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学好英语,原版绘本很有用,然而方法?

热度 2 已有 105 次阅读 2017-9-14 15:3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新学期开学,幼儿园的兴趣班也开始了,和家长们闲聊的时候,发现报英语班的孩子真不少。我真心觉得,想让孩子更自然地学习英语,每天抽出半小时给孩子阅读原版绘本就够了。

 

但,英语不好,怎么给孩子读绘本?怎么给孩子选原版绘本?万一他不喜欢读呢?原版绘本阅读,有什么技巧吗?只要读就可以了吗?如果读了很久,孩子还不愿意开口说呢?随便一两个问题都可能会浇灭家长们刚点燃的热情。

 

基于五岁多女儿的教养经验,我写过一些关于原版绘本(本文仅指英语原版绘本)和英语启蒙的文章:







1上英语培训班?我这样帮孩子学习英语

2.孩子不喜欢看书,是因为你没有买Ta喜欢看的书! 

3.0-6岁英语启蒙,这样为孩子选书,绝对令TA爱不释手

4.原版绘本Or国产绘本?你要纠结多久!

5.英语不好,不能帮孩子进行英语启蒙?信了就错了!


有的可以作为这些问题的解答,但技巧贴却一直没有写过。虽然有朋友早就提出过要求,几招几式看上去挺容易总结的,也很容易get到关注,但我一直觉得阅读是自然的状态,会进行中文绘本阅读,也就会读英文绘本。而且,原版阅读这事儿,态度远比方法重要。一旦真正开始,所谓的方法、技巧是很容易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我宁愿意更多地说说我自己的态度。

 




一、别将学习英语当成阅读原版绘本的最终目的


阅读原版绘本确实是孩子学习英语非常有效的途径,但,如果抱着学英语的目的来读原版绘本,这件事就不那么美好了。


我们可能会因此关注孩子学了几个单词、几个表达,能不能听得懂、说得出,最好能朗读并背诵出来,这样一来,注意力就会更多地放在语言或文字学习上,大大削弱了绘本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毕竟,绘本之所以吸引孩子,原本在于美的绘图艺术、丰富有趣的内容、想象力的驰骋。

 

日本图画书推广人松居直说“图画书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虽然我帮女儿挑选绘本时确实会考虑某一单词、某个表达方式的输入,却不会要求她跟读,只读给她听。她还没有到读写敏感期,我就不曾给她压力,让她认读单词闪卡、记住每个单词的词义,或背诵文章。我女儿读了三四年原版绘本,却并不认识任何单词,自然不会读写句子。


当然,家长可以在阅读时鼓励孩子认读单词或句子,也可以想各种办法使孩子快乐学习,只要孩子乐意即可。但倘若将阅读原版绘本功利化,就会焦虑、动摇、心存压力。


我女儿特别敏感并反对各种“蓄意”的学习行为。有一段时间,脑袋抽筋,报名参加了一个100日亲子共读打卡活动。对于每天要把孩子的朗读录音上传一事,我和菲菲都感觉到很有压力,特别不自在,不愉快,硬着头皮坚持一段时间后,权衡再三放弃了录音一事。


我觉得,纯粹的阅读比起学习式阅读要愉悦得多。前者是一种主动吸收的过程,而不是花样灌输式的吸收过程。


虽然没有“学”,只是读,但因为有了足够的阅读量,她的听说词汇量得到了很大的积累,能听懂或理解很多新绘本中的内容,能自然地进行英语思维与表达,有很好的语感,能比较地道地发音。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伴随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而来的想象力、思考力与审美力。


阅读了超过500本原版绘本,各种风格的艺术设计、语言表达,都内化成孩子审美能力的一部分。


因为不作功利性的要求,她有更多的时间追索、思考任何问题,能自由观察到各种细节,她的想象力与思考力也非常突出。




二、亲子联系,才是绘本书的重要意义


松居直先生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当父母或是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听者的一生当中。这正是母亲给读过的图画书、父亲给读过的图画书、老师给读过的图画书的精髓。


我们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怕将孩子带进沟里,所以不太敢给孩子阅读原版绘本,而将朗读者这一角色转让给点读笔,我觉得十分可惜。


英语语音本来就多种多样,美国语音或英国语音、印度语音,都是客观存在。英美人自己尚有语音、方言的差别,我们在追求标准英音或美音时出现偏差,也就不足为意了。你自己愿意读,不扭捏,不妄自菲薄,孩子才会学你的样儿去自信地阅读。何况有电子词点这玩意儿可以纠音。


只要陪孩子阅读,引领他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形成兴趣,就够了。英语听说能力就当成这一活动的附赠品好了,这样一来,心态会更加平和。

 


眉飞色舞、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固然能在给幼儿进行原版阅读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兴趣,但做不到也不要紧。尤其是对大一点的孩子,倘若兴趣已建立,其实不需要这种外在的形式,吸引他的,更重要的因素是故事的内容和图画的表现形式。


