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4 15:54:15

为了打消博士对我的无端猜测,现在我拿出来国内这些和你【关键期】意见不一的学说,请您给予分析和评判,到底孩子应不应该必须晚学英语呢?这些都是影响家长的真正因素,而绝不是我们拿钱给不给培训机构那么一点点的商业的因素!更何况您还预先强加设定---我是您的培训同行,就更有点草木皆兵、找错敌人和靶子了!

请看说法一,我摘引过来的

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区(Broca`s area)。布罗卡区在2-4岁时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外语,大脑已无法把外语直接贮存在布罗卡区,而是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这时当你再产生思维想表达的时候,不是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要绕到记忆区,然后在记忆区提取信息进行表达,也就是传统的"英汉互译"。这一发现提醒人们:要想事半功倍地学好外语,就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敏感期。所以,让孩子从3、4就开始学英语非常重要。

博士请给此说法分析和评判啊!这才是我们爸妈关注的!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4 18:24:47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6 13:27 编辑

请看说法二

关键期的假设是在青春期12岁左右,lnneberg认为---人的大脑在2岁---至10或12岁青春期前,

由于受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能够自然轻松习得语言!

青春期过后,由于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了,人若是过了关键期后学习外语,自然费力且效果不佳!

这种假设,虽然没有被学界完全接受,理由是还有【部分】---呵呵,注意不是全部,只是【部分】成人仍然不受母语干扰,过了青春期12岁以后也能成功地学习了外语,

但是学界,谁也没有一边倒地绝对认为---【所有人】肯定都能在青春期后轻而易举地成功学习,因此学得越晚越好吧!

既然这样就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是因过了12岁青春期后才学外语,倒楣的!
这里的爸妈,谁也说不好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就是----那一部分青春期后才学外语的费力不讨好一群中的一员,大家也不想等到那时才试一试吧?!

所以我说学界都没一边倒地肯定----所有人都是晚学就是比早学好,你博士【在这里的点评】为什么搞得那么没有商量地绝对化?不科学!虽然你的书,有可能,比你在【近距离互动中点评】里表现出来的,更科学。但是人们在教育中,往往不仅仅看你说的多专业,更要看你在实际的运用中,多专业和多有素养吧,说和做两者分家的,专家里面也不少吧


dtxxm 发表于 2015-4-24 21:42:15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4 18: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看说法二

关键期的假设是在青春期12岁左右,lnneberg认为---人的大脑在2岁---至10或12岁青春期前,


我敢大胆地或是武断地推断:凡是成年后在方法得当用功努力的情况下如果还学不好英语,这样的人就是倒推到从出娘胎开始学习英语(这里的英语指的是外语),一路用功努力长大后也同样不会把英语学得很出色。

更可悲的可以这么说:虽然很多爸妈为孩子英语学习付出了难以想像的精力,最终还是会有很多人英语学得不了了之,或是根本就无法学到一定高度。

影响一个人学不好英语的因素很多,甚至很多都是致命性的因素。一果多因,因因可怕:(



marianama 发表于 2015-4-25 11:49:11

书已经买了,学习学习。

muer 发表于 2015-4-25 12:21:02

学习了!想去买来看看。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5 12:43:30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6 00:21 编辑

不管各家理论如何,请看清起码一个共识,目前各家在对二语晚学、早学哪个更好的结论上---谁也没法只手遮天,都给了若干【保留】的!

博士推广他自己的学说,当然可以极力偏向他自己学派的立场,但爸妈们没必要---以此为天!

因为他的孩子在美国受教育,连假期都不让回国的,而我们的孩子在国内,他的主张,对国内的低劣教育
现状来说,不很现实!

marianama 发表于 2015-4-25 18:27:12

今天书到了,大致翻了一遍。初步感想如下:
1. 大篇幅批判了现在流行的小童外语启蒙方式和磨耳朵。
2. 批判内容很多,正面指导只看到阅读为上。
3. 作者自己的孩子去了美国,有好的语言环境,书中批判了国内家长的很多做法,又没有给出国内家长在有限环境下适用的具体指导。看完感觉作者的思想有种倾向:在国内启蒙就是白费劲。

wqwdm 发表于 2015-4-25 20:48:00

必须去买一本好好看一下了,谢谢!

