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帖 古诗讲解

热度 4 已有 468 次阅读 2013-4-1 15:20 个人分类:国学 系统分类:其他 国学 , 塞下曲

非常国学http://blog.sina.com.cn/u/1777877872
一、《塞下曲》   二、《小石潭记》   三、登鹳雀楼  四、早发白帝城  五、渡汉江  六、咏鹅 七、黄鹤楼 八、蝉
一、《塞下曲》
本讲解最适合于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的儿童。
由作者扮演白胡子老爷爷,按低龄儿童的接受能力对诗的大意及可引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有一位QQ群里的孩子妈妈根据讲解内容,用亲子陪伴的方式进行引导、学习。之后再把亲子过程整理,如下: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小朋友们,今天白胡子老爷爷跟你们讲一首唐诗,叫《塞下曲》。它讲的是一个大将军守卫边疆、抗击侵略者的故事。这位大将军可厉害了,他不仅武功好,能指挥士兵打仗,还能写一手的好诗。这首诗,就是这位大将军守卫边疆时写的。
月黑雁飞高:有一天晚上,天特别特别地黑,黑得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星星。这时突然传来一阵大雁的惊叫声:“嘎嘎噶噶”。随后,大将军的军营里就传来了号角声:“呜呜呜~呜呜~”,这样的号角就表示有紧急战况了。
单于夜遁逃:果然,一个士兵跑到大将军的营帐里报告:单于趁着夜色逃跑了!单于是以前我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的头领,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什么叫游牧生活呢?就是不种田不耕地,光靠养牛养羊为生,哪里的草长得好,他们就把家搬到哪里,这一块地的草被牛羊吃完了,他们就搬到另一块地方。他们经常越过长城,来到中原抢劫,破坏那里老百姓的平静生活。所以这位大将军,带着好多士兵,不怕风吹严寒,长期驻扎在边疆。这一天,这股南下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头领单于的带领下,想突破这位大将军的包围,趁着夜黑,准备逃回自己的老家。
欲将轻骑逐:听到单于逃跑的消息,大将军传令:“众军将士听令,集合!出发!”。迅速组织好了一队特种部队。
大雪满弓刀:外面的风雪好大啊。大将军穿上铠甲,披上战袍。战士们背上弓箭,扛上大刀。随着一声令下,这一股骑兵顺着敌兵逃跑的方去追去。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在这个夜黑月没,风大雪飘的晚上,听到单于逃跑的消息,
大将军组织自己的轻骑兵,敢死队,去追击敌人的场面。虽然战斗还没有打响,但战斗前的准备,表现出了大将军和军士们不怕艰苦环境,奋勇杀敌的精神。
----以下是这对母子的亲子过程(注:KK四周岁)
K妈:KK,今天白胡子老爷爷呀给我们讲了一首《塞下曲》,妈妈讲给你听好不好?
KK:好。
K妈:这是讲的一个大将军守卫边疆,抗击侵略者的故事,这个大将军可厉害了,他不仅功夫好,能指挥士兵打仗,还能写一手好诗呢,是不是文武双全呀。
KK:是的。
K妈:这位大将军叫卢纶,以后是KK好不好?
KK:哈哈哈,啊,还是我啊。
K妈:KK,这首诗,是这位大将军在西北守卫边疆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差不多在甘肃一带,甘肃是哪里呀?
KK:就是那块肉骨头的地方呀(甘肃的形状)。
K妈:恩,对的,就是那里。月黑雁飞高,有一天晚上呀,天特别特别地黑,黑得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星星了,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大雁的惊叫声,呱呱呱。
KK:大雁,不是喳喳喳叫的么?
K妈:那是小鸟吧,哈哈,你说喳喳就喳喳吧,大雁惊叫着飞走了,是不是有特殊情况了呀?
KK:恩,妈妈你快讲嘛。
K妈:这个时候军营里传来了一阵号角声,呜呜呜~呜呜~,果然有紧急战况了。一个士兵跑到营帐里,稍息立正站好:报告大将军,单于带领他的手下逃跑了。
KK:啊哦,赶紧去追呀。
K妈:恩,马上去追,K知道什么是单于吗?
KK:不知道。
K妈:单于是过去我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的头领,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什么叫游牧生活呢?就是不种田不耕地,光靠养牛养羊为生,哪里的草长得好,他们就把家搬到哪里,这一块地的草被牛羊吃完了,他们就搬到另一块地方。他们也经常越过长城,来到中原抢劫老百姓,破坏那里老百姓的平静生活。
KK:他们是抢劫犯呀,是坏人呀。
K妈:恩,因为他们自己不种粮食呀,所以没得吃的时候,就要过来抢东西了呀。所以这个大将军带着好多的士兵,不怕风吹严寒,长期驻扎在边疆,保卫边疆,不让敌人侵略我们。这一次呀,单于带着他的手下过来抢劫的时候呀,大将军就把他们引进了自己的埋伏圈,晚上天很黑很黑呀,单于发现上当了,就想突破大将军的包围,逃回自己的老家去。
KK:我就拿两把兵器,一个是刀,一个是冲锋枪“哒哒哒哒”,会弹出去缩进来的那种,弹出去缩进来,弹出去缩进来,这样子坏人就被射倒了。
K妈:好厉害,可敌人已经逃跑了呀,我们看看这时候大将军怎么办的好不好?
KK:好。
K妈:大将军听到他逃跑的消息,马上传令:众军将士听令,然后迅速组织好了他的特种部队。
KK:带好他的黑士兵、白士兵和益生菌。
K妈:哈哈,还有益生菌的呀,大将军穿上铠甲。
KK:铠甲很硬的,打不进去的。
K妈:恩,就是那种,大将军披着战袍,不顾外面的大风大雪,与将士们背上弓箭,扛上大刀,出发去追敌人,厉不厉害?
KK:厉害,妈妈,那他们也会打我们的呀。
K妈:那谁打得赢呢?
KK:我左手拿把枪右手拿把剑,发射,“哒哒哒”,炸弹塞到里面,“轰”!敌人就全倒了。
K妈:哈哈,KK最厉害嘛,大将军一声令下:出发,于是他们就顺着敌人逃跑的方向追去。
KK:下雪天,他们走的声音很小的,但是他们有脚印。
K妈:恩,对的,大将军就下令顺着马的脚印去追,出发。
KK:我一下令,前面的人就冲啊,后面的人跑步,冲就是林冲的冲,林冲他们打仗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样的。
K妈:唉呀,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追上呀?
KK:追上了,我要坐最高的马,就是广场上拍照片的那个最高的马,我还要到宜兴找到外公给我做的红缨枪,骑上那个马,“驾驾驾”,这马跑得很快,一下都跳到单于头上了,把单于压成沙发了。压死了单于,我再去追他手下的兵,拿个炮,让马衔在嘴巴里,因为我要拿刀和枪的呀,没法拿炮了,所以叫马先衔好。
K妈:这么厉害哇。
KK:马用脚蹬一下地,就飞到天上白云里去了。
K妈:啊,马会飞了呀?
KK:它蹬一下地,然后就跳起来了,正好有个龙飞过来,我一下就跳到龙的身上,再给马粘点胶水,这才可以把马带上天。
K妈:全追上了以后呢?那些人怎么办呢?
KK:把他们全部关在天上的牢房里,让龙的七儿子狴犴看门,他们看看龙的七儿子,吓一跳,他们看了害怕了,就知道自己错了,就不敢再欺付别人,抢别人的东西了。
K妈:哦,是这样的呀。
KK:恩,就是这样的。
K妈:恩,在一个夜黑月没,刮着很大的风,下着很大的雪的晚上,大将军听到单于逃跑的消息,就组织自己的轻骑兵,敢死队,去追击敌人。大将军和军士们勇不勇敢?
KK:勇敢,太勇敢了,我也很勇敢的,我会:(开唱)我插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炸弹,上啊,勇敢向前方,我跨上了手榴弹,我消灭了蒋匪帮……
--------------------------------------------------------------------------------------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是枊宗元写的一篇游记。我们要从古典里汲取文章的精华,通学习这一篇短文去看怎么写游记。
这个小文章的题目是《小石潭记》,题目就是中心,是主旨。一是小,不是大湖,是小潭。所以就不能写的波澜壮阔,要写的小巧。二是石,就是这个潭的特点,不是草滩。不是水库,是石潭。第三是潭,不是湖,也不是河。这是标题,是标准,是我们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就是自,现在就演变成“自从”,自就是从,从就是自。讲到这个小丘,我们就在知道大体的位置是在南方,因为南方多丘陵,少高山。所以小丘,暗含着地理的位置。我们读书,不能不细微入手。
西行百二十步。“西”表示方向, 从小丘出发,往西走,百来十步。用数字表示,是精确表达的好方法。

