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Our “30-is-the-new-20” culture tells us that the twentysomething years don’t matter. Some say they are an extended adolescence. Others call them an emerging adulthood. But 30 is not the new 20. In this enlightening book, Dr. Meg Jay reveals how many twentysomethings have been caught in a swirl of hype and misinformation that has trivialized what are actually the most defining years of adulthood.

Drawing from more than 10 years of work with hundreds of twentysomething clients and students, Dr. Jay weaves the science of the twentysomething years with compelling, behind-closed-doors stories from twentysomethings themselves. She shares what psychologists, sociologists, neurologists, reproductive specialists, human-resources executives, and economists know about the unique power of our 20s and how they change our lives. The result is a provocative and sometimes poignant listen that shows us why our 20s do matter. Our 20s are a time when the things we do – and the things we don’t do – will have an enormous effect across years and even generations to come.



“这本书很重要,因为它指导人们在20多岁时如何掌控这段重要的时期。作者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曾与数千名年轻人一起工作,她向他们询问关于人际关系、工作、金钱和教育等的棘手问题,并以非常合理和实际的方式回答他们的困惑。我认为每个20多岁的年轻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尤其是想要创业的企业家们。”


Download eBook :

The Defining Decade | 20岁光阴不再来.pdf:  (访问密码:107138)
The_Defining_Decade_Why_Your_Twenties_M_-_Meg_Jay.epub:  (访问密码:107138)


Download Audiobook :
Meg_Jay_-_The_Defining_Decade.m4b: (访问密码:10713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1018 查看 3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richartleo

    楼主 2021-8-31 11:19:03 使用道具

    。Meg Jay(作者)从她多年的临床心理经验出发,用众多案例来逐一论述,为什么20到30岁这十年尤为重要。对我来说最大的感悟莫过于,它告诉人们,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never too late,总有些事It's been late,比如迷茫期的虚度,再比如临近30岁前的婚姻恐慌。

    全书一共分为4部分。首先在编者序中作者指出,由于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机会和讯息的充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由,于此而来的还有迷茫,如今的20岁比前辈们难多了,以此引出下文。接着从心理学、社会学、神经学和生育学的角度简要论证,为何30岁之前的生涯那么重要。在智力方面,20-29岁掌管前瞻性思维的额叶还在生长,这意味着学习新东西会更加得心应手;在性格方面,这10年是出现人生“闪光灯记忆”的最高峰,协助完成个性的可塑性,20多岁对人的个性塑造影响更大;婚姻和生育方面,一旦过了30岁,生育能力会理科下降为1/2,并逐年惊人递减;人脉、工资和事业方面,贵人更多出现在弱连接(交情较浅的人)上,工资增长的2/3发生在工作的头十年,以及这段时间经历过失业的人,更容易遭遇“中年抑郁”和“中年危机”。

    作者认为,“不确定性”极大得分散了20多岁的年轻人的注意力,从而更加的焦虑和迷茫。"我们认为,20多岁没做完的事儿,到了30多岁就可能水到渠成。我们以为,现在不做决定,以后再做的话会有更多选择;然而我们却忘了,不做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很多人的青春就栽在了这点上。"之后作者从她多年的临床经验的案例出发,对工作观、爱情观以及脑部和身体方面给出具体的实例和建议。

    工作观
    在这一部分中首先提出“身份认同危机”这个名词。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认为可以有一段“空档期”,安心地探寻自我而不必担心风险和责任,于是他们将大多数时间耗在旅行和漫无目的的尝试上。然而那些在“空档期”成功寻求到自我的成功案例,最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在积累“身份资本”。

    身份资本即相当于我们个人资产的总和,随着年龄增长而积累的个人技能资源。比如学历、工作经验、实践经历、说话的方式、家庭背景、长相等等。我们可以用它买到职位、婚姻以及想要的生活。自由无价,延迟出发,但也别忘了资本积累。同时她也提出,人生的道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按照规划,一步步“捏”出来的。

    在人脉这一部分中,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便是,此生的贵人并非是圈内人,反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路人,神奇的“弱连接”力量。因为“相似性产生关联性”原理,强连接会物以类聚,正是因为彼此相像,甚至连困境都相似,所以除了同病相怜,能给的帮助很少。相比之下弱连接不在封闭交友圈中,反而能够引领接触新事物。

    那弱连接在哪呢?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很多人脉的人,一定是没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可挖掘的资源。请求帮助就是开始的第一步,曾经善意帮助你的人,极有可能再帮你第二、第三次,即“助人者快感”,前提是这样的帮助对我们不造成负担。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并设法拉近关系,提前做好功课,理清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礼貌向别人求助。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不要只把时间花在和同一群人聊天,要抓住认识新朋友,接触新观点的时机。

    关于选择。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常面临的问题便是,人生由太多似有若无的选择,反而无从下手。其实更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没有中彩票的运气,我该怎么安排自己的人生?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现在应该要做什么?

    关于“应该”。人们总是在追求理想状态,然而一个人的天赋,反而是到了三四十岁才慢慢发挥出来,这意味着在发挥潜能之前,通常我们要做一些不太对头的工作。然而,“大格局是来自对自己既有才能的投资,并将眼前的事全力做好。”

    爱情观
    宁缺毋滥。30岁对大多数女生来说更容易感到压力,从而变得着急哪有闲心认真考虑,重要的是30岁前的不随意透支。

    性格,比“硬指标”重要。硬指标指的是个人在感情中必须坚守的条件,而个性是指处事的方式,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有它的影子。

    认清自己。个性越相像,关系会更好,但如果你懂对方的个性,并且愿意去思考他和你闹别扭背后的不同处事方式。

    脑部和身体大改造
    20多岁是大脑可塑性最高的时候,我们每一天所听所看所做的事,形塑了我们,要抓住时机。

    用理性回应情绪。太常将苦恼转付他人,就永远无法学会独自面对,趁大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时学会安定自己的情绪。

    自信时用1万个小时换来的。专业领域熟稔的人只是因为注入了更多的时间,真正得自信,来自掌控经验,尤其是掌控困难才是活生生的成果时刻,不论是爱情还是工作,压倒不安全感的自信都是来自经验,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这十年逆袭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拥有时间表,具体精算未来,最大程度得掌握生活。你现在的每一秒,每个动作,都在决定你的人生。
  • 骑车上班

    2021-8-31 11:27:2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pma1268

    2021-9-4 23:56:43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