dtxxm 发表于 2015-4-25 21:17:41

任何质疑儿童英语学习效果的努力在本坛都显得很吃力。

我的观点是不提倡不反对儿童学习英语,但同时鲜明地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成人是完全能学好英语的,而且累计花的精力不会比儿童多。如果我们承认成人能学好英语,就用不着现在牺牲幼儿的成长来学习英语。

一件事,花了前20年才把它做好,结果往周围一看,同龄人用了后8年也一样做得不错。

lavalise 发表于 2015-4-25 21:57:58

dtxxm 发表于 2015-4-25 21:17
任何质疑儿童英语学习效果的努力在本坛都显得很吃力。

我的观点是不提倡不反对儿童学习英语,但同时鲜明 ...

是否也可以这么说,一个师范毕业的比北大的高才生挣的多得多,那辛苦扒命的初高中的生活是否白过了?样本应该具有普遍性,而不是个例。

yoyofeigh 发表于 2015-4-25 22:08:59

谢谢楼主的分享

realest 发表于 2015-4-25 22:25:16

marianama 发表于 2015-4-25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书到了,大致翻了一遍。初步感想如下:
1. 大篇幅批判了现在流行的小童外语启蒙方式和磨耳朵。
2. 批 ...

泼了一大盆冷水,但没有开出灵丹妙药。

honghong128 发表于 2015-4-26 04:37:50

观点有新意 收来拜读下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6 06:09:33

wantgone 发表于 2015-4-21 16: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特别注意,我很反感那些生了一个孩子带几年然后就总结出来的经验)

王青博士,您这句话讲得特别好! ...

自己带孩子,记录自己的孩子,本身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感悟,类似心灵鸡汤的风格,同道中人、或是生活经历类似的人引起共鸣。我们现在育儿和孩子的语言发展方面,不是在记录自己一个孩子的成长,而是直接拿一个孩子的经历总结规律,进而在浮躁的中国市场推广。只看了自己一个孩子,就很容易把话说得很满,我们家孩子就是这么做的,这就是成功之路。而浮躁的中国,还就特别爱看这样的东西,越浮夸还有越有市场。这并不健康。

至于您提到的“沉默证据”,在外语学习中就更突出了。本身外语学习是一个常年的过程,效果的好坏也不是一时的。这样,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竭力地说服自己,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这一批证据不沉默,可是未必经得起推敲。

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学习要以孩子为中心,为得是追求最高效率。孩子的成长,又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如同大江归海,谁也不能阻挡。所以,有些局部处理得不到位,本身也没有那么可怕。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

耕耘者 发表于 2015-4-26 07:26:10

博士,川大正喊你去看门呢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6 07:44:09

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5-4-26 07:45 编辑

      因为《别说你懂英语启蒙》成书的过程跟本坛有一定渊源,放到论坛上讨论一下,自己的认为是对当年大家共同讨论的一种回报。而且说了是全网首发,跟踪我其他文字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写到关于这本书的正面介绍,我自己的新浪都比这里晚了一天才发出的。这个论坛来,推荐和介绍什么书的都有,我介绍一本自己最熟悉的,按照论坛的规则加上三大电商的链接,没有出现任何敏感词,也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现在的时代,网络的节奏太快。出版社建议书的推广用微平台,我不熟悉,而且公众和个人两个号,分别用手机和iPad对付,可以说是焦头烂额,这也是正面介绍文章出不来的主要原因。20号我发这篇帖子,然后跟着互动回复评论。看看我搜狗拼音统计的打字输入,20号和21号,分别是9千多字和7千多字。看看帖子里的字数就知道,这些字差不多都打在帖子里了。这样,其他地方就得欠下文字债。
好不容易,今天集中出时间来,把跟帖从头到尾再看一遍,该回的回,该散贝的散。如有遗漏或重复,还请多多担待。针对帖子里集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意见,在这一层做一个小结,阐明自己的立场,也希望能给后来进来看帖的朋友节省一点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做这样集中回复的机会就会更小了。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包括书,要耐看、耐嚼。如果评论只有叫好,那是洗脑或高压统治的结果。要是没有反应,那最惨,连个泡儿都冒不出来,就被遗忘了。一本好书,就是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对于本书的评判,我最喜欢下面这段豆瓣的评论:


         (鸣谢豆瓣ID“锥指”)