 
2、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隔”就是间,就是离,所以我们现在就有间隔、隔离的说法。“篁”就是修。王维有一首诗叫《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现在我们说长竹子,一般是用修竹,过去是用篁竹。
闻水声。这个“闻”,更有意境。为什么不用听?听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叫闻。简单的理解,无意识就是自然而然。比如我们有时无意识的听到一首乐曲,就会记住,可能下次再听到,还会不由自主哼出来。但如你有意的去强记,反而记不得。
这个水声像什么呢?“如鸣佩环,”“佩环”之音听起来,很悦耳。这个“佩环”,表的是玉之意。比如我们说冰清玉洁,这个“玉”表示的高洁之意。古代人写东西,一定是有深意的。这个玉佩之音,与作者的心性相契入,无意听闻,心生喜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才会有心乐之。这个乐是真乐,是真情流露。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竹取道”四个字,讲得很简明。绝对不说用什么工具,怎么砍的,是不是流汗。因为我们的主题是小石潭记,不是伐竹记。所以作者伐竹取道的速度很快,一念之间就让我们看到了小潭。
“下见小潭”。不是上见,是下,一个“下”字,说得准确。“水尤清冽”,大家粗看,就一眼带过了,要细看细品。“尤”有两个意思:一是怨天尤人的尤;二是尤其的尤。 “清冽” 怎么讲?“清”是清澈,“冽”是凉之意。我们之前讲,要读出作者的心性,这个清澈寒凉,就是作者的当时的心性。一方面,被贬了但是心地高洁,不为名利所动;二是,被贬了心中还是有少许的寒凉。心地高洁,是作者的追求;心里寒凉,是作者当下的心境,作者就是在这个矛盾中纠结。
所以在文中的结尾才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的这句话,正是在纠结中,战胜了自己。所以说,“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里的“清冽”两字,正是本文的核心之所。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这一句大体的意思是:一大块整石为潭的底,在靠近岸边,那块大石头“卷”而出,这个“卷”字,很形象。
在靠近岸边的地方,岩石的形态不同。有的成为水中高地,有的成为小岛屿,有的成为不平的岩石,还有的成为小石垒。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不是写潭嘛,怎么写上石头了?这叫“写而不写,不写而写”。比如我们说教室。教室是一个环境,要有桌子、黑板等等,没有桌椅、黑板不成其为教室。所以,我们写桌子、写黑板就是在写教室。举个例子:如果说我们写长城,只是写长城,那还有什么可写的!我们可以写----听长城那里的风,站在长城上看云,闻长城周边古老的空气。这风、云、气,全是长城。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写到岩石了,再写树与藤。我们在前面讲过,要注意顺序、逻辑,这个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下见小潭,然后见石,再见树藤。“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读起来拗口,所以要细讲,否则不解。这里描写了两个东西:一是树,二是蔓,即藤,这两句讲的是树与蔓的关系。“蒙”,怎么叫蒙?我蒙住你的眼睛,这个叫蒙,这样理解就形象了,蔓缠在树上,覆盖了树,叫蒙。“络”,什么叫络?我们叫网络、经络、这个络,就有纵横交错的意思。何为“摇”?根在下边,树在摇,这个叫摇。从下到上的这个动,叫摇。如果挂着个东西,从上到下,这个叫缀。古人写东西多么的精练。

参差披拂。“参差”,有长有短叫参差,细看有长短,但粗看又差不多,叫参差。“披”就是盖,就是蒙。我们现在讲“清风拂面”,这个 “拂”字讲的就是蔓在风的作用下的一种状态。一静一动,一大一小,一疏一密,何等的禅意!这个是真功夫。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百许头----用数字来表示准确。
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最妙。明的是写鱼,就好像游在虚空中一样,不用依凭水的浮力。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被贬了,但心不住,心不住,就不生烦恼,境界清净。心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静的,生其心,是动的;被贬是动,但心不住,是静;鱼是动的,但无所依,是静的。这句讲得妙!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往下照射,鱼的影子还反射在石头上。前面写的是真鱼,现在写的是假鱼,是影布石上的鱼。在讲作文八法里,讲到过六根六尘法,依照此法,我们可以写看到的鱼,还可以写听到的鱼,闻到的鱼,想到的鱼,尝到的鱼,何况“假鱼”呢!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里写的是动静、近远的关系。有的鱼一动不动,样子很怡然。“俶”----有的俶然就飞走,就游得很远。“往来翕忽”动的这一面:有的来,有的往。有远近、还有动静。教孩子写东西,一定要讲关系,讲对比。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前面讲的是近境,是细观,这句讲的是远景。 “斗折”讲的是北斗七星。是一个星与一个星的连接,一折一折的。“蛇行”好理解,蛇行的时候就是弯弯曲曲的,这个比喻非常美,非常贴切。讲的是这个潭水的来源!从哪里来的呢?朝西南望去,只见波光粼粼,有如北斗星。“明灭可现”,明的是水光,暗的是岩石,但一点点的水光,与岩石就组成了斗折蛇行。

