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cwh
发表于 2014-11-28 05:21:44
最近开始对这个感兴趣,谢谢楼主
athena_yan
发表于 2014-11-28 09:24:58
这个家长是应该好好学学,以后可以在孩子的学习中运用
含宝妈
发表于 2014-11-28 09:30:59
等着更新 :D
damiww
发表于 2014-11-28 10:18:59
持续关注 很受启发
walptwy
发表于 2014-11-28 10:20:36
一直都在关注思维导图,来学习学习
pinker95
发表于 2014-11-28 10:24:48
这个是感兴趣的,我也买了书来操练。
julie_w
发表于 2014-11-28 11:01:57
我也要学习一下
往事
发表于 2014-11-28 11:03:11
我也学习一下
damiww
发表于 2014-11-28 11:03:11
谢谢楼主提供的书!
婷婷-妈
发表于 2014-11-28 11:16:40
非常喜欢楼主的这个贴子。收藏下来静等楼主更多的分享。
椰子婷
发表于 2014-11-28 13:01:34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1-28 13:41 编辑
第二卷 学习篇
一、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的基石
HOW-1
How和What,通常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怎么做,做了以后达到什么效果?
我在开头先强调一下:决定你做得有多好,走得有多远的,既不是How,也不是What,而是Why。这就是我把Why永远放在第一位讲的原因。
Why的精髓是: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改变。
知道"Why"要做某件事,而后会去搜索、去看书达到学习“How”,最后做成了这件事“What”。现在学校里大部分是只告诉学生What,How也说得不清不楚,更不要提Why了。
通过搜索、看书来学习“How".
1. 宏观:①《如何阅读一本书》;②《超级快速阅读》
2. 微观:《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这样读书就够了》(kindle版)
阅读方法,每个人的都不一样。
Step1 手指移动阅读法
简单而言,就是用食指放在字的下方,快速移动,自己的眼睛随着手指移动“阅”书,代替心里默默的“读”书。
我测试过,我的眼睛视野范围,正常情况下,我可以一次阅8个字,再广,就看不清了。但在手指辅助的移动情况下,一本书的一行字,我一般停2-3次。而逐字读的时候,我的眼睛只停留在1个字上,不断地停留,是拖累阅读速度的关键。
而中文也好,英文也好,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只需要精简一下,你发现只需要1-2词就可以概括,而书面表达,是考意群聚集在一起,所以一个群一个群的看,不会影响阅读的理解力。
Step2 正式阅读的宏观和微观阅读法
宏观阅读法——Skeleton阅读法
微观阅读法——Chunk阅读法
这两个阅读法,留到下回分解。从今天开始,用一下手指移动法吧!
椰子婷
发表于 2014-11-28 16:31:07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1-29 11:21 编辑
第二卷 学习篇
一、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的基石
HOW-2
正式阅读的宏观和微观阅读法
系统的读书法,《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了四个层次的阅读。就实际应用而言,任何一种层次都不是孤立存在。我夹杂糅合成了自己的阅读方法。
1、宏观阅读法——Skeleton阅读法
宏观阅读法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第二个问题:如何在一本书里,马上找到我能解决我疑惑的地方?
作为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我喜欢这样的阅读步骤。
①读书名——了解书籍的分类(人文,社科,历史还是其他)
②读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最擅长的领域和最有名的著作
③读前言等——了解本书讲什么,前言通常用远小于书籍的篇幅,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关于什么内容的书籍
④读目录——整理整本书的脉络,理清其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迅速找到自己最迫切要阅读的内容。我会在此画一个思维导图,把目录的层次画出来。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整体的骨骼结构,所以我称此为skeleton阅读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检视阅读,详细介绍了这部分内容。里面还认为应当读索引、读引用等。
作为一个读者,你要知道的是,我做这件事是Why。
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才叫读。
一本书,不是每一样都要读才叫读。
当你有明确目的的时候,做某件事才有价值。
腰封,我曾经阅读过国内出版社的腰封,让人失望的是,大部分腰封,都是一些名人对本书的溢美之词,获得的荣誉,一些写下评价的名人我甚至怀疑他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腰封我是不看的,要了解本书的价值,通过Google、百度、前言更佳。
索引和引用,在你明确自己需要在某个方面拓展和深入阅读的时候,索引和引用价值无限大。你把它当做书籍的一部分必须读完的时候,价值打折扣。
用到这一步,这本书的脉络,你已十分清楚,而后进入正文的阅读。
2、章节的Skeleton阅读法
操作步骤极为简单
①章-节-大点-小点-次小点等画成结构图
②备用
3、微观阅读法——Chunk阅读法和拆书阅读法
Chunk阅读法
①浏览一节里面有几个自然段
②运用手指移动法快速阅读,并用1-3个词语概括每段的内容
③串在一起,理解本节的脉络
④提取最主要的关键词,填到结构图里
拆书阅读法(和上面介绍的拆书不完全一致)
①即根据一小段内容的拓展阅读法
②拓展的内容无非是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
③横向为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域、不同国情的对比;纵向对比以时间为维度,纵向比较在相同情况下,不同的时间里,同一片地域,不同地域的对比。
④拓展搜索的原则:
a.时间:时间是最精确的因素,是最准确的搜索方法。所以,看历史书吧,记时间是基本的素养。
b.给你关注的问题找出关键词,给关键词制定分类。eg:地形与战争——地理——军事。找相关领域的权威书籍。
c.不同的书籍讲述的不同人的观点,记下不同的观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思考并找出你倾向的观点。
comfort945
发表于 2014-11-28 19:23:18
我有博占的书,操作书要看看了
l00710071
发表于 2014-11-28 19:47:49
看看是啥!
