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xfw 发表于 2015-1-19 13:56:32

借鉴意义非常大!

xdzeml 发表于 2015-1-19 14:25:29

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xingfuhe 发表于 2015-1-19 16:24:53

看到这篇文章很及时,谢谢了

Icey-yang 发表于 2015-1-19 16:41:03

非常认同!孩子学英语,作家长的可以先引入门,后期主要是通过其它的载体刺激,让孩子对语言保有兴趣,学语言只是很小的部分,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感知

风来心自凉 发表于 2015-1-19 17:11:02

这个孩子的学习就跟画画一样,留白才有想象的空间,才有意境。
满满的画了一个版面,一点点空间都不留,也会让看画的人患上密集恐惧症啊!;P

lisayang 发表于 2015-1-19 22:11:52

特别好,楼主的见地,在这个焦躁的时代,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让他快乐地度过童年,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独立意识,自信心,比什么都强。

pingping_3 发表于 2015-1-19 23:44:55

怎么才能把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调动起来,是我们家长真正学习的地方

硅谷幸福阳光 发表于 2015-1-20 03:58:20

最怕就是象lz这样看到一个个例就下结论。我在美国,看到的普遍情况是小孩小时候基本上全中文输入,上学以后英文阅读一点不比美国家庭的小孩差,反而要强于他们。中英文的文章中思考逻辑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法不同

mirac 发表于 2015-1-20 09:47:44

很好的警示。教育不能太盲目自我,还是要多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

KELLYBABY 发表于 2015-1-20 10:00:50

非常赞同呀,有时候,家长会在不自觉中走进了盲区,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思考一下

sywzl 发表于 2015-1-20 10:33:11

赞同楼里一些人的观点,不是学得过度,而是方法根本不对~~~

苗苗226 发表于 2015-1-20 10:52:45

感觉萧老师是针对那些学英语比较狂热的家长来说的。孩子从起床后洗漱,吃饭,上学的路上甚至睡觉前都在大量的按部就班的听音频,很少有自己规划的时间,孩子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边听音频边做其它事,孩子的关注力都被破坏了。即使是放轻音乐,超过10分钟,我感觉就烦躁了,所以我也很少给孩子磨耳朵。有时,凭自己的感觉比什么理论都强。自己的娃,自己最懂。

水蓝兔兔 发表于 2015-1-20 11:29:53

说得太好了。这个帖子一下子说清楚了我一直在琢磨但没想清楚的问题,十分赞!

再引申一遍经典段落给我自己参考:
实际上,许多不怎么懂教育的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就是忽视那种看不见的能力。比如心智,思维,格局,智慧,情感等等。
他们容易把知识的堆积,技能的练习,至多加上身体锻炼当做教育的全部。
(补记:有人问关于看不见的能力的培养。请百度:萧愚幸福课笔记-格局问题)

岚岚妈妈 发表于 2015-1-20 11:33:15

是要把握好度

开心猫猫2008 发表于 2015-1-20 11:56:00

学会给孩子留白!有道理!

禾呈耳击 发表于 2015-1-20 14:26:26

中文或是英文只是表达形式,关键问题是是否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

lilyforise 发表于 2015-1-20 15:53:01

赞同,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sydpp 发表于 2015-1-20 16:16:11

非常及时的提醒!

matina_woo 发表于 2015-1-20 19:07:05

好久不见啦,萧老师

dingtong2012 发表于 2015-1-20 19:22:47

谢谢楼主的提醒,孩子的教育确实应该以母语为主,其他语言为辅;思考能力为主,强化知识点为辅。

fuzhong65929 发表于 2015-1-20 20:24:40

本帖最后由 fuzhong65929 于 2015-1-20 20:26 编辑

应该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

fuzhong65929 发表于 2015-1-20 20:25:39

东北力量 发表于 2015-1-14 2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英语如果学习过度,进入到深度思维的层面,
对母语会造成一定干扰。所以我主张英 ...

