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笨笨
发表于 2015-4-22 16:24:38
一直关注王博士的博,很有意思,谢谢出书,分享你的学术和育子心得
宝贝乖乖81
发表于 2015-4-22 16:36:12
之前看了坛里某个妈妈的总结,觉得这书不适合我,不过今天看了楼主的介绍,看来我是错了,在此抱歉了
在坛里而言,我家启蒙算晚的了,我是今年1月份才开始正式启蒙的,启蒙了近4个月,一直在想,看了您的大贴以及下面的回复,其实我们是吧英语启蒙看的太重,如果把英语绘本当做中文绘本一样的读,只是为了多一种语言的阅读,那么我们或许会淡定很多
麦子妈妈
发表于 2015-4-22 16:49:21
好好读一遍再来探讨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2 17:16:39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2 17:49 编辑
我看来看去,怎么觉得,大家有没有也同样觉得-----关于语言的启蒙的重点,爸妈网论坛其实早在2014年初----就做过这样的普及和共识了呢!
------既语言启蒙的重点----不应放在语言的细枝末节和记忆层面,去高耗低效地磨损,而是要放在对故事本身、对亲子情感交流的氛围、和对世界视野的层面上去吸收、去了解,特别是培养孩子对人对己与对世界的生命观、价值观和美学观,让儿童的语言作为副产品自然吸收!而让儿童本人,去做其中的主动投入的主人!
当然我们和王博士用的字眼不一样----我们用的是----【孩子在先,爸妈在后】的【育儿观】,我们用的是----【习得】与【学得】的界限区分,而爸妈网界定的习得---恰恰就是王博士提倡的交际与理解下的听力和阅读啊,而我们所排斥的学得---其实有不少正是王博士排斥的对语言细节的过度过早地---开发和挖掘!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HIGH5、王自如、盖老师,和相当多的实战经验老道的老一辈爸妈的IDlmjcle、灿祥07、sandydad、RubyAtCuisine、hmily_pine,晓月雨田,在下我,以及其他一时叫不出来ID的家长,而我们的反面代表人物----是神庙啊!
我们论坛的老一辈爸妈,不是早就在这些方面从2014年就达成基本的共识了吗?怪不得王博士这回一来,恰逢那些早有共识的爸妈ID,他会感觉到与以往不同呢!因为这次他有幸碰上的----都是见解相似多的人!至少也是曾经被这种见解熏陶过的多。
但是我们和他的传播方式不同---博士是借助媒体的公共资源针对全国人民写了一本书,高屋建瓴
我们是每天在自己、和彼此的帖子里,写下了只针对我们自己在育儿观和英语路线图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的思考和解决!
期待我收到博士的书后,能够找出更多我们和博士在视角和认知的同异来。那时我会来补充。
无钱富婆
发表于 2015-4-22 19:22:59
还没拜读过作者在爸妈网的帖子呢。哪天好好读一下。
guoguo0630
发表于 2015-4-23 00:43:00
当当上买了,路上呢,读后再来探讨
jackhi
发表于 2015-4-23 00:59:04
应该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3 03:58:13
无钱富婆 发表于 2015-4-22 19: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没拜读过作者在爸妈网的帖子呢。哪天好好读一下。
真有很多空闲在手,不妨一读。爸妈网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上论坛,我当时那个嫩呀。我的帖子,基本上就是在上演宫斗剧,包括有捏造出来的相声小品之类的,对我进行攻击。前面有楼层提到沟通的平台,不应该放在我自己的主场,我同意。可是别人的主场,有自己的论坛文化,有自己的风格共识,甚至还有自己的直接利益,不同的意见,生存都难,更不要说讨论了。我是来听意见、接地气的,我有多年的专业培训、对于专业内容,我是很有信心的。所以那些干扰的做法,影响不到我。可是普通坛众呢,我可就不好说了。
我的书出来了,我回到论坛,答疑互动,算是对于论坛和坛友当年参与的思想共建的回报。替我写序的“北极的企鹅”、我收录了一篇特约专稿的“绿袖子”,这些当年的著名ID,我更要鸣谢。这些ID不复在论坛存在了,我个人认为,是论坛普通坛友的重大损失。当然啦,这是人家论坛的家务,本不该多言的。只是提醒回去翻看文章的朋友,先要打个预防针。最好还是去看书吧,书里都有,而且干净整齐,也没有其他干扰。
再您的楼里,一下子就歪出去了,抱歉!
