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载:续6 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 来自于人人网 ...

热度 2 已有 417 次阅读 2015-3-11 09:27 系统分类:其他 哈利波特 , 人人网 , 历史

翟按:本篇原是第六篇的结尾部分,太长了分为两段。本篇的内容是讲伏地魔的,和赫敏关系不大,喜欢原著的朋友请千万留步,别再追问我“为什么不讨论赫敏的婚姻”了。全文共10篇,8、9讨论赫敏的性格,10讨论婚姻法,里面集中讨论赫敏的婚姻问题,只有这一篇例外。


 


第七篇、霍格沃茨的敌人


第六篇讲哲学,总是很枯燥的,但哲学原理威力很大,能解释很多东西。今天这一篇分析伏地魔的文化原型,顺便介绍一下英美文化中的“敌人观”,方法上还要扯到摄魂术。刚才的法学课意犹未尽,我想再讲一堂课,不过这次改讲国际政治学。在我工作的单位,这两个系属于一个学院,我也给国政系的同学们上过课,深感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之重要:法学(内政)是国际政治的内在支持,国际政治(外交)是法学的外在环境,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很多问题必须通盘考虑。


不 过今天的视角有点特别,和前几篇都不一样。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曾经自己给自己开过一门“正邪逆转”的思维训练课,就是读任何一本书,都从作者视角相反的方 向出发思考问题。比如读《水浒传》,强迫自己用书中的材料写一个“高俅传”,为高球迫害林冲进行解释;读《红楼梦》,试着论证为什么薛蟠为什么无需为打死 冯渊负责;读二战史,从法西斯阵营的角度出发,看看希特勒该怎样才能征服世界;读《奥本海国际法》,则假设自己是越南政府,能提出多少对南沙主权的理由。 这些想法当然都很邪恶,但是,一旦从反面思考后,很多正面的问题会得到更深的认识。建议准备做律师的朋友试试,可以帮你猜到对方的辩护词。当然,这有一定 危险,转过去还要转回来,不要最后成为相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的伏地魔,大家小心。


因为今天讲国际政治,所以 我也把视角逆转一下,请大家注意,前面都是从英国人的视角出发的,总是在说“英国人认为……”,因此有人感觉我在宣扬种族歧视。现在变成从英国人的对手的 视角,说的是“我认为英国人是这样的……”,看完后估计有的朋友会觉得我像个愤青了。按照英国人的视角,第六篇已经分析过,伏地魔的文化原型,就是人性的 邪恶面;这一篇的结论却完全相反,伏地魔并不邪恶,倒是个可怜的悲剧英雄。两个结论看起来相反,实际上并不矛盾。就像有人看到英美的强盛,因此主张向他们 学习,有人看到英美的霸权,因此主张和他们斗争,我觉得这两句话都没错,关键是,人需要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下面正式开始。本篇叫“做霍格沃茨的敌人”,毫无疑问,是讨论伏地魔的。麻烦伏老师再出场一次:


 


我们的问题是,伏地魔的文化原型是什么?


只会分析头发的同学很恼火,伏地魔没有头发。


更多的同学留言,从剧情看,伏地魔最大的可能性是“纳粹”,比如伏地魔爱搞种族歧视,喜欢个人独裁,食死徒的宗旨就是以麻瓜为敌,一身黑袍像纳粹德国的冲锋队的打扮,等等。这方面素材挺多的,就不举例子了。


不过,爱穿黑袍的不仅仅是冲锋队,比如下面这张图片。


 


续 5留了个尾巴,看看大家能否把伏地魔和伊斯兰教进行联想,结果很多人连这张照片代表伊斯兰教都看不出来,郁闷的我不知说什么好。伊斯兰教现在是英美最大的 两个国际政治问题之一,(另一个是中国)。冷战刚刚结束的1993年,亨廷顿就撰写了一篇《文明的冲突?》的论文,(后来扩展成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 序的重建》),提出美国的主要国际竞争对手已经从苏联转为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亨廷顿这个名字外专业的人可能不熟悉,这里推荐一下,他是美国政治学界的泰斗,是唯一一个还活着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拥有专门词条的美国政治学者。老姜非常之辣,8年之后的911,简直是给他的文章做注释的。