我们去一些风景区,看到的溪水,从远处看,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明灭可现的光影所组成的图案,我们根据常识知道那是溪水。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从远处看一个湖,我们看到是不是水,根本看不到水,看到的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的东西,依据常识我们知道那是湖水。所以这里作者不直讲是溪水,而是讲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得绝妙!绝巧!
“其岸势犬牙差互,”这里讲溪水两岸的情形。什么叫“差”?有长有短叫差。什么叫“互”?长中有短,短中有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叫“互”。

“不可知其源。”明写是水之源,但这也是心之源----一定要读出这个味道。作者被贬,出路在哪里?心路向何方?哪边是归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个“不可知其源”就是这个意识。作者的表达是隐隐的,淡淡的,说而不说,不说而说。初一看,以为是身之游记。但细一品,是心之游记。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近的看了,远的望了,这个时候作者就想了:“四面竹树环合”,什么叫“环”?一个圈,叫环。“合”呢?就是处处相连,叫合。这个环合,用的也是那么得巧妙。这个细微要跟孩子讲,如果一带而过,感受不到形象就学不到深意。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是寂静,“寥”是空旷, “神”,不是神仙,通俗地讲就是心,心神不定,心就是神,神就是心。也不是心脏的心,心脏不会有凄凉的感觉。
“悄怆幽邃”这四个字,不能放过。“悄”就是悄悄的,“怆”就是隐隐的,“幽”就是慢慢的,“邃”深深的.那种心神之凄凉,是悄悄的,隐隐的,幽幽的,密密的。

所以,我们一开头讲“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这个水的清冽,就是作者的纠结之处。被贬之后,本想有清净高洁之心,但这个清洁高洁之心,还是免不了有一点点隐隐地痛、悄悄地凉在里面。但好在,这种心境让作者警觉,作者当下放下。于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一下子醒悟到,这样的心境不是风景,是不好的,是有点清冽,所以不可久居。

9、“于是记之而去。”
因为触其境、生其情。所以,又远其境、离其情。这个游记是身之游更是心之游。
---------------------------------------------------------------------------------------------------------------------------------------

----本诗的讲解适合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孩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首诗的讲解,目的是要学会如何教孩子读诗、背诗。有画的诗好领会。但是好多妈妈让孩子背的时候重在文字上了。要把重点放在画上,让孩子先读画,就跟看小人书一样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才好领会。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画出来。当然是简单的画,因为绘画本上的画毕竞是作者的画,是编者的画,不是孩子的画。读书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书不要求同,求同了就不是读书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要读出自己的味道就要先画出自己的画,画在胸中了,诗就在心中了。那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才叫掌握。光背出来还不叫真正的掌握。
我们讲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诗是把很多的字组合在一起,这样,诗就是连环画了,是动漫了。
我们不要简单的区别什么是山水诗,是言志诗,从根本上来讲,诗以言志。诗人常会通过山水风景来表达情怀志向,同样,也会把情怀志向融炼于山水风景之中。古人写诗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也没有简单为言志而言志的。
“白日依山尽”,重点在“依山尽”三个字,“依”就是山中有云,云里有山。依是相互作用的,就像光与影,影与光一样。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动感:不知山生云,还是云依山。这就是第一句。

“黄河入海流”,我们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鹳雀楼,作者上了楼就看到了黄河。远远的来,远远的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读诗要细品。我们要让孩子去想象天际流、碧空尽的那种意境。一条白练远远的来,又远远的去。 “白日依山尽”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并且是有层次的,近的在动,远的如静。越近越动,越远越静。大家想想,我们眼前的动的就快,远一点的动的就慢。在近处看飞机划的一下就过了,而看天空上的飞机,慢的比蜗牛。我们要看到这一层深意:静中有动才是大动,动在有静才是大静。比如于无声处听惊雷。突然一个炸雷才是真响,要老是轰隆隆的感觉也就麻木了。
同样的道理,“黄河入海流”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是远远的来、远远的去。静是什么呢?我们站远了看河是静的,看不到动的。想想是不是这个理?站远了看河,只是一条白练,是静的。动,是心中之动,静是眼中之静。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动静合一的世界。“什么叫世界?” 世为时间,界为空间。时间在动,空间在变;时间不动,空间就未变。看那黄河还是那黄河----似乎时与空都没有变。但细一看,它入海而流,时与空却又在变。

“欲穷千里目”, “穷”就是极目力之所极。这个“目”是指眼力吗?眼力能穷尽吗?不能。这是意象中的眼,可以理解成胸襟、气度、智量。要把一个东西看清楚光靠肉眼是不行的,要有胸襟、气度、智量。有了胸襟、气度、智量了,说不定就有天眼、慧眼了,名称不一样而已,但内质是一个。

 
“更上一层楼”。这个楼是有形的,是诗中表达出来的,但更是无形的。如果理解成有形的,你就是上了东方明珠,上了珠穆朗玛峰,你的肉眼也尽不了千里。甚深一点讲,这是讲心中之楼、法中之眼。心量够宽了,智量也就大了。
-------------------------------------------------------------------------------------------------------