思维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只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不管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首先要有深入的思维,才能有深刻的语言,在国外看到很多混血家庭的孩子(一方中文+一方英语,或者一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一方英语),各种不同年龄都有, 并没有因为哪一种语言限制另一种语言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能说中国这一方家长的方言。。出现楼主所说的这样的牛娃问题,应该是后面提到的忽略了'看不见的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独立发展的空间。

flyingsnow75 发表于 2015-1-20 20:28:35

有道理,学习了

xpala 发表于 2015-1-20 22:06:03

确实值得思考

IloveThemis 发表于 2015-1-20 23:17:48

这篇文章得存下来,自己要时常看,好好反思。多谢作者的细致观察及总结。

水云起 发表于 2015-1-20 23:27:19

怎样适度?难以把握呀


runningfox 发表于 2015-1-21 06:00:41

我们都在摸索,但是孩子禀赋不同,也许某些孩子家长不管,长大也不会写作文呢

茵陈 发表于 2015-1-21 07:48:33

本帖最后由 茵陈 于 2015-1-21 09:32 编辑

@feilongzaitian“但这个度,确实家长透过孩子,才发现的,孩子才是【度】的引领人,家长只不过用智慧感悟检验调整创新这种【度】。家长不能替代孩子命令他接受这种【度】。 ”

你这个“但”是什么意思?我并不认为你理解了我的话。你扯的这些东西,和我所讲的,完全就是两回事。

我回应的是楼主,针对的是他这句话——“所以我主张英语学习,一定不要过度。”
我的回答是:这个“度”只可由家长自己把握,受家长的意识和能力的制约。
其实,也回答了那些热衷于指手画脚的旁观者。或者说,主要就是针对指手画脚的旁观者。

度的统一标准是什么呢?并没有。孔夫子说“因材施教”。
如今家长带领孩子进行英语启蒙时,这个度只能由人家各家的家长自己掌握,别人无从置喙——孩子是人家的,人家父母最了解,而你,一无所知。所谓“根据孩子反馈来调整”,这句话的主语也是家长,是谁观察孩子身上的蛛丝马迹?谁分析总结并作出判断?谁在时时调整英语学习计划?谁在监督孩子完成学习计划?都是谁?都是家长!家长不是什么“只不过”,家长才是主导者!

别扯孩子才是【度】的引领人这种无限拔高的理想化的高调。唱高调谁不会?可实际操作呢?你去告诉你家孩子“由你引导”去呗,告诉你家孩子“你动我才动,你不爱学就拉倒,我不监督你的进度”去呗。如果你无力掌控你家孩子的英语启蒙,我看你糟心不糟心。

坛子里开始英语启蒙的孩子大多在法律上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法律告诉你:无行为能力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无法判断,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各种民事活动。 否则,萧愚先生为何不去幼儿园向孩子们宣讲、而是来到爸妈网这个“家长集散地”来呼吁学英语的“度”的问题?

而这句家长不能替代孩子命令他接受这种【度】更是无力吐槽了,你这么爱唱高调,对你家孩子教育有半毛钱好处吗?你倒是来讲讲,如果你综合考虑后认为你家孩子每天学1小时英语是可以接受的,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而你家孩子却反馈给你:我就要玩!天天玩儿!不学习!长大当个垃圾佬!你会就此顺从孩子,把英语书当废品卖了吗?

这种伪民主真放任,叫做不负责任。

家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千万记住,你是成年人,你把能不能学好语言的责任推到一个任嘛事儿不懂的小孩子身上去,很可耻,非常可耻。

圣人讲究“因材施教”。然而,“因材施教”不是谁都能做到,否则岂非人人都是孔圣人?大到教育方法小到教材选择时间安排这些,当然处处受到家长本身局限性的制约,家长有没有调整的意识,有没有足够掌控调整的能力,这些就叫局限性。

话又说回来,活一大把年纪的家长,尚且受自身条件的制约,那么毫无知识阅历的几岁孩子呢?反而可以胜任这所谓“引领人”的角色?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推到极致去,如果家长意识不到早期英语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根本就不会给孩子做英语启蒙,基础全无,你这句“孩子才是引领人”从何谈起?

reuy 发表于 2015-1-21 07:57:25

谢谢分享!

leegreen 发表于 2015-1-21 08:49:22

二语中的思维问题,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后,当年的天才儿童上初中了