ellababy2008
发表于 2015-4-23 08:19:39
已经买了,还没到手
悉尼的秋天
发表于 2015-4-23 09:00:14
任何书都没看过。只看帖的内容,表示支持一下。
爸妈网看起来很热闹,但在社会上只是个很小的群体,更大的群体在培训机构里泡着。而这些庞大的机构也只有少数懂得英语应该怎么学,大部分都是走着和学校相似的路,只是教材不同而已,还有一部分纯粹是跟风,看着什么时髦不明就里就照搬什么,很有蛊惑性。王博士针对的应该主要是这些风气,是英语教学的大方向问题,对于家长们辨明英语教学市场的真伪,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少走不必要的弯路确实有很好的指导性。问题是,看完书,知道市场上那些机构多半不合格,可是家长们又对孩子抱有期望。外头不行,回到家里进行又有很多的疑惑,从某种程度上反而更加焦虑。
王博士不反对早学,只是认为晚学也没大关系,晚学一样可以,道理上没问题,问题在方法上。如果解决不了方法问题,不能成批地出现晚学成功的样本,家长们是不可能等到孩子大了再去试的,毕竟人家先学的在自个儿眼前晃着比自家孩子瞧着强呢。
feifei1026
发表于 2015-4-23 09:16:30
好的书名确实很重要,期待拜读
MGUO27
发表于 2015-4-23 09:48:30
最近每天都泡在爸妈网上, 就是想多了解下到底要怎么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我们都被英语折磨了十几二十年, 真的不希望小朋友也这么辛苦的学英语。 要让她快乐中学习。
美丽坨
发表于 2015-4-23 09:48:55
越看越糊涂啊。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花开无语
发表于 2015-4-23 09:50:51
很有意义的一些探讨,收藏了。
senlin827
发表于 2015-4-23 12:02:41
目前正在教孩子英语,准备买一本,拜读一下
茗洋天下
发表于 2015-4-23 12:03:25
美丽坨 发表于 2015-4-23 09:48
越看越糊涂啊。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无耐呀!
看似很对,无懈可击!
不过对于广大人群却无指导意义!
知道某君在本坛为什么很火了吧!
因为接地气呀!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3 13:10:56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3 16:15 编辑
博士说的这句我很感兴趣!请教博士:您提到
【二战之后,美国占据了人文科学的制高点,什么要紧的研究都是美国出来到了。而美国,二战后不再需要学外语了,所以美国应用语言学或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就失去了对其他语言和文化的敏感,而专注于国内新移民孩子学习英语的情况了。一般人来寻找借鉴,包括漏屋先生用了这样扎实功夫的,都不大容易把握得住这个小学科的脉。】
既然连漏屋都不大容易把握的住这个小学科的脉,那么我们大家就更需要您在此给科普一下,理清脉络了!
而您的得天独厚之处,恰好在于您很了解这个小学科的二位泰斗---克拉伸和您的那位精通教育法的导师【教母】!
好想看到您在这里完整地将克拉伸一代二代三代,总之是他历来的对第二语言的理论洞见和其背景,给大家汇总,
也好想看到您的导师---那位教母,在第二语言教育法上的主张和贡献,还有他们俩人观点分歧的汇总,
以便我们这些初学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小学科的脉络,没有这些脉络作认知支撑,大家很容易都会被自己狭隘的感觉牵引着判断了!
如果您书中已有的话,就想知道,这些脉络是否被完整地展现在书中?这才是对于国民和论坛,善莫大焉的奉献啊!
另外我最关心的是----您能否现身说法,把在美国多年体验和观察到、而同时国人又最缺乏的----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也另开篇讲一讲?!
这对于国人和孩子,应比第二语言还强大!还紧要!还刻不容缓!很多爸妈很没有意识到其中利害啊!
宝宝仔
发表于 2015-4-23 15:34:21
刚开始还以为群里的老王写书,继续关注!有必要下一单!
nekogao
发表于 2015-4-23 19:40:59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3 19:46:12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3 20:49 编辑
还有博士说 【母语的发展必定是和认知的发展同时展开的,而二语不。】
诚恳请教
这是不是----母语和第二语最本质的分界岭?因为母语的发展必伴随亲身感受的语境,所以才能有亲身得来的认知! 顺便问一下,您这个【认知】,指的是直接还是间接认知?
但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假设某种宗教或科技,本是我汉语母语中彻底空白没有的领域,当然概念也无,语境也无,认知也无!