 


大 家知道,哈利波特第一部书是1997年出版的,电影是2001年上映的,然后一直热到现在。大体同一时间,美国在伊斯兰世界打了两场战争(伊拉克、阿富 汗),接下来还有叙利亚和伊朗。第二篇中盘点了哈利波特中的各国文化,唯独伊斯兰教文化没有出场。要知道,英国6000万人口中有200万穆斯林,换算到 中国相当于4000万人,大部分聚集在伦敦等大城市,已经压倒北爱成为当前英国最大的民族问题,可是整个电影中,直接的伊斯兰教的元素只剩下这张照片:


 


如 果大家仔细看,为了表现埃及风格,男人们穿上了阿拉伯人(准确的说是埃及贝都因人)的服饰,但两个女人却完全是英国打扮。因为英国的电影观众,绝对无法接 受莫莉和金妮穿伊斯兰女人的蒙面装。原因在于,伊斯兰女性服装一直是基督教各国的心理敏感点,轻易不能碰的,法国甚至立法,禁止法国的穆斯林女性出门戴头 巾。我前面一张图片要是发到欧美论坛上,早就吵翻天了。


其实哈利波特中还是有伊斯兰的元素的。2009年上映的哈6混血王子的开头,就是一大段食死徒大闹伦敦的镜头:


 



 


这 段场景的原型是2005年7日7日的伦敦恐怖爆炸案,这起基地组织策划的自杀式爆炸一共引爆了7处炸药,死亡56人,是911之后最大的恐怖袭击之一。 2009年的伦敦观众,是不会忘记这件惨烈的伤心事的。恐怖分子的形象,对应到电影镜头中,就是这些穿着黑袍、蒙着脸、飞起来一溜黑烟的食死徒。


有同学问:那么宅老师的意思是——伏地魔的原型是伊斯兰教?


我的回答:不是。我第五篇结尾说的很清楚,伏地魔的原型是一个幽灵,在欧洲各地徘徊,也可以说,是个鬼魂。


呵呵,上一贴的留言里,很多同学都能从《共产党宣言》的开头找到这句话的出处,接着有些同学推测我说伏地魔的原型是共产主义、共产党人,不过这些同学心里有些奇怪,怎么剧情中一点都看不出来呢?


你们想的太多了!


说伏地魔是幽灵,是因为剧情。就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结尾,伏地魔的化作一阵青烟般的幽灵,呼啸而去。


 


 


不过多想一点也没关系,我再替你们更多想一点。


不知各位想过没有,马克思为什么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这句话呢?至少在逻辑上,这意味着在马克思之前,欧洲已经有共产主义了啊。可是不是说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吗?


确实是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没有历史渊源的。只是这个渊源没有实体,经常变形为各种幻象。先给各位看张图。



 


这是西方的一则重口味广告。很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泽东,将其与希特勒和拉登并列,引起了本教师的强烈愤怒,特贴出来,和大家一起批判。


很明显,这个广告有违事实。为什么把伊斯兰恐怖主义、纳粹党、共产主义放在一起?希特勒猖獗在上世纪40年代,拉登炸楼已经是21世纪,地点上也距离十万八千里,离得太远了吧。


确实,这三个人本身确实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因为有了英美国家,他们就有联系了。


他们都是英美国家的敌人。


敌人。


敌人。


敌人。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英美文化的“敌人观”,这是埋在英美基督教文化中一道很深的线索,在历史上,“敌人”这个词还有一个更加令人望而生畏的叫法:异端。


不好意思,事情的起源还在《圣经》里,就在第一页,“创世纪”第三节。


 


这段故事一般称为“失乐园”,在西方无人不晓: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并且建立了伊甸乐园给他们居住,亚当夏娃遭到蛇的诱惑,违反神的意志吃了明善恶的果子,结果被放逐到人间,从此才有了苦难、救赎、复活等等一系列故事,这是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之一。


那个在图片正中、盘绕在树上,诱惑亚当夏娃的坏家伙,在哈利波特中也经常露面:



 