扬扬学英语
发表于 2014-11-29 10:54:23
准备买书、准备好材料,跟着婷子学习,非常感谢
椰子婷
发表于 2014-11-29 11:45:55
第二卷 学习篇
一、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的基石
WHAT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写的交流贴多是教程式的,相关的引入和论证都不做深入。多少也因此枯燥了些。
那么,照着做,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这个等大家应用后告诉我吧!
我自己应用的效果是:
无论是什么样的书,只要给我,我就可以读下去。
http://ww1.sinaimg.cn/bmiddle/705d4abbjw1emrpg1w7urj218g0xcgrz.jpg
我有一天问我读高三的小表妹。
我:现在你们学习的时候有考试大纲,有高考试卷,你可以知道自己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那么,在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每科一本书,只有一本课本,而没有考试大纲的时候你怎么办?
小妹: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嗯,我就打开目录,画思维导图,弄出框架,然后再一章一章地攻破。
我:嗯,很好。那之前,如果能问问学科的老师、师兄师姐,如何学更有效,再上网查一查该科目的学习方法和该科目的权威书籍,也许能更好的指导你的学习。
大部分的孩子们都在经历12年的学习,准备高考。远的不讲,学了12年,至少应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不会在大学的时候应对老师一节课讲一章内容的时候手足无措。
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时间上的节约,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更新、更经典的巨著,得到更多知识。
闲聊得扯远一点。关于小说怎么读的问题。《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分析阅读,可以应用在经典小说里。
经典小说。
①经典小说也许有虚构和挂靠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小说,但无一例外,它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找出作者透过人物向你传达的“观点”;透过了解当时的历史(时间为何如此重要?)来理解作者描绘的社会现象,感悟作者的倾向。
②好的作品架构一定非常清晰,有写作大纲,甚至每一个字都不是废字。了解篇、卷、章的结构和联系。
③艺术上的分析:这点我比较欠缺,就不班门弄斧了。作为一个读者,思考自己的情绪波动是因为作者的哪些铺垫,哪些情节而受到影响,进一步分析写作的手法和语言等。
快餐小说
我也看得不少,我也不认为只能读经典,不能读快餐。只有两者进行过对比,才知道某些读物为何经典,有些读物为何快餐。
①快餐小说,大多数结构散漫,属于满嘴跑火车,想到哪写到哪的非常多。
②通常情节非常紧凑,引人继续往下看,有阅读的快感。
③人物的描写立体感不强,性格单一,描写场景的用词单一。
④深层的意思大多十分simple,小情小爱,小打小闹,没有或很少引起读者思考的“干货”存在。
有阅读习惯的人,看多了快餐小说后,会很自然地过度到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人类的小情小爱来来回回就那么些个,看十遍一百遍不会厌倦,看一千遍一万遍再不厌倦简直奇葩了。而对对信仰的追问、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渐渐会成为主旋律。
别惹天蝎
发表于 2014-11-29 23:37:03
做个记号慢慢看
leg2net
发表于 2014-11-29 23:53:46
工作中用过,读书怎么用,学习一下
椰子婷
发表于 2014-11-30 14:10:58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2-4 19:23 编辑
第二卷 学习篇
二、思维导图——从0开始用工具
WHY
这是一种思考的转变,而不是形式上的转变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高效率的阅读,在思维模式上和思维导图是相辅相成的。即使你没有遇到思维导图,坚持做阅读的训练,终有一天,你也会自然而然地过度到思维导图。
相同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
我曾给过一个类比:线性思维是从头到尾,发散思维是断点续传。
线性思维的特点:
①从头到尾,一个字都不忍舍弃,担心遗漏重要的信息(这个特点,在医学生里的表现,尤为突出,极难纠正)
②背诵水平高,没有整体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孤立的记忆
③遇到跳跃性强的老师,简直无力吐槽,难以跟上节奏
④笔记特别整齐漂亮干净,每一个问题都有清晰的问和答,如果遇上跳跃性大的老师,笔记记得很乱很抓狂
发散思维的特点:
①由中心散发出无数断点,通过断点和关键字进行联想,呈现全貌
②整体把握到位,对知识点进行整体加工记忆
③遇到跳跃性强的老师,毫无压力,轻松秒杀
④笔记不整齐,但是可以做到很完整,省略了从头到尾的书写,只书写关键词,笔记做得又快又好
下面来举几个实例,大家能体会得更深一点。
线性笔记
①典型线性笔记:
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笔记里,有没有逐字逐句搬运书上内容的笔记。
②打着“思维导图”旗号的线性笔记:
导图笔记
①简单的导图笔记:
②较为理想的导图笔记:
http://ww3.sinaimg.cn/mw1024/705d4abbjw1eheycojb6xj219c0y0tqw.jpg
③看起来是“线性笔记”的导图笔记:
从这个例子看,作者是没有理解海积地形而只是简单地剔除定状补语。
海积地形,关键是一个海,一个积。海浪侵蚀,岩屑转运、堆积而成。联想开花必须简单、容易构成一条思路,才有助于记忆。单纯句子精简和排列,是无法有效获取知识的。她的这一个概念,看的时候会记得,转过身就会忘掉了。
最后,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
因为,它符合发散思维;
它符合高效率阅读的思维方式;
它能让阅读更有效率。
江西壮壮妈
发表于 2014-11-30 14:32:48
谢谢,看看和我的是不是不一样
萤火虫慢慢飞
发表于 2014-11-30 14:41:43
来学习一下,谢谢
婧珂妈
发表于 2014-11-30 16:46:16
这三本书都看过,思维导图的操作不是几天就能学会的,需要反复的练习,教会孩子抓关键词,最大的用处就是使知识系统化,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但我家孩子没有用在语文和英语上,不知道该怎么梳理知识点,有高人希望也来讲讲。
chjunxia
发表于 2014-11-30 22:03:06
我来看看,呵呵。
skinnylatte
发表于 2014-11-30 22:46:06
太太有用了!坐等更新!
池恩旭
发表于 2014-12-1 00:04:00
刚好接触思维导图,真是写我所想:loveliness:
witchforever
发表于 2014-12-1 00:13:10
貌似用过这种方法
sunel
发表于 2014-12-1 00:40:55
赞,正在学习。一直跟进。
wuroserose
发表于 2014-12-1 01:36:56
对这个不懂,了解了解
椰子婷
发表于 2014-12-1 12:43:59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2-2 12:22 编辑
第二卷 学习篇
二、思维导图——从0开始用工具
HOW
请参考《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简单而言:
①中心画一个图——目的;
②根据内容分成几块,画不同颜色的分支
③在每一分支下,进一步画其他分支
④将整理好的关键词填上
本节只收录技巧性的步骤。
关键技能:
①分类-再分类:只要分类做得好,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的准备。
eg:
以前有人问我,《内科学》那么厚,那么多字,觉得每个字都很重要,怎么用思维导图整理。
我给他画了一个简单的导图。理清楚各部分的关系,再进行填充。
医学生们大多把它们当做孤立的知识点来记忆,效果很差。
举心衰的发生原因做例子。
一般人做思维导图,书上写几点,就直接在枝干上画几条,8点就画8条。心衰的诱因有8个(这个是引用的,请无视乱七八糟的编号)
我是这么分类的:
1)疾病:①感染;②心律失常;③基础病加重
2)治疗:①治疗不当;②血容量增加
3)自身:①情绪;②劳累;③血容量增加
②关键词:提升记忆的关键
《操作书》里面的实际举例,本质上是打着“思维导图”旗号的线性笔记。
a.提取关键词,不能只做一个剔除定状补语的匠人,而是真正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以最少的字描述整个事件(断点),让你联想开花回忆到整个事件。
b.关键词的词性可以不同,但名词最能概括问题,动词应该足够少,动词的替换,不会影响你对整句话的理解。把主谓宾都写下来并无益于记忆。关键词最好少于4个字。
kellyan
发表于 2014-12-1 12:55:38
恩 书还是握在手里看有感觉!感谢介绍昂!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