      这一条评论提到中文系毕业,大概是想说有点语言学背景吧。其实任何背景、包括评论提到的生活阅历,都会影响一个人的阅读的。

       这本书得到过来人和业者的认同,不是偶然的。书中是人类已有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大会展,经历越多,越容易找到共鸣点。我们论坛,小童居多,或许不那么容易引起共鸣。但是,把过来人的这个倾向性反应纳入视野,不会吃亏。

      第二语言可以通俗一点说,就是后天学习来的,最终的水平和学习的过程,各人都不完全一样。所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更关心的是影响习得效率的可变因素,而不是去集中论证人类大脑在怎么处理语言。大脑的迷还没有解开,更何况,二语不像母语,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差不多水平的。就算人脑的语言机制解开了,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应用,怕还是差了一截。影响习得的因素,年龄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而且对于年龄因素的考虑,也不只是局限在早学晚学这一点。书中对于年龄和外语学习关系的问题,的确是亮出了明确观点,但是,这只是书的内容很小的一部分。

      因为这里小童集中,大家对于英语开始的年龄比较敏感,再自然不过了。对于爸妈来说,没有必要紧张,我不会劝您不学的,也没法劝。劝学容易呀,反正拼命学,将来学不出来,也是方法不当或是大人孩子不努力。劝不学,将来孩子出不来,这个责任怎么办?我的书中,只是罗列出了跟年龄相关的许多二语习得研究。大人可以看看,现在该怎么做、过去做了什么了,都不受影响。多看多了解,至少不吃亏。

      对于少儿英语的业者,也没有必要紧张。少儿英语在中国也不少年头了,效果怎么样,大家心里也越来越明白。现在想要拿住市场,得靠真才实学了。靠忽悠大家对于起跑线、关键期的焦虑心态而大把赚钱的时代已经远去,紧张也紧张不回来了。

      我在书中反复评判了一种“灌水输入”的学习逻辑:把孩子的大脑当成水桶,不停地往里灌,灌满了就“输出”了,而且如果灌进了脏水,再多灌一点清水就能冲淡了。为什么教育、特别是第二语言教育强调学习者中心论?就是因为学习者的大脑是有创造性的,不是一个空水桶。我们大人学英语十几年、几十年,就是被灌。灌进去了多少,我们自己都明白。

      到了这里的论坛文化上,也是一个灌水逻辑。碰到不同的意见,就是拼命灌水,以为自己颜色的水多了,就把不同的颜色冲淡了。读者的大脑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呀,都会做自己的判断,不是拼命灌水就能混淆是非的。

        世界那么大,总是要有不同颜色出来的,想看的人,自然会去看的,拦也拦不住。

        我学习的专业是第二语言习得,我个人的由衷兴趣是人类语言之谜,帮助别人学好英语,正是我天经地义最应该做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希望在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大前提下,在英语学习的投入产出比方面给大家一点启发。正就如同封底上这句倍受欢迎的宣传语一样所说的一样:“外语,应该为人生增加一倍的精彩,而不应该让孩子消耗掉一半的生命去学习。”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6 10:07:11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6 12:38 编辑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6 0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别说你懂英语启蒙》成书的过程跟本坛有一定渊源,放到论坛上讨论一下,自己的认为是对当年大家 ...
博士,对我们来说。您的【“外语,应该为人生增加一倍的精彩,而不应该让孩子消耗掉一半的生命去学习。”】更像是空洞的口号而不是可以实操的指南!

早早地就先于您,爸妈在接触了大量的国外原版资源后,对那些优秀的西方儿童大师和作者,通过与他们的作品对话,以及和我国教育的低能----做触目惊心地分析对比,我们就先予您,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

当你把英语承载的内容,当成一种人的风景、多样文化的风景去重视、欣赏、理解、交流,并以孩子的认知水平,寻找与分享与孩子能力、兴趣,相配的分级资源,进行学校从不做的听说和阅读的正当训练,并让孩子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运用,睁开一双国际视野的眼睛时,我们就是在做着让----你的人生,增加了一倍的精彩!所以爸妈才采用与国内学校英语教育完全不同的理念、动机和目标,给我们的孩子做---站得高、看得远的亲子教育。

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要特别感谢为孩子们默默奉献的---我们论坛的老王,还有一直让我们受益不浅、功不可没的---漏屋老师!