----本诗的讲解适合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孩子。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大家熟悉不过的,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过这首诗,现在我们的孩子正在学这首诗,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渊源所在。
这首诗,我们不讲文字义。而是站在更高的山巅,来看其中的深意、妙境。这首诗的深意妙境在哪里?就在于时间与空间转换。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即白帝城。“朝”,早上。“辞”:辞别。
现在的第一问题:辞别什么?一大早,辞别的是白帝城,这是文字意。要是真的辞白帝城了,那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我们讲过,中国汉字就是画。中国的画是写意,西方的油画是写真。写意,就是写心中之意,不是求现实之真。所以这个诗里的字是可以变换顺序的,而西方的文字却不可以。比如我们换一下----朝辞彩云白帝间,我们换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辞别的是白帝城的彩云呢?不一定是辞别彩云间的白帝城。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白帝城?什么代表白帝城?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同的城,一人一城池。一花一世界,就在其中。没有固定的答案,才是答案。那么我们可以来理解了,作者辞去的是心中的城。我们看白帝彩云间,是城在云中?还是云在城中?城里有云,云里有城。云便是城,城便是云。说白帝城,非白帝城,名白帝城。
第三个问题,云是彩的吗?显然不是,但云不是彩的吗?显然又是。我在博客里写过一个《天是什么颜色的》,天空的颜色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蓝色。黄昏的时候,天空就是苍红色的,要下雨的时候,又是灰黑色的。如果细细的观察,可以是黄色的,是粉色的。同样,云也不能简单的以为是白色的。这个彩,是心中之色,不是本色。也不能简单的看成是作者简单的为了文字美而有意写成彩字。心中有彩便是彩,一切如心念。
完整的来理解这一句,要离别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彩云白帝城,也不是一片白帝城彩云。抽象的讲,是一个世界。时间为世,空间为界,所以可以理解作者要辞别的,是一段时间、一份空间。只不过这一个时间是用“朝发”,这个空间是用“白帝”城“彩云间”来代表。这样来理解,意境就大了些许。
“千里江陵一日还”, 刚才我们讲了白帝城是什么?那“江陵”是什么?说是江陵,非江陵,名曰江陵。比如北京,什么是北京?有的人认为是天安门,有的人认为是故宫,就是一个地名,是一个假借。这个江陵,也是一个世界,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千里,也不是具体的。我们知道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胸。同样,宇宙中什么最快?物理学讲是光速。其实不然,是人的念。大家想想,千里的水路,不是一日就到,是在你读“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当下才到了。这就是心念的作用。如果去讲实境,依风顺水,走水路,一日千里,那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作者写出来了,我们要与作者的心契合,那我们就一念回到那个时代,一念我们就是作者,一念我就从白帝到了江陵。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也是空间的相对性。一个物理空间,没有时间就不存在;一个时间,没有物理空间,也不会存在。
“两岸猿声啼不尽”,江河怎么描述?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声法,写江不用江,写山不用山。用什么?用猿声。郦道元在《水经注疏.三峡》中写道: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大家要细细去品,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猿啼读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未见猿而闻猿之啼,未写水而写水之顺,未写山而有山之峻。这就是一种写作的功夫。
这个“啼不住“,未见得是真的连绵不断。而是什么?是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这个音是留在作者脑子里的。郦道元也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里的啼不住也好,啼之悲,鸣之哀也好,都可以体会是人心之悲人心之哀,借假动物而已。
“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不是真有山万重。这又是一个世界,一个作者突破的世界。真实的来讲,舟过的是水不是山,但作者突破空间,以舟过山,如此之妙。
我们再回头看这四句。整个的一个重点,就是突破世界,突破时间与空间,而用的全是自己心灵中的那个空间与时间来描述。这才可以体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我们不敢突破,我们就讲早上我离开白帝城,晚上到了江陵县,途中我听到了猿猴叫,还有小船过万山。那不就成了流水账了吗?特别是后两句,要体会到那种境界——未闻啼,已见山,山已过,猿还啼。
全文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体会这样的一幅画或是境界:白帝早辞身到江陵,夜到江陵心系彩云。未闻猿啼已见万山,万山过尽猿鸣湿衫。
----------------------------------------------------------------------------------------
《渡汉江》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宋之问的《渡汉江》。这首诗讲的是一位诗人远居他乡很长时间,打算回家,渡过汉江,离家越来越近的复杂心情。
小朋友知道长江吗?知道黄河吗?知道淮河吗?长江、黄河、淮河还有汉江在古代的时候一道并称“江河淮汉”。为什么这条江叫汉江呢?因为它是汉朝的发祥地。我们是不是还知道汉族啊,是不是还知道汉语啊,这些名称,都跟汉朝有关。汉朝得名于汉江,发祥于汉中。汉江还是长江最重要的一条支流之一。我们一起来地图上找找汉江在哪里好不好?
岭外音书断:这一句诗,讲的就是诗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居住在岭外,就是南方好远好远的地方。在这么远的地方,也没有家乡亲人的音讯。
小朋友知道过去有什么通讯方式吗?有长城的峰火台,点上烟,就知道有敌情了。还有用鸽子,把信绑在鸽子的腿上,让鸽子飞到好远好远去送信。还有快马驿站,一个传一个。如果是在海上,还会有飘流瓶,把信放在一个空瓶子里面,随着大海的波涛的流动,来传递信息。那个时候没有邮局,最常见的通信方式是托好朋友,顺路把信捎去。
但是这位诗人,一封信也收不到,家人的音信一点也没有。在离家好远好远的地方,也没有人写信给他,是不是很孤单啊。
经冬复历春:诗人老了,就等啊等,等了好久。有多久呢,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春夏秋冬,春天过了,是夏天,夏天过了,是秋天,秋天过了是冬天,冬天过了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好久好久,家里一点消息也没有。诗人是不是特别的想家啊。
近乡情更怯:后来呢,这位诗人有机会回家了,他从南方好远的地方回到北方,要渡过汉江。过了汉江,离家越来越近,马上就可以见到家里亲人了。是不是好激动啊?离家越近,听到家乡话,看到了家乡人。诗人爷爷既是回家心切,又是回家心怯,心中充满了不安。
不敢问来人:听到别人说话,听到家乡的口音,知道游客里面有好多是老乡,诗人心里很迫切,心里想去问一下认识不认识自己的家人,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不是身体很好,但是又不敢问。为什么不敢问呢?因为诗人离家太久,担心听到不好的消息,而伤了美好的愿望。小朋友是不是体会到这个诗人,特别迫切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不敢多问的矛盾心理啊?
----以下是这对母子的亲子过程:
K妈:KK,白胡子老爷爷给我们讲了首《渡汉江》,妈妈来说给你听好不好?
KK:好。
K妈:《渡汉江》,是谁写的呀?
KK:孔子吧,要不就是孟子吧。
K妈:那宋之问是谁呀?
KK:不知道,是白胡子老爷爷吧。
K妈:渡汉江这首诗呀,是宋之问老爷爷写的。这首诗叫渡汉江,K知道什么叫渡吗?
KK:渡就是渡船的渡,像孙悟空找师傅一样,坐个木阀,就是渡。
K妈:恩,对,那汉江呢?
KK:汉江就是一条江的名字。
K妈:恩,宋之问老爷爷渡过了汉江,就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了。长江、黄河、淮河、汉江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几条河,在古代的时候一道并称“江河淮汉”。恩,KK知道长江吗?
