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blackcharm 于 2015-9-13 22:06 编辑

  这篇由Dr.Terry起拟分享给好友的中西方教育的见解,系统而全面,同时又精炼而简洁,可谓字字珠玑。或许里面的见解会引起一些争议,但Dr.Terry的这篇分享在我们看来可贵之处就在于此:用“略带偏见”一针见血的概括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深度思考,不止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还在更清楚的认知我们作为成人的自己的态度。   Dr.Terry青少时是典型的学霸,保送北大,后来又在美国三个大学分别拿了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北京青苗国际双语学校任副总校长,有着特别华丽的履历,在这就不一项项展开介绍了,我们直接来看他对于中西方教育的专知分享: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
  
  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
  
  过程导向的努力比结果导向的努力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后的成功,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
  
  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教科书捆住手脚,教材是给代课老师准备的。
  
  教育的精髓应该是忘记了课堂上教的所有内容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
  
  要进行更高等的智力行为要有坚实的记忆力基础,但绝不能停留在那。
  
  15年后最热门的工作,要么现在还不存在,要么再也不复存在了。
  
  老师如果不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也会像公交售票员一样被淘汰。
  
  找到每个孩子胸中那个小火星,给Ta氧气和空间,Ta就会熊熊燃起。
  
  更多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和同侪交流的过程中,而不是老师的备课笔记。
  
  面对不可知未来带来的挑战,比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没有人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努力。作业不在量,在于做什么。
  
  出题老师不应该因为能把学生按正态分布划成三六九等而洋洋得意。
  
  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能尝出问题并及时修正就不至于招到食客抱怨。
  
  很多大学拒绝看AP成绩,因为已经意识到学生为得到高分所付出的代价。
  
  由学生亲自向爸妈演示这一年的收获常常让家长目瞪口呆,热泪盈眶。
  
  其实找到答案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
  
  大人们习惯性的把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和徒劳的希望传授给孩子们。
  
  比起长期蒙辱的“差生”,那些承受着莫大压力的“尖子生”更让人担心。
  
  学生用血泪换来升学率为学校赢得声名从而吸引更多忍心的家长。
  
  作为应试教育的幸存者,我(Terry)将尽毕生之力以螳螂挡车的决心阻止它的延续。
  
  比汇报演出更重要的是孩子受用终身的跨国界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操。
  
  若要付出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价学会某种技法,那还不如不学。
  
  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特长决定了你能否在美国高中和大学幸存下来。
  
  从小学会对体力和技能劳动的尊重能帮助消除甚嚣尘上的职业歧视。
  
  只有发自肺腑,用心用智的援助行动才会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度。
  
  通过付出获得的成长的价值远远高于通过索取得到的成绩上的进步。
  
  帮助孩子同时也削弱了Ta自助的能力,助人的过程却能获得很多力量。
  
  如果通过做题就能培养文学修养,那也难怪好作家纷纷退出作协。
  
  如果我们希望在地铁里看到更多的人读书,那就得从小给Ta这个礼物。
  
  
  我们真的可以因为孩子一年级就能做三位数的加法永远得意下去吗?
  
  与其过早空谈爱国主义,不如让孩子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怎样管理它。
  
  我们需要更多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的人,不是马屁精,告密王,小官僚。
  
  拿到钢琴十级证书的那天,TA可能开始憎恶音乐,这和高考是一个道理。
  
  永远不要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其实误用时间比虚度光阴更可怕。
  
  直到高一休学那一年,我(Terry)才终于有时间读书、旅行、弹吉他、思考、做白日梦。
  
  温饱之后,是时候关心一下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挑战和必要的帮助了。
  
  如果你真的不想让孩子蹭破一点皮,就让校长把体育课和春游取消吧。
  
  如果你用车的牌子来定义你人生的价值,你的孩子一定也会这么做。
  
  如果一部电视剧成了中国生存手册,学校将培养出丛林中的动物之王。
  
  不要盲目借鉴任何一种别人的育儿方式,因为只有你最了解你的孩子。
  
  分清楚你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别打着爱的旗号伤害Ta还一脸无辜。
  
  言传不如身教,别忘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最称职的父母。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家长不缺抱怨对象,缺的是合作的力量。
原pdf转的PPT,有的英文字母未完全识别 链接:http://pan.baidu.com/s/1i34dtVR 密码:pwdk
1284 查看 7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Jimqiu2003

    2015-9-13 21:54:25 使用道具

    很强的分析,只是身在天朝,不由己。
  • lindawudi

    2015-9-13 21:55:56 使用道具

    说得很有道理,值得大家思考!
  • wendy/ka冰点

    2015-9-13 21:58:46 使用道具

    好长的对比贴  耐人回味的话题
  • icetong17

    2015-9-13 22:53:25 使用道具

    好帖!可惜无法转到微信上去。
  • hecoco

    2015-9-14 08:45:52 使用道具

    不止是略带偏见了吧,这其实就是学校软文广告了吧
  • wujuanling

    2015-9-14 09:00:21 使用道具

    触目惊心啊,想想自己也在不由自主地步入死循环,尽自己的所能做的更好一点吧。
  • feilongzaitian

    2015-9-14 10:42:3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9-14 10:45 编辑

    中国有三种特色:

    一。首先是封闭头脑和见闻,不让你知道一个专业领域正与误两方面运作的真相,只是跟着特权的脸色和忽悠走

    二。其次,是部分启蒙先锋们率先掀开一个与世界沟通的窗口,把外面的声音和景色,有选择地放一些进来,并且这些放进来的东西中,也加尽了他们自己私人的一些渲染,这个阶段,是他们与旧的、强大的特权争夺市场和民心的阶段,他们还被大部分特权阶段压制把控,不能畅快地发出异议和行动来

    三,最后是大势所趋必须做出改变时,特权阶层和新生力量中,那些心眼灵活眼观四路的投机分子,或摇身一变,或暗中妥协交换利益,乔装改扮,只做些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和媒体外界的表面文章,却把自己打扮得像彻头彻尾中国的教育改革先驱一样,在人前出尽各种光鲜,盗取荣誉和影响,抢夺话语权,并以新的皇帝外衣,重新做回一个领域内的特权的宝座,将那些真正的教育先驱视为异己和危机,排斥驱赶让他们再度失声,直到他们自己-----又开始顺利地建立起以-----他们自己这批新贵为主宰的----新一轮对百姓、对中央和媒体外界只手遮天的愚弄欺骗的势力山头。

    希望中国的教育,早一点脱离这种几百年来的人治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