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非常老师《如何学国学》笔记

热度 5 已有 678 次阅读 2011-9-3 21:49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 系统分类:心情随笔


    学经典分三个阶段:读书认字,断文释义,领悟境界
    多读、熟读、常读、长读。读经典不是在学功夫,而是在练功夫。功夫是一次一次累加练出来的,不是突击练出来的。所以,读经重要的是过程、是次数。我们要求孩子,不是看谁能马上背下来,而是要看,谁读的次数多,谁坚持到底了
    读经典的好处:1.对称句强化对文字的理解 2.典帮培养对历史的感觉 3.能雅能俗,提高对表达能力的锻炼 4. 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5.通达处事为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6.培养孩子道德的基础(太需要了!!!) 7.会让孩子有大心胸、大格局、大境界——为未来做大事业奠定基础。 8.让孩子在先辈的圣言中达到智慧和般若的殊胜——也就是明心见性。
    经典是功夫,是练的。但是要练这个功夫, 就要把简单的事重复做。换句话来讲,这也是我们平时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怎么叫学有所得?有所得、有所悟,这才是你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才是学术。学了来问,学了来夸,学了去辩论、玩嘴皮子,那是学问。
    “术业”必须专攻
    非常老师主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近。“
    学问是在书本本里打转转;学术,是在功用上下功夫。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人的学问最终的用处在什么?其实就是与事、与人打交道,这一句话简略成四个字就是“知人晓事”。你去办事,不知人,不了解对方的个性、脾气,事情就办不成;同样的,你与家人、与孩子、与领导不知人,就相处不好,处处是得罪,处处是坎坷。同样的,一件事这样办有效果,这样办能顺利,但你就是看不出来。书读了好多,那是学问,书读了还会用,才叫学术。同样一件事,别人办得漂漂亮亮的。你去办,就办得一蹋湖涂,你说你是博士毕业,管用吗?学问大吗?所以说,人情世故学问最大,但人情世故不是让人狡猾,不是让人变得庸俗,而是变得圆融通达,我讲清楚了吗?
    经典的”经“,有三层意义去理解:一、贯穿。贯穿怎么讲?就是用之于政,叫政道;用之于军,叫军道;用之于家,叫家道;用之于人,叫人道。比如我们常讲“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通常人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书,居然还能治国,这就是贯穿。因为这个贯穿,所以“经”才是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经的第二个意思是完整、系统,这第二层意思,其实是第一层意思引申。贯穿了,就系统了,就完整了。当然这个完整,还要去理解为时空的完整。一个道理过去适用、现在适用、将来还适用,这才叫完整。中国三千年的东西流传到现在,曾有暂短的时候被打倒了、被否定了,但历史的长河还将证明,它可以重新发芽,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算是得到一丁点的智慧。这也是孔子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你还不知的时候,你偏要说你知道了,那是真无知。
    经的第三个意义是: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因物之不同,方法就不同。别人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一个天才,你用这个方法说不定培养一个白痴。因为你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因物,所以说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有定法,才是法。如果孩子读经开心,你天天除了让他吃饭、睡觉,就是学经,我说好;如果 孩子读经不开心,你就是让他学一分钟,我也说不好,读他干嘛,当饭吃啊?所以说不要执着在每天读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适合自己,你开心,孩子也开心,加上坚持,就好。
    我们读诗要读上进的诗,精进的诗,不读那种没有意思的诗。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提供什么样的环境。

原贴地址: 如何学国学
我们怎么样去选择适合孩子的经典?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只有一些意见与参考。我们听到了昨天的课,就应该知道参考是最有益的意见。我们列了一些经书,这些东西是针对孩子来讲的,没有好坏与先后之分,重在适合、重在坚持、重在应用。
          《千字文》: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以四言韵语而成。隋唐以来,《千字文》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便于识读。
          《三字经》:南宋人王应麟创作,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包括了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

        《弟子规》: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笠翁对韵》:是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其作者是清代学者李渔。他把常见的韵字都组织进了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该书的特点是词藻丰富、优美,典故众多。要理解中国文字韵律的精妙、优美,本书是必不可少的。

      《幼学琼林》:全书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读诵,便于记忆。全书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婚丧嫁娶,典籍制度,鸟兽花木等。被人称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有俗语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琼林走天下。
       《增广贤文》: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以上这些经典,一般来讲适于刚刚接触经典的孩子,适于正在读书识字的孩子。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经典,且又过了读书识字阶段,比如说到了小学高一些的年级,就可以学如下的东西:
       《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6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看云

    2011-9-3 22:38

    今天好好的读了这篇帖子。
       回复
  • hidden Perrin

    2011-9-3 23:00

    看云: 今天好好的读了这篇帖子。
    呵呵,我也是的。
    非常老师的观点和我以前接触的不完全相同,但对我还是有启发的。
       回复
  • hidden 依依妈妈

    2011-9-4 11:32

    认真的妈妈!
       回复
  • hidden minicake007

    2011-9-22 11:12

    学习了!
       回复
  • hidden ysyllp

    2011-10-6 04:13

    学习了,看来要着手实施了
       回复
  • hidden 李诗钰

    2012-3-8 21:56

    蛮好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