娓娓道来,比起绘本馆老师浓墨重彩的表演,对于忙碌的家长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容易,才能随时拿起,才能坚持,才会成为日常。

 

当孩子坐在怀抱当中,和你一起翻动书页时,一定不满足于只是听故事,他会问,会表达对角色的喜欢或厌恶,会随着故事情节而喜怒哀乐。问答、解说之间,传递的不仅是知识,也有观点、态度,更是温馨和爱。


我女儿从来不是一个“乖”孩子,淘气、冒失、急躁、勇猛,我对她的每一丁点儿引导和调整,很多都是借助于绘本阅读这个桥梁进行的。有时是阅读中,有时是游戏中,有时是生活小事中,常会带她联想起与绘本相关的内容。


相对于爸爸来说,女儿和我的关系更为亲密,因为,我们有很多话题,这些话题大部分涉及到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原版电影、视频,随意提及的人名、情节、情境及背后的意义,都是未参与阅读的孩子爸爸所无法领会的。

 



3


三、不要将阅读过程变成对孩子的考验过程


原版绘本阅读应该是帮孩子打开一扇外国文化的窗,让孩子们透过这扇窗中展示出来的故事,来看多姿多彩的异国文化,来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


读原版绘本,就是读故事,它应该是轻松自在的,而不是充满学习压力。所以,尽量少考验孩子的单词认读能力,不要意图明显地在阅读中对插图或是语言提问过多。


在我看来,如果时不时停下来考验孩子对某句话的理解,且意图明显的话,一方面会分解故事情节,导致孩子在听故事时缺乏连贯体验,也会令孩子产生反感。然,如果孩子有不发不痛快的疑问,那就令当别论了。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种提问,我觉得是可以鼓励的,就是能牵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他思考情节发展的那些问题。尤其是对3岁以下的幼儿,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收回涣散的注意力,关注故事本身。


但,对于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孩子来说,提问就应该要适量,重点在牵引和鼓励。阅读绘本时忍住什么都想教给孩子,并考验其掌握程度的想法。我们不是老师,只是陪读者,朗读者,这样想,我们才放松、轻松。


大量地给孩子地道的原版绘本就够了,孩子会自学到语法结构,就如孩子学汉语时,我们从来不会教他主谓宾结构,孩子也能模仿便学会一样。


我一般只就对话内容或转折性情节偶尔向女儿提问,除此之外,更多地是和她一起看图画中的幽默和诙谐,一起大笑出声。

 



四、输入和输出,远远不能对等


很多家长希望在帮孩子读过绘本之后,孩子能有所反应。比如开口模仿,能与成人进行互动、回应。虽然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但毕竟和母语不同,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孩子还未形成英语思维,缺乏语言环境,想要孩子立即能说英语,有所输出,这是勉为其难的。


1.不要急于输出,求而不能时而心生气馁、疑虑。


就算是学习母语,我们的孩子也是在语言环境中浸淫了一年左右才开始学说话的,一字词,两字词,短句,长句……先会听说,才能读写,这是语言学习的正常规律。

 

就像母语学习一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收积累,也就是语言输入之后,孩子才能自然地说出来,之后当孩子对符号感兴趣的时候,才会将语言和字符连接起来,才会认读,拼写。所以在英语启蒙时,不要期望读几次绘本,就能得到孩子的英文回应。


何况,英语启蒙并不只是读绘本这样单一的方法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大量的音频、视频输入,听儿歌、看动画、读绘本、日常对话结合起来,才是科学而有效的。



2.不要期望输入与输入可以等量。


同一绘本,可能需要多次反复的输入,才能转化为少量的输出。孩子对任何事物的学习有一个反复、模仿的过程,阅读也是。幼小的孩子会很长时间喜欢读同一本书,听同一首歌,同一视频看很多遍。孩子喜欢这种熟悉感,这会令他们放松、自在。这个时候记住的东西,通常比较稳定。


对于启蒙稍晚的大孩子,有些家长会让孩子进行绘本精读,像学校学习那样,一本绘本读好几天,直到孩子能背诵。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给孩子自信。你看,学什么会什么!有输入,也有对等的输出!但若是没有其他材料的添加,只期望所谓的“稳打稳扎”,我担心这种做法可能会抹杀原版绘本的阅读乐趣。


我觉得输入足够数量的绘本,远比增加单一篇目的阅读量来得重要。如果女儿没有特殊要求,我宁愿每天给她读不重样的绘本,在不同的故事或语境中重现单词、表达。毕竟,我们是为了读故事,找乐趣,不是学英语。听到某些特定的单词,女儿时常会惊喜地说,在某某书中也有呢!


就算女儿两岁多钟爱My DadMy Mum,天天重复阅读数次时,我们也不是只读它们,也会读其他的故事。如此,自然能更快输入更多的语言。(ainishanda_qinziquan,关注手机公众号获取更多)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叫我mengmeng

    2017-10-31 14:30

    喜欢作者写的这些,很好,谢谢分享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