KK:知道,去奶奶家要经过江阴大桥,那下面就是长江,桥两边还有两个围栏,如果有人啊车啊要滚到江里,它就拦住,不让它们滚到江里。
K妈:恩,那KK知道黄河吗?
KK:我见过黄河的,就在华东商贸城旁边,有一条黄黄的河,就叫黄河。
K妈:哈哈,黄河的水很浑很浑的,远远地看去。
KK:就是黄色的,我和赵芳宇哥哥玩挖沙的时候,我的小铲子很厉害的,挖好多好多沙进去,再加点水,就叫黄坑。
K妈:哈哈,我们去地图上找一下长江黄河吧?
KK:好的。
K妈:汉江是长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支流就是从长江叉出来的一条江,就像大树一样,上面很多叉出来的树枝。汉江还是我们汉朝的发祥地,汉朝的老百姓就是生活在汉江边慢慢繁衍,越来越多的。
K妈:K,我们是哪个民族的?昨天我们在薛福成故居还看到,妈妈还讲的呢。
KK:我们是泥人族的。
K妈:不是,我们看到的泥人是不是中国56个民族呀,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那我们是哪个民族的呢?
KK:我们是汉民族的。
K妈:为什么叫汉族呢,因为先有了汉江,后来有了汉朝,汉族人说的话就是汉语,你还知道哪些语言呀?
KK:我们说汉语,外国人说英语,日本人说日语,日语就是:花姑娘滴。
K妈:狂笑一会。
KK:停,不可以傻笑。
K妈:好,我们讲诗,宋之问老爷爷离开家乡很长时间,终于找了个机会回家,他渡过了汉江,离家越来越近了,但他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很激动又很不安,还不敢问别人家里的情况,所以写了这首诗。
KK:为什么他不敢问别人家里的情况呀,如果是我,我敢问的,我一问,人家不会说我的,所以我敢问的。
K妈:恩,妈妈知道K很勇敢的,不胆怯的。岭外音书断。岭外是哪里呢?
KK:不知道。
K妈:岭外在广东呢,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很远呀,KK以后上大学,也会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会不会想爸爸妈妈呀?
KK:会的,我会有一百个想,我可以打电话给你的呀。
K妈:打电话说什么呀?
KK:说再见。
K妈:……
KK:我可以骑摩托车回来的呀,从天上骑,倒着骑,厉不厉害,我会倒着骑呢。
K妈:厉害厉害,可是摩托车要开五六天的呀。
KK:从早上到晚上,再到早上,再到晚上这样子的呀。那我还是翻个筋斗云回来吧,中午就到家了,还可以睡个午觉,我还可以坐火车,坐飞机,坐火箭,坐飞碟,坐赛车的呀,赛车是没有屋顶(车顶)的,打雷下雨的时候,就用草堆做个屋顶,雨就下在那个上面。
K妈: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电话,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人们是怎么联系的呢?
KK:可以拿摩术棒变出两个电话,噢麻咧麻咧轰这样子,拿一个电话往我那个里面一塞,一下就传到你这来,你就有电话了。
K妈:哈哈,还可以这样子的呀,那妈妈问你,长城是起什么作用的?
KK:传递信息的,我就点一下牛粪,烧起来,冒出的烟很高很高,就知道有敌人来了,我会拉弓射大雕,还会用消防栓接个水管,哗哗哗朝敌人射去,把敌人的炮全部淹在水里,我要吃一包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就有力气了,把方便面的胡椒粉朝敌人扔过去,敌人的眼睛就瞎了,我还可以找乌贼来帮忙,乌贼会喷墨,一喷,敌人就看不见了,我就把敌人打败了,我就可以回家继续吃方便面了。
K妈:还有什么可以传递信息呢,比如信鸽是不是?
KK:小鸽子会飞,它没有手,也没有口袋,所以要把信绑在脚上。
K妈:打仗的时候,小鸽子会不会给敌人射下来呀?
KK:我的鸽子很厉害的,他的嘴巴里衔着一个炮弹,敌人还没来得及射他,他就先轰敌人了,敌人就跑了。
K妈:那KK的信里写的是什么呀?
KK:不可以到处吐痰,小孩不可以玩火,如果着火了,要打电话给消防员叔叔,打119。
K妈:那妈妈收到信,要不要回信呀?
KK:要的。
K妈:妈妈回信写什么呢?
KK:你别忘了要把你的卡寄给我,我上大学要用卡的。
K妈: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传递呢,比如快马驿站,一匹马跑累了,就到驿站换匹马继续跑,这样送信是不是很快呀?
KK:是的。
K妈:如果在大海洋上面,还可以用飘流瓶来传递信息,就是把信塞到瓶里面,盖紧,扔在大海里面,飘流瓶会随着海浪流到岸边。还有什么呢?让认识的人带个口信,KK在这里很好,KK妈妈你不要担心,这样妈妈是不是就放心了呀?
KK:是的。
K妈:KK你看啊,在古时候,这样联系时间是不是很长,是不是特别不方便呀?所以宋之问老爷爷,一封信也没有收到,家人的音信一点也没有。在离家好远好远的地方,也没有人写信给他,是不是很孤单啊。
KK:是的。
K妈:经冬复历春,等啊等好。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春夏秋冬,春天过了是夏天,夏天过了是秋天,秋天过了是冬天,冬天过了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好久好久,家里一点消息也没有。宋之问老爷爷是不是特别的想家啊。
KK:他等到头发都白了,胡子都白了,才回来,成了白胡子老爷爷了。可能头发都掉了,他就戴一个帽子,我在电视里面看见过的。
K妈:近乡情更怯,后来呢,这位诗人有机会回家了,他渡过了汉江,离家越来越近,马上就可以见到家里亲人了。是不是好激动啊?
KK:恩,我就会跳下船,快快跑回家。
K妈:可是他离家越近,听到的家乡话,看到了家乡人,又兴奋,又激动,又不安。
KK:为什么呀?
K妈:因为乡情呀,KK以后会懂的。还有他不敢问来人呀,他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呀,比如打仗呀,就把村子全烧光了,村子里的人全烧死了,他回家就找不到亲人了,可怜不可怜呀?
KK:那我就去找梁襄王。
K妈:晕,梁襄王是个笨蛋呀,他从来没有打过仗。
KK:那我就去找孟子老爷爷帮忙,把敌人全部消灭,把我们全中国的老百姓全部救活,给受了伤的人叫救护车,我打仗很厉害的,爸爸一直打败仗,我一直打赢仗的。
K妈:哈,你还找上孟子了呀,那孟子老爷爷怎么和你说的呀?
KK:他说要对老百姓好,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空下来了要读读弟子规,学学孟子,多学点东西。要孝敬父母,这样就好了嘛。
--------------------------------------------------------------------------------------
《咏鹅 》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就《咏鹅》好不好?
什么叫咏呢?就是赞美啊,表扬啊,夸奖啊
小朋友们见过鹅吗?它是我们家养的禽类
我们知道有好多的禽类哦,比如鸡、鸭、鸽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禽类吗?
鹅!鹅!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里讲是一只鹅还是好多鹅啊
恩,我们就想象一下,有好多好多的鹅啊
小朋友们,你们来跟老师比划一下,有多少只鹅呢
这些鹅在一块很清的湖水里游啊游啊,很开心的叫着:嘎嘎嘎,
我们也一起来嘎嘎嘎的叫,好不好啊
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项吗?
我们的妈妈有没有项链啊?他们的项链是戴在哪里的啊?
对啊,戴在脖子上的,所以脖子就叫项
我们看鹅的脖子是不是很长啊,那如果用一个数字来代表鹅,哪个数字最象呢?
对了,是2,它还象我们的英文字母Z,那我们来比个鹅的造形好不好?
所以我们是不是看到鹅的脖子很长,并且弯弯的样子,象个2,就是曲项的意思呢
曲项向天歌,小朋友们,嘎嘎嘎,是不是白鹅在很开心的在唱歌啊
为什么要向天歌呢?那是因为小白鹅们太开心了,就放开嗓喉
要想把歌唱的开心嘹亮,是不是我们要来个吭高歌啊
鹅的羽毛是不是很白的呀?白白的像什么呢?
像雪花、象棉花、象白云,还有像什么呢?小朋友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呢?
远远的看上去,他们就朵朵白云一样的,在河塘里开心地游啊游啊
小朋友,河塘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
对呀,是绿绿的,清清的
我们有没有看过大海啊?大海又是什么颜色的啊?
对了,是蓝色的
白毛浮绿水,这些白白的鹅,在清清的水里游啊,划啊,玩啊,没有人打搅,是不是很开心啊
小朋友们知道鹅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
鹅的脚跟鸭的脚是一样的,它们的指头之间是有肉连接的,这个叫蹼
我们是不是还看到小青蛙也是这样的呀,还有潜水员叔叔下水的时候也会穿一个脚蹼。
为什么有这个蹼呢?就是为了游泳更快一些啊
那么小朋友们,鸡有没有蹼啊?
对的,鸡是没有蹼的,所以鸡也不会游泳啊
红掌拨清波,鹅的脚,我们也可以叫掌,小朋友们还听说过哪些掌呀?
是不是还听说过手掌啊,还有鸭掌啊,还有熊掌啊
恩,鹅跟人不一样,人有四肢,脚用来走路,手用来玩
鹅的掌呢,即要走路,还要干活,游泳,运动……
要是开心的话,我们也象这些鹅一样,开心的划水,开心的欢叫,嘎嘎嘎
一群雪白雪白的鹅,在清清的水里,划动着红红的脚掌,快活的玩水,弯弯着脖子向着天空开心的嘎嘎叫,真是开心极了,
今年夏天,我们也可以象小白鹅一样,开心地游泳,开心地划水,开心地欢叫,好不好?
 