蛇 的文化含义,在基督教文化中并无歧义,代表邪恶、诱惑。哈利波特中,大蛇纳吉尼是伏地魔的一个魂器,也差不多是最后一个毁掉的魂器。食死徒的身上,也都有 会动的蛇形纹身。在英国观众心目中,蛇代表邪恶是很清楚的。(说句题外话,树上的果子也是有文化含义的,现在也经常来诱惑各位)。



但 是圣经上又说,上帝虽然谴责了蛇,但并没有消灭它,只是让他用肚皮行走,终生吃土而已,蛇溜出了伊甸园,也还在世界各地生活。上帝的意思大概是,蛇只是个 动物,亚当夏娃遭到诱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的本性,人性之恶无处不在,并不是消灭一个具体的生命就能解决。因此在失乐园之后,蛇仍在人间诱惑人类,善恶也 仍在斗争,胜利者的“灵魂”上了天堂,失败者呢,只好化作“鬼魂”或者“幽灵”在人间游荡了。


基督教是一种触及灵魂深处的意识形 态,也可以说把人性善恶挖掘到了极致,在基督教的世界观里,人或是至善(天堂),或是至恶(地狱),没有中间态(比如中国喜欢的桃花源)。各文明都有人性 善恶的讨论,但都不如基督教深刻,比如《三国演义》的作者褒扬刘备、贬低曹操,但二人所争者争天下而已,谈不上灵魂和信仰。对于基督教来讲,极端化的思维 方式产生某种特别的攻击性(也可以叫战斗性),是其从一个小教派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关键。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是把握住了基督教的精神实质。但是,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产生“异端”。


关于异端,网上流传着一个小笑话:


甲走过海旁,看见另一个人乙想跳海自杀。


甲:先生,生命是如此的美好。为什么要自杀呢?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


乙:我有宗教信仰。


甲: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


乙:基督教。


甲: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乙:新教。


甲:我也是新教呢!圣公会还是浸信会?


乙:浸信会。


甲:太好啦!我也是浸信会,你是Baptist Church of God还是Baptist Church of the Lord?


乙:BaptistChurchof God.


甲:真是太奇妙啦!我也是,那你是原教旨的Baptist Church of God还是改革派的?


乙:改革派的。


甲:太好了,1879年的改革派还是1915年的?


乙:1915年的改革派。


甲冲着乙的屁股一脚把他踢进海里:去死吧!异端!


“异端”是个中国文化中没有的概念。中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只是崇拜上帝的方式不同,就会引发你死我活的战争。但这正是基督教思维体系的优势,因为它加速了宗教的进化。大家都知道,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发展出来的,和伊斯兰教关系也很密切,欧美人称之为世界三大宗教或者亚伯拉罕三教(亚伯拉罕是犹 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因为总有人留言,给我普及这几个宗教关系的常识,因此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个简图,把亚伯拉罕三教的派系源流整理了一下。(这 张图学术性很强,资料主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不全,请大家多提意见,暂时不要转载,怕误导他人。我会根据各位的意见修改,定稿后欢迎转载。)


 


看清所有文字的大图链接


如果打不开的话,还有一个链接:


https://skydrive.live.com/#cid=CFC94F2A4FC27E1D&id=CFC94F2A4FC27E1D%21108&sc=documents


(这个麻烦一点,复制到地址栏后打开,然后右键“查看原始版本”,再放大,会出现一张超过显示器屏幕的大图,能看清所有文字。)


这张图的内容非常复杂,详细可以写一篇罗哩罗嗦的论文,只是写完估计大家都睡着了。简单的说,三教关系像是一颗树,树 根在犹太教,分叉是各种创教/改革运动,树叶则是各个教派或者教会。大家知道,在数据结构上,多叉树等价于二叉树,二叉树又以某种算法等价于线性结构,因 此这棵宗教之树虽然枝桠众多,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也可以说三教就是一教,因为都有“善恶分明”的极化思维方式,经常分成若干对立的教派,取胜的是“正 统”,被历史淘汰的是“异端”,互相僵持的则成为不同教派。今天我们看到的基督教,其实是经过历史上多次残酷的宗教战争留下来的,不适合的都淘汰了。


