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10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国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面对与中国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洋景,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究竟是教育学者的危言耸听,还是对人与教育之间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
我们中国人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我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当我牵着10岁的儿子登上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飞往美国洛杉矶的班机时,心中就充满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把他带到美国去,是不是一个失策?一位朋友的劝告还响在耳边:最少应该让孩子在中国接受完基础教育再到美国,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统的。多少专家也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础教育绝对不如中国扎实。
直到我把儿子送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内心的忧虑终于得到证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儿子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弗丝女士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双充满笑意的蓝眼睛,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案: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至此,总不能再把他送回国去呀?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作业?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业?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严声厉色地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时语噎: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偌大一个中国,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历史和现状,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么?我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边际可循,那这次真可谓是不着边际了。
儿子猛不丁地冒出一句:饺子是文化吗?
饺子?文化?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真是没少下功夫,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我这个虎头虎脑、从来就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只是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没有评价,既未说对,也没说不对。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
是不是?儿子反问我。
我无言以对。心中始终疑疑惑惑:弗丝老师希望他们进入什么境界?
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开始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该贴已经同步到 花狸夭夭的微博
3857 查看 31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tao6111

    2011-11-18 12:06:37 使用道具

    这真是中国教育所欠缺的!
  • 我们都爱晴晴

    2011-11-18 12:08:13 使用道具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的培养自己学会的人才的。想当年大学毕业才第一次知道怎么查资料第一次写论文,还写的这里不对哪里不行的。如果有这样的前期教育,论文还不是随手拈来的小事。
  • applechenhui

    2011-11-18 12:09:16 使用道具

    我也是觉得中国的教育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孩子独立思考,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是授人以鱼,美国是授人以渔。最苦的就是中国的家长和孩子,累死累活的,其实学的都没啥用。。。
  • 2003pcy

    2011-11-18 12:11:35 使用道具

    看完,不知该说什么好。
  • lan352125

    2011-11-18 12:23:17 使用道具

    已经看到现状教育的缺陷,可是无力去改变
  • 笑天使008

    2011-11-18 12:27:55 使用道具

    这些题目 叫我写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  何况一个10岁的孩子  这就是美国教育理念先进的地方  让孩子自己探索  自己思考  自己创造
  • wangzhx

    2011-11-18 12:44:53 使用道具

    美国资源丰富,不像我们的孩子要参加三级考试,不过,我的孩子我还是考虑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决定到美国还是在中国上大学。
  • 看云

    2011-11-18 12:46:41 使用道具

    以前读过,今天再读,反思。
  • wanghv

    2011-11-18 12:53:00 使用道具

    再读,思考中
  • 潇宝儿

    2011-11-18 12:56:33 使用道具

    中国的教育是在填鸭,美国的教育是在创造。
  • leya

    2011-11-18 13:04:40 使用道具

    看完,不知该说什么好
  • 子葵妈妈

    2011-11-18 13:14:2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子葵妈妈 于 2011-11-18 13:14 编辑

    很棒。。。很震撼,中国没有改变的余地了么。。。。?
  • shanljs

    2011-11-18 13:24:51 使用道具

    汗颜、困惑、茫然,继而觉得教育任重道远
  • liruijie1

    2011-11-18 16:06:41 使用道具

    美国的教育者,为孩子打开一窗子,放孩子去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我们的教育,把知识当成一瓢一瓢水,填鸭一样灌输给孩子。美国教育者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我国教育者划定同一个圈圈,把不同的孩子往一个圈里套
  • 弯弯月亮船

    2011-11-18 16:55:31 使用道具

    应该 叫教育部长看一下
  • 5305

    2011-11-20 22:40:34 使用道具

    反思中,爸妈网能搞类似这样的板块吗?我们带领孩子学习写写论文。
  • kaka972012

    2011-11-21 01:28:5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growingtree

    2011-11-21 16:06:02 使用道具

    我们的作业是什么?一堆让学生抄N遍,老师自己闭着眼睛就可批改的作业。
    各科都爱这样。一声叹息
  • chilam_hhx

    2012-7-18 10:32:48 使用道具

    每次看这篇文章都很感慨
  • londianxc

    2012-7-18 11:10:24 使用道具

    加油吧。路过学习一下。
  • dingding727

    2012-7-18 11:36:13 使用道具

    我是对国内的教育看不惯的,国家也不重视教育,从每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得比重可见一斑。但是从美国人给小孩的作文能看出民族的将来写的有点过了,美国教育注重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是很好的,但是美国基础教育水平不如中国也是个事实,小孩10岁就写这样的作文还不如多看些课外读物,增加些 眼界来的实在。就好比令狐冲剑法基础没有打好,让他去练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可能吗?
  • lxhong

    2012-7-18 16:20:21 使用道具

    看过了,感慨中
  • 简单

    2012-7-19 09:56:23 使用道具

         这个还是和民族的思维有关系    我们不是也有作文 ?
  • huzhenya2006

    2012-7-19 11:41:02 使用道具

    中美教育的差别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象乔布斯那样的人的原因。永远出不了创造性的人才。美国是精英教育,中国教育出来的是普通人才永远无法到达金字塔的顶尖。
  • 翦翦

    2012-7-19 16:52:36 使用道具

    由此可见美国的教育是多么地注重孩子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重要的不是别人都说了些什么,而是你都看见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以美国教育才培养出了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才。

    10岁孩子用来完成家庭作业的学习方法是我最近才开悟的方法,而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了。
  • 封疆大吏041010

    2012-7-19 16:56:16 使用道具

    转来的吧。
    最好表明下“转”
  • 智慧生活

    2012-7-19 17:06:14 使用道具

    他们的教育真正的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 wcxqyz75

    2012-7-19 17:26:35 使用道具

    中国的教育和考试都是教孩子理解出书者出题者的意图,该是改变的时候了,让孩子不仅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更要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创造这样的环境真的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开办了“愿望树儿童阅读馆”,希望在通过阅读引导孩子思维方面沉下心做点实事,设计一些阅读课程和阅读学习单。
  • prettyhorse007

    2012-7-20 12:24:50 使用道具

    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总会有些奇思怪想的根本原因,因为从小他们的脑子就没被束缚过。而我们,从小就在方框里面生活,踏出框框一步就会有人告诉你,你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