以下是一个妈妈亲子的实例
我:KK,今天白胡子老爷爷给你讲了首唐诗,叫《咏鹅》,妈妈讲给你听好不好?
KK:好,鹅!鹅!鹅!那个么?
我:对呀,那妈妈先要考一下KK,咏鹅的咏是什么意思呢?
KK:就是游泳的泳呀!
我:哈哈,不是游泳的泳,这个咏呀,是表扬、夸奖、赞美的意思,那咏鹅是什么意思呀?
KK:就是表扬鹅,夸奖鹅,赞美鹅!
我:恩,非常对,这个鹅是家禽的一种,家禽有哪些呢,像鸡、鸭、鹅都是,那还有什么呢?
KK:鸡、鸭、鹅
我:那鹅!鹅!鹅!KK呀,是一只鹅还是好多鹅啊?
KK:是3只鹅
我:恩,是3只鹅,也可以表示有很多鹅,总不能鹅鹅鹅鹅个不停吧,所以这里的3只也表示很多很多很多的意思。
KK:恩,我要它们排好出去做早操,出去玩
我:恩,好呀,你就当鹅司令吧,指挥着这群鹅,看着它们在一条水很清很清的小河里游啊游啊,很开心的叫着嘎嘎嘎嘎,你会不会学鹅叫呀?
KK:嘎嘎嘎嘎,哈哈哈
我:恩,好,那我们看第二句:曲项向天歌,KK知道什么叫项吗?
KK:不知道
我:那曲项向天歌是什么意思呢?
KK:就是弯着脖子向着天唱歌呀
我:恩,那项是什么呢?想一下
KK:就是脖子呀
我:就是嘛,你看妈妈的项链,戴在哪的呀?
KK:脖子上的
我:恩,现在知道项是脖子的意思了吧
KK:恩,知道了
我:你看鹅的脖子长长的,弯弯的,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哪个数字最象呢?
KK:像2
我:恩,非常对,还像我们英语里面的哪个字母呢?
KK:还像Z,妈妈,它还像5的
我:恩,都像,想象一下一大群白白的鹅游在水面上,弯着脖子嘎嘎嘎,在开心地唱歌呢,这就叫曲项向天歌。
KK:妈妈,他们很开心,很幸福
我:恩,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呀
KK:白色的
我:恩,白色的像什么呀?比如,像雪花
KK:像墙,像棉花糖,还像白云,还像五楼小姐姐家的小白兔
我:恩,那小池塘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呀?
KK:是蓝色的,还有大海的水干净的时候是蓝色的,不干净的时候是灰色的(抢我台词)
我:恩,小池塘的水还是绿绿的,清清的是不是?
KK:恩,是的
我:那我们远远地看呀,白白的像棉花糖一样的鹅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开心地游啊,玩啊,划啊,像一幅画一样,漂亮么。
KK:漂亮,我要去宜兴养鹅,指挥它们做操,还要把它们赶到岸上,让它们跳水,看谁跳得最远。它们不肯吃饭,我就跳下水,抓着它们的毛或者脖子,拉它们上来吃饭。
我:KK知道鹅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鹅的脚跟鸭的脚是一样的,它们的指头之间是有肉连接的,这个叫蹼,这个蹼小青蛙也有,小乌龟也有,还有谁有呢?KK见过的。
KK:潜水员叔叔也有的
我:恩,为什么要有这个蹼呢?
KK:……
我:是不是为了让它们游泳游得更快一些呀?
KK:是
我:那鸡有没有蹼呢?
KK:没有的
我:恩,所以鸡也不会游泳呀,鹅的脚也叫掌
KK:鹅掌是红色的,拍水用的
我:恩,对,鹅掌,还有什么掌呢?比如手掌
KK:脚掌,鸭掌
我:鹅跟人不一样,人有四肢,脚用来走路,手用来玩的,鹅的掌呢,即要走路,还要干活,游泳,运动……
我:想象一下,一群雪白雪白的鹅在KK的带领下,在清清的水里,划动着红红的脚掌,快活的玩水,弯弯着脖子向着天空开心的嘎嘎叫,好不好?
KK:好,我还要在河边上铺块毯子,嘴里叼根草,看着它们玩,还要指挥他们玩
-------------------------------------------------------------------------------------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黄鹤楼。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黄鹤楼,有关的名人很多。其中就有一位——崔颢。有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岳阳楼,与之齐名的就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
滕王阁,王勃写过一历史名篇——《滕王阁序》。
最后一个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鹳雀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这一句讲的就是楼的具体位置,是在“州城”的西南。“隅”,就是角的意思,这是本意。引伸为西南方向、西南方位。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这句话讲的是这个楼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图经》里说是因为三国时期的一个人,叫费祎,他成了仙人以后,曾经驾着鹤,来到这个楼休息、旅游,所以这座楼起名叫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里的“昔人”指的就是费祎。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在《出师表》里诸葛亮也提到过这个人。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事列《神仙》之传,”:这件事,前面讲的费仙离去又驾鹤归来这件事,写在《神仙传》里了。
但我们学东西要细了学才叫有学问。什么叫列?我们看过《史记》,是不是有“列传”一说?这个列就是传,传就是列。所以叫事列《神仙》之传,我们如今再引用,讲博物馆陈列,讲列举,这个列就是一一说来。
“迹存《述异》之志。”:“迹”,就是遗迹。是不是有痕迹的意思?就是发生过的事情。为什么不说“事存《述异》之志”,而是说“迹存”?这个迹更准确。一定要细细的体会。志,我们会讲日志,志就是记,也可以说是日记。
我们要是学通学活了,就可以用现在的文字去理解过去的古文,一点也不难。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刚才讲了这四座楼很大,但这楼有多大?“耸构巍峨”,“耸”,是不是高耸之意?“构”呢?我们讲结构、构造,说明什么?做工复杂,一个小的简单的东西没有什么构造,只有一个大的复杂的东西才要构造。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所以这个构就有了复杂的意思。“巍峨”都带有山字旁,一个是指高,一个是指险。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的解好了,我们就能从整体上、形象上去感受这个楼的高大。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这其实是一个对称句,都是形容高大。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在前面我们讲过中国有四大名楼,这四大名楼并非简单的因文人墨客的诗句而成名,更重要的是楼依江水而建,依名江而建而成名。建在江边的楼要与江山相呼应,必定大而高。所以两句话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黄鹤楼之大、之高。
有多高呢?“上倚河汉”。这是作者的夸张。什么叫河汉?就是银河。有一句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还有一句诗“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个“两情”便是指牛郎与织女,这个河汉由原来的银河又可以进而引伸为星宿,又由星宿进而引伸为宇宙。所以我们就会有一个假象:我们常常看到星空就想到了宇宙,把星空当成了宇宙。