“异 端”产生的原因和多,有的是深刻的政治经济斗争,也有的只是争权夺利的人事关系。表现在教义分歧上,有严肃深刻的神学命题,也有鸡毛蒜皮的礼仪之争,有些 无聊的甚至可以当笑话看。比如基督教史上最大的分裂: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之后,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不遵守教义。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 国亡国前夜,皇帝被迫去罗马教皇处求救,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专门列出一堆不能放弃的基本信条,包括这么一项:弥撒仪式上要按照“最后的晚餐”中给信徒吃饼,一定要坚持东正教的有酵饼,而不能采用天主教的无酵饼。


我 第一次读书至此,看了半天也不明白,还以为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结婚之后学会做饭,才恍然大悟:“有酵饼”就是和面的时候放酵母的饼,天津方言叫做“发面 饼”,反之“无酵饼”就是“死面饼”,(各地方言可能不一样)。在东正教看来,亡国极小事,信仰极大事,只有吃发面饼才能上天堂,接受土耳其人的统治无所 谓(当时的伊斯兰教不强制改教,也不管这些礼仪细节),但决不能接受罗马天主教吃死面饼的邪恶教义,吃死面饼会坠入地狱的深渊,在里边被当作羊肉串烤来烤 去,一定要誓死捍卫吃发面饼的绝对真理!


大家看好,下面一定有信徒给我传授死面饼和发面饼差别的深刻道理,说我想的太简单了,我确实比较肤浅,只是多看了点教史而已。基督教历史上,为了那些发面饼或死面饼、葡萄酒或葡萄汁、长十字架或短十字架、三个手指或者两个手指的争论引发的宗教战争,简直罄竹难书。


 


苏里柯夫画作,《女贵族莫洛佐娃》,注意人物的手指,详情可百度)


不知大家现在能否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幽灵”了,垫在基督教历史下的各派异端中,冤死鬼恐怕真的不少。


现 代亚伯拉罕三教各教派中,影响最大的主流派是西欧北美地区的基督教新教,因此在民间,“基督教”是指新教(所以有网友留言说教皇不是基督教)。比新教稍微 老一点的叫做“天主教”主要在南欧和拉美,再老一点的叫做“东正教”主要在东欧,再老一点的叫做“伊斯兰教”主要在西亚和北非,至于原始基督教和犹太教, 差不多已经淘汰光了。


如果说哈利是新教的话,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就是哈利的敌人。


希特勒、斯大林和拉登,就分别属于这三个文化区域。一个对一个。


最后一个问题不大。前两个,需要点笔墨。


“纳粹党”NAZI并不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德文缩写,只是英美文献中使用的贬称。纳粹党领袖希特勒本人的信仰,是不是“纳粹主义”很难说,(世界上有没有这个信仰也很难说,因为纳粹党掌权的时间太短)。但他家庭背景是天主教徒,这是毫无疑问的。


 


现 在德国版图是被二战后列强决定的,文明意义上的德国要看我自己画的这张地图。德国地理简单的说就是三条河和三瓶酒:东部易北河人喝白酒,西部莱茵河人喝葡 萄酒,南部多瑙河人喝啤酒。莱茵河流域是早期德国的大本营,但很早就被法国分割,莱茵三角洲的荷、比、卢三小国独立了,中游的洛林公国归了法国。易北河流 域,东边的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现在在俄国和波兰的版图中。多瑙河上游南德山区的瑞士、奥地利,也都独立成国。但是,德国史上数代人为之奋斗的“国家统 一”的对象,也就是大德语文化圈,就是这个范围。


宗教方面,德国本来全是天主教地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新教和旧教(天主教)各 半,表现在地图上,大体是河水入大西洋的各邦信奉新教,河水入地中海的各邦信奉旧教。新旧教之争不是信仰,而是利益,环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地区是 新教,英国就是新教商业圈的中心。环地中海地区是旧教,罗马是其中心。具体到德国,就是南德旧教,北德新教。经济上,德国的海岸线都在北边,莱茵河和易北 河流域下游是沿海地区,贸易发达,偏向资本主义。而多瑙河的海口远在罗马尼亚,南德地区主要是农业,经济落后,容易出社会主义。


 