而当你把英语,放手交给学校英语,任凭被国内大中小的学校英语----去做单一的洗脑和误导,从孩子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改写成对语言外衣的过度追逐,对单词、语法---过量的死记硬背,以及各种考试的硬性指标和任务压力时,就是在跟随校内教育----让孩子消耗掉一半的生命去学习!而博士您,自己也曾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牺牲品。

所以爸妈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真诚感激这些----西方世界的儿童作品大师和作者,是他们,以及第一批正确使用这些优秀资源的早期爸妈们,是他们的心血劳动,集思广益汇总在一起的各种鲜明的个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启蒙了我们和孩子,开始关注中国儿童人格的成长和语言教育,并做从未有过的诸多方面的反思和梳理,自己参与做教育的主人,自己摸索着掌握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权!从而去结束---一个专家指路、我们盲跟、蹉跎人生的黑色时代!

因此我们不理解,您在和我们近距离互动时,为什么经常会简单粗暴地表现出---不由分说【我们的启蒙就是白费了!而不如让孩子长大了以后,去接受学校那种养猪式的垃圾英语教育,反而倒比学龄前爸妈自己一对一的亲子更有效】的观点和立场。

特别是当您这里给出的观点和立场,从不对所面向的人群,做清晰的界定和区分,也不对您的观点和立场,是从哪个角度和前提出发,做清楚的界定和标识,您的行文和点评,时不时在关键的概念上,只有定论,却没有中间过程的分析举例,更让人不知您的观念到底是在和哪一种现象、哪一种人群、哪一种问题的本质去做对应!因此您的结论常显得突兀专断且模糊!

初步估计是您对我们这些爸妈,不愿意浪费您的时间所致,而我也同时质疑您,对别的爸妈观点角度和力度,给予客观解读的能力,更要命的是,您摆出一副不买我的书、不读我的书、不赏识我的书的专业先进,就没资格和我对谈的专家派头,-----自然在这样的沟通中,也不会有太高效的交际结果。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

dtxxm 发表于 2015-4-26 16:33:10

中国成年人学英语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有问题,但不能以此得出成年人就学不好英语的结论。

dtxxm 发表于 2015-4-26 16:36:08

论坛上无数的幼少儿学英语,仅以目前实际效果来看,也不会是人人都成功。“成功”的还要后续不断的“加油”才能续航。否则“沉船”或是“搁浅”也是早晚的事。

dell78 发表于 2015-4-26 20:48:17

    王教授把正儿八经学英语的时间定为三四年级,10岁左右,我觉得挺恰当的。我也觉得学语法、学阅读、学写作这个时间开始比较合适,毕竟是第二语言,不用太赶早,太花力气。
   不过,如果是用英语的内容来娱乐的话,只要小朋友喜欢,三、四岁开始也是很方便省力的,不至于让父母付出极大的努力,让小朋友浪费很多的能量。我家接触英语三年了,进度不咋样,但绝对不会坚持不下去。因为我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母语绝对中心,思维的重任还是要靠母语。二是英语的内容对小朋友而言就是娱乐,以小朋友为中心进行选择。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4-26 22:58:27

marianama 发表于 2015-4-25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书到了,大致翻了一遍。初步感想如下:
1. 大篇幅批判了现在流行的小童外语启蒙方式和磨耳朵。
2. 批 ...

起蒙就是白费劲,这观点肯定是不支持的,不能达到母语水平,大部分都承认,但是拿着学术词汇,不睁眼看事实,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jack1004 发表于 2015-4-26 23:08:35

看着有点玄乎,王博士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讲方法?

起步 发表于 2015-4-27 00:48:51

已购入两天,目前看写的非常精彩,目前感觉不好评论。

晓月雨田 发表于 2015-4-27 09:08:48

头几天一直忙,今天一早上来,又发现了这个猛料十足的贴子,静下心来慢慢看吧。

书买了,kindle版,即时推送,图的就是速度,而且便宜,太便宜,估计王老师没法从中分成,哈哈,玩笑。

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给孩子其他的选择,只有竞争,竞争,不停地竞争,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从孩子到家长到老师,基本都焦虑,不焦虑反而不正常,所以坦然面对吧,无非是调整心态,压力变动力,嘻嘻。