 
我们来讲这个“倚”。简单的来说,这个“倚”是倚托、倚靠。也就是说有托才能倚,有靠才能倚。靠在树上、靠在墙上是要有实体的,这是实。但我们要深入的去体会、感受那个虚——意境。

 
大家随文入观想象一下:自己就在这黄鹤楼上,在晚上向天空望去。楼的顶与星空的关系,就是一个倚,或者说星空是背景,楼顶是实景。因为视角的关系,这个星空不是空、不是无,而是真有,这就是个“倚”。这个“倚”很空灵。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这是一个对称句。河汉是银河,是天上之河,这里的江流是人间之河。一个天上之河,一个地上之流,相互映衬、相互关照,写的很妙。

 
什么叫“临”?我们要讲这个临的意境。临空,空就是临,临就是空,下面不空不能谓之临。空一是物理上的,就是这个楼的下面开阔;二是心理上的,是心灵的空阔。这两样东西一相映,就有了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也有了“登高声自远”的感觉,也有了“何必望千里,心远自然清”的感觉,这个才是临。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檐”,这个好理解。我们知道房檐就是突出来的那部分。“重”,有两个意思:一是重复、重来、对称;二是表示复杂,表示多重。所以这个重檐就把这些意思统统表现出来。楼的檐是对称的、重复的、复杂的。“翼”,就是飞禽的翅膀张开的样子。《醉翁亭记》里面就讲那个亭子的檐上翘,如鸟翼在飞。这里讲的也是这个意境:上翘,如鸟翼在飞。所以我们要想象、要意会,有很多馆,每个馆有很多的檐重重叠叠,如临空飞翔一样。这个翼仍有临空、倚天之意。

 
“四闼霞敞”,这一句也要意会。“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是不是对称的句子?“重”对“四”,这里的“四”也不能实指,要虚解,要理解成四面八方。这个“闼”直译是门,延伸可以理解为敞开的地方。与刚才我们讲的“临”一样,即是物理上的这个黄鹤楼的门,也要理解成心之门。心门大开,这个楼的门也大开。

 
这个“霞敞”怎么理解?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比如说乌云蒙蒙的时候,太阳拨开云雾,阳光四射。这个阳光四射就类同于“霞敞”。其实这里就是一个古文的语法现象,叫意动。
“重檐翼馆”中的“翼”就是如什么什么在飞。“四闼霞敞“中的“霞”就是如什么什么一样的霞光。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这个“坐”字不能简单地去理解,要与后一句的“俯”结合地理解。我们大家是不是都坐着呢?看你们心跳加快,哪里是什么坐啊?这个坐是静坐,心静才是坐。心乱的时候怎么能坐得住呢?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个坐要从这里找答案。心静才是坐,才是坐的功夫。同样的,这个“俯”,我们叫俯视。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才是俯。这两句相应的、对照的来解,才能得趣。

 
“窥”,怎么讲?我们理解了“坐”才可以理解这个“窥”字。窥视是偷偷的看,本意不是偷偷的,是悄悄的,是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看,这叫“窥”,这样才得意趣。
“井”,怎么讲?有几层意思,我们通常讲市井,井就是代表市的意思。过去没有自来水,也不能家家有井。国防军大家都到公共的井水去打水。所以打水的地方就热闹,就人多。所以这个井就代表市、就代表热闹。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用意会来解,这个井中间有个口,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就有如我们每个城市有个中心广场一样,是大家平时休闲活动集会的地方,这算是引伸意思了。

 
作者静坐在楼上,去看那热闹的地方。心之静去坐看城中的热闹繁华。所以就是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去体会“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意境。
“俯拍云烟”。“俯”,是一览众山小的俯。这个云烟,一是物理上的实在的云,实在的烟。但这样解不得意趣,我们现在讲神马都是浮云,这个浮云讲的就是人间。这个云烟的第二层意思也是人世间,也是刚才我们讲的井邑。井邑如云烟,云烟如井邑,人生如云烟,神马是浮云。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
“荆”,荆州。过去荆指的大体上就是湖北一带。“吴”呢?是江苏以西、湖北以东。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吴越二字,越大体上是江苏以东,也就是勾践在的那个越国。
“形胜”,讲的是旅游胜地。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一个对称句。“濑乡”、“东阳”是地名,九柱、八咏是景点的名称。