希 特勒出生的时候,德国已经统一为“德意志帝国”,也就是第二帝国,这是个联邦制国家,但新教的普鲁士邦国占据了三分之二。大家注意另外三分之一,尤其是南 方最大的一块绿色区域,地名叫做巴伐利亚Bavaria,首府慕尼黑,这是德国最大的天主教邦国,也是纳粹党的老家。第二帝国当权派是普鲁士的新教徒,天 主教徒是受迫害群体,俾斯麦专门发动过针对他们的政治运动。一战以后,普鲁士军事贵族垮台,魏玛共和国实行多党民主制,各种受迫害的力量纷纷组党,纳粹党 就是最大的一个。戈林、希姆莱等核心党员都是巴伐利亚人,希特勒本人生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边境的奥方一侧,而奥地利也是天主教。纳粹党的根据地城市,比如 慕尼黑、纽伦堡,都在这一带。非巴伐利亚人的纳粹党骨干如戈培尔等人,也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家庭出身。


英美国家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宣传 魔术:英美自身的价值观念是51%的贵族,49%的平民,但是谴责纳粹,总是让49%的平民冲在前面,谴责其“排犹”、“种族歧视”。这种做法一石多鸟, 即压制了德国右派,又和苏联争夺世界左派的舆论阵地,顺便还讨好一下犹太人的以色列。比如罗琳这样级别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讲,把纳粹符号放在伏地魔身上,既 安全,又顺手,因此片中伏地魔的“纳粹味”最浓。但是,这给很多不熟悉德国史的中国人造成一个错觉,好像纳粹党是个偏向贵族风格的党。(据我所知,大学生 中二战德军粉不在少数。)其实德军那一套主要源自普鲁士容克贵族,纳粹则是容克们眼里的“街头流氓小无赖”,两者在复仇的名义下联盟,但内部一直是同床异 梦,纳粹党在“国防军”之外另搞了一个“党卫军”,而军官团则有刺杀希特勒的举动。其实纳粹党自身的意识形态是偏左的,党名又是“工人”,又是“社会主义”,这才是他们成为英美的“敌人”的真正原因。


再 说共产主义者,涉及到我国自身的问题,这一段从简。简单的说,苏联式共产主义流行的地区,大体上是东正教的覆盖区。大家注意树上东正教的“俄罗斯正教会” 分支,在十九世纪晚期特别活跃,出现了很多异端,有些还特别狂热,这是该宗教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但是,所有的异端到1919年都戛然而止,表面的解释是十 月革命之后,无神论的布尔什维克党镇压了东正教,其实稍了解教史的人都知道,基督教系列宗教最不怕的就是政权镇压,否则早就被罗马皇帝消灭了。唯一的可 能,是出现了一种更彻底的、能够吸纳这些异端教义的新信仰。


网上讨论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的关系的文章不少,但很多人是从马列的犹太人血统出发,其实关键不是列宁,而是斯大林。苏联体制常被称为“斯大林体制”而不是“列宁体制”,有非常深刻的原因。斯大林是个货真价实的东正教神父,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神学院毕业的。



因 为个人的原因,我曾经去过这种叫做“神学院”的地方,表面上看和大学类似,也有学生、教材和课堂授课。其实两者差别很大,中国的大学重在传授知识,思想领 域大体上在放羊,而神学院教育虽然也传授知识,但重点是体验和实践。我看过神学院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从早上念经到睡前祷告,二十四小时全天无间歇的精神训 练,(也可以说是洗脑,也可以说是坚定信仰)。各位同学在大学4年里受到的信仰洗礼,神学院学生大概用不了一个月。这种训练的结果是,神父们都具有极强的 精神力,也就是斯大林的名言“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的真正意思。


各 位,我这里不是胡说八道,也不是变着法的讽刺本国政府。认真的说一句,因为宣传的原因,不适合说共产主义和基督教有联系,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共产主义 攀上了基督教这棵大树,实际上就连接上了西方文化的正源,这绝不是贬低我党,而是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能从民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网上不宜多谈,大家 可以自己找一些早期的党史资料看一看。