但我偏偏意外得到了一个亲近它的特殊机缘,比如我是和这样外来宗教团体,或外来科技团体,生活在一起定期熏陶,我有可能是小孩,也有可能是成人,我得到外来教师和小环境,在这一个相关领域,给予我的悉心教诲和实践,由此我对这一领域的宗教或科技活动中,全部掌握了其原理或传承,并同时收获了该领域的专业语言,当然,此一过程,也必然是伴随我的对此领域的亲身认知一起展开和完成的。
并且这个领域的专业认知,及其语言和实践,已深入打造和影响了我的精神、文化、和人格层面,并且我对这种专业领域的认知和语言运用,已超过或同步于他族专业人士的平均认知和语言水平,
那么这个时候我能不能说---我在此宗教或此科技领域专业中,我的第一语已不再是汉语,而一变而为---【他族语】了呢?!
有懂的或看过博士书的童鞋,也给咱指点一下迷津呗,谢谢
nekogao
发表于 2015-4-23 19:48:02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3 20:27:03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3 23:16 编辑
博士说 【母语的发展必定是和认知的发展同时展开的,而二语不。】
诚恳请教----满足什么样的概念或条件下的认知,才能被界定为合乎【母语的认知】?
谢谢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4 01:45:36
nekogao 发表于 2015-4-23 1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了1/3,对网友"悉尼的秋天"总结的如下内容十分赞同:
爸妈网看起来很热闹,但在社会上只是个很小的群体, ...
您看得很仔细,这个零校对过程中没有被抓住。我已经专门写了一篇《我书中的第一个错误被抓住了》,同时在博文中解释了一下人类阅读的特点,对于表中的数字符号,大脑的处理很可能跟文字符号不在一个地方,因此漏过所有人的眼睛。
您对这张图的解读,有好几个小的因素在其作用,加在一起就得出不同结论了。
1,语言关键期,母语中才明显,二语中几乎无法证明。母语中,有应该集中在4岁左右,前后1-2年。越放越宽的关键期年头,是关键期在二语中不好自圆其说的一个反应。您的文字,已经在立足支持关键期了,这会影响到下面的理解。注意,这张图是说的母语。
2,就是直观地看图,在13岁那个地方眼睛抖一抖,从您解读的15000,到13000或是12000也是成立的。如果就要做算术,就是13-18,5年长了7-8千,比前面3-13, 10年长了9-10千,还是青春期快。其实,看完下面就知道,这样的算术意义不大。只是您把数字列在帖子里,需要澄清一下。
3,孩子3-6岁,也是一个词汇的快速增长期,不过,这是前阅读时代,长的是口语词汇,这基本上是母语孩子的红利,二语很难去匹敌的。
4,进入小学以后,因为孩子要学习阅读等很多东西,词汇量的增长,略微不如前后的两个年龄段,但是,依然是很可观的。总的来说,到18岁,都是飞速增长的。
5,我的书中反复提到了5千-2万这个词汇量的瓶颈,学外语的人,几乎都卡在这个瓶颈里。这个瓶颈不突破,就不能有效阅读英语。这里有不少爸妈听过我在中国少儿英语群里一个讲座,提到学术英语。我们孩子将来上学、工作,要的都是学术英语。因此,不通过阅读突破2万的词汇瓶颈,就谈不上学术英语。
6,您还提到一点,也是大家一个共识,就是小时候不学、前面的5千、1万不积累,哪来后面的?这就是积累砖头盖楼房的概念。我们几亿大人都是这么积累的,有几个突破出来了呢?