 
这三句话合起来讲就是黄鹤楼是荆吴一带最胜的景点,这三句话看上去平淡,但却很重要,起了承上起下、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古文的首——“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这个楼的名字是因为三国时期的费祎化成仙人后又重新驾鹤重游因此而得名,讲的是历史。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这一段讲的是现实,是作者到黄鹤楼看到的情形。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特别是这两句,我们讲了是作者以行至水穷处的“坐”、以一览众山小的“窥”感受到繁华的井邑,不过是云烟而已,从而得出结论---荆吴形胜之最,这就是最美的地方了,再也不要去别的地方了。这样就可以体会这两句确实是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讲过首,我们来看尾。为什么作者感叹说这是最美的地方呢?因为这个地方“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看到这里,我们就要知道,先前讲的井邑就是云烟,云烟即是井邑,这样的解释是得意趣的。作者是以坐的心态、俯的胸襟来看世态,现在又进而提升了一步,是观赏。这世间的东西你是唱啊、还是跳啊;是哭啊,还是悲啊;统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统统的来观赏。
怎么观赏呢?不是一个人独乐,会集灵仙者哉,是跟仙人、灵者在一起,看着人间的悲情喜剧偷偷的乐。首尾一下子就呼应上了。
本文的作者阎伯理,太幸运了,能够会集灵仙一起在楼上看芸芸众生。但还有一个人就不幸了,就是唐代的诗人崔颢。他老人家来到这个楼前,结果是什么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妻妻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朋友们,今天跟你们讲一首诗叫《蝉》好不好?
小朋友见过蝉吗?从春天到秋天这一段时间里,蝉就出现了
它们经常爬在高高的树上,知了,知了的叫啊,所以蝉又叫作知了
我们有好多常用的成语都是跟蝉有关的
比如:噤若寒蝉,意思是一个人一言不发,默不作声
又如: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意思是一个人很狡猾
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呢,就是赞美蝉的表场蝉的
垂緌饮清露,
垂緌原来指的是古代人戴上帽子还要在下巴出打个结
小朋友有没有戴过这样的帽子啊?
为了防止风把小帽子吹跑了
妈妈就会让小朋友戴上一个在下巴打结的帽子
打了结以后是不是还会有两根长绳子啊
这个长绳结在古代就叫作垂緌
小朋友,在蝉的头部也有两个跟垂緌一样的触须,长长的
所以啊这里的垂緌指的就是蝉
知道蝉要是渴了喝什么呢?他们喝的是树叶上的露水
在过去啊,没有可乐,也没有雪碧,也没有矿泉水
所以这个露水,就是很干净很纯净的水了
有的时候,古人会把这个露水当成是天来之水
知了不吃脏的水,吃很干净的水,是不是该表扬啊?
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流响出疏桐。
这个蝉呢,他的叫声特别好听,很清脆
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
它一直会不知疲倦的在树上为大家唱歌
小朋友,蝉是不是大自然的歌手,是不是昆虫音乐家啊?
流响出疏桐,流响,就是流传出来的声音
就在讲,有一只大自然的歌手,爬在高高的梧桐树上
喝了点露水,清了清嗓子,然后就“知了”“知了”的唱了起来
声音清脆嘹亮,透过稀疏交错的梧桐树叶,传到了小朋友的耳朵里面
居高声自远,
恩,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是不是爬的山越高,就看的越远啊
同样的道理,声音也是一样的,小朋友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唱歌,大喊
歌声也会传的很远很远
这只蝉呢,别看他个头小,但是它为了让小朋友们听的清楚
于是它就爬在高高的树上,用足了力气在唱啊唱啊
非是藉秋风。
因为这个小小音乐家,他是自己努力的在唱
也是为了大家能听得更清楚,就爬的很高
并不是借助风的力量来传播
这是不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做什么事,要靠自己去努力呢
我们要当好音乐家,我们要唱最响亮的歌最好听的歌
是不是都要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呢
下面是一个妈妈的亲子过程:
我:KK,今天白胡子老爷爷给你讲了一首《蝉》,妈妈讲给你听
KK:好
我:KK,你知道什么叫蝉么?
KK:蝉就是馋人家的东西
我:哈哈哈,不是不是,蝉啊,是一种动物
KK:是不是单于呀?
我:不是不是,单于是匈奴的首领,妈妈就知道你不晓的,给你找了张照片,来看下
KK:这就是蝉呀
我:恩,你看他的翅膀,好薄好薄的是不是
KK:像蜻蜒,妈妈,我想摸摸蝉
我:那你摸摸吧,等夏天呀,妈妈带你到树林里去找蝉好不好?
KK:好呀
我:看到蝉前面有两根须子没?
KK:看到了,虾也是这样的,还有猫,猫有很多很多须子的,虾只有两根,跟蝉一样
我:恩,KK知道蝉是怎么叫的么?
KK:是喳喳叫的么?
我:不是,哈哈,妈妈一说呀,你就知道蝉是什么了,蝉呀,就是知了
KK:啊?知了呀,夏天的时候,我听到知了在树丛里知了知了地叫的,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我:哦,是嘛,看吧,妈妈就知道KK知道知了的.
我:好,下面妈妈给你讲几个跟蝉有关的成语,第一个叫噤若寒蝉,就是说一个人一言不发,默不作声
KK:就像我围棋班上的那个小姐姐
我:恩,对的,这就叫噤若寒蝉,跟妈妈读两遍。
KK:噤若寒蝉,噤若寒蝉。
我:第二个,叫金蝉脱壳,就是蝉变成虫的时候要脱去身上的一层壳,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很狡猾。
我:第三个,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蝉在最前面,后面是螳螂,再后面是黄雀,这个螳螂呀,只看到前面,没留意后面的危险是不是
KK:是的,如果他留意后面呢?
我:那他就不会再去捕蝉了呀,就跑了呀
KK:黄雀还会追的呀,那这样我就拿个弹弓,在黄雀的后面,啪,他就死了
我:好,我们开始学诗,这首诗呀,是赞美蝉的
KK:咏蝉,赞美蝉,表扬蝉,夸奖蝉的。
我:恩恩,第一句叫:垂緌饮清露,垂緌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戴帽子的时候,怕风把帽子吹跑呀,所以要在下巴的地方,用绳子打个结,打好结以后,那两根长绳子,就叫垂緌,你看蝉的头上,是不是也有两上须呀,所以这里的垂緌就是指的蝉。
我:KK知道蝉是吃什么的么?
KK:不知道
我:蝉是喝树叶上的露水的,过去呀,没有可乐,没有橙汁,这个露水很干净很干净的,古人有的时候会把它叫天上的水。
KK:下雨的时候,它就张大嘴巴,阿唔阿唔,喝得饱饱的
我:蝉不喝脏的水,喝干净的水,是不是应该表扬呀?
KK:如果他喝了脏了水,会过敏
我: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现在知道什么叫垂緌饮清露了吧,就是蝉喝清清的干净的露水。
我:第二句流响出疏桐。这个蝉呢,他的叫声特别好听,很清脆,从春天到秋天,它一直不知疲倦的在树上为大家唱歌,蝉是不是大自然的歌手,是不是昆虫音乐家啊?
KK:(唱)迎春花啊,开黄花,它是公园的小号子,滴滴答,滴滴答,唱的啥,春来了,滴滴答,小朋友,真乖,勿采花
我:蝉是昆虫的音乐家,KK是爱尔小四班的音乐家呀?
KK:哈哈哈
我:这个蝉,喝了点露水,清了清嗓子,然后就知了知了地唱了起来,声音清脆嘹亮,透过稀疏交错的梧桐树叶,传到了KK的耳朵里面,好听吗?
KK:好听
我:居高声自远,KK知道,站得高。
KK:才能看得远
我:恩,对,今天妈妈要告诉你,站得高声音也传得远,我们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唱歌,大喊,声音就会传到很远很远,这个蝉呢,为了让KK听到他的叫声,就爬到高高的大树上,用足了力气在唱呀唱呀
KK:妈妈,我要爬到天上,站在北京天安的门口,啊~,就能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了。
我:非是藉秋风,妈妈问KK,这个小小的音乐家,为了大家听得更清楚,就爬得很高很高,很努力很努力地在唱,连KK都听到了,这是因为他努力地唱呢,还是因为借助了风的力量传播的呀?
KK:恩~恩~恩~,是因为他努力地唱
我:恩,太对了,这首诗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地去做,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对不对?
KK:对
我:好,这首诗我们讲完了,下面要干嘛呀?
KK: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我:不是不是,我们要读一遍这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KK: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本文摘自: 爸妈网(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ebama.net/blog-45903-172481.html

路过

鲜花
3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小达人

    2014-3-3 16:30

    学习了,但是每首都这么讲吃不消,多读少讲,以后反刍也是一种方法。
       回复
  • hidden vivi1986614

    2015-5-21 12:07

    感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Elizaveta

    2018-12-14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