最后一个就是拉登了,他是伊斯兰教毫无问题,详细一点,他是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中的比较激进 的教派: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主流派的逊尼派并不好斗,但是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下,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中东各国,伊斯兰教越来越激进。这几年中东最大的政 治,就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的伊朗和逊尼派瓦哈比支派的沙特在争夺控制权,两派现在还在叙利亚僵持,(叙利亚掌权的阿拉维派也是本国的激进派),短期结 果虽未可知,但长期来说,激进派取代温和派(萨达姆、卡扎菲、穆巴拉克)是大势所趋。长远来说,伊斯兰诸国至少是阿拉伯国家的统一,也是个历史大趋势,一 个民族不可能长期分裂成若干国家。


好了,三个“敌人”的背景分析完之后,亨廷顿的学说就更加清楚了。你只要把“文明冲突论”应用到 世界史上,再重新自右向左看一遍那棵树,差不多就是整个近代史的故事:英美国家崛起称霸,接连遇到三个挑战: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苏联、21世纪的 伊斯兰势力,中间有几个犹太人在穿针引线。抛开眼花缭乱的各种主义的迷雾,实质仍然是亚伯拉罕三教的不同支派之间的文明冲突。


分析到这里,有同学可能感到明白了一些,看来伏地魔的原型是新教的“异端”,也就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综合。没错,但是只说对了一半,异端为什么要用片中的形象呢?


电影中,伏地魔一共有四个形象:


 藏在头巾下的脸?


英俊的“雅利安人”?


 发型像毛主席吗?


 没有五官的面孔,像不像蛇?


第二张汤姆•里德尔的英俊相貌,明显是讽刺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美学,(说的深一点,来自圣经中的魔鬼路西法Lucifer),其他面孔的具体文化意义并不明显,反正是很丑很非人就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伏地魔总有这样极丑极美、变来变去的面孔?


因为伏地魔是失败者,是鬼魂,他的形象是由哈利的记忆决定的。


大 家都知道,根据罗琳写的霍格沃茨故事,这个学校中曾经发生了一场内战,两个学生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汤姆里德尔)带领各自的支持者,进行了霍格沃茨大战,结 果哈利胜利,汤姆失败。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伏地魔的本来面貌,他已经死了,只有哈利的记忆才能告诉我们。很简单,古往今来在争夺统治权中失败的一方 总是长的很丑,因为历史从来是胜利者书写的。


我开始也不太喜欢教科书,世界史是从各种剑桥世界史开始的,后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 象,这些书里,好像只有英美国家是天堂,其它文明,总是各种恶魔在统治。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斯大林搞大清洗,咱们的毛主席呢?大家自己去百度。这些民族都 是恶魔的后代吗?又读了这些民族的人自己写的书,才知道很多事情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慢慢的悟出来诀窍,关键还是摄魂术。


在我最初的 设想里,第六篇摄魂术其实是给这一篇做理论铺垫的。摄魂术是统治者的基本技巧,在国际政治领域,摄魂术可以丑化敌人、巩固盟友、给下一个对手制造麻烦,是 一种很重要的“软实力”,英美人用起来也是无所不至之极。对我们来说,就是接受英美国家“敌人”的各种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各种陷阱。借用陀思妥耶夫斯 基一部小说的名字,伏地魔其实是个“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人——高贵的灵魂都已经上了天堂,只有鬼魂还在人间徘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举几个例子: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记者威廉• 夏伊勒著,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百度百科),我大概十六七岁就读过这本书,现在看来,里面有大量的美国摄魂术。我不懂德语,也缺乏第一手资料,仅凭常识就能推断出一些问题,


 


这个人是纳粹党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大家能说出他最著名的话吗?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


在大家印象中,戈培尔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子,这句名言就是证据。从戈培尔以后,连“宣传”Propaganda也成了个贬义词,去过英美国家的人都知道,英语中的Propaganda差不多跟谎言同义,你说你当过宣传委员,有人会拿鄙视的眼神看你。


可是,各位真的见过骗子吗?


我 在法院实习的时候,见过很多诈骗罪的被告,大概可以称作骗子吧。这些骗子的共同特点,就是总有无数理由证明自己很无辜——这才是骗子,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 骗子,会告诉别人自己会骗人。了解这一点不需要德语,只要常识和判断力,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学者上当。戈培尔作为宣传部长,当然会使用摄魂术,但是和他 的英国同行们比,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他摄魂术修炼的不到家,打输了而已。


输了以后,连名字都会撒谎。书名中的“第三帝国”,希特勒时期的德国真的叫这个名字吗?


