料"的借口, 最终结果还是归到应试, 不过是进一步的,美化了的应试~~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legince.dou

    2012-6-13 16:06:29 使用道具

    标准化的东西何来特色?无特色何来创新?这些孩子尚且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没见过“新”,没尝试过“新”,又怎么创新?何来后劲??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blacktea7695

    2012-6-13 14:42:40 使用道具

    创新能力很大部分是天生的, 应试教育对创新能力帮助不大,摧残更多些.
    但真正有强大动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迟早会冒出来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tempax

    2012-6-13 13:36:55 使用道具

    其实, 我个人还是比较怀疑重点学校/重点班的设立初衷的.
    我更相信他们的本质为了赚钱, 而非育人. 说白了就是市场营销售的一种推广方式而已.
    一旦把学校, 班级好的概念推广开了, 什么好事儿都来了:
    1. 生源好.
    1) 大部分学生本身学习勤奋刻苦
    2) 学生家庭背景好, 有钱的可以拉来赞助, 有权的可以批来条子
    2. 硬件好
    因为有好生源, 所以学校就能有钱, 有了钱就能改善硬件设施, 学生家长有权, 就能帮学校办成这样那样的事儿.
    3. 软件好
    因为有好生源, 所以学校就能有钱, 有了钱就能给老师多发奖金. 学生家长有权, 老师日后就好半事儿. 所以好学校能招来好老师.
    ......
    这么多好的东西积累在一起, 当然能产生好的效益, 至于创新嘛, 就留给下一代人去思考吧.
    什么火箭班, 实验班, 少年班....在中国也不是存在一两天, 而是好几十年了.
    那些曾经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上拿了金奖银奖, 也没见谁后来有多大创新的成就.
    也许确实有天才出来, 至少天才都出国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我很喜欢!
  • vivianjino

    2012-6-13 13:02:05 使用道具

    对于小学真正有创新潜质的孩子、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好好引导。
    这样的孩子初中才会表现强大呢。
    看着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阿芙罗迪特

    2012-6-13 12:56:43 使用道具

    应试和创新其实说白了最终的目的就一个,就是大学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够有资本,有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时间和

    精力去创新。怎么才能找到好工作呢,关键是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这才是关键。以后的孩子能读大学的基本是百分之八十,所以

    关键是从小教会孩子做事做人。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感谢你!
  • grace1009

    2012-6-13 11:34:00 使用道具

    жбиСдаУλ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