要不就“跳出环境”,要不就“适应环境”,我总觉得,让孩子太独特未必是一件好事,通俗点儿说,差不多行了,别跟环境较劲,别跟自己较劲,更别跟孩子较劲。

AMI(国际蒙特梭利学会)有个宗旨叫“Follow the child”,我深以为然。

具体到所谓“英语启蒙”,我自己的原则就俩字“有用”。

对于小朋友来说,我家是小朋友,所以我只有一点点对小朋友学习的体会的想法啊,学习母语学得快,那是因为孩子有了解环境,获取信息,和别人交流的迫切需要,也就是在这种内在需求的推动下,表现出的“语言学习敏感期”:

通常7个月到2岁半, 孩子对嘴部的运动和嘴巴里发出的声音很有兴趣, 他会学会获取环境里的语音语调、节奏感和词汇,一点点的从语言中吸收秩序, 之后就发展出句子。

3岁半到4岁半左右对于写非常有兴趣。

4岁半到5岁半左右对阅读非常有兴趣。

以上是我对于蒙氏教育中“语言敏感期”的一点了解,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中,孩子通常是先学会“写”后学会“读”,这个我觉得是和意大利语,英语乃至日语,韩语都是拼音文字为主有关,从这个方面说,自然拼读也是有道理的。

孩子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之后,能够达到和别人有效沟通的目的之后,他的内在需求必然引导他转向其他能力的吸收学习,比如动作能力,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语言敏感期”是存在的,用来学习第二外语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怎么能让孩子的内在需求觉得第二外语的学习是“有用”的。

说心里话,冷眼旁观的结果,我觉得相当一部分父母实际上是没想清楚怎么能把“英语用起来“的,我个人觉得,对于小朋友来说,阅读原版绘本,看懂原版动画,也算”有用“,但是和孩子的其他发展需求比较起来,不算”有大用“。

还是个人看法,基本上父母能帮助孩子把英语”用“到什么层次,也就决定了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

说来说去,其实我的观点就是,英语启蒙也行,前提是不报太高期望,玩玩就好,不启蒙也行,天也塌不下来,不是”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的事。

再简单点儿说,就仨字儿:不较劲......

若水可可4736 发表于 2015-4-27 10:44:35

茗洋天下 发表于 2015-4-20 1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王博士,初一了还能启蒙吗?太晚了吗?书中有方法吗?

还问启蒙的事,孩子都学了这么长时间了。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7 12:08:11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7 12:28 编辑

我,对于出国与不出国父母的建议:

很大的工程,但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就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立足当前,就是-----对孩子多种成长需求的空间,利用已有的生活便利,不分中国还是西方的,都参与体验,不要错过!

着眼未来,就是-----以培养孩子长远的人格和实际需要的能力为导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母语英语,

都不要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要批判地继承母语的优势!要分析地借鉴外来的精华。

有步骤、有方法、分阶段、有侧重地逐渐造就---孩子【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中西方贯通的心胸品质,

与独到认知。





scortio 发表于 2015-4-27 13:50:53

王博士的书刚来得及读了40来页,内容值得回头好好咀嚼。尤其提到原版书提供的语境是目前国内最可靠的提供交际的语境一句,心有戚戚。有人质疑博士打太极没有拿出一套清楚高效的办法,我想从博士作为教育者的视角来看至少目前是无通解的,至于博士不热心于幼年启蒙也是因为这样做普遍效率不高,性价比低吧。至于我们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所考虑的则是学到点总是好的,哪怕与付出完全不成比例。但从教育者观点来看是不会推荐的。

以上浅见,待细读后再来向博士请教。

51baby001 发表于 2015-4-27 23:55:09

欢迎原著作者到论坛来讨论!

lbm57 发表于 2015-4-28 00:32:17

我认为对小孩英语学习,不需要太认真,只是多一种交流工具,如以色列人,每人至少懂2种以上语言,我遇到过一个很普通的德国人,懂德语、英语和中文;所以,我认为不需要将为考试学习,只要感兴趣就行。

longfang85 发表于 2015-4-28 04:32:44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4 15: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了打消博士对我的无端猜测,现在我拿出来国内这些和你【关键期】意见不一的学说,请您给予分析和评判,到 ...

博士说的是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不要混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是本啥样的书?(全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