百 度一下,人家的正式国名一直叫做“德意志国”Deutsche Reich,这是1919年的德国宪法确定的国名,纳粹党执政后也从未修改过。德语Reich可以译成帝国或国家,但魏玛宪法第一条写的很清楚,Das Deutsche Reich ist eine Republik. Die Staatsgewalt geht vom Volke aus.(德意志国是共和国。国家权力来自于全体人民),因此应该译成国家。可是有多少中文的历史读物,把这个国家称作“帝国”。


前面说过,摄魂术的诀窍,在于煽动人内心的欲望,蒙蔽其理性。具体的做法,就是提供“一半真理”。高明的记者能用99%的真相掺上1%的关键谎言,然后得到相反的结论。高明的律师呢?能在100%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完全相反的解释。


同样的,大家对伊斯兰教什么印象?


爆炸?恐怖活动?一夫多妻?


人 人网友大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如果从911后关注国际政治,媒体给大家的提供消息大概如此。我因为要进行比较文化研究,去过一些有关伊斯兰教话题的网 站,里面有铺天盖地的反伊斯兰教宣传,很多散布民族仇恨的谩骂,简直让人触目惊心。(人人网友中好像关注的不多,我就不引用原文来制造民族矛盾了)。


我 每年上课,学生名单里都有几个回族(天津回民不少),但在课堂里我根本无法分清。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肤色,一样的头发,一样的语言,仅仅是不一样的个人信仰 (准确的说回族也不一定必须是穆斯林),就真的那样可恶?看得多了,我对那些网上流传的段子也是半信半疑,难道伊斯兰教真是个邪恶的宗教?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才发现问题的所在。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得过196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讲的是一战时期,英国军官劳伦斯帮助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人压迫的故事。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示了伊斯兰宗教的教义,也有大量优美的阿拉伯风光。对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一个入门读物。


问题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看到一丝一毫伊斯兰教邪恶的踪影。


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伊斯兰教”?


不好意思,真实的伊斯兰教,我接触不到。我不懂阿拉伯语,这辈子估计也不会移民去中东。真实的伊斯兰教只是我认识之外的“体”,我看到的各种“伊斯兰教”,都是英美魔术师们给我摄出来的“魂”,只不过,有时是美好的魂,有时是邪恶的魂。


《阿 拉伯的劳伦斯》是冷战高峰时期的作品,此时英美魔术师的幻觉体系中,俄国人正在扮演伏地魔的角色,阿拉伯人则是可以团结的统战对象,结果就是《劳》里,我 们看到的那些健康、勇敢的阿拉伯人。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萨达姆这个美国人民的老朋友才会变成蜘蛛洞里的恶魔呢。有趣的是,《劳》中没有设定任何女性的形 象,为什么?前面说过,伊斯兰女性的头巾是英美国家舆论的敏感点,电影中表现好也不是,坏也不是,为了统一战线的大局,索性就不要多提了。


我写这些东西,并不是给纳粹和极端恐怖分子翻案,希特勒和拉登两个死人,我再翻案又能怎样?问题是,国际政治,我们中国人可以置身世外吗?我们再看一遍亨廷顿的名言: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主要国际竞争对手已经从苏联转为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


儒教国家。


儒教国家。


儒教国家。


昨 天我们信仰孔子,人家叫我们儒教国家;今天我们打倒孔家店,改信苏联式共产主义,人家还叫我们儒教国家,明天我们放弃共产主义、换成美国式的普世价值,人 家同样会叫我们儒教国家;我敢打赌,即使我们全民受洗改信基督教,人家最多也不过叫我们“基督教儒教国家”。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实在无法放弃,比如方块字、 比如孔子和曹雪芹。


本宅看哈利波特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主要是当作英国文化看的,但也有一次动心的时候,是在哈5。


乌姆里奇的第一堂黑魔法防御课,只讲考试不讲实践,和哈利等学生发生冲突。


 


 


作 为一个教师,直觉上感到哈利有一种和中国学生不同的气质,后来定神想想,是某种“主动性”或者“攻击性”。剧中的五年级相当于高二,咱们的学生估计满脑子 还是考试、NBA和影星呢,可是哈利张口闭口离不开和伏地魔斗争,危机感和斗争意识很强烈啊,可是伏地魔究竟在哪里呢?