7,语言是交际性的,词汇量的积累,不是一块砖一块砖叠加的。更像一个小手长成大手的过程,5个手指头不是一个一个长的(好像是李岑老师的话)。
最后,我用这张图,想说明什么呢?就是少儿英语不需要太紧张、太狂热,要看得远。母语人的英语词汇都要学到18岁才能站得住,我们拼命折腾学前英语,阅读都还没用出现呢,然后到了小学因为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再停下来,那不是早期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吗。我们学习二语,本没用母语孩子本能地积累口头语系统词汇的红利,晚一点开始并无大碍。而针对学术英语的提高,要等孩子大了,认知力和知识面够了,在阅读中才能完成。任何不考虑到孩子怎样通过有效的书面语交际(阅读),达到英语能用的程度、进而突破2万英语词汇量瓶颈的少儿英语安排,都会是一种超级大投入、很难判断产出的做法。应该清醒和慎重。
爱海
发表于 2015-4-24 08:37:15
本帖最后由 爱海 于 2015-4-24 09:02 编辑
我很佩服学术性的讨论,我自己看不进去啊。
这么学术是为了什么呢?我发现我的智商不够用了。
对我来说,引导大孩子能自主阅读了,提供有趣有益的书,就行了呗。与中文阅读差别也不太大了。
至于听,反正找有音频的书就行了呗。
至于说,没有条件就先捂着呗,等孩子看见外国人,他自然会逮住就叨叨的。
我家的情况就是这样。要不是学校里非要小学就开英文,我是没打算帮助孩子。中文的博大精深还体会不过来呢。
所以我没有打算买博士的书:L
王博士您不要生气哈。我不是砸场子的。:loveliness: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上了不同的菜,百花齐放很好哈。
我发现我其实对上面这楼的学术头晕眼花,但对博士最后一段话的黑体字是看的明明白白的:lol也完全同意。
俺就爱看大白话啊。
sarahjia
发表于 2015-4-24 09:44:55
感觉很有启发,谢谢楼主分享
爱海
发表于 2015-4-24 09:57:36
本帖最后由 爱海 于 2015-4-24 10:06 编辑
就是少儿英语不需要太紧张、太狂热,要看得远。母语人的英语词汇都要学到18岁才能站得住,我们拼命折腾学前英语,阅读都还没用出现呢,然后到了小学因为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再停下来,那不是早期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吗。我们学习二语,本没用母语孩子本能地积累口头语系统词汇的红利,晚一点开始并无大碍。而针对学术英语的提高,要等孩子大了,认知力和知识面够了,在阅读中才能完成。
这个大白话我喜欢。我看得懂。
俺的思想认识同博士是一样一样的耶:lol
俺再给博士说说中国的无比复杂的国情哈,俺们这地方小学功课一点都不重,考试压力一点木有。博士说的小学的特征出现在我们这的初中。
炊烟袅袅
发表于 2015-4-24 10:25:35
书买好了,在路上。铺垫了这么多,还是蛮期待的。呵呵
xiaoao
发表于 2015-4-24 10:39:08
feilongzaitian:也就是如果您不展开阐释为什么【语言是交际性的】,就是词汇量大增的原因的话,搞专业的可能能猜出您的所指,不搞专业的实在无法仅凭【语言是交际性】寥寥几字,就能猜准您【语言的交际性【和词汇量突增】之间的关系
我个人理解,博士的“语言是交际性”,就是指在孩子上小学后,把孩子放到美国homestay,就是最理想的情景交际法提高英语。
灿祥07
发表于 2015-4-24 11:18:06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5-4-24 11:22 编辑
别说我能看懂啊.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4 14:14:01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4 15:13 编辑
爱海 发表于 2015-4-24 0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少儿英语不需要太紧张、太狂热,要看得远。母语人的英语词汇都要学到18岁才能站得住,我们拼命折腾学前 ...
博士说---【母语人的英语词汇都要学到18岁才能站得住,我们拼命折腾学前英语,阅读都还没用出现呢,然后到了小学因为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再停下来,那不是早期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吗。】
爱海反倒提醒我了一个问题----如果在小学阶段,某些小学没有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再停下来的事情发生,(因为中国各地二三线哪怕是一线的城市中,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学校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孩子从学龄前起---到小学结束,在家庭里,在机构里,靠爸妈或靠谱的老师,用科学的、他可理解和可交际的亲子英语,来进行原版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岂不就不会发生---同样努力白费的结果了?!
因为他已经在小学期间,打下很好的词汇,阅读、听力与语法理解的根基,一上初中就能领先于校内英语若干步,并把课后苦做校内英语的时间,都节省下来,挪用作为继续深入学术英语等听力和阅读的训练,提前打下高中和大学等英语基础,此时又逢孩子的青春期,这样不就一举两得---不会前功尽弃、功不唐捐了吗?!
而如果就算你青春期才进入英语训练,可你的英语教育赶上了一个---非常高耗低效死记硬背的---破学校破教法破环境,就算你青春期认知能力发展再快又怎样?!你没办法在背诵和题海中伸展---你认知和理解的优势的!
你甚至连对英语的兴趣都被剥夺,就像王博当年一样!反而是一潭死水的残破记忆,阻碍了理解和交流的吸收,再加上时间高度短缺,同样会让人无功而返!
因此【英语早学】会不会注定就是前功尽弃的悲惨结局----光考虑【动手早晚一项因素】是不行的,必须要结合学校的情况,时间的情况,自己灵活统筹安排,没有绝对的行与不行,更没有注定的全盘白费!
因为绝对的思维,本身就不符合科学,必须发展地看待、结合多种因素判断,白费与不白费,才能为自己靠谱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