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已有 131 次阅读 2017-4-11 09:38 个人分类:来妈充电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培养孩子 , 潜意识 , 成年人 , 啃老族 , 成就感

孩子有朝一日独立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啃老族”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爱和溺爱不是一回事:溺爱是包办,本质是成年人爱自己;爱则是理解和接纳,本质是爱孩子。
1、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孩子的方式。
2、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这样的家长潜意识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与其说他爱孩子,不如说他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
3、防止过度干扰孩子的生活,除了树立相关意识,另一个重要办法是母亲应该发展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要做享受人生的妈妈。只有妈妈活得幸福快乐,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快乐。
4、作为已成年的子女,为避免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包办,参加工作后就应尽量独立生活,成家后更应该避免和父母住在一起。不要对父母心存依赖,也不要被“孝”或“不孝”的绳索捆住。要坚定地拒绝父母跨界,但要温和地抵抗。
5、现在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社会问题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不肯和孩子亲近,把孩子扔给老人或保姆,理由是要赚更多的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或是迷信某种冷酷的“育儿经”,比如“挫折教育”、“孩子不能多抱”、“哭声免疫法”等育儿邪教,任由幼小的孩子哭泣悲伤,美其名曰培养独立性。这些错误认识使母子间丧失早期的亲密接触机会,没有建立起畅通的理解渠道,彼此理解就变得困难。待孩子成年后,父母一方面后悔当初冷落孩子,有强烈的补偿心理,生硬地要塞给孩子很多东西;另一方面又有讨债心理,希望孩子回报,和自己亲近。而孩子又不配合,于是摩擦不断。颠倒的亲密顺序,让母子双方都感觉困惑。
全文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3c3680102v1tz.html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