一时想不明白,暂时放在一边。很久后有次晚上关电脑之前,一眼扫过网上美国又在发表中国人权报告的新闻,本宅忽然想通了这段情节的含义,结果差不多一夜没睡好觉。


伏地魔就是我们自己。


因为谁是英美国家的对手,谁就是伏地魔。


哈5的结尾,同学们暑假乘火车回家的路上,哈利对小伙伴们说的下面的一番话:


 


这 句话如果再加上四个字“价值观念”,就是我从希拉里的人权报告中听过一百遍的话了,现在终于找到了源头。本篇刚才分析了,与自尊自信的“贵族精神”相辅相 成的,英美文化中又有一种强烈的“敌人意识”,连儿童文学中,都时时刻刻要教育小朋友不忘记战斗。看了《哈利波特》成长的美国小朋友,长大以后,就是我们 熟悉的、整日在非洲、印度、半岛和南海各地奔波操劳的希拉里阿姨了。为什么希拉美如画?人民的鲜血染红了她。


感谢坚持读完的各位朋友,今天的帖子很枯燥,主题是文明冲突论,内容是宗教史,方法上还是第六篇的摄魂术。摄魂术是个很有用的法术,我给大家介绍之后,希望你们能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作为一个法学老师,我只是希望对我的学生讲,你们的专业意味着你们的责任,未来的国家在你们手里,你们要守护好这个国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和盎格鲁撒克逊人正面站在PK台上,那时候,希望你们不要被各种摄魂术制造的幻象所迷惑。


哈利和亨廷顿的话,我也全文奉还给希拉里阿姨:


虽然我们必须面对一场战斗,但是我们拥有伏地魔没有的东西——值得我们捍卫的、古老的文明的一切。




(未完待续)


翟按:我算不上是儒家的忠实信徒,只不过亨廷顿非要逼上来的话,也只好奉陪到底,努力把古老的儒家打造成一个称职的敌人。其实儒家、基督还是伊斯兰都只是个名词,有个留言的朋友说的比我好,引用一下:真正值得为之战斗的,还是我们的家人乃至与我们的家人一样的人们。本文只想给学习法学的同学们增强点国际政治意识,不想推销某种意识形态。推荐亨廷顿是让大家关注,不表示赞成他的学说(里面也有陷阱)。结尾做了几次修改,给各位阅读带来的不便,抱歉了。


翟又按:标题没有写错,只是和天天追问我“是否跑题”的朋友开个玩笑,大家不必在意,下一篇讨论赫敏,会改回来的。


 



8.15补充


抱歉了各位,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感觉有人上了点亨廷顿的当了:宗教(儒家)是个帽子,扣在我们头上,把话题转移到宗教冲突上去,对美国的国际政治 地位是有利的。请大家不要再继续宗教问题的“冲突”了。


我 对宗教的简单看法是,宗教改革以后,西欧地区,宗教大体上蜕化成个人的修养方面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由“民族国家”来解决,因此新教各派并存也没问题。卢 梭和康德以后,神学家也不是哲学家的主流了。但在其他地区,宗教还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东方各文明圈为了反抗英美的国际压力,都要借助和模仿宗教的组织模 式。不是说天主教产生了纳粹,东正教产生了苏共,而是苏共吸收了东正教的一些组织方法和运作模式。这并不是组织上的联系,也不是人事上的联系,更没有一个 神秘的阴谋从罗马控制到莫斯科。大家不要被宗教的表面现象迷惑,争论哪个教派更 好或更坏。国际政治学第一页写的很清楚,国际政治问题,主要是国际分工的带来的利益差异造成的。问题是人,是利益,而不是那些古老的符号。


对 文章表达不清带来给各位带来的误会,很抱歉。续6主要是想给法学学生增强些国际政治的意识,免得天天沉在美国政府的宣传品中不能自拔。因为有些地方涉及本国,不能说太详细,但是说不清楚又容易造成误会,请大家各自小心。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vivi1986614

    2015-5-23 14:24

    感谢分享。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