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古代的孩子们是怎样读经的?
古代孩童读经读的是什么书?有“四书”、“五经”;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义》、《弟子规》、《孝经》等启蒙读物;还有如唐诗宋词、《左传》、《史记》等。

为什么倡导孩童读经呢?因为二三岁至十四五岁的孩童,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记忆力强,所学即印,耳濡目染,先入为主,潜移默化,陶冶心性,开启智慧,蒙以养生。十四五岁以前的孩童,对知识的吸附力犹如海绵吸水一样,极为强大。
私塾是古代孩童读经的圣地。开学的那一天,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要设宴款待老师。这以后,每日清晨,当学生还睡眼朦胧时就要到校,先得给孔子牌位行叩首礼,然后再回到各自课桌做功课。

私塾先生开讲,先前是有的以《论语》开篇,有的以《诗经》开篇,后来以《三字经》开篇,然后再续讲其他内容。有的私塾先生只教字的读音,然后讲,学生念、写、背记。这类私塾先生强调念、写、记背,他们认为学生不懂不要紧,只要读的是好书,尽管读,尽管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的增多,原来不懂的,会自然而然“悟”出其理,解出其义的。

私塾先生讲经时,先生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再重新念一遍或几遍。先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学生们学着先生摇头晃脑地放声念。这边晃边读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有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

每天上新课前,学生得背头一天教的东西。背诵,还得纯熟,最好是滚瓜烂熟。背得不熟,要挨批评;背不下来,要挨罚。轻者罚站;重者,学生要伸出小手来,挨竹板打手心;有时先生用藤条抽你,学生苦不堪言。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学生都能背记不少经文,这些孩童背记的东西,使他们终身受益。

很多著名的学者,他们孩童时期都大量背记名著。胡适九岁之前就已熟记“四书”、“五经”,周祖谟能背《汉书》(自点明),陆宗达能背《左传》(笔者亲验),钱穆九岁能背《三国演义》(据《八十忆双亲》载)。张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讲,他十四岁之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诗经》、《千家诗》、《礼记》、《左传》等著作。这些现代名人的成功,与他们孩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私塾还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做“对课”,就是教学生对“对子”。六岁的张恨水以“十个石榴”对了老师的上联“九棵韭菜”,对得十分巧妙。

每月逢五之日(即阴历的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学生必须交一篇作文。文不拘长短,私塾先生亲自批改,有时还讲评一番。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928 查看 7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hdxx8011

    2017-3-9 11:20:5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hdxx8011 于 2017-3-9 11:23 编辑

    所以人家三年私塾,胜我们十几年,我记得我外公,听说上了三年私塾,会读古书,会写对联,村里人,红白喜事,都请他,会算命,取字,治病(中医)。。。。。深受方圆几十里的人尊敬。别家夫妻吵架和婆媳吵架找他评理,最后双方心服口服。
  • 开心的爸妈

    2017-3-9 12:05:11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哦
  • lemon2029

    2017-3-9 12:08:43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哦
  • snipeer

    2017-3-9 12:12:4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迷糊妈晓雪

    2017-3-9 12:40:05 使用道具

    意思是:不需要讲解,但要求背诵?
  • yongheng77

    2017-3-9 16:37:21 使用道具

    Thanks for sharing
  • 元元宝的妈妈

    楼主 2017-3-10 07:51:13 使用道具

    snipeer 发表于 2017-3-9 12:12
    不知道孔子时代的小朋友读什么,没有四书五经,没有唐诗宋词。

    大概是读周礼、诗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